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赔款还了多少年
清政府为了缴纳这笔赔款,首先是在国家提高赋税和田税。普通百姓的收入是铜钱,需要兑换为白银才能缴纳,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被清朝官吏中饱私囊,所以上下剥削关系就成了帝国主义剥削清政府,清政府剥削百姓,这就是历史教科书中提到的“《马关条约》加大了百姓负担”的本质。
在税收以外,清政府还发行了公债“昭信股票”,向民间集中资金。不过,这些措施对于赔款而言都是“杯水车薪”,清政府主要的赔款来源是以出卖领土和资源等主权为代价的对外借款。1895年,清政府支付了《马关条约》赔款的第一部分。
其中,清政府向沙俄和法国签订了“俄法洋款”,借得1582万英镑;又和瑞士签订了“克萨磅款”,借得100万英镑。按照当时的汇率,这笔借款总价值约为1亿两白银。
1896年,清政府支付第二次部分的赔款。其中,清朝向英国、德国共借款1600万英镑,也就是“英德洋款”借据。借款剩余的部分和国内收入主要用于第三次赔款。
1898年,清政府第四次向日本赔款,并付清了剩余的全部赔款,因此日本没有追加利息。这次赔款的主要来源还是向英、德银行借款,也就是“续借英德洋款”1600万英镑。需要说明的是帝国主义借给清政府的钱并不是无条件的,比如德国以此为借口强占胶州湾,英国则夺取我国沿海口岸征收海关税。
通过这些借款的附加条件,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征收海关税,并享受其他政治特权,甚至可以干涉中国内政。本质上而言,清政府的借款就是以出卖领土主权为代价的饮鸩止渴。
康熙南巡都做了些什么
1667年,14岁的康熙皇帝宣布亲政,正式执掌朝政大权。
“当家才知柴米贵。”康熙皇帝亲政之后,日理万机,才懂得统治者的难处。他曾说过一段话:“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在康熙皇帝看来,亲政之后有三件大事要办,一是三藩,二是河务,三是漕运。
1681年,以清军攻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为标志,持续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了。康熙皇帝在18岁时,完成了自己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平定三藩。
接下来就是要办理河务和漕运了。
什么是河务?就是对长江、黄河、淮河等进行治理。
什么是漕运?就是将南方的粮食,运送到位于北方的京城去。
河务很重要。
在中国古代,长江、黄河、淮河流域水灾不断,给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古代是农耕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老百姓靠天吃饭。一旦遇上水灾旱灾,老百姓没有活路,要么当上盗贼,祸害乡里;要么铤而走险,起来造反。这些都会对国家统治形成巨大的威胁。
“治国如治水,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治水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清朝初期,统治者刚刚进关时,对水患的影响一无所知,也没有什么治水的经验,在水利方面没有什么作为,导致水患频繁。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最紧要的几年,都在关心河务工作。
为此,1677年康熙皇帝将靳辅从安徽巡抚任上提升为河道总督。靳辅担任河道总督后,将黄河、淮河、运河视作一个整体,对防汛、减灾、通航、漕运等事宜做通盘考虑进行治理,先后修造了导黄入海工程、清口工程、高家堰工程、清水潭工程、归仁堤工程和皂河工程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多年以后,于成龙、张鹏翮等名臣在继任河道总督时,也大体遵照了靳辅的办法。
漕运很重要。
漕运具有悠久的历史,始于秦汉时期。朝廷开凿运河,将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这就是漕运。此后,隋朝、唐朝、宋朝、元朝、宋朝、明朝、清朝等都延续了这一思路。
对于清朝来说,漕运尤其重要。
众所周知,清朝将都城建在北京。清朝时期,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但北方的粮食产量有限,根本就无法供应如此众多的人口,只能通过漕运的方式,将粮食从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等地,运送到京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漕运关系到都城的米袋子;漕运搞不好,都城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
正是基于河务和漕运的重要性,康熙皇帝要亲自到南方视察,实地了解河务和漕运工作。由此,康熙皇帝分别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1707年,6次南巡,时间跨度长达23年。
在1684年第一次南巡时,康熙皇帝在山东与靳辅讨论治河方略,在桃源慰劳纤夫,在高邮弃舟上岸询问受灾百姓的疾苦,在江宁命大臣伊桑阿、萨穆哈视察海口……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次南巡时,康熙皇帝提出了治水方面的观点,受到靳辅的反对。康熙皇帝一怒之下,罢免了靳辅的官职。1689年,当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时,对治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发现靳辅的治水方法更有实效,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便更改了自己的观念,重新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
康熙皇帝对漕运工作也进行了视察。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的漕运总督是一个油水很重的肥缺,责任又很重大,必须由皇帝信任的大臣担任。康熙皇帝在1687年任命慕天颜为漕运总督。慕天颜曾经奏报朝廷,称:“京口至瓜州,漕船往来,风涛最险,请放民间渡生船,官设十船,导引护防。”
朝廷部议后,没有批准慕天颜的建议,但康熙皇帝在南巡后,了解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说:“朕南巡见京口,瓜州往来人众,备船过渡,有益於民,如其所请行。”最终,朝廷同意了慕天颜的建议。
如果康熙皇帝没有南巡的经历,是不可能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同样的原因,康熙皇帝任命的河道总督靳辅、于成龙、张鹏翮等,漕运总督慕天颜、施世纶等,在河务和漕运两项工作上都干了不少实事,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真实的蓝齐儿是谁
穿着龙袍下葬的人一般都是皇上才会有这样的资格,放在古代里恐怕没有哪个人敢以这样的身份才来下葬,恐怕连我国历史上第一女皇--武则天都没有这个机遇吧,是不是感觉到很稀奇,她是唯一身穿龙袍下葬的女人,康熙最宠爱的人,在历史上也是《康熙王朝》中蓝齐儿的原型,考古团队打开棺材吓坏专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电视剧版的《康熙王朝》相信在座的各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道友看过了,里面的蓝齐儿是非常的受康熙的宠爱,她是康熙和容妃的女儿,从小蓝齐儿性格就比较机灵活泼,天真无邪,让康熙在这座孤寂的城门中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她生的貌美如花,在康熙这里得到了很多的优待,在蓝齐儿16岁那年,康熙准备把她嫁给葛尔丹,但那时的蓝齐儿已经心有所属了,但碍于大局考虑,她还是同意了嫁给葛尔丹。
婚后的葛尔丹对她还是不错的,本来以为她的幸福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的,但是谁能想到葛尔丹被康熙在战场上杀了,从此蓝齐儿心灰意冷的带着儿子离开了,本来以为蓝齐儿是电视剧中虚构出来的,谁想到蓝齐儿这个原型被找到了,她并不是虚构存在的,只不过不是蓝齐儿这个名字罢了。
那时考古团队在蒙古时发现的一座陵墓,当时打开棺材后吓了一下专家,虽然因为年数的原因让人看的不是特别的清楚,但经过专家的验证,这个棺材里的应该是一个女人,那些布料经过检验应该是清朝的一件龙袍,这让专家很是诧异,因为是女子身穿龙袍,此人是谁?因为鉴定衣服是清朝的就开始查,除了衣物,装饰品以及陪葬品都是显示着豪华阵容。
后经过专家评估应该是康熙的三女儿--固伦荣宪格格,她被康熙嫁到蒙古上的一位郡王,但是她的结局跟电视上的差别很大,因为历史上的这位固伦荣宪格格是非常的幸福的,她的母亲是康熙的宠妃--容妃,而容妃只有这一个女儿,对她很是宠爱,嫁到蒙古的日子里清朝与蒙古一直交好,和平共处,也算是她嫁到蒙古为大清做的一件贡献,只是让专家没想到的是,康熙这么宠爱这个女儿,下葬时还让她穿着龙袍,这不仅仅震惊专家们,还吓坏他们了,毕竟龙袍在古代可不是人人都能穿的。
八国联军哪国最残忍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都穷凶恶极,罪恶滔天,皆是一群地狱里来的恶魔,他们在北京城里无恶不作,将一个繁华都市变成了一片阿修罗地狱。众害相权,取其轻,要说八国联军中最坏的一支军队非俄国寇莫属,其次就是德寇,再次就是日寇。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皆犯有滥杀、强奸、抢劫、烧毁等非人道暴行;德寇在作战中的军令是:只要碰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俄寇残暴最甚,不仅大量掠夺财物,杀害无辜群众外,还在战后割走大片领土;日寇则在战争中抢夺的财物最多。八国联军共有约五万之众,其中日本军队最多,约有两万一千人;其次就是俄国军队,约有一万三千人;此战德国派出约900人的军队,联军由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统率。
北京城被八国联军分区占领: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日寇掠走内务府300万两白银,又劫掠户部库存白银2914856两,战后日本还获得战争赔款3478.5万两,从实际支付来看日本掠夺的财富是最多的。
俄军的屠杀是八国联军中最为残忍与凶暴的,当时的文人叶昌炽记录到:俄军性如财狼,民皆惧之,非怕其勇敢,实则惧其凶残也!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俄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俄军杀害我国民众甚少用枪,皆以刀斧兵器断其喉管,弃置路旁,任其流血而亡!俄军数量多,有一万三千余人,又喜欢屠杀中国百姓,因此他们在北京屠杀的人是最多的。
据说俄军喜欢中国妇女的小脚,于是他们用利斧砍下中国女子的小足,堆积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大。战后俄国又出兵17万强占中国东北地区,所过之处鸡犬不留,人畜皆灭。中国人称俄国人为罗刹鬼,也是有原因的。德军由于人数不多,只有九百余人,因此他除了杀戮外,主要是烧毁建筑物。献县《圣教史略》记载,德军所到之处,无论官府民房,遇见即焚,不留一砖一瓦,沿途村民栖身荒郊,其状甚惨!八国联军又到处奸淫妇女,手段令人发指,不少女子被奸杀,很多女子为了避免被侮辱,都提前自杀了。
同治皇后的父亲、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女儿被拘押到天坛,遭到八国联军数十人轮奸,归来后全家自尽,崇绮亦服毒自杀。
八国联军为什么能打进中国
八国联军进中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件。由于当时的大清王朝后期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手,尤其是军事上都远远落后于许多西方国家,这就助长了西方列强欺辱大清王朝的野心。
有一句俗话叫做落后就要挨打。在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时候,大清王朝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落后了不止一点点。武器装备上就不用说了,这个大家都知道。再有一个就是朝廷政治上,当时把持大清王朝政权的人是慈禧太后老佛爷。说起来这个女人为了手上的权力,是会不惜一切代价做出任何事情的。
虽然最终大清王朝的权利几乎就都落入了这个女人的手里,但是这个女人当时并没有为大清王朝做过多少事!而且这个女人也没有很大的见识,对于一些洋枪洋炮之类的东西,也只是听说过,而不知道这些东西在战场上真正的意味着什么?有句俗话叫做头发长见识短,这句话用来形容慈禧太后再贴切不过了。
那时候很多的西方国家欺负当时的大清王朝,被人被称作蚂蚁啃象。这也从一个方面看出来,当时大清王朝的领地在外国人看来实在是大,但是进攻这些领地的人也实在是多。但是像这么大面积的一个大清王朝,假如在面对西方列强联合进攻的情况下,根本就不是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对手。
而且当时除了清政府的无能之外,中国的民间老百姓也处在一种精神上麻木的状态。对于一些外来势力和和朝廷上给的压力,这些朴实的老百姓并没有说多少人选择了反抗。而只是一些逆来顺受的朴实的人,再加上这些老百姓经过了康乾盛世的太平生活之后,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禁锢。说白了就是想过太平日子,我不想打仗。可是朴实的老百姓们不知道,打仗不是说你不想打就可以不打的。
八国联军哪个国家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最大
在战争爆发初期,八国联军只投入了不到两万人的兵力。不过由于当时清廷军队和义和团士兵大多还在使用冷兵器,配备枪炮的只是少数,这就使得八国联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扩大了胜利的果实。在攻入北京城后,八国联军开始以“无法区分平民和义和团”为理由,对北京城内的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但凡是在路上遇到百姓,八国联军都会将他们指为义和团,然后进行无差别的杀戮。
在中国军队彻底不反抗之后,八国联军反而增派了不少士兵,开始争相掠夺更多的利益。根据统计,八国联军在撤出北京时,其军队总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
那么,哪国军队干的坏事最多呢?说起来,八国联军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分区占领的方案。其中北京东四以北被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被俄军占领,而南大街以西则由意大利军队控制。紫禁城东北和东南方向,分别被德军和英法美军队占领。
要说到做坏事最多,对北京破坏最大,首先要提到最为残暴的俄国军队。俄国在这场战役中派出了约一万三千多人。他们大肆屠杀中国平民百姓,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俄国士兵杀人很少用枪。他们大都是以刀斧等利器割喉,让百姓流血而亡。论手段之残忍,行为之恶劣,俄国人排第一当之无愧。除了俄国以外,德国人同样相当残暴。在这场战役中,德国只派出了不到1000名士兵。但这批士兵却严格执行了“无论男女老幼,中国人都格杀勿论”的军队纪律。在人数不足俄国十分之一的情况下,他们所杀害的平民人数甚至逼近了俄国,其本性之凶残可见一斑。
在这次战役中投入人数最多的,其实是日本军队。日本军队总计派出了2万多名士兵,但他们却奉行了以“抢劫为主、烧杀为辅”的策略。因此从整场战役看下来,日本人竟然是八国联军中“最有军队纪律”的部队。至于英法两国,则是延续了40年前火烧圆明园时期的风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不过在俄国和德国的残忍作风下,英法的行动甚至都算不得残忍了。总的来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伤害,而清政府也因此加速了灭亡。我们应当牢记国耻,奋发自强。
晚清十大高手最厉害的是谁
晚清十大高手中最厉害的是董海川,我们所熟悉的八卦掌就是由董海川创立的。董海川原名董明魁,他对武术非常热爱,为了学习武艺,他四处游玩,在这个过程中把名字改为了海川。
董海川出身贫寒,小的时候就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董海川对武术十分痴恋。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四处请教武艺,因而他习得的武艺种类颇多。在一次外出时,董海川看到一个人盘树而行,董海川感到十分惊奇,赶紧去问那个人这一招是在哪里学的。那个人告诉董海川,他之前在云盘老祖门下学过几年,董海川赶紧去拜云盘老祖为师。有了云盘老祖的指导,董海川的武功越来越高强,最后发明了威力十足的八卦掌。
董海川拜别恩师之后,来到民间为民除害。他本来是非常厌恶恶人的,有一个知府强抢民女,董海川深夜潜入其家中,一掌了结了这个知府,可见八卦掌真的名不虚传。虽然董海川并没有霍元甲等人出名,但是他的武艺却是在二人之上。晚清的时候八卦掌受到很多人的推崇,董海川是晚清十大高手的第一人。
董海川曾经在肃王府打过杂,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董海川是一名高手。直到有一天擂台比武。董海川在空中救下了被掷下的人而出名,大家都不知道原来董海川的身手那么好。而董海川也在现场表演了他的八卦掌,众人见了都纷纷称奇。
晚清第一武林高手揭秘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带给清朝莫大的打击,让这个本来便因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的政权岌岌可危。只是这个时候,人们依旧处于崇尚刀剑棍棒与武力斗争的思想中。而晚清在这方面杰出的人有很多,武馆也比比皆是,其中程廷华算是很突出的。程廷华,1848年生,从小研习武术,成为清末一等一的八卦拳高手,徒弟也有很多,遍布天下。
19世纪末,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运动浩浩荡荡地开展了,此举给了列强侵华的借口,列强打着镇压义和团运动发起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很快被镇压了。这个时候八国联军露出了侵略的嘴脸,当即转战国都北京。直到这个时候国人仍然没有完全意识到军事武器建设的重要性,这一点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后,慈禧拒绝火药武器,仍然企图寻找一个武术高手也就是程廷华来保护自己就可以看出来。
再来说说慈禧太后,一个垂帘听政大半生,历任三任皇帝,被很多后人贴上罪人标签,说她一手葬送了清朝统治的女人,究竟是什么样呢?用当代人的思维去看,慈禧无疑做了许许多多昏庸的决定,一定程度上让清朝一步步走向灭亡,但事实上,慈禧垂帘听政时,清朝已闭关锁国多年慢慢落后了,客观的说,一个政权的新旧交替只是时间问题,而慈禧也只是刚好处于这个时代,成为了一个推动者。
作为一个女人慈禧的见识是短浅的,人生第一次坐火车竟然要求司机跪着开,以示威严。所以她才会锲而不舍的希望笼络程廷华来给他进行贴身保护,因为她太固守前人观念了。而程廷华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是高傲的,也是有气节的。在面对慈禧太后一次次的贿赂拉拢,重金打赏,程廷华全都不曾松口。而慈禧偏偏就是认准了他,甚至屈尊请他出山,但程廷华最终还是拒绝了甚至于藏匿起来以此躲避。
后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一看情势紧张,瞬间带着小皇帝向西逃亡。程廷华听到消息以后,不再躲藏,只身踏上回自己经营的眼镜店路上。有一句话说得好:“功夫再怎么强也比不过枪啊”。程廷华是一个有良知热心的中国人,所以在路上看到德国侵略者在欺负一个小姑娘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三下五除二便打败了他们。而后八国联军长枪队便带着长枪来秋后算账了。子弹上膛,那些侵略者痛快的一顿扫射,德隆望尊的武术高手瞬间毙命,年仅52岁。
清朝姓氏等级排名
清朝做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在很多的方面都备受争议,不过仍阻挡不了人们对清朝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清朝姓氏等级排名之中,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哟!
清朝姓氏等级排名
一、爱新觉罗(皇族姓氏)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它是清朝的皇室姓氏,这个姓氏在清朝姓氏等级排名中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如今这个形式大多改成了“金”“范”“赵”等姓氏。
二、那拉氏(王族姓氏)
那拉氏这个姓氏是慈禧太后的姓氏,因此这个姓氏在清朝的姓氏中属于比较贵族的姓氏了,这个姓氏的人在清朝也有着相当不错的地位。后来这个姓氏基本上改成了“那”和“南”这两个姓。
三、钮钴禄氏(权势最大的官员姓氏)
这个姓氏在清朝是一个大姓氏,其中基本上都是比较有权势的官员,它在后世出名的原因是因为大贪官和珅就是这个姓氏。如今这个姓氏基本上都改成了“郎”姓。
四、佟佳氏(地为显赫的恭候姓氏)
这个姓氏在清朝姓氏等级排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姓,康熙皇帝的母亲就是这个姓氏,在清朝它也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大姓氏,如今已经都改成“佟”姓。
五、瓜尔佳氏(满族第一姓氏)
这个姓氏在清朝时是一个相当知名的姓氏,这个姓氏的人在清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这个姓氏大多改为了“关”、“石”、“郭”等姓。
六、齐佳氏(地位居中的贵族姓氏)
这个姓氏在清朝的人并不是很多,不过因为这个姓氏的人大多是地位比较不错的家族,在清朝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所以很多的人都要畏惧三分这个姓氏的人。如今这个姓氏大多改成了“齐”姓为主。
七、马佳氏(学士居多的姓氏)
这个姓氏在清朝姓氏等级排名中是一个出过很多知名人士的姓氏,这个姓氏的大部分都是选择经商,而且都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后来这个姓氏大多改成“马”姓居多。
八、富察氏(皇后居多的姓氏)
这个姓氏在清朝姓氏等级排名也是属于一个比较贵族的姓氏,在历史上这个姓氏出现了不少的皇后皇妃,对于清朝整体的姓氏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多改为“傅”姓居多。
晚清十大高手排名
我国是一个武术大国,一直以来都有着众多的武林高手存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其武功之高,让人望而生叹。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晚清时期的十大高手,里面的人人个个都非常有名气,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里面的几个高手,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晚清武林十大高手吧!
10.郭云深
郭云深(1820-1900)出生于河北深县马庄,自幼学习拳术,其绝技为半步崩拳,师傅是能然先生,著有《能说形意拳经》一书,专门针对形意拳进行了总结。
9.孙禄堂
孙禄堂(1860-1933年)出生在河北顺平县北关村,从小跟随一名江湖拳师学习少林拳术,13岁拜李魁元为师,学习形意拳,之后跟随郭云深、程廷华学习武艺,之后自创孙式太极拳。
8.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是民间人物,有两个关于他的来处,一个是河北省保定市涿州的义盗李景华,一个是山东禹城的强盗李圣武,在当初的年代很多飞贼喜欢自夸为燕子李三,因此很难确定真人为谁。
7.韩慕侠
韩慕侠(1877-1947)出生在天津津南区大韩庄,曾跟随张占魁、应文天等九位师傅习武,汇聚了百家所长,擅长形意拳、八卦掌,曾经教过周恩来习武。
6.杜心五
杜心五(1869一1953)出生在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八岁时拜严克为师,学习南派拳术,十二岁时拜师老道于虎学武当拳的内家功夫,之后跟随徐矮师为学习,是徐矮师的独传高足。
5.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出生在河北沧州人义和街,是一名回族人,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曾拜多位名师学习,擅长查拳与太极。
4.霍元甲
霍元甲(1868-1910)出生在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是迷踪拳的第七代传人,也是著名的爱国武术家,在上海创办的精武体育会培养了一大批习武人才。
3.黄飞鸿
黄飞鸿(1856-1925)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自3岁开始习武,尽得家传功夫,在父亲死后继承家业,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
2.王正谊
王正谊(1844年—1900年)出生在河北沧州,其师傅是双刀李凤岗,在他门下位居第五,又擅长使大刀,德义高尚,因此被人尊称“大刀王五”。
1.董海川
董海川(1797年—1882年)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朱家务村,自幼嗜武,据说得到过云盘老祖的真传,创立了八卦掌,被人视为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