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开端》会有第二部吗

不出意外的话,《开端》应该会有第二部。

看过《开端》原著小说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李诗情和肖鹤云阻止公交车爆炸,救下一车人走出循环。

第二部分叫“送不到的快递”,快递小哥宋卜道陷入了循环,每天都在送一份送不到的快递,这个快递的收件人就是肖鹤云,里面装着肖鹤云买的二手摄像头。

这一段故事也很精彩,宋卜道在循环中也救了好多人,街边的流浪汉、坠楼的小孩、美女编剧秦柔柔、发快递的医生,他在循环中收获了爱情,和秦柔柔成了恋人,他还买彩票中了一百多万,成了人生赢家。

宋卜道是twjr,最有意思的是,他走出循环后考入了警校,后来成了张成警官的徒弟。

《开端》演员表里没有宋卜道和秦柔柔,感觉可能会拍成番外,或者拍第二部。


lisa 发布于  2022-1-16 14:15 

南汉是怎样的国家 为何说是荒唐国

971年,潭州防御使潘美率领的赵宋军队节节进逼,直趋广州。南汉后主刘鋹精选大船十几艘,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他正在等待太监请他出发,却听到有人来报,部分宦官与卫兵已经擅自开船跑了。刘鋹没办法只好投降,享国54年的南汉灭亡。

1、南汉的前世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割据政权,属于历史学界定的“十国”之一,大体包括今天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和越南部分,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始建国于917年,971年为宋所灭,共历四帝,国祚54年。
南汉的前身是清海军节度使,唐廷于咸通三年置岭南东道,乾宁初赐号清海军。
唐朝末年,不会魔术的刘谦任封州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是清海军治内一个小军阀。刘谦去世,广州官员上表朝廷,委任其子刘隐继任封州刺史。就是这个刘隐,虽然南汉非其建立,但南汉的基础乃其打下。
896年,清海节度使刘崇龟去世,唐廷任命李知柔为清海节度使。李知柔行至湖南,广州牙将卢琚、谭玘作乱,据守广州抗拒李知柔入境,由谭玘固守端州,即今肇庆。李知柔因此不敢入境。
刘隐以同意娶谭玘之女为妻为借口,将士兵武器藏在迎亲队伍的船上,夜入端州,斩杀谭玘,继而乘胜袭击广州,斩杀卢琚,接着刘隐整顿军容迎接李知柔进入广州主持节度使事务。其后徐彦若兼任清海节度使,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清海节度副使,将军政之事委任给刘隐。901年徐彦若去世,遗表荐举刘隐代理清海留后。
904年,刘隐派遣使者用重贿交结权臣朱温,朱温于是奏请以刘隐为清海节度使。907年朱温代唐建梁,遂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尉,兼任侍中,并封爵大彭郡王,任命刘隐兼任静海节度使、安南都护 。至此刘隐拥有清海军、静海军和安南。
2、南汉的今生
911年三月,刘隐生病且病情紧急,遂上表朝廷委任其弟节度副使刘䶮清海军留后。不日刘隐病逝,刘䶮继任节度使。
917年刘䶮在番禺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定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国号为汉,因此前有很多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史界为便于区分,一般将此汉称为南汉。
刘䶮称帝后,使得岭南地区隔绝战火几十年,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所以作为南汉政权来说,也不是一开始就荒唐。无论其目的如何,至少老百姓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安静和富庶。
刘䶮出自富商之家,具有重商思想,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和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广州在南汉统治下,对外贸易规模虽不及盛唐,却也持续不衰,外贸的结果,使南汉获得丰厚的利益 。正是因为刘䶮重视商业,扶持经贸,促进了岭南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南汉统治者的初级荒唐
刘䶮开基立国,对于南汉政权来说,还算正常,荒唐事也有,但还属于正常范围的荒唐,他的荒唐事迹主要是这些:
刘䶮是酷刑爱好者。他设立“汤镬铁诸具”,发展了“灌鼻、割舌、肢解、跨剔、炮炙、烹蒸”等酷刑。他设立这些酷刑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个人爱好。每次施刑时,刘䶮都会到刑场观看,看得喜不自胜,乐此不疲。
刘䶮还是建筑发烧友。刘䶮的偶像是隋炀帝!他常自夸风流天子,有时候甚至认为隋炀帝都比不上自己。刘䶮所在的岭南地区当时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因贸易发达、物产丰富,其海内外珠宝是极为丰富的。刘䶮作玉堂珠殿,以金碧翠羽装饰,用于招待外来行商,彰显其富贵。此外,他修建的昭阳殿,以金为仰阳,以银为地面。殿下的水渠也以珍珠为浸,又以水晶、琥珀雕琢日月。
4、刘玢与刘晟,变本加厉的荒唐
刘䶮死后,皇位传给三子刘玢,刘玢早在做太子时,就以骄奢闻名。刘䶮去世前患病不起,因其三子秦王刘玢、四子晋王刘弘熙骄横任性,而小儿子越王刘弘昌孝顺谨慎,有智慧见识,便与右仆射兼西御院使王翷谋划派刘弘度出镇邕州、刘弘熙出镇容州,改立刘弘昌为太子。正好此时崇文使萧益进宫问候刘䶮病情,刘䶮告知此事。萧益说,立太子应该立长子,否则必然导致混乱。刘䶮于是打消立刘弘昌为太子的想法。
刘玢继位后,骄横奢侈,不喜欢过问政事。尚在为刘䶮守丧期间,他就白天饮酒作乐,夜晚同娼女鬼混,甚至让男子和女子脱光衣服以观赏取乐。
登基第二年,弟弟刘弘熙谋划夺取刘玢帝位,遂盛妆打扮歌妓送给他,使他更加荒淫完全不问政事。刘玢喜欢观看格斗搏击,刘弘熙便命指挥使陈道庠带武士刘思潮、谭令、林少强、林少良、何昌廷等五个人天天练习搏击,刘玢听说后一直想去观摩。后刘玢与诸王在长春宫宴饮并观赏搏击,当夜大醉。刘弘熙命陈道庠等人拖拽刘玢,二十四岁的刘玢被拉杀而死。
刘弘熙即皇帝位,改名为刘晟,进一步将荒唐发扬光大。
为了防止弟弟们像自己一样杀了自己抢皇位,刘晟将所有活着的兄弟全部杀死。刘晟有十八个兄弟,除了早卒的两个哥哥和战死的一个弟弟,其他十五人全部为他所杀。如此还不够,为了斩草除根,刘晟将兄弟们家中的男子也杀得一个不剩,然后将兄弟家的女子,包括自己的侄女全部纳入宫中。
刘晟跟他爹一样也喜欢酷刑。他爹虽然喜欢观摩酷刑,但一般会根据罪行大小定刑,有人受刑则观摩,不会草菅人命,刘晟则纯粹是为了观摩,有时候老百姓只要小有过错,就会拉来走一遭酷刑,以供刘晟观摩。
刘晟的奢靡和大兴土木,则远超其父刘䶮。刘晟修建离宫数千,用于游猎,以致广州有差不多一半是他修的离宫,刘晟则每天在不同的地方纵酒作乐。刘晟修的万政殿每根柱子用白金三千珽,地面则是铺以银子,地板之间用云母间开,奢华至极。
5、刘鋹,无以复加的荒唐断送南汉
958年,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刘晟在自己酗酒荒淫,且被后周吓唬之后挂掉了,其长子刘鋹继位,正是这哥们,将南汉的荒唐发展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刘鋹第一个荒唐之处就是重用滥用宦官。刘䶮和刘晟父子在位时时,为防士人夺权而重用宦官。他们认为,士人有家室所以会为子孙计而贪污揽权,只有宦官没有后人才靠得住。刘鋹则进一步发展了祖父和父亲的思想,提出只要有人想当官,先得阉了做宦官,就是说不管你是不是宦官,要当官就要先阉。这样导致刘鋹时期南汉阉人最高达到二万之多,朝政为宦官把持,甚至还出现宫女把持朝政的情况。
刘鋹第二个荒唐之处就是委政于女巫。阉人陈延寿看到刘鋹很迷信鬼神,故找来一个叫樊胡子的女巫。这个女巫骗术很精湛。她四处宣扬自己是玉皇在人间的代言人,法力无边。陈延寿将樊胡子献给刘鋹。几句话下来,江湖骗子樊胡子就把刘鋹迷得昏头昏脑。樊胡子很懂得揣摩人心,知道刘鋹当惯了皇帝,对人都是颐指气使,拜见刘鋹时,若是谦恭有礼,反倒会让刘鋹轻视。于是那樊胡子着远游冠、紫长袍,端坐在罗帐之中,对那刘鋹只是称呼其为太子皇帝。由此,皇帝刘鋹成了太子皇帝,樊胡子借玉皇之名,成了最高权力人。
刘鋹第三个荒淫异于常人。刘鋹思维异于常人,行为怪异反常,属于心理变态行列,此恶略举一例。他曾挑选数名恶少年,大庭广众之下与宫中雏女发生关系。如果哪个女孩哀号,刘鋹便会狂笑。如果哪个恶少年未能卖力,便会遭到鞭子毒打。刘鋹还把这种场景称为大体双。他曾掳掠一位波斯商人的女儿,收归后宫并赐名媚猪,对其非常宠幸。后来刘鋹觉得对媚猪的爱表达得不够充分,竟别出心裁给媚猪找了个美男,命二人当众大体双。
刘鋹最后的荒唐。971年,潘美和曹彬率赵宋大军滚滚南来。掌权的宦官报告刘鋹说:“宋军远道而来,无非就是看中南汉的财富,假若我们烧毁城池,他们只能得一座空城,自然会撤。”刘鋹遂令人放火烧城,自己则打点十几条大船的金银珠宝准备往海上跑路。可是刘鋹还没跑到码头,却发现装满财宝的大船已经被那些不会为子孙计的宦官开走了。
刘鋹只好素服白马,出城七里献城投降。
降宋后,刘鋹用珠宝将马鞍结成戏龙的形状,献给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感叹:“要是你把串珍珠的本事用来治理国家,何至于亡国?”有一次赵匡胤赐刘鋹一杯酒。刘鋹因当年常以毒酒赐人,他以为赵大赐的是毒酒而吓得大哭,赵大笑笑,拿起杯子一饮而尽,刘鋹惭愧不已。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讨伐北汉前大宴群臣,刘鋹也在参加之列。刘鋹说:“我们几个假称皇帝之人,今天都来了。待北汉被灭,那家伙也会来。我作为第一个投降过来的,以后做这些亡国之君的老大!”
如此荒唐,谄媚中看不出一点亡国的悲哀,可怜南汉那些百姓。
总体来说,南汉的荒唐是统治者的荒唐,不是政权本身荒唐。南汉政权本身对于岭南彼时的安定和发展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是统治者的荒唐导致其很快被灭。
不过对于南汉的百姓来说,荒唐的统治者最后因怕死而选择不战而降,避免了刀兵之灾,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各路英雄风起云涌,逐鹿中原。但同时也因为社会生产和价值体系受到严重破坏,有些有识之士选择躺平,有些既得利益者则选择荒淫无度,及时行乐得过且过。一如南汉皇帝们。
只是苦了当时的百姓,好在还有杨坚、赵氏兄弟等一时英雄,于乱世中力求匡正,救民于水火,推动历史前进。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14 

杜重威是怎么从武卒提升为蕃镇大员的

说起杜重威,可能很多朋友还比较陌生,这是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重臣,是个典型的夫贫妇贵的主,依靠着妻子是后晋皇帝石敬瑭的妹妹而身价暴增,跃居高位。后晋的灭亡除了天灾的原因和景延广的不自量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中的重兵所托非人,而这个非人就是杜重威。

杜重威能够获得这一切,最应该感谢石敬瑭。
杜重威因为他父亲在武皇李克用手下任事,从而能够在年少时便跟随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手下既有惊才绝艳的养子李从珂,又有意志坚韧的女婿石敬瑭。
论勇武机谋杜重威与他二人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不过杜重威有自知之明,既然技不如人就跟着比自己高明的人走总归不会错的。
所以,杜重威拼命讨好石敬瑭,于是两人关系越走越近,近到杜重威娶了石敬瑭的亲妹妹,二人成了实在的亲属关系。
杜重威在李嗣源麾下没有什么建树,战绩平平。
虽然如此,称帝后的石敬瑭看在自己妹妹的面子上,仍然命杜重威典禁军,遥授舒州刺史。
而且为了提拔杜重威,石敬瑭命杜重威跟候益去平叛张从宾。
候益自李克用时期就已投军,他凭介勇武与过人的胆识一路升迁,在军中颇有威名。
出兵前,石敬瑭曾经问过候益“如今国家危亡,卿能为朕死战吗?”
候益从庄宗开始历经数朝,身经百战,宦海沉浮,自是明白石敬瑭的意思。
“给我五千健卒,定然大破敌军。”
石敬瑭知道候益此去必胜,方才让杜重威跟随出兵。
果不其然,张从宾在汜水被候益击败,据说败兵死者不计其数,尸体把汜水都阻断了。
此战大胜,除了候益升官,杜重威也以此功授潞州节度使。
紧接着,石敬瑭又让杨光远领兵去征讨范延光,杜重威随行,范延光最终兵败投降,杜重威再次升迁,改许州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加同平章事。
当时的宰相冯道与李崧,全都看出了石敬瑭的用意,屡屡向石敬瑭推荐杜重威。以他为都指挥使,充随驾御营使。
镇州安重荣起兵造反。
石敬瑭认为杜重威经过几次战役的锻炼应该具备了大战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场他自己的战役来提高声望,就命杜重威领兵前去征讨。
战场之上战局瞬息万变,杜重威久攻不下安重荣的军队,打算向后退却,再思考破敌之策。
幸亏有石敬瑭为他安排的偏将王重胤。
这人深知兵法,急忙阻拦杜重威,“此时两兵相接,勇者胜,退者必败。”
并且建议兵分三路,他自己愿领一队精兵击敌中军,而杜重威引兵击敌军两翼。
杜重威依此法而行,与安重荣一军激战正酣。
安重荣军中的赵彦之却忽然带兵投奔杜重威,这一下安重荣的军队阵脚大乱,杜重威乘机大败安重荣,杀安重荣于镇州,将其首级送给石敬瑭。
石敬瑭大喜,急忙借机授杜重威为成德军节度使。
杜重威更是将从安重荣处所得的家财,以及常山的府库财物尽数占为己有。
石敬瑭获知此事,却是不闻不问,任凭杜重威闷声发大财。
杜重威成为蕃镇节制,立时开始征高额税费,而且在税费之上还要加税,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有能力的纷纷拖家带口离开此地,另谋生路。
杜重威武卒出身,没有卓越的控制战场能力,最擅长的其实是收刮民财。
石敬瑭因为妹妹的缘故,对于杜重威的做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所为,只要在这后晋朝中,你杜重威就是我石敬瑭的人,我就给你想要的一切。
杜重威如愿以偿,但是石敬瑭却在几年后病死。
少主石重贵即位,这石重贵并非是石敬瑭的亲生儿子,因此杜重威夫妻两个从骨子里不认同这个新任天子。
石重贵却没办法不用杜重威,杜重威在朝中经营多年,亲信党羽密布,因此杜重威大权在握。
石重贵在位期间重用文臣景延广,导致与契丹失和,契丹主不满后晋少帝的态度,连年对中原用兵。
杜重威却坐壁观火,仿佛事不关己,眼见契丹铁骑在自己眼皮底下横行,中原城邑相继被破,杜重威未派遣一人一骑相助。
契丹铁骑曾经仅以数十人驱除汉人近万过杜重威城下。
杜重威却止于城头注目观望,毫无相救之心,任契丹铁骑如入无人之境。
朝廷为了让杜重威带兵抵抗契丹,加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杜重威这才开始带兵出战。
由于被契丹军压迫多时,军中从上到下都憋了一口气。
此时,突然开战,大家的情绪得到宣泄,因此杜重威接连收复新州、满城、遂城。
结果,契丹主自古北口回师,立时就把杜重威打得狼狈而逃,杜重威一路逃到阳城被契丹军所困。
恰逢阳城大风狂猛,双方军队僵持,都想待风停再战,唯有张彦泽发现战机,此时我军出动敌军必然不备,符彦卿等都赞同张彦泽的想法。
我方军队顶着狂风偷袭敌军,敌军果然大败,大家便想借此时机一举追袭敌军。
杜重威却说,咱们此时应该见好就收,莫要得促进尺,反而得不偿失,居然带着大军退回常山。
作为手握重兵的蕃镇节制,杜重威既无维护朝廷尊严的决心,又没有中原热血男儿为民族危亡与敌人周旋的勇气,有的只是明哲保身的狭隘。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13 

揭秘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说到五代十国的历史,相信很多人都并不是很了解。在这个时期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有五代和十国。那么关于这个五代十国的历史有哪些特点呢?很多人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几乎是空白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一场农民起义风暴
说五代十国必须从这场农民起义说起。这场农民起义就是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从875年到884年,黄巢农民军流动作战,纵横天下,还曾经攻入唐朝都城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仓皇逃亡四川。黄巢起义虽被镇压,但是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统治,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原本就顽固存在的藩镇割据问题,因为战乱互相征伐,变得更加无法收拾,最终这些军阀头子埋葬了唐朝。
2:两大互掐军事集团
在消灭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有两大军事集团崛起,一是盘踞河南的宣武节度使、梁王朱温,二是盘踞山西一带的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他们都在剿灭黄巢起义军过程中立下大功,进而增强了自身实力。由于朱温和李克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两家连年厮杀,互有胜负,但是在梁朝(后梁)建立之前及之后一段时间,朱温占据上风。
3:三个重要年份节点
第一个节点就是公元907年,朱温代唐而立,建立梁朝,史称后梁,这也标志着五代十国时期的正式开始。
第二个节点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这标志着五代结束(当时人们不知道就结束了)。五代53年。
第三个时间节点就是979年,这一年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被北宋灭亡,十国结束。如果从907年起算,72年。
5:五代更替
梁唐晋汉周,拨乱五十秋。后梁经历了梁太祖朱温、梁废帝朱友珪、梁末帝朱友贞三个皇帝,被后唐灭亡。而建立后唐的就是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他就是后唐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汉化沙陀人,因为喜爱唱戏宠信伶人,后来宫廷哗变中被射死。继位的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沙陀人。他死后儿子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在争权夺利中很快被杀。李嗣源养子李从珂继位,被后晋高祖石敬瑭(沙陀人)所灭自杀。李从珂是汉族。后晋经历了石敬瑭和石重贵两个皇帝,因为“儿皇帝”不顺从,契丹灭亡了后晋。契丹烧杀抢掠激起了人民反抗,退出了中原,原石敬瑭部将刘知远(沙陀人)建立了后汉,他是后汉高祖,后汉只经历了两个皇帝:刘知远和儿子刘承祐(后汉隐帝),存在了仅仅不到四年,时间最短的一代。最后是后周,三个皇帝: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登基时七岁孩子)。
可以看出,五代除了后梁以外,都是和山西和晋王李克用有关,后唐庄宗李存勖本来就是李克用之子,后晋高祖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也是后唐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是石敬瑭部将,也是后晋河东节度使。郭威是刘知远部下。
10:十国春秋
十个国家除了北汉以外都在南方,可以分为五对来记忆:括号里为建立者。
第一对吴国(杨行密)和南唐(李昪),因为是南唐取代了吴国,有前后接续关系。地盘在淮南,苏南、江西一带,还曾灭亡了楚国。
第二对是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前蜀灭亡后蜀建立。地盘四川重庆陕南一带。
第三对是荆南(高季兴)和楚(马殷),荆南地盘很小,只有湖北荆州一带。楚国占据湖南。
第四对是北汉(刘崇)南汉(刘龑),北汉占据山西太原一带,南汉占领两广及越南北部。
第五对是吴越国(钱镠)和闽国(王审知),吴越国占据浙江,闽国占据福建,邻居。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12 

朱温是怎么平定河北三镇的

事实上只有我们稍微研究一下河朔三镇就能搞清楚河朔三镇也不是铁板一块。虽说号称是唐朝最为强大的节度使集团,甚至有着能与朝廷相抗衡的能力,可是盘子打了,内部肯定也会出现反叛现象的,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件事情能够说明一切,在安史之乱的后期,河朔三镇便形成。到了唐末,朱温平定河朔三镇。事实上这三镇的主人都是不断变换中的,并不是一脉相承。

1、河朔三镇哪儿来的?
河朔三镇,又被称为河北三镇,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人员充足,经济繁荣,所以在这里割据自雄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
河朔三镇指的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和魏博节度使。其中范阳节度使主要管着河北省北边,包括了北京、保定一带。成德节度使管着河北省中部地区。至于魏博节度使则管辖着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
唐朝皇帝喜欢设立节度使,只要朝廷的军队比较强大,地方节度使是不敢乱来的。偏偏安禄山叛乱以后,朝廷没有能力保卫两京,这使得朝廷颜面扫地,因此各地节度使才有了独立的想法。
安史之乱平定的重要原因,就是史思明的部下李怀仙、田承嗣、李宝臣等人选择投降了唐朝。唐代宗很高兴啊,所以就把李怀仙封为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田承嗣被封为魏博节度使,而李宝臣则被封为成德节度使。
这三个人本来就是安史之乱的叛将,他们看史朝义不能成大事,所以果断反叛史朝义,投降了唐朝。所以说唐朝也是借坡下驴,给了他们封赏,实际上并不能掌控他们手里的兵权,这就是河朔三镇节度使的由来。
2、河朔三镇可不是一脉相承的。
李怀仙、田承嗣和李宝臣做了地方节度使以后,基本和唐朝处于相对平等的状态。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兵权、财权、政权,俨然就是三个小王国。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是可以选择让子孙后代继承大位呢?真不好意思,事实情况还真不是如此。
比如说李怀仙还没上台多久,就被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人给宰了。这三个人又轮流坐庄,成为了幽州、卢龙节度使。
田承嗣去世以后,他的侄子田悦继承了魏博节度使,这算是内部传承了。结果田悦被堂弟田绪所杀,田绪继承大位后,吃喝玩乐毫无节制,结果把自己给搞死了。他的儿子田季安继承大位后,也如出一辙,32岁就去世了。
新上台的魏博节度使是田承嗣的堂侄田弘正。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不过由于治下不严,结果造成了病变,他和他的全家都被诛灭,自此魏博节度使就跟老田家无缘了。新上台的魏博节度使叫李愬,他可是唐朝的铁杆粉丝,可以说挽救唐朝的功劳要算在他头上。
李宝臣去世以后,他儿子李惟岳向唐德宗请求继承大位,结果唐德宗表示拒绝。于是乎李惟岳联合田悦等人一起反叛,最终李惟岳兵败被杀。老李家也就跟成德节度使无缘了。
新上台的王武俊和唐朝分分合合,只为了自立罢了。虽说成德节度使是河朔三镇里传承最稳定的一个,但是到了后期也出现了和唐朝朝廷一样的厄运,自己的手下自己管不了。
所以说,河朔三镇表面上是一个铁桶,其实盘子大了以后,他们内部已经在不断斗争当中了。到了朱温的时代,他们内耗严重,自然就不是朱温的对手了。
3、河北三镇也在不断消耗自己的实力。
有这样一个历史观点,削弱唐朝实力的,的确是河朔三镇。因为唐朝弱小了,所以河朔三镇就强大了。但是同时唐朝还能存在下去,也是因为河朔三镇。因为河朔三镇的军队战斗力强悍,可以帮助唐朝戍边。
此外唐朝之所以灭亡,主要就是因为河朔三镇逐渐衰败了。这个观点有点新奇,不过仔细去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当初河朔三镇强大的时候,唐朝朝廷虽然弱小,可是也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等到河朔三镇衰败的时候,唐朝皇帝就成了朱温手里的玩偶了,完全没人可以镇得住朱温这样的地方诸侯了。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一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强大的河朔三镇,也在不断内耗中逐渐衰败。再加上唐朝朝廷对他们的打压,使得河朔三镇逐渐败亡。
朱温的出现是个意外,但是任何一个强大的诸侯在当时出现的话,都是有机会灭掉河朔三镇的,毕竟他们已经在走向灭亡的道路上了。
4、唐朝和沙陀军团给河朔三镇的压力其实也不小。
别看唐朝在中后期,一直表现得很弱小,其实在这期间的某一些时间段,他们还是相当刚的。所以在这些时间段中,河朔三镇被唐朝打压得可不轻。
4.1、首先,唐德宗时期,李惟岳选择联合其他节度使一起反叛,结果唐德宗和他们好好干了一架。双方损失都比较惨重,但是这对河朔三镇的打击的确不小。
4.2、其次,唐朝朝廷对河朔三镇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让他们内部随便乱,我插手算我输!他们仨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没了唐朝这个对手,他们内部自然就开始乱了。彼此之间互相攻伐,部下杀上级取而代之的现象屡见不鲜。唐朝皇帝一边嗑瓜子,一边看好戏。
4.3、最后,沙陀军团在唐朝后期逐渐崛起。李克用带着一票马仔,把河朔三镇给打得服服帖帖,攻占了他们不少地盘。给朱温扫清他们奠定了基础。
5、总结:河朔三镇和唐朝同时灭亡。
所以说河朔三镇对唐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些人虽然相对独立,但是依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奉唐朝为正朔。
啥意思?我们是独立军团,但是我们支持你做皇帝。这么一来唐朝反过来还要依靠河朔三镇的保护。所以说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河朔三镇需要依靠唐朝的官爵,以此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制约手下。而唐朝也需要河朔三镇在明面上的支持,以此显示自己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等到河朔三镇被灭了以后,唐朝皇帝也就真正成了无人支持的光杆司令了。连官爵也不需要你封赏了,你觉得你还有啥用处吗?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12 

五代十国是哪十国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五代十国的事情,很多人对五代十国是哪十国不理解,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了,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小编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相关的相信介绍,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看看具体到底是哪十国吧。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分别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当然了十国只是列出了当时比较大的十国,还有很多的其他的割据小政权。其实这里说的十国是比较狭义的。广义上说的是整个时期。
1、前蜀(907年—925年)
前蜀一共存在18年,其创立者是王建,历任两位皇帝,公元925年被后唐所灭。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后蜀。2、后蜀(934年-965年)
后蜀存在31年,历任两位皇帝,公元964年赵匡胤发兵攻打后蜀,后蜀于第二年投降,后蜀灭亡。
3、南吴(902年-937年),
南吴存在35年,历任4位皇帝,南吴末代皇帝杨溥在公元937年让位给徐知诰,南吴灭亡。徐知诰登基一年后,自称是唐朝宗室的后裔,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南唐。
4、南唐(937——976)
南唐一共存在31年,历任3位皇帝,在赵匡胤建宋八年后,被北宋所灭,南唐灭亡。
5、吴越(907年-978年)
吴越存在72年,历任5位皇帝,赵匡胤先后派兵灭掉多个割据政权,吴越王钱弘俶因畏惧北宋便献土降宋,吴越灭亡。
6、闵(909年—945年)
闵国存在37年,历任6位君王,闵国因内乱于公元945年被南唐所灭。
7、南汉(917——971)
南汉存在54年,历任4位皇帝,公元971年,被北宋所灭。
8、南平(924年-963年)
南平存在39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欲吞并南平。公元963年,宋军征服南平,南平献地归降北宋。
9、南楚(927—951年)
南楚存在24年,公元951年,南唐因南楚内乱,趁机将南楚所灭。
10、北汉(951——979)
北汉存在28年,历任4位皇帝,公元979年,赵匡胤御驾亲征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灭亡。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11 

历史上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

说到历史上一个跨度非常大的时期,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就是五代十国,毕竟这个时期跨越了五个朝代十个国家。这个时期是从唐朝灭亡开始的,直到北宋建立为止!那么这个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呢?这些时期的皇帝分别都是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
2、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南汉、南平、闽国、北汉,统称十国。
后梁皇帝有:朱温、朱友圭、朱友贞
后唐皇帝有: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
后晋皇帝有:石敬瑭、石重贵
后汉皇帝有:刘知远、刘承祐
后周皇帝有:郭威、柴荣、柴宗训
前蜀皇帝有:王建、王衍
后蜀皇帝有:孟知祥、孟昶
南吴皇帝有:杨行密、杨渥、杨隆演、杨溥
南唐皇帝有:李昪、李璟、李煜
吴越皇帝有:钱镠、钱元瓘、钱佐、钱倧、钱弘俶
南楚皇帝有:马殷、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
南汉皇帝有:刘䶮、刘玢、刘晟、刘鋹
南平皇帝有: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
闽国皇帝有:王审知、王延钧、王昶、王延羲、王延政
北汉皇帝有:刘崇、刘钧、刘继恩、刘继元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10 

朱全忠和朱温是一个人吗

历史上,朱全忠便是朱温,他们是一个人。朱全忠早年参加起义军,一路上攻陷洛阳、长安,使得唐朝根基岌岌可危。此后朱全忠归顺唐军,开始和黄巢军作战。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朱全忠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使他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藩镇,唐朝最后便是亡在了朱全忠手上。只是朱全忠最后结局也不算好,是被自己儿子的马夫杀死,下面就来简单了解下有关朱全忠的生平。

1、异军突起
唐文德二年(公元888年),唐僖宗李儇病逝后,22 岁的李晔继位为昭宗。此时唐王朝已到末期,大唐王朝的皇权日渐衰落,大臣们争权夺利,特别是宦官和藩镇势力为了夺取对唐王朝的控制权,内争不息,祸乱不断。
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宦官们作乱,囚禁皇帝控制朝政。经过一系列较量,藩镇中力量最强的被赐名为“朱全忠”的节度使朱温消灭了宦官势力,并将唐昭宗李晔劫持到洛阳,变成了自己手中的傀儡,控制了朝政。
朱全忠出生于大中六年(852年)12月5日。朱全忠原名朱温,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年幼丧父,年少时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无赖。
乾符四年(877年)朱全忠参加黄巢军,反抗朝廷,屡立战功,很快升为大将。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同州防御使,率军攻打河中。由于屡战屡败,怕受责罚,于是叛变降唐,投归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唐僖宗任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中和三年(883年)又被授以宣武节度使,随后击败黄巢。
黄巢覆亡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藩镇拥兵自重,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镇海节度使钱镠、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等六人势力最大,史载“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
天复元年(901年)昭宗李晔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救驾。韩全诲不得已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进攻凤翔,凤翔食尽待援。天复三年(903年),节度使李茂贞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护送昭宗李晔出城,昭宗又回到长安。
2、代唐建梁
早想称帝自立的朱全忠一直逼皇帝禅位于己,杀死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不久,朱全忠觉的与其这样留着昭宗,还不如早日将他弑杀,于是便伙同其养子朱友恭、蒋玄晖等人,策划将昭宗李晔弑杀掉。“玄晖与张廷范内诇,必以告全忠。全忠恨帝无传禅意,乃谋弑以绝人望”(《新唐书》卷223)。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朱全忠导演的一场血腥政变在洛阳上演。半夜时分,蒋玄晖与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暗中带领“勇士百人叩行在,言有急奏,请见帝”。当宫门打开时,蒋玄晖下令留下十余名兵士严密把守。而他则带了另一部分兵士,大喊大叫着直奔寝宫,杀害昭仪(皇帝妃嫔的一种封号)裴贞一后,又闯进皇帝卧室,将昭宗李晔与昭仪李渐荣一起弑杀。
然而,作为幕后黑手的朱全忠竟然甩包,为了不承担弑君的罪名,他将的养子朱友恭、蒋玄晖、氏叔琮等人全部杀了。而那个直接指挥谋杀昭宗李晔的蒋玄晖,下场最惨,先车裂再遭焚尸。
开平元年(907年)废唐哀帝,朱全忠自行称帝,改名为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后人称为后梁太祖。封李柷为济阴王,次年又杀李柷,自此唐朝结束289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纷乱时期。
不过,朱全忠也未得善终。晚年宫廷内陷入权力斗争。朱全忠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夫人在世时尚能劝止,死后却大肆淫乱,甚至乱伦,包括儿媳都得入宫侍寝。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六月,因皇位继承人之争,其亲生儿子朱友珪率所部政变,朱友珪的仆夫冯廷谔一刀刺入朱温腹部,刀尖透出背部。朱全忠死后,尸首只用破毡裹了裹,便草草埋在寝宫之下,连棺木也没有。终年59岁,在位6年。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09 

石敬瑭为什么叫儿皇帝 割让燕云十六州是怎么回事

说起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黄帝石敬瑭,可以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了。只要一提起他,马上就会想到“儿皇帝”和“卖国贼”。石敬瑭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被后人所谴责的主要是割让燕云十六州,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

当时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只有34岁,如此厚颜无耻的皇帝,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他的军事盟友刘知远也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契丹人轻易占领了长城一带的重要地区。此后,契丹人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家都知道,契丹辽国在得到燕云十六州后,财富和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严重伤害到了中原王朝的自尊。长城险要尽失,黄河以北敞开了大门,再也没有阻挡外族势力的天然屏障,使得后世中原王朝的皇帝难以安稳入睡!
在历史上,石敬瑭被称作和吴三桂齐名的大汉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石敬瑭,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本是沙陀人,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而且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汉族政权忍受威胁持续长达四百年。
割让十六州包括哪十六州?这十六州包括:幽州(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涿州(今河北涿州)、莫州(今河北任丘)、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已为官厅水库淹没)、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北)、朔州(今山西朔县)、蔚州(今河北蔚县)。整个地区东西长约六百公里,南北宽约二百公里,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朝鲜的国土面积。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因为它直接导致了以后的黄河以北、黄河以东等北方地区几乎无险可守,完全袒露于外族势力之下。为后来四百余年中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之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得中原的屏障尽失,北方铁骑可以毫无顾忌的往南奔驰。中原王朝的好儿郎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抗骑兵的铁蹄,直到后来明朝朱元璋把它收了回来。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09 

北汉为什么那么难打?为何赵匡胤柴荣都没有灭掉?

北汉作为五代十国当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却也是最难打的。北汉的历史并不长,只有28年的时间,但是这28年却打的异常艰难,从郭威、柴荣到赵匡胤,都没有能够灭掉北汉,最后在赵光义时期才终于灭掉了北汉。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北汉会这么难打?北汉难道是有非常强的战斗力,让进攻者都无从下手吗?北汉能够这样顽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后又是怎么被灭掉的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北汉来自何方
我们知道,“五代”指的是梁唐晋汉周,但后汉与后周之间的改朝换代与此前不同。后周郭威虽然造反成功取得了帝位,但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却割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依然使用国号“汉”,为了与后汉相区别,史称其为北汉。
但事实上,北汉与后汉本为一体。
后汉的建立者是沙陀人刘知远,刘知远早年便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唐明宗)手下当兵,而后晋的建立者石敬则为李嗣源的部将。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刘知远曾两次冒死救石敬危难之中,深得石敬瑭的信任。后来,刘知远追随石敬瑭取代后唐建立后晋,并任河东节度使。
所以,从李克用开始,经李存勖、李嗣源,至石敬瑭、刘知远,本是一体,均属于唐朝末年发展起来的沙陀军事集团,其在唐亡之后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政权。
李克用,起家的地方便在河东,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其最重要的官职便是河东节度使。
也就是说,北汉的所在地——河东,正是沙陀军事集团的大本营,灭北汉就是要攻灭整个沙陀军事集团。
2、河东、河南、河北之间的逐鹿,才是五代十国的关键
唐朝灭亡之后,天下最有力的争夺者便是河南的朱温和河东的李克用,此外还有辽东的耶律阿保机。
以民族而言,李克用是沙陀人,耶律阿保机是契丹人,朱温是汉人,而这三股力量正是决定我国在唐亡之后的历史发展的关键。
公元905年,云州城外,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在此会盟。这次双雄会的计划是先对付割据河北的燕王刘仁恭,然后朱温。李克用是这么说的:
唐室为贼所篡,吾欲今冬大举,弟可以精骑二万,同收汴、洛。
不过,之后耶律阿保机对于中原的争霸战一直处于观望态度,直到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契丹人才真正参与到了这场争斗之中。
于是,五代十国后期,后周占据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刘崇占据河东,辽国占据河北的燕云地区,这三大势力的争夺才是结束乱世的关键。
对于这一点,为后周世宗柴荣上《平边策》的王朴曾这样说道: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
在后周的视角中,并州,也就是河东,是必死之寇,无法以恩信引诱,只能用强兵攻打。
3、北汉的背后是辽国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所在的沙陀军事集团战斗力确实强大,但北汉能够一直苟延残喘,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其背后有契丹人的支持。
公元951年,北汉建立的第一年,刘崇便遣使契丹,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求册立。之后,辽国便正式册立刘崇为大汉皇帝。
至此,北汉与辽国的同盟地位得以建立。于是,无论是后周也好,还是北宋也罢,只要他们攻打北汉,辽国必然出兵。
这倒并非只是因为契丹人守信用,而是因为辽国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后周~北宋攻下北汉之后必然是收复燕云,而这不是辽国所想看到的。
4、后周世宗柴荣被推崇的真正原因
许多人将周世宗柴荣与周武帝宇文邕相提并论,以此来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景——若非柴荣早死,定可收复燕云重新大唐盛世!
柴荣,是五代十国第一英主,这毫无疑问。但柴荣被后世推崇,却并非只因为他武功赫赫,可以远超赵氏兄弟,而是为五代乱世的结束铺平了道路。
三战败三强敌
公元954年,高平之战,是柴荣即位之初的立国之战。此战,柴荣率禁军亲冒箭矢,而大将赵匡胤振臂高呼:
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这一战,击败了北汉,巩固了柴荣的地位,赵匡胤也脱颖而出。此战后,北汉“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
公元955年,柴荣派大军西征后蜀,攻取秦、凤、成、阶四州。
公元955-958年,柴荣三次亲征南唐,夺取淮南十四州六十县,与南唐划江为界,逼南唐去帝号,称“国主”。
三战败三强敌,事实上已经把中原当时最强大的北汉、后蜀、南唐打残,国已安,可以安心北伐了。
励精图治
柴荣并非李存勖那样的穷兵黩武之人,他有“三十年之志”——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柴荣明白,要结束乱世,便要结束沙陀人主导的“兵强马壮可为天子”的局面,这一点并非只靠打仗便能解决的。
在柴荣在位的五年时间内,他澄清吏治,整顿禁军,初步革除了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他疏通运河,留心农事,恢复生产,使后周呈现出一幅大一统王朝的开国气象;他限制佛教,大量还俗的僧侣为恢复生产提供了条件;他重视教育,大兴科举,这一政策也被后来的宋朝所延续。
总之,柴荣时期的后周已经与此前的四朝有了明显的不同,不是仅以打仗为能事,换句话说,就是王朝开始走上了正轨。
柴荣遗恨
柴荣的遗恨恐怕并非只是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而是他的三十年之志才实行了五年。
公元959年,柴荣最后一次亲征辽国,仅用了四十二天,便一举收回三州三关十七县,无奈天不假年,壮志难酬,柴荣病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5、总结
北汉的强大,因为他代表的是从李克用开始的沙陀军事集团,因为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辽国。在五代十国的角逐之中,后周和北宋要想统一天下,需要同时击败沙陀人和契丹人。柴荣打残了北汉,赵光义最终灭亡了北汉,但赵光义却始终对契丹人无可奈何。
柴荣,其实更像杨坚,杨坚出身鲜卑人的关陇集团,但最终却从鲜卑人中重建了汉家王朝。柴荣同样如此,他和郭威均出自李克用的沙陀军事集团,但最终却通过灭后汉、败北汉,打残了这一五代十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为北宋统一整个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后周、北宋出自沙陀,而非沙陀。只不过,赵氏兄弟,或者说赵光义能力有限,无法成为第二个唐太宗,而柴荣的偶像便是李世民,这一点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清歌 发布于  2022-1-16 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