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谈判 你十拿九稳了吗
当你走进孩子的房间,发现他正在玩游戏而不是收拾房间。一个小时前你就叫他打扫了,于是你大怒,对他吼一句“快去收拾房间”。他站在脏衣服脏玩具中间,气得你跺脚。对孩子的大吼大叫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家长可以尝试着和孩子进行谈判,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但是却可以增加孩子合作的欲望。
1.思路清晰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什么是不能的。如果晚饭后不适合打扫房间,那就叫他晚饭前打扫,因为晚饭后是家庭时间。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坚定但是要温柔,告诉他为什么这些事不能等到晚饭后来做。
2.思维要开放
愿意倾听和考虑对方的观点。史蒂芬·维科在他的著作《高效率的人的七个习惯》中建议道:在你希望被理解之前你要先去了解别人。花一些时间找出孩子脾气暴躁和沮丧的原因。
大吼大叫只会让孩子的脾气更加暴躁的沮丧,先发火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也会降低和孩子合作的可能。
3.缩短谈判时间
尽量缩短谈判的时间,以免后面的讨论偏离了主题。大部分的谈判都是以责怪孩子的玩游戏结束。讨论的事情要有一个主题,而不是讨论昨天 、上个月或一年以前发生的事。
4.谈判是私人的
不要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和他谈判,那样会让孩子感到很尴尬。别人看着会让他的反应更消极,脾气变得更暴躁。叫他去一个私人房间或叫他的朋友回家都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5.保持冷静
当你感觉生气很愤怒、很累或专注于其他事情的时候,不要和孩子谈判。如果谈判气氛变得很僵硬的话,建议先休息几分钟再讨论,如果你认为在讨论时会变得很激烈的话,可以把这个作为基本原则。
6.不要责骂孩子
即使你的孩子再不会做家务,你也不要责怪或辱骂他,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孩子一出生就会做这些事,和孩子在谈判的时候要细心地开导他,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千万不要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要多给他一些鼓励。
7.明确目标
在谈判结束的时候,再重申一下你们达成的解决方案。谈判后,大部分合作的失败都是由于不明白达成统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把你和孩子达成的协议以合同 的形式写下来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仅仅谈判还是不够的,你的孩子可能还不会收拾房间。这就是谈判后的失败合作。多提醒他你们谈判达成的协议,以及在未来的时候,写下协议内容。如果他未能履行那就告诉他会有什么结果。
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会先测试一下父母,看一看如果没有履行协议的话会有什么后果,以及后果严不严重,这就需要父母们多观察自己的孩子了。
宝贝一岁半 行为指导需谨慎
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他(她)已经不再是婴儿,已经在慢慢学习走路和语言表达。知道什么行为是适合你的孩子会让你能够最大化地指导他(她)的学习和进步,也能够帮助你找到他(她)在特定发展的落后之处。
1.语言能力
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会用言语表达,在这阶段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会迅速增加。你的18个月的孩子应该能说10到20句可以被人理解的话,更多的是对爸爸妈妈所提的要求。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交际用语,比如“你好”“再见”、“请”等,其次教会孩子使用能描述整件事情的重要词汇,例如“吃”、“冷”、“热”等。
2.社会技能
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应该直接与家庭成员实现语言交互,并展示他们的感情,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正在具备更多的社会技能。典型的表现是儿童会直视与他(她)进行对话的人;能够通过言行表达自己的不满;还能显示对他人的感情,例如喜欢或者讨厌。
3.智力发展
绝大部分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看图片。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通常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或者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你的孩子应该可以听故事、识别在图画书中出现的部分对象、也会寻找不存在的对象。
另一点表现18个月孩子智力发展的是,他(她)会知道一些事情是错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止一种;遵循简单的方向;模仿别人;过使用“我”这个词识别他人和所有物,来显示一个归属感等等。
4.身体发育
孩子在这个年龄会出现更多的活动,因为他(她)具备了更多的行为能力。例如他(她)会来来回回地推拉抽屉、会把袜子和帽子从身上扯下来、会把玩具扔在地板上,事实上,这正是孩子的测试和学习行为。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应该能够使用勺子,能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坐在小椅子上,可以走路但是并不协调运行,可以蹲着收拾玩具,可以后退而且不会摔倒,可以堆两到四块积木……
5.玩的建议
游戏是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马里兰大学的儿科医生建议促进孩子的身体、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她)在房间里四处帮忙,鼓励孩子参加涉及构建和创造力的活动,在一起读很多书。
同时,你需要严格监督幼儿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并提供一个安全的户外游戏空间。
孩子口臭 对症解决才有效
孩子也会口臭吗?当然!这需要认清孩子口臭的原因,对症解决让宝宝口气清新。说到口臭这个话题多少令人有些尴尬,即使不是呵气如兰,但是有异味总归比较影响形象。况且这也有可能是身体出现异常的表现之一,需要引起重视。除了成年人,年纪小小的孩子出现口臭也并不少见,那么宝宝口臭是否也是疾病的反应呢?这就要从宝宝的口臭分类说起:
儿童口臭的分类
1.氨性口臭
氨性口臭属于病理性口臭。其引发的原因来源于身体的疾病,例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主要还是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例如胃和肠道。由于孩子的消化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因此消化液分泌不充足,胃和肠道内粘膜柔嫩,因此消化功能比较弱,因此饮食不当可能使孩子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引发胃、肠原性口臭。
2.硫性口臭
硫性口臭多为局部性口臭,也就是口腔内的问题。口腔里有大量的微生物,在蛋白质、肽和氨基酸等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后会产生含硫的气体,众所周知,硫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而硫性口臭就由此而来。
孩子出现口臭如何护理
在弄清孩子因什么而出现口臭后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如果是口腔问题,要坚持刷牙。3岁以下的宝宝使用用清水或淡盐水代替牙膏,而3岁以上的孩子应该正确使用儿童牙膏。如果是身体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口臭则需要及时治疗疾病,规范饮食。
儿童口臭的预防
那么既然知道了儿童口臭的分类,就要对症进行治疗。首先从小培养孩子保持口腔卫生的好习惯。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如果孩子年龄较小无法刷牙可以在每次饭后清洗口腔,有专用的清洁指套最好,没有可以用纱布;其次是饮食要规律,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还要注意科学饮食,防止消化不良;对于龋齿要注意预防,刷牙后不要进食,出现龋齿要及时治疗。
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喜欢,宝宝的口气自然就清新啦!
网络用语普信男是什么意思
网络用语普信男是什么意思
普信男意思是指明明很普通却表现的过于自信甚至自负,然后对女生年龄、皮肤、身材、打扮、妆容、发型、学历、身高等等各种挑剔的男生,但是自己却没有自知之明。出自杨笠的话。
“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在吐槽大会上,杨笠这一句话火遍全网,“普信男”这一词应运而生了,这也让杨笠被频频骂上热搜,被部分网友认为是“性别歧视”,“女拳师”。
意思相近的网络流行词有:
1、废青,网络流行词,贬义词,指一些无理想,不奋斗,不努力却感觉自己具备成熟的独立思想,对社会毫无奉献,并且可能会由于对自身经历不满,盲目归咎社会责任,报复社会的青年人。
2、凤凰男,网络流行词,意思是指没钱抢着买单,总要表现出比同龄人强出人头地,妻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常站在父母一边,总有亲戚朋友来投靠且愿意帮助亲戚朋友,经常或者有时被那些眼高手低的兄弟姐妹烦扰生活又下不起狠心狠手拒绝的男人(做事优柔寡断,将自己的亲属看得很重)。
3、妈宝男,网络流行词,指听妈妈的话,总是认为妈妈是对的,以妈妈为中心的男人;也指那些被妈妈宠坏了的孩子。
家有两个宝 争吵很烦恼
一些发生在家庭中的变数以及其他的压力,比如说搬家或者是开始日常的孩子护理,都可能使得初学走路的孩子和他的兄弟姐妹之间的紧张关系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然而,通过理解、耐心以及持续的教育,是可以帮助你的孩子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关系的。
让大孩子照顾小孩子
当你在照顾小孩子的时候,给大孩子也分配一些任务。这样,大孩子会获得一种荣誉感,并且能够从帮助同胞兄妹挑选衬衫或者准备尿布这种琐碎的事情中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当然,你可能还希望鼓励年龄大一点的兄弟姐妹能够教给小一点的孩子一些技能,比如如何玩游戏或者给他们读故事,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告诉孩子学会分享
告诉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他们初学走路的弟弟妹妹有时候并不善于分享,这是因为要分享的东西可能正是他们需要学习的。还可以通过让大一点的孩子与小孩子一起玩玩具的方式,来为小孩子展示如何才是分享。
解决争吵时采取中立的态度
一定要记住,当你在解决孩子之间的争吵的时候,不要偏向任何一方。不要只顾着责备两方,而是要关注于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你要告诉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他们的弟弟妹妹有时候会变得很有挫败感,或者很生气,这是因为他们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事情。你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你可以说“你们每个人玩玩具5分钟,我会设一个计时器”。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就某些问题进行商讨。
让孩子独立处理分歧
对于孩子之间发生的小的争吵,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去解决。然而,如果孩子之间出现了身体上的伤害,那么你就应该先把孩子们分开。而且,一旦你发现一方正在伤害另一方,那么你应该立即介入。如果兄弟姐妹之间留下没能解决的问题的话,这很可能成为他们之间关系的一个隐患。
1岁萌娃的小心思 你了解多少
在孩子们一岁大的时候,他们正处于一个高度的学习状态之下。这时候,孩子们可能会做有很多的与之前不一样的行为。孩子们可能会开始说话,走路等等。那么,怎样的行为对一个一岁大的孩子来说才是正常的呢?一岁大的孩子一般的行为又有哪一些呢?
当物理学家
孩子们将吸管穿过一个过滤器,故意乱扔玩具,将食物扔在地上,或者是摇晃一盒通心粉,都是你的孩子学习他所生活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的方法。孩子们的这种兴奋的情绪是发生在孩子们进行一些尝试的时候,这个阶段就是孩子们在学习他们周围的事物是怎样影响其他的事物,以及他可以怎样去影响这些事物。因此,在孩子们一岁大的时候,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们接触一些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伤害的物品。
不断地沟通
几个月前,你可能要根据孩子们的咕哝声和孩子们的头部指引才能够找到孩子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在孩子们一岁大的时候,对于已经能够沟通的他们来说,这样有效的多。孩子们可能会指出或者是自己去拿他们想要的东西,给你一个玩具让你和他们一起玩,在你不同意他的要求的时候,他可能也会尖叫。孩子也可能会急匆匆地将自己空的杯子或者是零食碗给你让你帮他装满吃的。
做快乐帮手
一岁大的孩子可能什么活动都想参与,无论是装饰圣诞树还是穿睡衣。有些时候,孩子们的帮助能够帮他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比如说当你给他们换尿布的时候,他们会知道将自己的臀部抬高。还有些时候,孩子们可能会表明一些他们并不理解的词语可能几个月都不会说。比如说,你可能会提到一些关于火车的运行的词语,然后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孩子正在自己的玩具箱里面找火车来玩。
排斥与陌生人互动
当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所有微笑着的脸庞都是非常友善的。但是,对于一岁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陌生人参与到自己的活动,与自己靠的过于亲近,或者是进入自己的家里的时候,可能会变得非常的紧张和焦虑。并且,孩子们也会更喜欢自己的父母或者是最初的照顾者,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人。即使孩子们在和爷爷奶奶或者是保姆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很好,但是,在发现你离开之后,孩子们可能会惊声尖叫,甚至是哭泣。
宝宝吃饭一团糟 这是聪明的表现
爸爸妈妈要注意了,一项研究表明,宝宝吃饭的时候总是一团糟,甚至把食物扔的随处是,其实这是他们成长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如果宝宝坐在高脚椅上玩弄食物,凌乱程度越高说明宝宝学到的就越多。
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小组研究了16个月大的宝宝学习非固体物品时的情况,例如果酱和果冻等。之前研究表明幼儿认识固体物品会更加容易,因为他们可以根据物品固定的形状和大小来进行判定。在《发育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你经常允许孩子做一些日常的练习,如自己用小勺吃东西等,孩子将学的更快。
单纯的观察并无效果
帮助研究和分析数据的林恩斐瑞告诉我们,“仅仅通过观察你不能判断非固体物品到底是什么,你必须通过触摸闻气味来判断。”尝试认识这些软软粘粘的具有流动性的物体能够帮助幼儿的语言发展,不然,他们会很难区分这些东西,例如粥和苹果酱。
幼儿多动利于学习
在实验室里,科学家让72名幼儿认识14个非固体物品,物品主要为食物和饮料。每个物体上都标有临时编造的名称,如“达克斯”或者“基夫”等。
科学家们让这些幼儿识别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同种物质。幼儿可以通过形状和大小以外的其他方式来进行识别和记忆物体名称,毫无疑问的是,多数幼儿开始戳,捅,甚至把这些流动性的物质扔出去,来认识这些都是什么,并且把物体和编造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通过触摸和闻的方式和观察相比,更能帮助区分一杯牛奶和胶水。同理,研究发现,这些和食物及饮料接触最多的幼儿更容易通过物品的特征进行识别,并且说出它们的名称。
玩耍对孩子很重要
研究人员还发现,和处在其他地方的幼儿相比,坐在高脚椅上的幼儿更能识别食物。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儿童的行为,所处的环境和探索事物的方式是如何影响他们早期的词汇学习,而词汇学习在他们之后的时间里能够影响了思考能力的提高。
林恩斐瑞说:“他们不仅是在把一切弄得乱七八糟,他们是在获取信息。他们看起来是在玩耍,吃饭和乱摸食物,但是这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对于酸奶和果酱,他们只能通过触摸和品尝才能进行了解。”
斐瑞补充说:“我认为这项研究真正强调了玩耍和探索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于认识食物来说,玩耍及日常活动对于他们认识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类宝星人 为你逐一解读
你知道自己孩子的人格类型吗?尽管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但他已经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性格。当你开始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和举止的时候,重要的是要考虑他的个性,在个性上加以适当的引导。下面这些可以帮助你了解幼儿的人格类型。
1.“停不下来的”型
“停不下来的”的孩子,是指这些孩子总是在跑动,他们很少想要放松或者平静下来。他们也往往是意志坚强的,总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对待人或事,他们要么喜欢,要么讨厌,没有没有中间的情绪。
对于这样的孩子,你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释放能量。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或者是在后院追逐打闹,这能够帮助他释放活力。
2.冒险家型
有些孩子喜欢测试他们的力量和耐力的极限,甚至是父母的耐心。他们想要爬到橱柜的顶端,想要爬进排水管去探索,尝试着在厨房做饭……
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讲,你要了解他们的冒险是一种探索,一味的训斥和压抑并不能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理想的做法是为孩子安排合适的探险之旅。给孩子提供刺激的、安全的地方去探索,可以是在你的客厅中设置的障碍训练。
3.害羞型
害羞的孩子通常具有非常敏感的情绪,他们获得的感觉也是非常强烈的。,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这些孩子需要足够的时间去适应。例如,当面对陌生的小伙伴时,他不会立即邀请小伙伴加入游戏当中。
最好的做法是温柔的鼓励,以及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等他习惯了新的环境之后,孩子就会慢慢放下害羞。
4.脾气暴躁型
有些孩子是天生脾气暴躁的性格。这些孩子对于绘画、音乐等等没有太多的兴趣,喜欢球类、田径类等激烈的体育运动。他可能不喜欢去电影院安安静静看一场电影,这对父母来说是令人沮丧的。
但是要确保和你的孩子之间继续建立一个积极的关系。给他足够的时间表达积极的想法。同时,要教育他减少暴躁的行为。
5.快乐型
快乐的孩子通常似乎是最容易“搞定”的。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他们也并不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你不知道他们喜欢或不喜欢什么。
所以要适当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了解你家小心肝 从十大细节入手
当孩子慢慢的开始学步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是很多的。特别要注意的是和宝宝的关系问题,因为这时候,宝宝的思想更成熟了,会注意更多的细节,比较敏感。对于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你需要记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
1.幼儿有很强的心理情感
当孩子很高兴的时候,他们就会蹦蹦跳跳的;当他害怕的时候就会发抖;当他们很难过的时候就会掉眼泪。幼儿还没有学会处理这些情绪的能力,所以当他们的情绪出现了波动的时候,你一定要去安慰一下他。
2.幼儿很容易沮丧
婴儿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做什么,但是就是表达不出来,当他们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就会哭,跺脚。当他们的身体不能做他们想做的事的时候,比如说拉不上自己夹克的拉链或者不会穿袜子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很失望或者大发脾气。
3.幼儿晚上睡觉时需要妈妈
如果你认为宝宝会安安静静的睡上一整晚那你就错了。孩子半夜醒来是有很多的原因的,比如说噩梦、口渴、饥饿或者是想妈妈了等等。当他们醒来的时候通常都需要妈妈抱着他或者是喂点奶才能睡着。
4.幼儿的动作都很慢
比如说当你要赶着去一个约会的时候,给孩子穿好衣服可能需要半个小时。从门口走到车门可能也需要半个小时,因为当他看到一个蚂蚁的时候就会蹲下来大叫“妈妈,快看,蚂蚁!”;当他看到花上面有一个虫子的时候也会多看几眼。当你希望能够和他轻松的走在一起的时候,他可能又会跑得很快一不小心掉进水坑里……
5.幼儿有时会让父母发疯
当幼儿对父母们对他们的生活安排感到不满意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情感波动,也会让父母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据研究说,这时候宝宝最容易被打屁股或者是挨骂。父母也很容易对宝宝失去耐心。但是你要记住,他并不是想气你,他只是个孩子而已。
6.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孩子都是不断地在学习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突然停下来看蚂蚁或者是看虫子的原因。幼儿的脑子的发育是很快的,所以要不断地鼓励他对他自己的世界进行探索、尝试和发现。
7.幼儿不会和大孩子玩
幼儿的交流能力很不是很强,所以,如果让他们和比他们比较大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并不一定能够玩在一起。但是他们偶尔也会一起玩些比较简单的玩具或小游戏。
8.幼儿需要更多的户外活动
让婴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是很重要的,不但能促进他们身体各方面的发展,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晚上的时候睡得更好。
9.幼儿胃口会慢慢变小
当宝宝到了一周岁的时候,他们的体重大概是他们刚出生那会儿的三倍,这是因为宝宝经常吃的原因。当宝宝过了第一个生日的时候,他们胃口就会慢慢的变小。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宝宝每餐都吃的很少,但是还是充满活力。但是,你要记住,你的工作是要为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而吃多少则是他的问题。
10.幼儿都很爱父母
对于每一个父母来说,孩子的亲吻和爱都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但是有时候又会很烦恼,比如说当你想去某个地方的时候孩子一直抱着你的大腿或者蹲在门口哭。孩子对你深深的依恋是你们未来良好关系的基础。
宝贝爱哭难伺候 妈咪对症再下药
对于各位妈妈来说,最不想听到的恐怕就是宝宝的哭声了!但是如果家里养个爱哭的宝宝,恐怕哭泣是一件常见的事了。宝宝爱哭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快速解决!
1.求关注
如果宝宝感觉自己被父母忽视了,或者提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用哭来寻求爸爸妈妈的关注。对于婴儿来说,只要一哭就有奶吃,所以到了幼儿时期,他们会秉承这一传统。针对这类孩子,可不能“硬碰硬”来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选择转移注意力来解决问题。比如说,谈谈孩子最近特别喜欢吃吃的美食,告诉孩子可以带他去吃一顿,他会被这样的诱惑所迷住双眼,忘却哭泣的原因。当然,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你也可以妥协,来制止哭泣。
2.达到无理要求
聪明的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最怕他们哭泣,所以他们会用哭泣来威胁,以此来达到无理要求。倘若爸爸妈妈一直如此纵容孩子,只会让他成为骄横自私的人。因此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跟孩子好好地讲道理,告诉他们这样的要求不合理的原因,如果他们依然不依不饶,建议各位放弃对孩子的注意,你对他保持不理睬,他就会明白哭泣是没有用的。
3.性格原因
有的孩子是因为性格所致,稍微受到点委屈或者受到惊吓,便会哭泣。你需要明白的是,这些孩子是比较善良单纯的,要肯定他们的好,多给孩子读一读正能量的故事,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不要对孩子过度溺爱,鼓励他们自主去解决问题,否则他们只会依赖父母,遇到问题仍然靠哭泣来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