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成语“气宇轩昂”的意思,出处,故事

【气宇轩昂的意思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 (赵) 盾时年十七岁,生得气宇轩昂,举动有则,通诗书,精射御, 赵衰甚爱之。”
【气宇轩昂的意思故事】:
春秋时晋国襄公继承王位后, 经太傅阳处父的推荐, 重用了于晋立有大功的赵衰的儿子赵盾。从此, 晋国多年由赵盾当政。他不仅善于用兵, 而且能尊贤使能。他一居上卿后, 即大修政令, 受到国人悦服。据说赵盾十七岁时, 就长得精神抖擞, 气度不凡, 一举一动, 合乎礼仪。他天资聪颖, 《诗》《书》等无不精通, 还善于驾车、射箱。因此, 赵衰最喜欢他。

形容人的精神奋发,风度不凡。气宇: 即器宇, 指人的仪表、气概。轩昂: 精神饱满昂扬的样子。亦作“器宇轩昂”。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 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太医衣冠齐楚, 气宇轩昂。”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31 

常见成语“走马章台”的意思,出处,故事

【走马章台出处】
《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走马章台故事】:
汉宣帝时,有个任职京兆(京都) 的名张敞。这个人才思敏捷,处理事情赏罚分明。往常, 因为京都长安人口众多, 达官贵人比比皆是; 商业也昌盛, 往来朝见天子的也络绎不绝……所以治理很不容易。来当京兆官的, 有的几个月,有的二、三年,就因为治理不善或得罪了王公贵族而被撤换了, 而张敞任职较久。朝廷每有大事商量, 张敞的见解常使公卿折服, 天子也多次采纳他的意见。只是张敞在平时不讲法度, 不重威仪。有时上朝回府, 路过章台街, 他吩咐御吏独自驾车, 而自己则骑着马回去了。

骑着马经过长安的章台街。章台: 汉代长安的街名, 以往用作妓院的代称。后指追欢买笑。也指涉足妓女之间。

唐·崔颢《淄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 走马章台日半斜。”宋·盼盼《惜春容》词:“少年看花双魁绿, 走马章台弦管逐。”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我不曾流水出天台, 你怎么走马到章台?”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30 

6年级成语“如意算盘”的意思,出处,故事

【如意算盘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好便宜! 你倒会打如意算盘! 十三个半月工钱, 只付三个月! 你同我了事, 我却不同你干休!”
【如意算盘故事】:
有一个在官府中当差的人,名叫申守尧。他家境贫穷,却还要雇一个女拥。有一次, 申守尧正在官府中和别人闲聊, 穿着破烂衣衫的女拥来找他。她对申守尧说:“老爷的事情完了没有?衣裳脱下来交给我, 我好替你拿回去。家里今天还没米下锅,太太叫我去当了,我要回去了。”申守尧见她当众给自己丢脸, 伸手就打了她一巴掌。这女拥就哭闹起来, 气得申守尧要立刻赶她走。女拥在申家一共做了十三个半月, 申守尧却只肯付三个月的工钱, 女拥气愤地说:“你倒会打如意算盘! 十三个半月工钱, 只付三个月! 你同我了事, 我却不同你干休!”

只从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去打算。比喻随心所欲的设想、计划,作一厢情愿的打算。

【古例】:罗广斌等 《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敌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28 

一年级成语“落井下石”的意思,出处,故事

【落井下石的意思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 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 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又下石焉者, 皆是也。”
【落井下石的意思故事】: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 对社会人情的冷漠和残忍, 就有一肚子的愤懑之情: 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而被贬为潮州刺史, 更有壮志难酬的不平情绪。因此,他在为柳宗元写碑文的时候,便借题发挥, 对当时的社会人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说:“人们平时表现得互相慕悦, 握手言欢, 好象要拿出肝肺来表示真心诚意, 指天涕泣, 发誓不会背信弃义。可是, 一旦发生一点利害冲突, 立刻就会反脸不认人。当别人落下陷阱时, 他不但不伸出援救的手, 反而去把他往下倾, 甚至还向落下井的人投石头。

有人落在井里, 不但不去救他, 反而还向井里投石头。比喻乘人危急的时候加以陷害。也作“投石下井”、“投井下石”。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 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梁斌《播火记》一六:“草野朋友, 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 平时追逐酒肉, 事情一来,就投井下石。”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劳改’两个字象怕人的瘟疫症, 都躲得远远的, 甚至明知道入监的亲友纯属冤枉, 不落井下石, 就算是很不低的道德标准了。”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27 

六年级成语“虚与委蛇”的意思,出处,故事

【虚与委蛇的意思出处】
《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与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颓靡,因以为波流, 故逃也。”
【虚与委蛇的意思故事】:
据说郑国有一个神巫叫季咸的, 能知道人的死生存亡, 祸福寿夭。列子很相信, 就去告诉壶子,壶子说:“你就请他来见见我。”第二天,列子把季咸请来了,看了壶子出来就对列子说:“你的先生活不了几天了。”列子哭着进去告诉壶子, 壶子说: 我假装的。隔一天来一次,季咸说的一次一次不同, 最后一次见到壶子脚还没站住就掉头而走,列子追不到了。壶子说:“我是顺着他的所谓法术, 假装敷衍他的。我的目的是想看看他倒底是一个什么人。我的几次表现不同, 他也看出我是在戏弄他, 所以他就只好逃走了。

假装顺应别人的心意来敷衍、应酬。虚: 假; 委蛇: 随便应顺别人。成玄成疏:“委蛇, 随顺之貌也。至人应物虚己, 忘怀随顺。”

闻一多《诗与批评·戏剧的岐途》:“他也要同你虚与委蛇了。”郭沫若 《革命春秋·脱离蒋介石以后》: “我们那时候早就可以离开他了。但是中央的指示还是叫我‘虚与委蛇’。”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26 

四字成语成语“喋喋不休”的意思,出处,故事

【喋喋不休的意思出处】
《史记·张释之传》:“岂敩(效)此啬夫谍谍(即喋喋)利口捷给哉。”
【喋喋不休的意思故事】:
西汉文帝时的名臣张释之,直言敢谏,执法公正、严明,也因此被任命为廷尉。有一次,张释之随汉文帝游上林(皇家园林之一)登虎圈。文帝向上林尉询问有关禽兽情况,上林尉一个都回答不出来。这时,一个管虎圈的小官(即啬夫)见机会来了,便在皇上面前讲个没完没了,以显示一下自己。文帝听了很为满意,于是让张释之提升啬夫为上林尉,张释之不同意,他考虑了好一会,上前问文帝道:“陛下以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文帝回答说:“是个长者。”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怎么样?”文帝答道:“也是长者。”尔后,张释之说:“象周勃、张相如这些功劳卓著的长者,其实他们都不善于言谈,难道也要去效法这位唠唠叨叨、说个不停的虎圈啬夫吗?”接着,张释之又以秦朝任用一批徒有虚名而并无真才实学、也不能及时如实向上反映问题,终使传至二世就“天下土崩”的教训,提醒皇上不要因为啬夫会讲就提升他。后来,汉文帝接受了张释之的意见,取消了原来的想法。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喋喋:形容话多。休:止。原作“喋喋利口”。

【古例】:《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鸲鹆》:“尚与王喋喋不休。”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26 

6年级成语“悲天悯人;愁肠百结”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 形容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悲天:悲叹时世。悯人:怜悯众人。)〈例〉他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暗中却残害群众,无恶不作。

【愁肠百结】chóu chánɡ bǎi jié 形容忧愁缠结在胸中难以排解。(愁肠:忧思愁闷郁积的心绪。)〈例〉这个遭遇坎坷的女孩子愁肠百结,郁郁不欢的样子,真令人同情。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有忧虑不安的意思;都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悲天悯人”用于形容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激愤忧伤;语义范围较宽;有时含讽刺意味。“愁肠百结”用于形容人非常烦恼、忧愁;语义范围较窄;无讽刺意味。

提示 “悯”不能读作“mǐnɡ”,不能写作“闵”。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26 

三年级成语“述而不作”的意思,出处,故事

【述而不作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窃比与我老彭。’”
【述而不作出处】
传说商朝有个姓彭的老头儿, 对古代的经书很有研究, 时常用浅易的语言把经书上所说的道理明白地解释给人听。有一次, 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世界上最大的道理, 都写在 《易经》、《书经》、《诗经》、《三礼》、《春秋》 这几种经书上了。只要把这些经书上的道理传达出来, 使后人知道就够了, 不必重新创造新的理论了。因为这些道理确实都不错, 可以说是最完备的道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 商朝的老彭也是这么想, 这么去做的。”

原指解说经书上所说的道理, 并无创新。述: 解说; 作: 创新。后泛指只阐述前人学说的原意,而没有自己的创见。朱熹注:“述,传旧而已; 作, 则创始也。”

《史记·日者列传》:“述而不作, 君子义也。”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26 

四字成语成语“迎刃而解”的意思,出处,故事

【迎刃而解出处】
《晋书·杜预传》:“杜预向江陵, 王浑出横江, 攻吴镇戍。所向皆克。杜预与众军会议。……预曰,‘昔乐毅借济西一战, 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 譬如破竹, 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无复著手处也。’遂指授群帅方略, 径造建业。”
【迎刃而解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时的镇南大将军是杜预, 他都督荆州诸军事。公元二八○年春天, 与王浑、王濬等分道出兵讨伐吴国, 接连攻克了长江上游的许多城市。沅、湘两水以南的一带州郡迫于形势, 也纷纷投降晋军。晋军俘虏了吴军都督孙皓以下文武官员二百多人。这时,杜预欲召集各路统帅, 商讨进攻吴都的计划,有的将领出来阻止说:“吴国盘踞江东百年,是个顽强的大敌,不易一下子把它彻底消灭掉。现在春水暴涨,瘟疫正在流行,应该等到春天再大举进攻。”杜预坚定地说:“战国时期,乐毅凭借济西一仗,并吞了强齐。现在我军士气高涨,好象破竹一样,劈破几节之后,后面的便都‘迎刃而解’,再也不会有碍手的地方了。”于是,他部署了灭吴策略,命令向吴都进军。

象劈竹子,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就顺着刀口分开了。迎:向着,对着;刃:刀口;解: 分开。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亦比喻顺利解决问题。

【古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只要这位教士到场,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无不迎刃而解的。”毛泽东《矛盾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韬奋《经历》:“……这个基本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其他一切都可迎刃而解。”徐迟《结晶》:“此时此地,一声“赤脚”,恰到好处。正如庖丁解牛,击中了牛胰岛素的关节点,问题迎刃而解,得到圆满解决。”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25 

1-6年级成语“利令智昏”的意思,出处,故事

【利令智昏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利令智昏故事】:
秦国派大将攻伐韩国,野王一被占领,上党这个地方就孤立了。上党的地方官冯亭准备归附赵国,希望得到赵孝成王的保护。平阳君说不能要,平原君说,送上门来还能不要吗?赵孝成王听了平原君的话,就去接收上党。这可激怒了秦国,便派兵来攻打赵国。赵国大败,四十万军全部覆没。平原君为贪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理智不清,给赵国带来大灾祸。

因贪利而使头脑发昏,干出失去理智的事。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这藩台是不能久的。他便利令智昏, 叫他的幕友、官亲, 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章炳麟 《敬告对待间谍者》:“独苦国人无识者,利令智昏,则不免受其饵矣。”黎汝青《叶秋红》: “他听到宋占才受到那样的重赏, 十分眼红, 有点利令智昏,财迷心窍, 在灌了一肚子烧酒之后, 站在百家坪大街上, 拍着胸脯称起好汉来。”


!admin 发布于  2023-3-3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