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原文及翻译
01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 02 原文:《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03 译文:蜀国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得以百来计算。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锦囊装起来,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将书画摊开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04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 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佑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我很重要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孔夫子搬家是什么意思
01 尽是输(书 ) 孔夫子是指孔子,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所以这句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形容赌博或是比赛的结果都是输的,十万火急! 02 歇后语故事: 相传有一次鲁国大夫季孙氏招待读书人,孔子也想趁这个机会去露露面。季孙氏的家人不让他参加,还骂道‘“我们请的都是知名人士,你来干什么?”孔子受了这番侮辱以后,格外刻苦用功,专攻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等六门课程,决心做个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到三十岁左右,名声逐渐大起来,就办了个书垫,招收学生。后来他把全部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据说他的学生有三千,其中得意门徒有七十二人。晚年,他致力于教育和编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世称“孔夫子”。 现在,人们用“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这句孔夫子搬家歇后语,比喻在比赛较量时全部失败。 03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自汉朝以后,他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午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世称“孔夫子”。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歇后语。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在比赛较量的全部失败。含贬义。“书”谐“输”。“净”,也作“尽”、“全”。 04 更多相关歇后语: 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暮江吟全诗及翻译
01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绝,诗中描写了许多优美的自然景物。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02 暮江吟全诗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译文: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03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04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天地立心原文是什么
01 天地立心原文: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02 天地立心译文: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作绝情绝义的事,不过分浪费物力,假如能做到这三件事,就可以为天地树立善良的心性,为万民创造生生不息的命脉,进而为后代万世子孙创造永恒的幸福。 03 “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 04 为天地立心的解说:一个有为的人不受外物摆布,他拥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原则,把天机人情看得通透,因而能志一动气,我行我素。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不得志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有过下海与守本的争论,最后的结论是,宜下海的下海,宜做学问的做学问。知识分子要分流,各守一业,坚韧不拔,“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是什么
01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句诗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02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03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04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吊唁是什么意思
01 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吊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ào yàn。意思是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具体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出自《说苑·修文》。 02 基本解释: 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词语分开解释: 吊 : 吊 diào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慰问遭遇不幸的人。 唁 : 唁 yàn 吊丧,对遭遇丧事表示慰问:唁电(吊丧的电报)。 03 详细解释 亦作“吊唁”。哀悼死者并慰问生者。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宾客弔唁,无不哀者。”《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支德 不愿为官,致政而归。闻 施济 故后,家日贫落,心甚不忍,特地登门弔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士大夫妇咸华妆来,搴幃弔唁,冠盖舆马塞道路。”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三:“恰巧他的业师死了,他跑到业师家里去吊唁。” 04 近反义词 近义词:吊祭 诅咒 悼念 怀念 吊丧 吊问 丧祭 哀悼 反义词:庆祝 道喜 庆贺 祝贺
煞有介事的意思是什么
01 煞有介事是一个汉语成语,煞:很。煞有:的确有。介:这样那样表程度。 介事:那样的事。意思是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02 煞有介事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盛气凌人、矫揉造作、煞有其事 【反义词】落落大方、雍容大雅 03 详细解释: 煞:很,煞有:的确有,介事:那样的事。"煞有介事"又做"像煞有介事"。介:江浙方言,这样。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江浙一带吴语方言。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 04 煞有介事造句: 1、那家伙煞有介事地讲着,两眼湿润,左眼还夹出了一朵泪花。 2、所谓关心,就是对别人的体贴之心。体贴不是煞有介事的,而是细微的,不露声色的。 3、弟弟煞有介事地把我叫到房间里,似乎要说些什么。 4、死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用几个贫乏的煞有介事的字说出来的……死亡是一种幸福,是非常深邃的幸福……是在痛苦不堪的徘徊踟蹰后踏上归途,是严重错误的纠正,是从难以忍受的枷锁桎梏中得到解放。 5、 他煞有介事地作了一回学术讲演。 6、他煞有介事地对主体进行了层级的划分,而在划分的最关键阶段现实界却突然闭口不言,使主体的结构性存在也变得不可言说。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01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02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03 出处:战国韩非子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买履,既是成语,也是典故,更是寓言,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04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笑柄。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花拆
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似乎浑淹无知,却有时喜欢用强烈的胎动来证实自己。 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美在过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 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