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近义词

一丘之貉近义词: 沆瀣一气( 注释: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狐朋狗友( 注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狐群狗党( 注释: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浑然一体( 注释: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狼狈为奸( 注释: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朋比为奸( 注释:朋比: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水乳交融( 注释: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天衣无缝( 注释: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同流合污( 注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一丘之貉( 注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admin 发布于  2023-3-8 08:38 

好奇的近义词

好奇近义词: 好奇( 注释: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心丨孩子们~,什么事都想知道个究竟。)
惊奇( 注释:觉得很奇怪:这里的变化之大,令人~ㄧ眼里射出~的目光。)


!admin 发布于  2023-3-8 08:36 

高瞻远瞩的近义词

高瞻远瞩近义词: 登高望远( 注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高瞻远瞩( 注释: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admin 发布于  2023-3-8 08:35 

锦上添花的近义词

锦上添花近义词: 锦上添花( 注释: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精益求精( 注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如虎添翼( 注释: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admin 发布于  2023-3-8 08:35 

惟妙惟肖的近义词

惟妙惟肖近义词: 惟妙惟肖( 注释:肖:相似。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维妙维肖( 注释:维:语助词;妙:手艺巧妙;肖:相似,逼真。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admin 发布于  2023-3-8 08:34 

冯太后改革的影响

  冯太后改革对后世影响

  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冯太后又主持对地方基层组织——宗主督护制进行改革,实施了“三长制”。

  北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既便利清查荫附户口,又确定了课征赋税的统一准则,防止那些企图逃避赋役者再钻空子,从而削弱了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冯太后采取的这些重大改革措施,对于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过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为了使鲜卑族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崇儒法,禁断卜筮、谶纬之学,从而开始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这一点,又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措施打下了基础,清除了障碍。

  当年十月,冯太后被安葬在自己生前选定的墓地——方山永固陵(今山西大同北),没有和文成帝合葬。孝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孝谨,在永固陵东北约一里处,为自己营造了寿宫,准备死后也埋葬在这里,永伴抚养自己成长的祖母太皇太后,以体慰她阴间的孤独。后因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实行汉化——这使“太和改制”再奏高歌,将洛阳瀍水以西的北邙阪作了皇家的陵寝之地,方山虚宫后来仅号为“万年堂”。尽管如此,改革大业后继有人,并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发扬光大,已足以使冯氏瞑目黄泉了。

  影响深远的北魏太和改革,是北魏政府群体智慧的结果。无论算到冯太后头上,还是孝文帝头上,都是贪天之功,不符实际。只能说,冯太后加入北魏管理层多年,以个人智慧实现了北魏两代人的顺利交接,没功劳,也有苦劳。可以说北魏太和改革前期是由冯太后实行的。


!admin 发布于  2023-3-7 17:31 

冯太后改革的内容简述

  冯太后简介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冀州)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汉族。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献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辽西郡公冯朗之女。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谥“文明太后”。

  冯太后改革的主要内容

  1、颁布俸禄制(即整顿吏治):

  北魏百官原无俸禄,官员对百姓的搜刮成风。冯太后与孝文帝班禄以后,官员不可自酬俸禄。贪赃满一匹者处死。

  2、实行均田制:

  由于多年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大量荒地。冯太后与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三长制、租调制

  推行与均田制相配套的三长制与户调制。仿古设立党、里、邻三长以推动实施均田制,征发徭役等。

  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国家交一定量的租调。使原本为逃避政府税收而受避于宗主的人户纷纷转向政府,成为政府的编户齐民。

  总结:冯太后主持整顿吏制、制定的三长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三者配合实行,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富庶打下了基础,初步汉化了鲜卑族。


!admin 发布于  2023-3-7 17:31 

独孤信的子女有哪些

  独孤信有三个老婆,某氏,生独孤罗;郭氏,生独孤善、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独孤陀、独孤整明敬皇后元贞皇后;崔氏,生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独孤信的儿子:

  长子独孤罗,官至凉州总管、左武卫大将军,封蜀国公。

  次子独孤善,官至骠骑大将军、龙州刺史,封河内郡公。

  三子独孤穆,封金泉县公。

  四子独孤藏,封武平县公。

  五子独孤顺,封武城县侯。

  六子独孤陀,官至迁州刺史,封武喜县公。

  七子独孤整,官至幽州刺史,封平乡侯。

  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第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在周、隋两朝都进入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

  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追封元贞皇后。

  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admin 发布于  2023-3-7 17:31 

南北朝名将陈庆之

  陈庆之是今江苏宜兴人,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是个棋迷,据说他常常通宵下棋,能奉陪到底的不多,陈庆之是其中之一。因为陪萧衍通宵下棋不困的缘故,很受器重。萧衍起兵代齐自立后,封陈庆之为梁朝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

  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屯据陟口。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军一鼓便溃。六月,萧综乘夜弃梁军降魏。

  天亮后,梁军寻萧综不见,却见魏军在城外说:“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汝尚何为”!梁军遂溃散。魏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至宿豫而还。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部得以全归。

  真正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则是在大通年间(公元527年—529年)的事情,这时的陈庆之刚过不惑之年。

  当时北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讧,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陽,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颢就因此而亡命至梁。当时的梁主萧衍决定出手援助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陽。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陽,并让北海王即帝位。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于是历史上的战争奇迹出现了。

  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骑,而当时魏境内兵力约有近百万之众,以七千对百万,结果想都不用想,但陈庆之毫无畏惧。他带着他的七千骑兵,从梁边境开始,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水、陆、山、城市攻坚作战全部都获得胜利,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击灭十万余兵力,击败退约三十万兵力!造成了洛陽极大的震撼。“陈庆之来了!”这句话让魏朝廷闻风丧胆,连军队都放弃了洛陽逃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陽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空城。

  更让人吃惊的是陈庆之占领了洛陽后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以至于当时就有人评论“以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陽的人,古今仅此一人”。陈庆之占领洛陽达六十五日,后由于孤军深入,只好向南撤退。自认为胜利的尔朱荣亲领了三十万大军追击,然而又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会战都为陈庆之所击退,直到梁军渡过一条河后,因为涨水淹至桥上,尔朱荣才放弃追击,不过这次不算是完胜。当陈庆之带着他的部队到达建康(南京)时,七千的兵数还剩下一半,这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也不能因此否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陈庆之仅以7000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占领了洛陽等30余城,自古用兵未之有也。所以梁武帝在陈庆之回建康后,仍封他为右卫将军,永兴侯,邑一千五百户。

  此战以后,北魏国力大衰,大权握在尔朱氏手中。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欢诛杀尔朱氏(参见高欢击尔朱氏之战),夺取北魏朝政大权。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帝(参见北魏分裂之战),史称东魏和西魏,北魏从此灭亡。

  北伐之后,陈庆之依然为梁战斗着。后来,北朝大将侯景曾以北朝将军的身份领了七万兵力攻打梁,与陈庆之的一万梁军作战而遭击溃,只剩他一个人逃回。

  陈庆之在担任予州刺史的时候,由于农作歉收。有许多人饿死,他除了打开官仓,将储存的米麦分配给民众外,还从丰收之处急运米粮前来。予州的人民为这位将他们从饥饿之中拯救出来的刺史建立了祠堂,还称呼他为“仁威将军”。

  陈庆之为人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更为难得的是陈庆之出自寒门,在梁朝历史上能达到这样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admin 发布于  2023-3-7 17:30 

南北朝是什么朝代

  南北朝是对我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的统称,具体指的是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时期。南北朝又分为南朝和北朝,其中南朝包括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北朝包括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和北周。

  南北朝指的是夹在魏晋和隋朝中间的这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我国呈现出各个国家分裂割据,互相对峙的局面。

  历史上东晋的灭亡也是南北朝大分裂的开始。虽然局面分裂,但是北朝基本上被强大的北魏所控制,而南朝中最强大的,就是灭了东晋的刘宋王朝。刘宋王朝几乎控制着黄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坐镇南方的刘宋王朝,历史上还有过几次北伐,不过后来都失败了。

  不过渐渐的到了后面,南朝就开始没落了,尤其是南梁和南陈时期。而控制着我国北方的北魏也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后来宇文泰、高欢篡权,北周和北齐悄然崛起,之后的历史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了,北周宇文邕统一北方,后来杨坚又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隋朝又灭掉了南陈,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


!admin 发布于  2023-3-7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