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领土面积有多大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

  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德国在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方面十分发达,以理学、工程技术而闻名的科研机构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支撑了德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5 

一战前,衰弱的奥斯曼帝国惨遭瓜分,欺负它的竟都是小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整个欧洲的火药味已经非常重,特别是在巴尔干地区,在短短的数年里就发生多次战斗。

其中奥匈帝国的皇储趁着巴尔干地区和奥斯曼帝国陷入内乱的时候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尼亚。这个地区早已被奥匈帝国纳入统治之下,但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两个省,但这次奥匈帝国彻底的拉下面子吞掉了这两个地区。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大公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自立为保加利亚沙皇。并得到了沙皇俄国的支持。巴尔干地区不少奥斯曼帝国遗落的领地也让相应国家蠢蠢欲动。特别是色雷斯、马其顿、阿尔巴尼亚,还有爱琴海上的众多岛屿。

而法国趁奥斯曼帝国陷入衰弱的时候吞并了摩洛哥等地区,德皇威廉二世声称德意志帝国在当地有着巨大的利益,如果法国不退出的话就要派遣军舰和法国人好好谈谈。英国人出面调解了问题,德国得以在北非获得了一定的利益。

之后意大利出兵昔兰尼加,奥斯曼没有办法抵抗只能组织游击队对抗意大利。1911年,奥斯曼发生内乱,土耳其青年党控制的第三集团军离开巴尔干地区平息了叛乱,但也被青年党三巨头将政权掌握在手里。随后他们与意大利签订了合约,将昔兰尼加、伊奥尼亚群岛、罗德岛割让给意大利,但奥斯曼帝国仍然在名义上保留着“宗主国”权利。

保加利亚人在这个时候也坐不住了,既然奥斯曼已经衰弱而且第三军团军的离开也鼓舞了保加利亚,那就也参与动手试试吧!于是保加利亚向奥斯曼宣战。400万人口对6000万人口。其他巴尔干地区的国家看到有这种好事,于是也纷纷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最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也加入到这场瓜分奥斯曼帝国的盛宴中。

在巴尔干联军的攻击下,奥斯曼帝国尽管占据了人数优势,但在实力上差的让人目瞪口呆。马其顿、阿尔巴尼亚、色雷斯接连丢失。曾经威压欧洲的奥斯曼帝国被打的直叫爸爸,只能求和。

不过保加利亚人却不依不饶,声称要收复君士坦丁堡。好在奥斯曼帝国军队虽然野战不行,但凭借防御体系还是和巴尔干联军打的有声有色。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好结果,双方不慎愉快的停战言和。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由于保加利亚最早动手,在这场瓜分盛宴中获得了最多的利益,整个色雷斯和半个马其顿都被保加利亚笑眯眯的收入囊中。同样参战的塞维利亚和希腊不干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大代价就获得这么一点领土?不行,保加利亚需要吐点出来。

到手的肉肯定是没有让出去的道理,保加利亚直接拒绝了这两个国家的要求。结果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三国联合起来对保加利亚发起了进攻。这年是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面对三国联军,这次轮到保加利亚人被打的叫爸爸了。不仅从奥斯曼帝国里抢到的肉全都没了,还要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不割不行啊,现在被打的叫爸爸,再过一会就要叫爷爷了。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仇恨就此种下。外国人不知道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不过再过一年其他几个国家就感受到了。

当然这只是巴尔干地区几个小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和矛盾,欧洲的主要国家除了和自身有利益关系的几个国家稍微参与了一下,剩下就是摩拳擦掌的准备打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4 

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竟然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太复杂了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廷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

  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小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期。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立家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新军建立初期只有1万人,到16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1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的扩张条件,拜占廷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

  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拜占廷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廷在小亚的全部领土。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

  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国,派出了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于是,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年)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廷,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这场战役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1421—1451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向欧洲扩张。1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廷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中。到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攻。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足一万人。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

  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在顽强地坚持了53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1459年又征服了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土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土耳其人主要是为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只是在151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了查尔兰高地。此后进展不大。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1516年,在阿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151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埃及国家灭亡。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1520—156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苏里曼是个非常有作为的苏丹。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向欧洲全面进攻。1521年,他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1526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军队,攻陷布达。以后数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他首先派兵占领巴格达,完全占据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他的后代在1574年攻占了突尼斯。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4 

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

  1、联合国组织基于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2、各会员国应该忠实履行他们依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

  3、各会员国应该以和平方法解决他们的国际争端;

  4、各会员国在他们的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5、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

  6、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7、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项,但此项规定不应妨碍联合国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的行为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修订:

  1、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第二十七和第六十一条的修正案由大会于1963年12月17日通过,于1965年8月31日生效。第六十一条的进一步修正案由大会于1971年12月20日通过,于1973年9月24日生效。第一百零九条修正案由大会于1965年12月20日通过,于1968年6月12日生效。

  2、第二十三条修正案将安全理事7a64e4b893e5b19e31333366303132会成员自十一国增至十五国。第二十七条修正案规定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的决定应由九个理事国(原先为七个)的可决票作出,关于一切其他事项的决定则由九个理事国(原先为七个)的可决票,其中包括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作出。

  3、第六十一条修正案于1965年8月31日生效,将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成员自十八国增至二十七国。该条的进一步修正案于1973年9月24日生效,将经社理事会的成员自二十七国增至五十四国。

  4、第一百零九条修正案是修正该条第一项,规定会员国为审查本宪章,得以大会会员国三分二之表决,经安全理事会任何九个理事国(原先为七个)之表决,确定日期及地点举行全体会议。

  5、第一百零九条第三项涉及大会第十届常会期间可能举行审查会议的问题,仍然保留原来的行文:“安全理事会任何七个理事国之表决”,1955年大会第十届常会和安全理事会根据该项规定采取了行动。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2 

美国为什么让菲律宾独立

  菲律宾,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群岛国家。在近代,菲律宾曾遭到了西班牙的长期殖民统治。1898年美西战争中,西班牙人战败,菲律宾被划给了美国,从此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菲律宾彻底脱离美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美国那么强大,为何菲律宾能从美国的统治下获得独立?

  其实菲律宾能从美国统治下独立的主要原因不是菲律宾有多强大,也不是菲律宾有多厉害,而是美国不愿意要菲律宾而已。实际上,是美国人要求菲律宾独立的。美西战争后,菲律宾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美国殖民菲律宾后,菲律宾开始是非常抵触的,所以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尽管菲律宾的起义军抵抗非常激烈,三年中消灭美军近万人,但最终美国人还是成功镇压了菲律宾的起义,掌控了菲律宾。

  美国人控制菲律宾后,在菲律宾采取了非常新奇的殖民方式,这种殖民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西班牙人。美国人在菲律宾建立了一个亲美的文官政府,并试图让菲律宾实现自治。美国人不仅没有大规模掠夺和压榨菲律宾人,反而让菲律宾迎来了“春天”,过上了好日子。

  在美国人的扶植下,菲律宾不仅实现了国家的和平稳定,而且经济和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菲律宾竟然从落后的殖民地变成了一个较为发达的亚洲版“美国”,仅仅国内大部分青年进行了初等教育一项就让很多亚洲国家望尘莫及。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菲律宾人不仅不再敌视美国,反而对美国充满了感激和依赖,他们喜欢上了作美国二等公民的感觉。

  不过虽然菲律宾人想当美国公民,但美国人并不同意。因为美国人认为和菲律宾保持着殖民关系对美国没有什么好处。他们不仅不能给美国带来明显的利益,反而需要美国人养着他们,他们还会挤占美国人的市场和就业岗位,挤占美国人的公共资源,所以美国人不断推动菲律宾自治,强烈要求菲律宾独立。

  大萧条爆发后,美国人排菲的情绪日益高涨,要求甩掉菲律宾这个包袱,特别是美国工人,他们甚至要求美国政府限制菲律宾移民进入美国。所以1932年美国政府通过“海尔—哈维斯—加亭独立法案”,要求菲律宾独立。但美国人的法案遭到了菲律宾人的反对,菲律宾以部分条款损害菲律宾的利益为由拒绝接受独立法案。

  最终,美国人不得不做出让步,1934年批准了一项新的独立法案“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决定给菲律宾设定十年的独立过渡期,过渡期内美国对菲律宾给予照顾。但还没等过渡期结束,太平洋战争爆发了,菲律宾被日本人占领,所以菲律宾独立的事被推迟了。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菲律宾进行了托管,但美国人认为根据1934年的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他们对菲律宾的义务已经结束,所以要求菲律宾独立。菲律宾虽然不情愿,但也没办法,所以不得不在1946年宣布独立。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2 

印度落后于中国多少

  国城乡二元结构差不多,印度也有两个世界!其中一个贫民构成的低消费成本社会体系,包括保障体系。印度精英很多,教育也不差。印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也许二十年后,印度就成为仅次于美中的第三世界大国。印度为什么落后中国?

  对比中印两个文明古国,中国从封建王权专制下彻底暴力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使农民成为了有产者。在思想文化上自主融入西方,引进包括马克思与资本主义等西方思想。而印度,是殖民下被迫西方文化改造,标志之一,就是殖民痕迹的固化阶层的种姓制度。印度的历史,其实就是被殖民亡国的历史,种姓制度使人生而不平等并世袭,结果印度人意识里回避现实,其宗教思想宗旨都是漂渺的虚无主义,幻想来世改变命运。

  印度人喜欢夸大张扬,夸夸其谈和不切实际的自大,因为掩盖现实中的困苦!而中国主体汉族,曾在先秦有过思想大解放和大创新,后来秦统一和专制,使人与耕地绑定,同样创造出了与印度一样的不同于西方游牧文化的农耕文明,不一样的是,汉族人有勇武精神传统,不断抗争游牧文明的侵略,并修建标志反侵略的长城。

  历史上与华夏争雄的匈奴突厥都消失了,而中华维持了二千多年的王权专制!中国专制特点,就是以科举产生的官僚阶层和荐举产生的士族,成为中国二千年的上层统冶阶级,即士农工商的士为首。而印度是以种族主义即种族来划分阶层,世袭的上层贵族和殖民者是个宠大阶层,下层盘剥的很苦!其种姓制,事实上就是元蒙时期的野蛮种族主义。

  当然,印度落后中国,不完全在于文化与民族性,毕竞,解放前,印度还是领先于中国!印度落后,总结起来,还在于行政效率、组织与工业化。印度也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并学习中国,但中国已领先印度先工业化!不知道,世界资源还能不能支持一个同样宠大、众多人口的大国印度崛起!

  印度在农业土地与地理自然先天条件上比中国优秀,然而因为水利设旋及化肥产量与中国差距,使印度农业发展水平上不如中国。

  在1950年,新中国建国时,印度基础设施与工业均比中国好很多!中国发展条件远远不如印度,但中国首先打造了一个工业化发动机,既大力投入重工业,从苏联引进了156个大项目,基本都是重工业!

  同时依靠人力大兴农业水利。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中国人均GDP只占印度75%,解放前中国人均GDP大概不到印度50%。但中国有了严密而广泛的从中央到基层的政冶组织体系,不再解放前国民一盘散沙,这个组织中央集权决策和分级集中决策,执行也非常高效有力,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才是中国独有的优势。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2 

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18世纪,中国正处于清朝时期,最后一个封建主义国家的全盛时期。与此同时,欧洲大陆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工业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在欧洲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血汗工厂,英国人使用改良蒸汽机代替人力劳动,这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使得欧洲人率先进入了工业时代。

  简单而言,欧洲工人可以流水线生产商品,一个人的工作量能抵以前十个人的工作量,这就是欧洲工业革命。随着大英帝国对外发动殖民战争,获得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和丰富的原材料,推进了英国人加速生产商品,倾销殖民地以获取利益。此外,大英帝国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日不落舰队来保护海外贸易安全和市场秩序。

  欧洲发明的蒸汽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一种新的巨大能源为人类所获得,血汗工厂能够低成本廉地生产铁,珍妮纺纱机同时能够纺100根纱线。根据欧美学家推测,一个欧洲人提供能量是一个亚洲人提供能量的11.5倍至29倍。这一阶段,不仅仅是清朝处于落后,亚洲各国都完全处于落后,工业革命进一步强化了欧洲列强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

  这些旋转式动力可以运用到纺织厂、炼铁炉、面粉厂和其他工业,使得欧洲列强在各行各业的工业能力都全方面提升,工厂源源不断的生产战舰、火炮、火枪、军服、军刀、军靴、子弹.......从流水线生产出来,不到一天的时间,商品就能堆积成山,欧洲工业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制造同一把步枪,亚洲需要消耗10倍以上的资金,3倍以上的时间,无论工业耗时还是资金投入都远远高于欧洲工厂。

  即使清朝侥幸打赢了鸦片战争,也不可能打赢欧洲列强,中国衰败已经是大势所趋,原因很简单。同样武装一个师的兵力,清朝由于生产力落后,需要消耗10倍金钱,消耗3倍时间,再富裕的国库也不足以支撑战争。

  大英帝国的煤产量5700万吨(1861年),铁产量380万吨(1861年),即使清朝和大英帝国战损1:1互换舰队,大清也是消耗不起的,因为战争打到后期,清朝就没铁可用了,而大英帝国还有源源不断的钢铁战舰从血汗工厂中生产出来,更何况清朝根本不可能做到1:1战损。真实情况是,清朝10艘战舰换大英帝国1艘战舰都要拜佛烧高香了,双方在火炮和铁甲上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士兵训练和后勤同样差距巨大。

  欧洲列强集体跨入了钢铁时代,因此在19世纪向非洲和亚洲发动侵略战争,殖民者战无不胜。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强大的日不落舰队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文明,无论是非洲还是亚洲,都挨个被英国人揍趴下。

  公元1830年,大英帝国修建了2500英里的大运河,使得煤价格降低至陆上运输的六分之一,各业革命的成果正在影响各行各业。公元1850年,大英帝国修筑铺有硬质路面,使得马车行进的速度从每小时4英里增至8英里,从爱丁堡到伦敦以往需要14天,而工业革命后只需要44小时。公元1850年,欧洲火车可以平均每小时14英里的速度行驶31英里,可以快速运送物资到任何地方,到了公元1870年,大英帝国拥有铁路高达15500英里,运输工具的提升正在强化日不落舰队。

  不要小瞧这些细微的生活改变,大到可以影响世界格局,大运河和铁路的规模化建设,使得大英帝国的战略物资可以快速运送到全世界各个地区,前线士兵能获取丰富的军火和食物,足够支撑任何战争的持续。而清朝还在用马车拉货和人力搬运,载货量还赶不上欧洲一班火车的物资。所以清朝根本不可能打赢旷日持久的殖民地战争,欧洲列强拥有足够多的物资可以消耗,而清朝打到一半就会出现弹药缺少。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1 

肯尼迪家族的崛起

  肯尼迪家族是19世纪中期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逃荒到美国的后裔。家族成员老约瑟夫·P·肯尼迪(Joseph P.Kennedy,Sr.)于1888年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一战结束后投资股票赚了大钱,成为百万富翁,美国金融实业家,后来成为驻英公使。他的长子英年早逝,次子约翰·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三子罗伯特·肯尼迪曾任美国司法部长,四子爱德华·肯尼迪曾担任联邦参议员长达47年之久,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政治的最大以及最荣耀和最强大影响力的家族。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10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过了一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

  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约瑟夫·肯尼迪毕业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成为一家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后来的一段历史是肯尼迪家族的发家史,约瑟夫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为了儿女们以后更容易进入社交界,他还把家迁到了纽约。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瑟夫以前就认识罗斯福,认定他就是国家所需要的领袖,而帮助他竞选也有助于自己进入政坛。于是约瑟夫开始帮助罗斯福筹集资金,还多次陪罗斯福去竞选旅行。

  不知什么原因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并没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而约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财政部长。尽管如此约瑟夫忠心不减,1935年他“写”了一本关于竞选的书《我支持罗斯福》(实际是请一个记者执笔写成),然后再把书寄给罗斯福过目。罗斯福只回了一封短信:“书不错,我很高兴。”约瑟夫把这个只是张条子的回信当作至宝,装裱好挂在家中,一有客人来就夸耀一番。对约瑟夫的忠诚罗斯福给了他回报,1937年任命他出任驻英国大使。

  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约瑟夫虽然精于赚钱,在政治上还很笨拙,当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国,罗斯福没再任命他担任什么职务,他在政治上从此销声匿迹。但他并不甘心,他要让自己的四个儿子进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顶峰。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1 

肯尼迪家族成员现状

肯尼迪家族是美国的一个大家族,出过许多名人。美国的肯尼迪家族原先是爱尔兰人,后来为了逃荒跑到了美国,如今的肯尼迪家族都是他们的后裔。肯尼迪家族的先祖是一名叫做帕特里尼·肯尼迪的逃荒者,他的孙子约瑟夫·肯尼迪通过各种投机买卖成为了当时美国的社交名流之一。那么时隔多年,肯尼迪家族现状如何呢?

肯尼迪家族现状依然十分显赫。肯尼迪家族是美国的第十二大家族,而政治则是肯尼迪家族得以维持的核心成分之一。老约瑟夫·肯尼迪年轻有为,娶了波士顿市长的女儿为妻,并且通过老丈人的关系顺利进入了当时的政界。而在老约瑟夫·肯尼迪的孩子中,除了因为飞机失事不幸去世的空军飞行员儿子之外,其余三子全都成为了当时政坛上显赫一时的人物。

在政途上最为顺利的是老二约翰·肯尼迪,他也是美国的第三十五任总统,在担任总统之前也是一名参议员。家里的老七罗伯特·肯尼迪在1964年的时候担任了纽约的参议员,也曾经担任过司法部长。家里面年龄最小的爱德华·肯尼迪也是一名参议员。现今,肯尼迪家族更是有26人活跃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

在老约瑟夫看来,要是他的大儿子小约瑟夫没有死在战争中的话,是家族中最有资格担任总统的人,但是却被无情的战争掳夺了生命,从此也开始了传说中的“肯尼迪诅咒”,也就是肯尼迪家族中流传已久的接连不断的悲剧事件。身为肯尼迪家族的一员,似乎就要随时做好死亡的准备。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20 

美国为什么建林则徐广场

  林则徐的一生,他虚心向学,而向学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传统的儒家学说,还包括对于处于世界前列的西方科技等;而对于鸦片这种毒品他也展现了有识之士该有的做法,坚决禁绝,绝不姑息。也正是因为这诸班功绩让他留名青史,为人称颂,在我国许多地方也都设置了不少祭祀林则徐的纪念馆。

  但平心而论,这与美国、纽约又有何干系呢?

  若说干系,这件事还要从美国国内的毒品泛滥以及华人的努力说起。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虽然各项经济指标、高新技术等前沿科技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也存在着众多的社会问题,一如种族歧视、毒品泛滥等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兴起,让美国社会吸毒者呈现了火烧燎原之势。在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美国的吸毒人口已经达到了4000万的规模。而欧洲、美洲其他国家也不遑多让。

  吸毒所带的社会影响就是高犯罪率以及经济潜力的问题。伴随着毒品的泛滥也引发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1987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决意通过了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而这个日期也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束后的日子。1990年在联合国第一次禁毒特别联大上,与会各国更是达成了共识,宣布1991-2000年为联合国禁毒十年。

  美国有着严峻的毒品泛滥趋势以及日渐深入人心的禁毒共识,而林则徐作为禁毒名人,似乎在纽约矗立雕像,建设广场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但事实上这里面却少不了在美华人的助推。

  华人作为美国社会之中的一小部分,伴随着清朝末年的国门洞开,他们来到美国。长久以来,在美国社会之中,颇受歧视。1905年美国甚至发生了百年排华运动,而随着华人的努力以及相对缓和的种族政策的实施,华人在美国的声音也逐渐增强,而在纽约也有了华埠等聚居区。一系列的华人民间组织也相继成立。

  1995年,由华人黄克锵牵头成立了美国林则徐基金会。黄克锵出任主席,而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世人了解到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了解到英国侵略强迫割占香港岛的历史真相,也更现实意义——让林则徐这样代表着民族精神,有着大无畏的禁毒、反毒精神的名人来影响美国社会以及那些吸毒群体。

  于是,在黄克锵为首的基金会的努力之下,1997年香港回归的同年,一尊林则徐的铜像经由纽约市政府批准得以矗立在纽约华埠中心,东百老汇街头。而在矗立铜像之后,基金会又在1998年1月提出申请修建林则徐广场的议案。得益于市议员傅莉达和侨社贤达以及各界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以及林则徐本人在世界禁毒史上的特殊地位,在1999年这一议案获得批准。

  而如今的林则徐广场上,林则徐的铜像依旧矗立。而关于人类与毒品之间的战争,也从未停止。林则徐像是一面镜子,像是对过去历史的承认,更像是对未来努力方向的笃定。


!admin 发布于  2023-3-18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