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不管睡多久都感觉睡不够怎么回事

每天不管睡多久都感觉睡不够怎么回事
第一、可能因为晚上睡得太晚、睡眠不足,造成每天睡不够。
第二、因为存在大脑缺血缺氧性疾病,有血管硬化的基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造成脑供血不足所引起。
第三、夜间发作性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会引起睡眠障碍和大脑缺氧,出现每天睡不够。
第四、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贫血等因素造成大脑的功能紊乱,出现每天睡不够的症状。
第五、与心理精神疾病有关系,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都可以表现出每天感觉睡不够的症状。


!admin 发布于  2022-6-12 09:01 

话说脸色暗沉发黄怎么办啊?

话说脸色暗沉发黄怎么办啊?
脸色发黄不排除是肠胃、肝脏或内分泌方面的问题。建议积极抽血化验肝功能和血常规。1.平日要注意平衡饮食,一个人的气色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多吃蔬菜、水果、补血、补气等健康有营养的食物。2.睡眠时间需要充足对于美人是不可或缺的。3.干性皮肤长期得不到应得的保养,也会因为氧化发黄而变暗,坚持一周3-4次的做保湿补水面膜。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45 

吃生鱼胆明目吗

吃生鱼胆明目吗
鱼胆有明目的功效,但是要注意食用方法,否则会中毒. 首先来介绍一下鱼胆的毒副作用: 鱼胆中含有胆汁毒素也就是组胺、胆盐和氰化物等,能够损害人体的肝肾器官,引起人体肝肾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变性坏死。还能够损害人体的脑细胞和心血管系统,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病变,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而且胆汁毒素还不受温度和酒精的影响,它的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也非常的接近,食用不慎就会导致中毒,所以是禁止随便食用的。 看看中医关于鱼胆的介绍。中医认为鱼胆性寒、味苦、归肝、胆经,有清热泻火、清肝利胆、明目的作用,历代医家常用它来治疗实热证导致的目赤肿痛,咽喉痹痛、恶疮等病,不能用于虚证以及年老体弱者,我国古代医学专著《本草经疏》说得很清楚:“目病非风热盛而由血虚昏暗者,不宜用”此外,入药的量、剂型和方法都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 首先必须知道,中医绝对禁止生吃生鱼胆来治疗目疾。如果拿鱼胆来治疗目赤肿痛,首先要求患者闭眼,再用生鱼胆(最好是新鲜的)敷在患侧眼部,每次20分钟,每天两次,10天为一个疗程,可以达到清热解毒、泻火明目的效果。关于鱼胆外用的方法,祖国医书《证治准绳》早就阐述的非常明白了:鱼胆治飞血赤脉作痛及暴赤眼涩:鲤鱼胆(五枚)、 黄连(去须,研末,半两),上药以胆汁调黄连末内,瓷盒盛,饭上蒸一次取出,如干,入蜜少许,调似膏,涂敷目,日五七度。如果拿鱼胆内服治疗目疾的话,单味鱼胆是没有任何药理作用的,它必须在焙制研磨成粉后再与其它药物配伍做出丸剂才能够在降低鱼胆毒素的基础上起效和服用,且剂量要求的也非常严格,因为鱼胆可食用的最大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也就是2.5g左右,超过2.5g就可以引起中毒。 所以说,鱼胆确实有着明目的功效,只不过我们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方法,特别是儿童及老年患者,否者得不偿失。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45 

吃什么水果对肠胃好呢?

吃什么水果对肠胃好呢?
肠胃不好可通过饮食调理,某些水果也具有调理肠胃的效果。木瓜中含有木瓜酵素,可加速蛋白质吸收,缓解营养不良和胃炎的症状。木瓜健脾益胃,但性质偏寒不能空腹食用,容易引起腹泻。胃不好可吃石榴,石榴具有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还可治疗腹痛、腹泻。石榴中含有的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化,经常吃石榴可以调理胃部。苹果可以补气益胃,帮助食物消化,调理肠胃功能。把苹果煮熟食用养胃效果更好,还具有止泻的效果。肠胃不好的人要多吃温性水果,不能吃寒性水果,比如西瓜、柚子、梨、西红柿、橘子、山楂等。饮食上也要减少油腻性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44 

婴儿感冒的症状?

婴儿感冒的症状?
婴儿感冒症状轻的一般是表现为低热,比如体温37℃,38℃,不超过39℃,同时伴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轻微的咳嗽症状。有的孩子可能会伴有消化道症状,比如轻度呕吐、腹泻等,较重可能表现为体温高热,体温可能到39℃-40℃,会有稽留热的表现。严重时可以会伴随精神状态的改变,比如精神差、萎靡、不爱动,咳嗽也相对比较剧烈,有阵发性的咳嗽,有的孩子可能还会出现轻度喘息,睡眠不安。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44 

迪迦和赛罗哪个更强?

迪迦和赛罗哪个更强?
一、体术:赛罗占优势,不喜勿喷,奥迷们,能不能凭良心说句真话,神化迪迦有意思吗;
二、形态:先抛开特殊形态。复合迪迦在光线威力上稍胜戴拿一筹,但光线的能力没戴拿五花八门,这都是相对的。强力迪迦是肉搏和光线的结合,纯肉搏没强袭戴拿厉害,打皮厚一点的怪兽都比较吃力,必杀也没戴拿强,这是公认的事实,谁的球大,三岁小孩都能看出。空中迪迦整天飞来飞去,这种脆皮近身弱成一片纸一样,而且空中迪迦只加了一点速度,只有飞行速度才是质的提升,但空中迪迦飞不过比他快的对手,空中迪迦并不是依靠速度取胜的,而是“敏捷”,空中迪迦的敏捷是明显的上升,能够躲避各种远程攻击,而不是所谓的“全能加速”。迪迦在基本形态这一点上只能说是鼻祖,没有那么完善,说到完善,戴拿才是基本形态的极端,迪迦就是中规中矩这样,还过得去,也算是很优秀的了。
赛罗呢,托帕拉吉之盾的福,有了戴拿和高斯的力量,什么强袭日冕月神奇迹赛罗的,都经历了二段融合,而且设定上强袭日冕官方解释是“速度不减丝毫”,月神奇迹更是各种的超能力和高斯的“温柔感化”,在基本形态上,赛罗各方面都能压制迪迦,因为赛罗已经属于“融合力量”等级了,而迪迦还是自身展开的力量。
三、装备
不用说,赛罗的帕拉吉之盾,还有捷德里的胶囊,分分钟装-比。而迪迦呢,呃...有点尴尬,近几年就算有迪迦的登场也没有个像样的装备给他用用,输出全靠射和各种无节操的肉搏(我都快看不下去了,这功夫,差评,究竟迪迦会不会打架的。当然,迪迦的卖相也还是可以的)。
四、闪耀的光辉
怎么说呢,闪耀迪迦其实是迪迦的最强形态,说黑暗迪迦的我都想笑。光辉赛罗是自己的觉醒,迪迦反而是“大家的帮忙”,也不是想变就变的,你想让他变的话,等你看到迪迦快屎了就可以了。力量我就不说了,这个无法比较,迪迦毕竟是“金身鼻祖”,还是很经典很值得怀念的,但神化的话我就觉得没必要的了。光辉赛罗是有点参考闪耀迪迦。因为,光辉赛罗和闪耀迪迦都是通常形态的能力,在通常形态的基础上增幅了力量,所以招式都是通常形态的招式。
五、暗黑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43 

家电产品为什么有电磁辐射

家电产品为什么有电磁辐射
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诸如微波炉、电磁灶、彩电、电冰箱、空调、电热毯、家用电脑、组合音响等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乐趣,然而科学研究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都表明,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电磁辐射,不仅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构成了新的威胁。
一般来说,家电的电磁辐射强度均较高。微波炉是现代化的烹饪工具,深受家庭“煮妇”的欢迎。当启动微波炉控制开关后,炉内的磁控管开始工作,将所产生的微波能量通过波导管输送到微波炉腔内,将食品加热或解冻、消毒。由于制造方面的原因,一定数量的微波炉存在着微波能量泄漏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微波炉门关闭不严、排湿孔开得不合理或孔洞过大等原因所致。通过检测,一些微波炉近区(0.3~0.5m)功率密度高达l000微瓦/平方厘米。电磁灶工作频率在几十khz至上百khz,属于极低频段,它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磁致涡流而加热食品的,经测试,其感应强度近区电场强度可达上千伏/米,近区磁场强度达到几微特斯拉,可在局部环境内构成污染。在气候寒冷时,许多家庭都会使用电热毯,在通电后,电热毯会产生50hz的工频电场和磁场,实测数据表明,距其数厘米处电场强度达到2~2.5kv/m,磁场强度高达2~5μt:由于人体直接躺在电热毯上,处于工频场的感应作用下,会使一些人睡后感到不适,疲乏无力,四肢酸痛,特别是对孕妇影响最为突出,容易发生流产和异常出生现象。电冰箱通电工作时会发出电磁波,对其他电器,如电视机显像管等产生磁化,导致图像扭曲,还会损伤人体机能。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小型家用电器的电磁污染,如距吹风机10厘米处磁场高达7μt,距吸尘器10厘米磁场为9μt,剃须刀、电烤箱、照明电器等设备也都不同程度辐射电磁能量。这些小家电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人都在使用,而小家电产生的污染危害往往被人忽视。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43 

剑桥大学什么时候成立的?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剑桥大学什么时候成立的?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剑桥大学成立于公元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逃离出来的老师建立的。

据澳际留学介绍,12世纪,方济会修士、本笃会修士和圣衣会修士,来到这片平坦、潮湿的沼泽区定居,剑桥郡由此诞生。

1209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杀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为了表示抗议,牛津教师们有一段时间停止授课,纷纷离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剑桥郡,创建了剑桥大学。

1225年左右,剑桥的教师们就从他们当中选出了一位校长,他的权力得到了亨利三世国王的批准,大学的自主管理就由此而来。不久之后,1233年,格雷戈尔九世教皇也批准了,这种教会特权牛津直到1254年才享受到,亨利三世及其继承人的法令确保了这两所大学的垄断地位。一直到19世纪,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仅有的大学。欧洲其它地方没有哪里有这种垄断的。跟牛津一样,剑桥的这所大学一开始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在租来的房子里讲课和生活,哪里有地方就在哪里。大学生们从一开始就住在旅舍里,由店主负责监督。

1231年,亨利三世国王在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

1280年,在这种私人旅舍被有着自己的校舍和捐款的学院取代之前,全城已经有34家这种大学生公寓了,捐款能保证学院的持久性和独立性。

1284年,艾利修道院的休·德·巴尔夏姆主教创办了剑桥的所学院——彼得豪斯学院。直到学院有章程前它依照的都是牛津的早它20年的主教学院——墨顿学院的模式。剑桥毕业生从前就有最理想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1347~1348年的那场夺走了英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瘟疫之后,对受过良好教育的牧师、管理人员、法学家、医生的需求增加了。

1370年前后剑桥共有八所学院,大约20多家旅舍。整个大学有将近700人。剑桥早期的学院创建人绝对不只是教会人员。也包括国王和他们的女人,像伊丽莎白·德·克莱尔和彭布罗克伯爵夫人这样的上层贵族的太太,国家官员、商人、主教相当少。基督圣体学院的监护人最为特殊,它是剑桥(和牛津)唯一一座由城市的两个行会共同创办的学院,这期间大学建起了它的幢自己的大楼,有课堂、会议室、图书馆和管理大楼的老学堂(1350年-1475年)。别的学院都围绕着这些学院核心:克莱尔学院、三一学堂、冈维尔学堂。

1500年前后,剑桥有十几所学院,大多数位于高街和剑河之间,南起已经位于城墙外的特兰平顿门旁的彼得豪斯学院,北至后来的三一学院和圣约翰学院的所在地。当人文主义思想也随着印刷术传播开来。欧洲这场古典精神的伟大复兴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是来自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从1511年到1514年他住在女王学院,教授神学和希腊语,写作,翻译,出书,通信,有着无人能及的旺盛精力和优雅文风。伊拉斯谟对于剑桥不仅仅是一名布道者。原始资料研究取代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重心从神学转到了雄辩术,从培养牧师转到了培养有学问的国家栋梁。从此以后,古代语言和文学在英国大学的教学课程里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剑桥人文主义者对希腊语和希伯莱语的兴趣带来了圣经和古代宗教著作的校勘版本。这里也是改革的温床。将伊拉谟斯召来剑桥的那人是他的朋友约翰·费希尔,他在这一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人道主义的教学计划,使得使剑桥大学在几年内上升为一所欧洲级别的大学,首先是和牛津处于同等水平。尽管亨利希八世本人从来没有对剑桥产生过特别的兴趣,却向大学捐赠了五个王家教授席位,这属于时代和它的火焰式国王的自相矛盾。在这个突破的时代,王室需要牛津和剑桥充当可靠的管理人、法学家和牧师的储备室,充当政府的学院支柱。因此,亨利希八世本人最终于1546年创办了一所学院,将两座较老的学院合并成一座规模更大、超过了迄今所有学院的新学院——三一学院,这不仅仅是贵族自由的标志。至今它仍是剑桥唯一的一所不由院士选举、而由王室根据首相的提议任命院长的学院。

1614年詹姆斯一世留宿三一学院时,整个学院里禁止吸烟,因为众所周知,这位国王厌恶吸烟。为了供他消遣,教师们安排了一场哲学戏,一场有关“狗们是否进行三段论”问题的辩论表演。最后得出结论,狗不能思维。那位君主听后说,他的狗是例外。教师们钻牛角尖地高声附和。毫无疑问,剑桥是一个精神活跃的地方,充满神学和政治的辩论,获益匪浅的不光是年轻的弥尔顿。在悉尼·苏塞克斯学院,学生奥利弗·克伦威尔接触到了加尔文教的思想,1640年他以一票的优势代表剑桥被选进了议会――“那唯一的一票既毁了教会也毁了王国。”圣约翰学院的院士、诗人约翰·克利夫兰议论道。

1643年克伦威尔返回来,将学院变成了军营,将剑桥变成了东英吉利议会运动的司令部。大多数院长丢掉了他们的官职,有一半院士,共200多人,被解雇了。在君主制复辟之后,统一行为又恢复了英国的旧规定。王室的宠儿被指派来担任大学校长。在此期间,能够以笛卡尔的坚定不移进行研究和教学的不光是剑桥的柏拉图主义者们,一个自由宗教哲学组织:“道理是主的烛光。”信仰寻找理性的理由,理性发现了一种新的宗教——自然科学。伦敦皇家俱乐部(1660年)成立后设立了数学、化学和天文学的教授席位,艾萨克·牛顿这颗明星在剑桥上空闪耀。

18世纪,王室和议会进一步听任大学自主管理。教师和学生们干他们最想干的事:学习、享乐。1800年左右,剑桥(和牛津)的名声受到损害。另外两所大学超过了它们,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方面: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和德国的哥廷根大学,那是乔治二世创办的大学,不久就成了汉诺威人最著名的大学。另外,在英格兰也首次出现了竞争对手,德勒姆大学(1832年)和伦敦大学(1836年),“牛剑”失去了它的垄断地位。同时大学生的人数却在上升。发达起来的资产阶级的中等阶层需要新的培养场所。在维多利亚王朝这一越来越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里,剑桥也感觉到必须帮忙,应该改革了。一位科堡-高塔王子、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推动了这次改革。

1847年,剑桥大学以微弱的多数将这位不受欢迎的德国人选为校长。1871年,又一项法律结束了对不信奉英国国教者的歧视。1861年,人们注意到了位已婚教师,这显示剑桥大学在渐渐地脱离中世纪。1860年前这所大学正式取消了禁止院士结婚的规定。由于各学院有权自主决定此事,直到1880年之后,院士们的结婚愿望才取得了成功。这给剑桥带来了一场建筑和婴儿的小小兴旺。

1870年,当时的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什,德文郡的第七代公爵,资助了一个实验物理学教授席位和一所实验室,两者都是以他的一位祖先、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什的姓氏命名的。那是自然科学辉煌发展的开始。19世纪剑桥人口增加了四倍,居民人数将近五万。永远年轻、迷人的鲁珀特·布鲁克的精神,美人和智者围聚在他周围,一个撑船比赛、五朔节集会和布鲁莱利口酒的世界。两场大战之间的剑桥是一个快乐优雅和知识论争的地方,代表人物有伯特兰·罗素、梅纳德·凯恩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经济和自然科学发达,学生戏剧和道德科学俱乐部赫勒蒂克斯或所有俱乐部中最高档的使徒俱乐部等辩论协会也很兴旺。希特勒的上台让这些争论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侄子朱利安·贝尔及其朋友约翰·康福德就属于在西班牙内战中阵亡的年轻的剑桥志愿者,书包里装着《资本论》。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42 

哈佛大学什么时候成立的?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哈佛大学什么时候成立的?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剑桥城,总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邮编为02138。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有趣的是,两所大学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哈佛大学前身为哈佛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拨款400万英镑。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 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 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 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 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39 

清华大学什么时候成立的?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清华大学什么时候成立的?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在中华大地上,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清华大学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壤,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经过10多万学子的涵养、传承和创新,形成了“行胜于言”的纯朴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铸就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教授、政治家和企业家,为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华校史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缩影,清华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术和高等教育走向独立、走向世界的过程。目前,清华大学已从建校之初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清华师生肩负着科教兴国、复兴中华的重任,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实现新的历史飞跃。

2011年,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为此,本刊和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一起开设了新栏目“百年清华”,以连载的方式,把清华的发展史向广大关心和爱护清华大学的读者作一简略的介绍和回顾,希望能让读者在历史见证的事件之中、德才兼备的人物身上和一个个寄情益趣的故事里了解清华,认识清华,进而喜欢清华,为清华的发展出谋出力。这也算是我们为清华百年校庆准备的一份小礼物。

美国退还部分庚款

清华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00年,德、英、法、美、俄、日、意、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镇压了义和团运动。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赔款的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是为“庚子赔款”。其中,美国作为“八国联军”参战国之一,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交涉。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他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于是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最终促使美国议会在1908年通过退款决议。

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Smith, Arthur Henderson)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补贴在中国的学校。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China and America To-day : A study of Conditions and Relations,New York : Chicago [etc] F.H. Revell Company, 1907.)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鼓吹下,罗斯福向国会提出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退款议案。7月,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正式通知清政府外务部,声称美国政府决定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中除去所谓“实应赔偿”的美金1365,5492.69元(其中200万元备作偿付“一年内在华美侨]向美国债务法庭提出之私人申请[之赔偿]”之用)外,剩余1078,5296.12元,从1909年起至1940年止,逐年按月“退还”给中国。自此,中美有关退款问题谈判告一段落。

美国退款办学用意

如何使用这笔退款,清政府内部有不同的声音。北洋大臣袁世凯主张这笔钱用于经济建设,开发东北三省。但是美国政府坚持这笔钱用于教育,否则退款之事将拖延无望。当时为什么美国人想用退赔的庚款办学呢?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自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鼓励留学日本开始,中国留日学生日增。中国为了发展近代教育,1904年模仿日本教育制度,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同时聘请大量日本教习来华任教。日本在华势力日渐扩大,引起了美国的高度注意。美国驻华大使柔克义认为,教育可以使中国政治安定、商业繁荣,使中国成为富足的贸易伙伴。留美学生一旦成为北京领袖,美国将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因此他们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二、在此之前,从1877年至1900年间,美国在中国办了许多教会学校。美国在中国办教会学校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上海圣约翰校长卜舫济把教会大学比作教会培养领袖人才的“设在中国的西点军校”,还进一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实现目的之手段……其本身就是目的。”

但是,当时清政府各省咨议局规定,官立学堂的毕业生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而教会学校则否。因此,美国感到“教会学校……从未得到官僚阶级的多少支持,而它的毕业生极少可能找到官方任用的机会。……难得有一个人会获得重要的位置。”而通过“退款办学”,控制并借中国官方“自办”的壳,登入中国主流社会这个“市”,更为有利。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制定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教育。

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

美国“退款办学”之举,显然意在施加其在中国的影响,符合美国的利益。另一方面,退款办学也为大批中国有志青年提供了接受西方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正是这种爱国精神与责任意识,形成了清华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激发一代代清华学子将自己命运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华虽身负国耻的印记,但最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爱国革命传统、为国家兴盛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

清华学堂创建

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并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在派遣学生的同时,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设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Training School),如果必要,还准备在中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校。这就是后来创办清华学堂的起因,也是所谓“赔款学校”这一名称的由来。

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由外务部会同学部共同管辖,负责选派游美学生和筹建游美肄业馆。外务部左丞左参议周自齐任总办,学部员外郎范源濂和外务部候补主事唐国安会办。游美学务处最初租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作为办公处,后来迁入史家胡同。

1909年8月,游美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学生直接留美。在630名考生中仅录取了47人。这批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金邦正,有著名的化学家张子高、著名生物学家秉志等。10月由唐国安率领赴美留学,他们是清华历史上第一批留美生。

1909年第一期留美学生

继招考了第一批直接留美生后,1910年,在400余考生中考选赵元任、竺可桢等70人为第二批直接留美生,这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胡适。

1910年考试分两场。头场考国文和英文,国文试题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胡适做了考据的文章,开头就说:“矩之作也,不可考矣。规之作也,其在周之末世乎?”这其实是胡适一时异想天开的考据,不料正好碰着看卷子的先生有考据癖,对胡适的文章特别赏识,批了100分。英文考了60分。头场平均得80分。可是第二场考各种科学,考得很不好。最后总平均仅得59分。幸亏这次考选出洋的有七十个名额,考得好的不多,胡适总算侥幸,考取了第55名。这年复试第一为杨锡仁,第二为赵元任。

1911年招考了第三批姜立夫、陆懋德、杨光弼等63人。

从1909年至1911年,游美学务处共考选三批直接留美生共计180人。这些留美生因是经过“品学甄别考试”后送去留美的,故又被称为“甄别生”。

由于第一、二批学生未能完成预定每年100名计划,并且外务部与学部在招生问题上存在分歧。外务部主张招收16岁以下的幼童,从小送美培养,否则对外国语言“绝无专精之望”;学部则坚持招收30岁以上的学生,否则“国学既乏根底,出洋实为耗费”。双方针锋相对,评阅考卷时,外务部所取的英文第一名,在学部一分未得;而学部所取的第一名,在外务部受同样的待遇。

于是有了折中方案,游美学务处专设留美预备学校,先在国内有计划地训练,以便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送美留学。内务府将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校址。

清华园“与西山诸名胜相距咫尺,”环境清雅,吴宓称之为“世外桃源”,罗素赞扬清华“所见到的任何一件东西,都让我感到完美。”是一处非常理想的读书之地。清华园在清朝时为皇家园林,建于1707年,康乾年间称之为熙春园,是号称“圆明五园”的御园的一部分。道光年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仍称熙春园,西部改称近春园;咸丰年间又将东部改名为清华园。到1913年春清华学校呈请民国政府,将近春园及其周边并入校园共680余亩,至此两园合为一,而今泛指为清华园。

从1909至1911年间,游美学务处在清华园修建了校门、清华学堂大楼西部、二院(在清华学堂以北、电机馆的西边,现已拆除)、三院(在大礼堂以北,现已拆除,在其原址扩建新图书馆)、同方部等一批建筑。其中最早的校门已经成为清华园中一处著名景观,俗称“二校门”。无论远望还是近观,校门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外形挺拔清丽又不失巍峨庄重,在背后两棵古柏的俯抚下更显得美丽。

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学堂设正副监督(相当于正副校长)3人,由游美学务处的总办周自齐和会办范源濂、唐国安分别兼任。清华学堂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方针。

同月颁布的《清华学堂章程》规定,高等科与中等科各4年。“高等科注重专门教育,以美国大学及专门学堂为标准,其学程以四学年计,中等科为高等科之预备,其学程以四学年计。”到这年9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转清华学堂改变学制申请:“本学堂开办已历数月,征诸实验,觉向定章程与现在情形尚有未尽适宜之处,不能不酌量变通,以期完善。”学制方面,由“四四”学制改为“三五”学制:“高等科三年毕业,中等科五年毕业。”

3月,清华学堂的学生在北京宣武门内学部举行了入学复试,共有468名学生参加复试,其中有由各省经初试录取后保送的184名、在京招考的学生141名和上一年备取的留美生143名。这批学生全部合格入学,其中五分之三被编入中等科,其余入高等科学习,成为清华最早的一批学生。他们当中有许多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如侯德榜、金岳霖、戴芳澜等。4月29日(宣统三年四月初一),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有学生460余名,教师30多人。这是清华历史的开端。后来,清华便把每年4月最末的星期日定为校庆日,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学校

清华学堂虽然在教学上“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但在行政管理上还是封建王朝的一套。清华校名全称是“帝国清华学堂”,英文校印用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入学考试时,学堂正监督周自齐穿着清朝官服高坐堂上,旁边考试官按省籍唱名:“浙江听点”、“江苏听点”……周自齐就用朱笔点名,十足的科举考场习气。

开学之日,周自齐、范源濂率众学生在礼堂向“皇帝万岁万万岁”牌行三跪九叩礼。有学生为逃避此仪式,前一日已预先告假,或诈称腹痛,或假言发热等等,不一而足。

清华学堂一开始就树立了严谨的学风,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上都要求学生十分严格。入学堂不久即行甄选和筛汰学生,有未通过甄别考试被退学者,有假满未到学堂上学被开除者。学生在清华是幸运的,在学习及设备上、在住宿和生活上都享受着较为优越的条件。学生入学后所花费用不多,学宿膳费免交,一个学期只交体育费一元,以及预交期终可退还的赔偿费五元,七块钱一月的伙食(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的月薪)。清华学生衣着方面较朴素,大都竹布长衫、布袜、布冠。由于清华远处城郊,加上学校斋务处的严管,所以清华学生在生活上比较循规蹈矩,养成了简朴的风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举国震动。当时正在清华学堂求学的吴宓在其日记中写道:“日来警报纷纭,一日数起,闻之殊令人惊惶异常。现北京各报,已为政府禁止登载各省乱事,以故一切详情难得确知。”清政府的戒严、封锁,非但没有稳定人心,反而适得其反,为各种传言提供温床,让市民更加惶恐不安。

清华学堂原定10月16日新学期开学,因为辛亥革命,外事紧急,学部及外务部大臣都临时决定不能参加,开学仪式暂缓举行。这无疑更为学堂增加了紧张气氛,大量学生开始自行离校回家。

慌乱中,还有部分师生抱有一种希望,即利用清华学堂与美国的关系,借助校内一些美国教师,请美国使馆派兵来保护。或者美国使馆接美国教师入使馆躲避,顺便将留校学生一并带入使馆。11月5日晚,范源濂演说中即提到:美国公使答应事情紧急时,使馆将会派兵守护清华。但是随着形势发展,美国公使函致清华学堂美国教员,称事变紧急,使馆兵数不多,自顾不暇,无法派兵守护此园。于是,许多美国教员搬出清华,或暂住城内,或离华返美。因此,借助美国使馆力量自保的希望也宣告破灭。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挪用这年的“退还”庚款去弥补支绌的军费,清华学堂的经费来源断绝。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11月8日晚8时,校方宣布:“事情紧急,美兵既不来保护,则实无法维持。故现定办法,将本学堂暂行解散。现仅余存款三千金,当分给诸生作旅费各谋他适,计每人可得二十元,明晨发给。凡职员、学生人等,统即于明晨搬出云云。”自11月9日起,清华学堂停课。

这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在南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3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局势甫一稳定,清华即在各大报纸发布通告,宣布重新开学。1912年5月1日,停顿了半年的清华学堂重新开学,返校学生仅有360人。

这年10月,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遵照教育部令,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将监督改称“校长”,唐国安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副校长,周诒春并接张伯苓兼任清华教务长。

自此,清华进入清华学校时期,前后凡17年,至1928年改为“国立清华大学”。


!admin 发布于  2022-6-11 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