今朝有酒今朝醉原文及译文

01 “今朝有酒今朝醉”出自于唐代罗隐的《自遣》,下一句是:明日愁来明日愁。 【原文】 《自遣》唐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02 【译文】 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03 【注释】 得:指得到高歌机会。 失:指失去这个机会。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今朝:今日。 04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罗隐由于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便化进取为愤怒,视功名如烟云,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政治的腐败,抒发胸中的愤懑。《自遣》就是其中较有名的诗作。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4 

从军行七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01 《从军行七首 其二》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朝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翻译: 军中起舞,伴奏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忧伤之情。纷杂乐舞与思乡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02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   ⑸新声:新歌曲。   ⑹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⑺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03 【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二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一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感情。 04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有《王昌龄集》。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4 

惊鸿一瞥是什么意思

01 "惊鸿"一词多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惊鸿一瞥意思是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与之相关的成语有"翩若惊鸿"、"惊鸿丽影"等。 02 鸿,即鸿雁,也叫大雁。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曹植《洛神赋》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描绘洛神美态。后来就用“惊鸿”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一瞥”,很快的看一下。“惊鸿一瞥”似乎与“掠影”的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更强烈,意思是人或者物,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03 相关故事: 南宋诗人陆游与唐琬成亲,琴瑟和谐,感情弥笃,但其母不悦,致使两人分离。十年后一个暮春,陆游在沈园与唐琬不期而遇,追忆往昔,陆游情不自禁地赋词一阙。题为《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十分感伤,亦和《钗头凤》词一首,不久郁郁而终。庆元二年,陆游已72岁,重游沈园,睹物伤情,即作七绝二首,题为《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在此处,惊鸿,形容唐琬体态轻盈,照影,指桥下绿水照映过唐琬那美丽的身影。 04 惊鸿一瞥造句: 1, 我的思念避不及的你的惊鸿一瞥。 2, 这次对其内部的惊鸿一瞥会让批评者更容易描绘它的形象:它并非只是见利忘义,而且也是可笑之至。 3, 一次回眸,惊鸿一瞥,一见倾心;一句誓言,海誓山盟,凝聚诚心;一缕青丝,绾住你我,白首同心;一份真情,缠绵悱恻,缘定真心。情人节到了,愿我俩心心相映,白头到老! 4, 那些迷们只惊鸿一瞥地看到他们的偶像,因他跑进去正在等待的车. 5, 也就是这惊鸿一瞥,发现他们彼此不认识。 6, 有点遗憾,美丽总是那么惊鸿一瞥。 7, 他们提出的设想只是惊鸿一瞥。 8, 她声音很温柔,听起来很受用,眼睛很大,秋水盈盈,惊鸿一瞥,江明远感受到了一种惬意。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4 

凿壁偷光的故事

01 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邹城市钢山街道杨下村。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此时杨老太已故去。后来此村改名为杨下村。 02 成语典故: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03 原文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不顾匡衡而去。 04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4 

将相和的和是什么意思

01 和是和好的意思。 “将”指的是赵国将军廉颇,“相”指的是赵国宰相蔺相如,和”可以是和好的意思。将相和”是个很出名的典故.廉颇处处与蔺相如为敌,但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时候,他负荆上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不计前嫌地原谅了廉颇.这就是将相和。 02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03 《将相和》讲述了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04 《将相和》中的人物品质: 1、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 2、蔺相如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3、赵王:虽胆小,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4 

巾帼不让须眉中的须眉是什么意思

01 巾帼不让须眉中的须眉,意思为胡子和眉毛。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是男子的代称。 胡子为男子独有,眉毛虽然男女都有, 但古时候妇女为了美观,去掉眉毛,用青黑色画眉代替,虽有如无,所以须眉代指男子。 02 清代徐时栋的《烟屿楼笔记》中有“古人称男子为须眉”的话;《红楼梦》中也有“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的说法。为什么要称男子为须眉呢?有一种解释是:古时男子以须眉浓密秀丽为美,而只有男子的须眉才浓密,所以将须眉作为男子的代称。但是,须是男子所独有,眉毛则是男女皆有的。因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合实际。原来,古代妇女有剃眉的习惯,剃去眉毛后再画眉。而画的眉毕竟不是"真"的,看起来有而实际上无。这样,眉也可视为男子“独有”之物。男子被称为须眉,道理就在这里。 03 古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04 著名“巾帼”代表人物: 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4 

中国四大悲剧是那几部?

01 《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02 《窦娥冤》的故事中,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在科场中荣任高官,回到楚州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了昭雪。 03 《赵氏孤儿》的背景取自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纯真和无所顾忌的时代,也是想象力勃发的时代。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心高气傲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国王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诛杀。《赵氏孤儿》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悲剧那种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 04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05 《桃花扇》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4 

天涯海角是什么意思

01 天涯海角( tiān yá hǎi jiǎo ) 天涯海角,也就是天涯地角,意思是极偏远的地方。 【示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盖俗谈也。” 02 【出处】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面无由,但以情企。” 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 03 【例句】 1. 为了替祖国寻找地下宝藏,我们勘探队愿走遍天涯海角。 2.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是最要好的朋友。 04 近义词: 1. 天南地北 2. 天各一方 3. 海角天涯 4. 天涯地角 5. 地角天涯 6. 海北天南 7. 海涯天角 8. 九垓八埏 9. 山陬海澨 反义词: 1. 近在咫尺 2. 左邻右舍 3. 一衣带水 4. 一箭之地 5. 遥遥在望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3 

独占鳌头是什么意思

01 占首位或第一名。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独占鳌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úzhànáotóu,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02 独占鳌头出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03 词语辨识: 【近义词】鳌头独占、首屈一指、超群绝伦、鹤立鸡群、独一无二。 【反义词】 名落孙山。 04 历史传说: 传说居住于东海之滨天台山的羲和部落具有非常丰富的天文知识,她们最早识别北斗七星并把离斗柄最远的一颗命名为魁。其后人伯益成为部落首领时曾在扶桑山鳌头石梦遇魁星,受其点化而著《山海经图》。后人遂尊魁星为文运功名禄位之神(赤发蓝面,翘足,捧墨斗,执朱笔,立于鳌头之上),并在天台山鳌头石后修建魁仙阁(遗址尚存)。据此典故,自唐代始考生在迎榜时都是让头名状元站在鳌头之上,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喻占首位或第一名之意。此后各地考生、达官贵人到魁仙阁上香,到鳌头石许愿者络绎不绝。魁星也似乎特别关爱日照的学子,仅宋元明三代就出了四名状元。而山下的丁氏、秦氏家族,进士举人达官显贵不计其数,更培养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3 

关于蛇的成语大全

01 关于蛇的成语有: 1.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2.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3.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4.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5.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02 6.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7.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 8.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9. 封豕长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 10.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03 11.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12.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3.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14.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15.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04 16.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17.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18.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19.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20.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柴明聪1 发布于  2021-12-15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