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邕王兖王历史原型是谁
《知否》的故事背景被设定在了宋朝时期,而看惯了清宫争斗的人,可能对宋朝的皇帝不是很了解,并不知道宋朝那些为了争夺皇位而发生过的事件,在剧中皇帝没有儿子,但是又不能没有储君,所以只能从两个人当中选一个出来,一个是邕王,另一个就是兖王。那皇帝和这两位王爷在历史上有没有原型人物呢?他们分别是谁,最终又是谁当了皇帝?
1.皇帝原型命苦的宋仁宗
盛紘入京就职,上朝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皇帝,但是电视剧中对于皇帝和大臣都是含糊其辞,盛紘见到皇帝被大臣们逼迫着过继宗室之子为皇嗣的场面,十分震惊。而且很多弹幕在评论的时候都说这个皇帝怎么这么昏庸无能被大臣欺负成这样?持这样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
有这样想法的观众,肯定是对宋朝的制度不了解,或者被清宫剧给误导了,宋朝虽然不是大一统王朝,却是相对开放的一个朝代,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就对文人非常的好,赵匡胤有遗训不杀士大夫,官员的工资相对也比较高,才会出现电视剧中的一幕,实际上,在宋朝的各个皇帝中,《知否》中的皇帝原型又是最好的,那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名赵祯,最初名字是赵受益,当上皇帝以后该名赵祯,主要避免朝臣对皇帝名字避讳,这是宋朝皇帝的传统,如果说对宋仁宗没有印象,那么对包拯可谓耳熟能详,包拯当开封府知府时期的皇帝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可以说是个苦命的娃,他的母亲是李宸妃,但却不是自己的母亲抚养长大的,而是有其父亲宋真宗宠爱的美人刘氏,也就是后来的章献明肃皇后抚养长大的,这段经历也是非常的有名,那就是狸猫换太子,宋仁宗就是故事中的太子,宋仁宗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是在刘太后死了以后,才得知自己真实的身份,但是此时自己的生母已然去世,赵祯号恸顿毁,连日不视朝,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庄懿”。
由于刘太后在李宸妃去世以后,听从吕夷简的建议,厚葬李宸妃,这才避免了刘氏被灭门,宋仁宗还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以弥补自己对生母的愧疚之情,对刘太后表示感谢。
宋仁宗不仅命苦,在当皇帝期间也不容易,宋仁宗十三岁就当上了皇帝,但是由于年龄小,由刘太后垂帘听政,直到11年后,刘太后去世,二十四岁的宋仁宗才开始亲政,这11年其实宋仁宗过的也不容易,因为刘太后其实非常的强势,宋仁宗虽然是皇帝,但是却不能独立处理朝政,当然刘太后虽然强势,但是也没到汉朝吕后那个程度,否则宋仁宗也不会给刘太后建设奉慈庙了。
宋仁宗年幼不知亲生母亲,年老了无子,三个儿子全部夭折,对于仁宗心中的苦,真是吃多少黄连都比不上,最后仁宗很无奈的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过继,并立为太子,赵宗实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赵曙。
2.兖王和邕王有历史原型吗
宋仁宗幼子夭折,因为膝下无子,所以面临着过继皇室宗亲之子为嗣的问题。而在这些宗室之子中,属兖王和邕王两人的竞争力最大。
兖王和邕王的立储之争,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宋仁宗儿子都早早夭折。历史上宋仁宗不是没有儿子,史载他有三个儿子,只不过这三子都很短命,皆是幼年夭折。皇帝后继无人,这对于皇帝本人来说,是既悲伤,又头疼的事,但是对于那些有子嗣的皇室宗亲来说,却是个难得的机遇。
然而遗憾的是,《知否知否》中所提到的兖王和邕王在北宋宋仁宗年间并无原型可考,电视剧大概也是为了让朝堂之上的皇权之争更激烈,更有看点,才增加了这样两个人物角色的。剧中的兖王和邕王,他们一个子嗣众多,一个贤能良德,各有所长,这其中也关乎着立贤立长的问题。
3.宋仁宗传位给谁了
历史上宋仁宗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儿宋英宗赵曙。赵曙原名赵宗实,是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跟《知否知否》中的兖王和邕王不同的是,他根本不需要跟别人去争夺储君之位。因为赵曙是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被膝下无子的宋仁宗接到了皇宫中抚养。
这期间宋仁宗虽然也曾因儿子的出生决定放弃过赵曙,但是命运弄人的是,他的儿子都没有能够健康长大。当然,在求子无望的情况下,宋仁宗也没有急着立赵曙为储君,而是先让他当了一段时间的官,直到公元1062年才立他为皇子,并封其为巨鹿郡公,公元1067年传位于他。
中国有几个自贸区
目前在建的自贸区有18个,分别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第一条为了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东宫结局是什么
电视剧《东宫》大结局是在阿渡死后,伤心欲绝的小枫赶到了两军交战之地,希望可以阻止战争的发生。最终小枫为了换取和平选择了拔剑自刎,而李承鄞一直孤独终老。
大结局中,小枫为了离开李承鄞选择跳下城楼,却被赶来的阿渡救了。李承鄞在小枫跳下去的那一刻记起了以前所有的事情,记起了他就是顾小五。正在李承鄞准备去找小枫的时候,却被告知高显联合新任西州王曲天泽起兵谋反了。
曲天泽是小枫的哥哥,他为了帮族人一雪前耻答应了和高显合作。小枫想阻止战争,却没能劝阻哥哥。而阿渡为了帮小枫阻止战争,前去刺杀高显,死在高显的床底。
伤心欲绝的小枫赶到豊朝大军和西州军队两军交战之处,想要用高显的死来阻止战争的发生。但事情并未能如愿,小枫也得知李承鄞记起了以前的事情。
为了不让战争发生,保护西州百姓,小枫在要求完李承鄞剩余的两件事情后,选择了拔剑自刎。最后小枫死在了李承鄞的怀里。而李承鄞直到多年以后都是一个人,他一直在寻找着小枫,他相信狡猾的小枫把所有人骗了,他相信小枫并没有死。
播出信息
《东宫》是由唐德影视、优酷、华录百纳、华视娱乐、美浓影视联合出品,李木戈执导,陈星旭、彭小苒、魏千翔主演,斯琴高娃、罗嘉良、杨恭如特别出演,王志飞特约出演,张定涵、蒋恺、郑晓宁、姚安濂、王传一、吕行、邵峰、于滨、管乐、赵龙豪、娜吉玛、夏娃、王冠联合主演的古装言情剧。
该剧根据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本是西州国的九公主曲小枫,因为和亲踏上了中原之路,与豊朝太子李承鄞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的故事。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三纲五常的提出者是董仲舒。
三纲五常最早出现在《春秋繁露》,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三纲、五常源于孔子,继而孟子进一步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
三纲五常内容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孝贤皇后是谁
孝贤皇后是谁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沙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赠一等承恩公、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与一品公妻夫人觉罗氏之女,太保大学士公傅恒的胞姐。
雍正五年(1727年),嫁与雍正帝第四子弘历为嫡福晋,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雍正帝驾崩,弘历继位为帝,诏立为皇后。雍正帝丧期满二十七个月后,于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册立礼。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乾隆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为其亲定谥号“孝贤”,作《述悲赋》悼之。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于胜水峪裕陵地宫。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中国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皇帝列表大全
1.^秦始皇
2.^秦二世
3.^刘邦、汉惠帝、刘恭、刘弘、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刘贺、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孺子婴
4.^赵佗、赵眜
5.^余善
6.^刘秀、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刘懿、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汉灵帝、刘辩、汉献帝
7.^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8.^刘备、刘禅
9.^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10.^司马炎、晋惠帝、司马伦、晋怀帝、晋愍帝
11.^司马睿、晋明帝、晋成帝、晋康帝、晋穆帝、晋哀帝、司马奕、晋简文帝、晋孝武帝、晋安帝、晋恭帝
12.^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
13.^刘渊、刘和、刘聪、刘粲、刘曜
14.^石勒、石弘、石虎、石世、石遵、石鉴、石祗
15.^慕容俊、慕容暐
16.^慕容垂、慕容宝、慕容详、慕容麟、慕容盛
17.^慕容德、慕容超
18.^慕容冲、慕容瑶、慕容忠、慕容永
19.^苻健、苻生、苻丕、苻登、苻崇
20.^姚苌、姚兴、姚泓
21.^赫连勃勃、赫连昌、赫连定
22.^刘裕、刘义符、刘义隆、刘劭、刘骏、刘子业、刘子勋、刘彧、刘昱、刘准
23.^萧道成、萧赜、萧昭业、萧昭文、萧鸾、萧宝卷、萧宝融
24.^萧衍、萧正德、萧纲、萧栋、萧欢、萧绎、萧渊明、萧方智、萧庄、萧纪
25.^陈霸先、陈蒨、陈伯宗、陈顼、陈叔宝
26.^萧察、萧岿、萧琮
27.^拓跋圭、拓跋嗣、拓跋焘、拓跋余、拓跋浚、拓跋弘、元宏、元恪、元愉、元诩、元钊、元婴、元子攸、元颢、元晔、元恭、元朗、元悦、元法僧、元修
28.^元宝炬、元钦、拓跋廓
29.^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高延宗、高恒、高绍义
30.^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宇文阐
31.^杨坚、杨广、杨侑、杨浩、杨侗
32.^李渊、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李重茂、李重福、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李承宏、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李煴、唐昭宗、李裕、唐昭宣帝
33.^世隆、隆舜、舜化真
34.^朱温、朱友圭、朱友贞
35.^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
36.^石敬瑭、石重贵
37.^刘知远、刘承佑
38.^郭威、柴荣、柴宗训
39.^刘崇、刘承钧、刘继恩、刘继元
40.^李昪、李璟
41.^刘岩、刘玢、刘晟、刘鋹
42.^王建、王衍
43.^孟知祥、孟昶
44.^王延钧、王继鹏、王延曦、朱文进、王延政
45.^郑买嗣、郑仁旻、郑隆亶
46.^赵匡胤、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
47.^赵构、赵旉、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宋端宗、赵昺
48.^辽太祖、辽太宗、辽圣宗、辽兴宗、辽道宗
49.^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辽圣宗、辽道宗、辽天祚帝
50.^李元昊、夏毅宗、夏惠宗、夏崇宗、夏仁宗、夏神宗、夏桓宗、夏襄宗、夏神宗、夏献宗、夏末主
51.^阿骨打、金太宗、金熙宗、完颜亮、金世宗、金章宗、完颜永济、金宣宗、金哀宗、完颜承麟
52.^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鲁古、屈出律
53.^段思平、段思英、段思胄、段思聪、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段素隆、段素真、段素兴、段思廉、段廉义、杨义贞、段寿辉、段正明、段正淳、段和誉、段正兴、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
54.^元太祖、元太宗、元定宗、元宪宗、元世祖
55.^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泰定帝、元天顺帝、元明宗、元文宗、元宁宗、元惠宗
56.^元惠宗、元昭宗、元天元帝
57.^明太祖、明惠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
58.^弘光帝、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
59.^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
以上就是针对“中国皇帝顺序列表 完整表”问题的解答,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希望您点赞推荐,让有需要的人看到这篇文章,来帮助更多的人!点赞推荐富一生!
保皇怎么玩简单点说
一、决定保皇的规则
1、经典玩法中,皇帝可以选择叫自己手中三张同花色同点数的牌,由持第四张该花色点数牌的人作为自己的侍卫。
2、简明玩法则是牌中有一张小王标有宝剑,当作 “侍卫”牌,抓到保的人当侍卫。根据牌的实力侍卫可以决定是否公开身份,一般情况下不公开,暗中保护皇帝,称作暗保,若公开身份则为明保。
二、游戏规则
五人玩四副扑克,一般情况下五人中一人为皇帝,一人为侍卫,其余三人为起义军,二人对三人。特殊情况下皇帝和侍卫为一人,形成四打一格局。
三、游戏得分
五个人按出完牌的先后顺序依次为头客、二客、三客、二拉、大拉。保皇者若明保,或起义军造反成功,则所有输赢分数加倍。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什么意思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的意思为:终究是庄周梦中里的蝴蝶,随着梦醒,蝴蝶也随之消散,而你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亦是上天对我的劫难。形容男女情感纠葛。
形容男女情感纠葛,大致意思是“在爱情的梦醒时分,终于发现自己以前的一切美好憧憬,只不过是像庄子做了一场蝴蝶梦而已,原来真正的爱情距离自己仍然十分遥远,感谢上天赐给了自己一段美好的缘分,又憎恨自己在爱情中受到了伤害”。此之谓物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若无庄周梦中蝶,亦无恩赐亦无劫。奈何庄周梦了蝶,即是缘分亦是劫。庄周有了梦中蝶,吾也有了命中劫。庄周梦醒蝶消散,吾却梦醒断了劫。庄周入梦化那蝶,吾沉梦中寻那劫。庄周一生梦一蝶,吾用一世渡一劫。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意思是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终是庄周梦了蝶,很明确地说庄周梦到蝶这只是一场梦而已,而不是蝶梦了庄周。
蝶,是一种遇见,也是一种追求。若是梦了蝶,是恩赐亦是劫,皆看造化,若是未梦到蝶,无恩无劫,平淡过去便罢。可偏偏终究还是梦了蝶,命中注定的缘分与劫难都会加诸我身。
茶祖茶圣茶仙分别是什么
近年来,全国各地祭祀茶祖(神)的活动越来越多,呈现出繁荣化、常态化、学术化的趋势。繁荣化,是指这类活动越来越多;常态化,是指这类祭祀活动在某些区成为一年一办的节庆活动;学术化,是指不仅举办活动,还有相应的学术论文发表,有的还形成了论文集。茶业越发达的省份,茶祖越多!茶人是一个有信仰的群体!
那么今天小编就盘点一下中国古代的茶界名人:茶圣,茶仙,茶神,茶祖,茶皇帝。
这些称号多数都是民间或者地方的一种尊称,没有经过官方的认证,所以有很多的重名的情况。
茶圣----陆羽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成书后,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神”、“茶圣”。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时号‘茶仙’。”
茶祖----神农氏
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曾概括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另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氏为掌握草药的特性,亲自实践,遍尝百草,一天内竟七十二次中毒,最后偶然得到了荼(茶叶)才得以解毒。
传说,远古的一天,神农在姜水南岸的天台山一带采集药草。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忽然一阵风过,他闻到一股清新的香气。抬头一看,只见树上几片绿油油的叶子缓缓落下,心中好奇,神农捡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嚼尝,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津、情绪饱满,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叶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和花果而归。后来,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荼”,这就是茶发现的经过。
茶仙----卢仝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朝人。苏轼的故乡四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茶区,苏轼从小生活在故乡,他自然饮茶;苏轼之母笃信佛教,苏轼自然敬茶;苏轼是勤奋学习的文士,他经常彻夜苦读苦吟,自然少不了要借助于茶;人以类聚,苏轼的恩师欧阳修、梅尧臣以及弟弟苏辙等均是历史上著名的茶人,在他们的影响下,苏轼自然也懂茶、爱茶。
苏轼爱茶至甚,是因为他知道茶至深。他认为茶是天地间的灵草,它以青山为宅,与白云相伴,得甘泉之沃,吸取了天地之精华,具有『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和钱安道寄惠建茶》)的君子品性。
品茶可以使人『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苏轼爱茶、知茶、同时也精于品茶。他注重择水、用火,精于候汤,对器皿十分讲究,把品茶作为沟通自然、内省自性、品味人生,超越自我的修炼手段。
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苏轼善于借助品茶,达到茶味人生。因为善品茶,在茶的滋润下,苏轼达到『香茶嫩芽清心骨,此怀无处不超然』的精神境界。
在坎坷的人生中能随缘自适、乐观开朗、圆容贯通、自由无碍。苏轼把自己从茶中品味出的人格精神、生命体悟、人生追求、胸襟怀抱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都投入到诗词、书画中去,于是苏轼像清风一样快乐地唱着自己的歌,并留下了使天下人耳目一新的文学艺术作品。
卢仝(lútóng),唐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朝廷曾两度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而他不愿仕进,均不就。曾作《月食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称赞(时韩愈为河南令)。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他的诗作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与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风格奇特,近似散文。有《玉川子诗集》。卢仝:思礼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茶皇——乾隆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在世89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最爱茶的皇帝。弘历聪明伶俐,6岁就学,过目成诵。13岁以前就熟读了《诗经》、《尚书》、《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三位老师自小影响嗜茶习惯。特别是蔡世远,他是福建人,平时可以食无肉,但不可饮无茶。连给弘历上课都少不了泡上一壶浓浓的功夫茶。在老师的影响下,勤奋好学的弘历,自小就与茶这种能提神悦志的神奇饮料结下了终身之缘。
乾隆登基后,加以发展,每年的元宵佳节、万寿节、中秋节前后,必于此唱戏。在当时,大臣们都视被恩准到同乐园听戏品茶为极高的荣誉。每年举办一次“宗室宴茶议”。小型茶宴多设于奉三无私殿,请皇子皇孙,近支王公入席;中型茶宴设于西苑丰泽园内;大型茶宴设于乾清宫内设24席,宫外设406席。茶宴开始时,奏中和韶乐《隆平》之章,乾隆开座后奏清乐《瑞旭中天》之章。由尚茶正进茶。乾隆用茶,众人皆行一叩礼。然后乾隆赐茶,赐茶时太监用玉碗敬奉给宫内24席的王公、皇子、皇孙。乾隆在位60年,举行“经筵茶典”49次“作论”98篇,还亲自赋诗以记《经筵毕文渊阁赐茶》诗云:“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乾隆既善于供茶作为施政手段,在笑谈间施展他的政治纲领,直到他马上要让位给太子永琰(即嘉庆皇帝)时,还演了两出“茶戏”。一出是,当他表示要让位去当太上皇时,一个大臣劝阻说:“国不可以日无君”。乾隆则风趣而洒脱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看起来,他在统治中国60年之后,是真心想“退居二线”去品茶。
乾隆皇帝喜欢去的品茗场所很多,如竹炉山房、竹炉精舍、喜凤啜茗台、味甘书屋、悦性山房等。晚年退位后,在北海镜清斋他还为自己专设了“焙茶坞”。在乾隆一生中,最常去的品茗场所是“竹炉精舍”。品茗休闲时,所注重的是以静悟道,以茶洗心,以仁治国。
乾隆是一个了不起的茶道中人,更是古往今来,最善于将茶道中博大精深的哲理用于治国实践的天才。他以茶休闲,使自己精力充沛过人,日理万机而不知疲倦;他以茶养生,他从25岁登基,到88岁去世,当了60年零3个月的皇帝和3年零3天的太上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寿魁君王;他以茶理治国驭臣,开创了乾隆盛世,使他名垂千古。乾隆不愧是“茶皇”。

《你好,李焕英》里的李焕英是谁?
《你好,李焕英》里的李焕英是谁?
李焕英这个名字,随着一部电影被刷屏了,那么,李焕英到底是谁呢?
《你好,李焕英》在2021年春节档大年初一上映,据电影票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下午,《你好,李焕英》总票房破26亿。
影片根据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由贾玲担任编剧,贾玲、沈腾、陈赫、张小斐等主演。片名中的李焕英正是贾玲已故的母亲,电影讲述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

一排左1:李焕英
2001年的一天,刚考上大学的贾晓玲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为母亲骄傲的她却因母亲突遭严重意外,而悲痛万分。在贾晓玲情绪崩溃的状态下,竟意外地回到了1981年,并与年轻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二人形影不离,宛如闺蜜。与此同时,也结识了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晓玲以为来到了这片“广阔天地”,她可以凭借自己超前的思维,让母亲“大有作为”,但结果却让晓玲感到意外......。

左:李焕英
其实贾玲曾经说过,贾玲将母亲的故事搬上大荧幕,这部电影就是拍给自己的妈妈的,当然也是拍给全天下的父母的,剧中的很多台词都是贾玲妈妈曾经说过的话,而贾玲也担任这部剧的导演,贾玲的妈妈在2001年因车祸去世(跟电影中的不太一样,是从车上掉下来摔成重伤不治身亡),电影中也安排了车祸这个桥段,在贾玲妈妈去世的时候,贾玲还不像现在这么有名气,目前的贾玲真是应了电影中的那句台词“我一定会有出息的”。
李焕英,1953年出生,2001年去世,享年48岁.....李焕英跟贾玲一样,特别爱笑,母女关系非常好,下面是李焕英原型照片,那时候的贾玲还很瘦。
贾玲导演以自己的形式把一部好的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既是喜剧,又有感人的点;既给观众开心与快乐,又引人思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