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在历史的人物评价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
就谋略而言,吕不韦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他共分了四个步骤来进行谋划:其一,当他看到公子异人时就觉得奇货可居,是一个能够赢得整个未来的上佳投资项目,于是他说服异人听他指挥。其二,这个“奇货”要想推销出去、这份投资由风险转化为巨大利润,还是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和费力的工作。
他不仅要安排好接人,而且要安排好放人。他算计到华阳夫人及其弟弟的潜在的、迫切的需要,使华阳夫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异人奔走,使秦国开始向赵国要人。其三,他又游说赵王,以长远的利益说动赵王送归异人。其四,人接回后,为更上一层楼,他在异人身上下了点工夫,使秦王最终立异人为太子。
吕不韦在两国间穿针引线、巧妙安排、运筹得当、步步迭进,他真是一个一流的策划家、设计家。完成他的这次交易,实际上是个大工程。要调动事主、接人的秦国、放人的赵国、认儿子的王后、立太子的秦王等等,庞大而复杂,非得要高屋建瓴和周全细致不可。
尤其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游说口才,每次他都正中游说对象的下怀,都能够使对方欣然接受。这是因为他能够深刻地洞察到对方的需求,能够预期到事情的未来变化,以替对方着想的角度来使对方轻易就范。说服对方,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将自己置换成对方的过程。掌控对方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以为我用。
司马迁:①“不韦及嫪毐贵,封号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之雍郊,毐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年宫。发吏攻毐,毐败亡走,追斩之好畤,遂灭其宗。而吕不韦由此绌矣。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②“结子楚亲,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
司马贞:“不韦钓奇,委质子楚。华阳立嗣,邯郸献女。及封河南,乃号仲父。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
刘克庄:“豫建无长虑,旁窥有贩心。绝嬴由吕相,继马乃牛金。”
徐钧:“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张载:“秦市金悬鲁史修,措辞当日两难求。书传果在西迁后,锥口诸儒未必休。”
王世贞:“自古至今以术取富贵秉权势者,毋如吕不韦之秽且卑,然亦无有如不韦之巧者也。凡不韦之所筹筴,皆凿空至难期,而其应若响,彼故自天幸,亦其术有以摄之。”
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贽之学,其《藏书》、《续藏书》未尝寓目。近偶观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论狂狷》一篇。其言谓放勋狂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汤、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汉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圣也。
此等谬论,正如醉梦中呓语,而当时诸名士极推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吕不韦、李园、贾诩、董昭为名臣,温峤为逆贼,所谓好恶拂人之性者也。以扬雄、胡广、谯周、冯道为吏隐外臣,亦大谬。”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有争议)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争议)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1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在哪里?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690公里,约占大运河总长的五分之二。从北到南依次流经: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无锡市、苏州市8市,分为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三段。淮安以北为中运河段、淮安至扬州为里运河段、镇江以南为江南运河段。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北起苏锡两市交界的望亭沙墩港,南至苏嘉两市交界的油车墩,全长82.35公里,占江南运河(208公里)的40%。可分为西、中、南三段,西段自望亭的五七桥至枫桥,称为苏锡段,河线顺直,水流偏东西走向,长约18公里;
中段原自枫桥经绕苏州古城阊、胥、盘三门外的闹市区,穿觅渡桥南下宝带桥,称为市河段,河线弯曲,水流自西向东沿古城西、南外濠折东复转南,长约14公里,1959年因航行不便,改由枫桥直南,沿枫江至横塘入胥江而至盘门入大运河原线,1985年为进一步改善航道和城市环境,于横塘南开辟新河,穿越胥江,沿北越来溪南下,近石湖折东,经澹台湖至宝带桥汇入大运河原线;
南段原自宝带桥,经吴江市所属松陵、八坼、平望、盛泽等镇,于王江泾出省境至嘉兴,称苏嘉段,长约50公里,1980年后为缩短航线,于平望镇西新辟短河,取道烂溪塘至江浙二省交界处的鸭子坝,直趋航州,自此主航线不再经嘉兴,苏嘉段的名称亦成为历史。目前,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全线为四级航道标准,是全国第一条标准化文明样板航道。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运河沿线分布着大量古河道、古驳岸、古驿站、古纤道、古城墙、城门、关隘、古塔、寺庙、古桥、会馆、古民居、古典园林、古街巷等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十里亭、下津桥、上津桥、吴门桥、灭渡桥、运河古纤道、三里桥、安民桥、安德桥九处为与古运河有关的文物遗存。
应玚兄弟为什被称为汝南才子
应玚不仅是建安七子之一,也和自己的弟弟应璩并称为汝南才子。应玚兄弟二人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应玚的弟弟应璩,字休琏,也是一个文学家。他和其弟应璩在当时均被称之为汝南才子,两兄弟的作品合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
应玚初来邺都时,曹植、曹丕都很敬重他,经常邀他和众人一起宴游吟诗,曹操闻其名,任命他为丞相掾属,后又转平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应玚的个人影响
应玚[yáng](177年—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
应玚长于赋,有文赋数十篇,诗作不多。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一首,音调悲节,多写离居飘零之感,曹丕说应玚“和而不壮”,又称赞他说:“常悲然有述作意,其才华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可见他为曹丕所赏识。
应玚处于汉、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在他的《灵河赋》、《愍骥赋》、《征赋》和《公宴赋》等作品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这些作品辞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他企盼国家统一的愿望。
在魏、晋文学史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并称“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邺中(河南省临漳县)亦称“邺中七子”。
其传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应璩的个人影响
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应玚之弟。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应玚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应玚之弟。博学好作文,善于书奏。历官散骑常侍。齐王时迁侍中、大将军长史。曹爽秉政时,多违法度,应璩作诗讥劝他,其中的言论都切合当时社会上的要害,所以社会上都流传其诗。他的几个儿子中,应贞年少就有才名,口才也好。登高第,历位显要的高职。晋代任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
在汉魏时期因战争与瘟疫时期,应璩已算寿命比较长的了。他有养生诗《三叟歌》广为流传。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陈琳为什么归附曹操
说到曹操不杀降,最为典型的例子要属收用陈琳之事,陈琳是广陵人,汉末的时候担任何进主簿,避难冀州,为袁绍所用。当时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徐州刘备,田丰劝袁绍增援刘备,袁绍以儿子重病为由,延迟出兵,以致刘备被曹操击溃。刘备只身逃往青州,由袁谭引荐,投靠袁绍,刘备向袁绍介绍了曹军的现状和部署,更强化了袁绍即可南征曹操的想法。
二月,袁绍下令各军指挥官在黎阳津汇合,并视察了前线的战况,军事会议后,袁绍便下令主簿陈琳起草征讨曹操的檄文。陈琳素有才名,很快便完成了讨逆檄文,陈琳这篇檄文两分事实、三分渲染、五分曲解,不过由于文情并茂,陈述的事实也都是有所依据,檄文写好后立刻传令到各处关津隘口张贴。
据说当时曹操因感冒引发了宿疾偏头痛,一看到陈琳的檄文,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感冒顿愈,偏头痛也忘掉了,直接着问手下这是谁执笔的。在得知为陈琳之后,曹操定下心来,对左右亲信表示:“有文采的人还需要有人以武略济之,袁绍的武略不足以配合陈琳。”
袁绍去世后,陈琳跟随袁尚。建安九年(204年),袁尚遣阴夔及陈琳乞降,曹操不许,急攻邺城,袁尚败走。邺城破,陈琳被曹操俘获。
袁尚败后,陈琳归附曹操。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曹操深爱其才,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
陈琳在征讨檄文中指责曹操“身处三公之位,而行盗贼之态”指的正是曹操挖掘王族陵墓的行为。曹操的确指使军队干过如此不法又没有道德的行为,但是干过这种事的其实不止他一个。袁术、袁绍、董卓等人也都有大规模盗掘贵族坟墓,以夺取陪葬金银珠宝养军的行为,因此汉朝历代的皇帝及皇族的坟墓几乎通通被挖掘一空。
官渡大战后,袁绍战败,陈琳被曹操生擒,曹操爱惜他的才能,并没有给予任何处罚,还任命他为帐下的谋士。有一天心血来潮时,曹操对陈琳说:“你的檄文的确写的很好,从袁绍的立场来看,把我骂的很有力量,只是你尽管骂我本人就好了,何必把家祖和家父也骂在一起呢?”陈琳连连告罪,曹操爱其才而不追究,让陈琳担任司空军谋祭酒官职,据记载,国令手谕大多是陈琳的作品。
在深思熟虑之后,曹操也经常表现出他宽宏大度的一面,他深知陈琳写檄文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在工作方面程琳的表现确实极为出色,是一位人才,因此曹操不忍心伤害他。陈琳后来成为建安七子之一,对建安文风的创立和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不幸在公元217年冬天染病去世。
对于曾经和自己作对的人,曹操以怀柔之法,努力让人才为己所用。从维护社会治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条治政之法,从用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条上乘的统御之策。在用人的问题上,凡是有大作为的人都该有大度量,曹操凭借笼络天下之智,妥善使用,让人尽其才,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阮瑀为什么被曹操烧出山
曹操听说了阮瑀的大名,便想让阮瑀出来做官,但阮瑀不想做官,拒不赴任。曹操三次派人去阮家求阮瑀入朝做官,共创大事业,阮瑀三次拒绝,并出言不逊:“我阮瑀只求一生与诗书为伴,绝不同曹操这样强暴之人为伍。”
曹操求贤若渴,第四次派人请阮瑀,并令“如不来则加以捆绑,绝不允许逃避为国尽力之职”。阮瑀一听,心惊肉跳,趁机逃往深山茂林之中。曹操听到回报,十分生气,便派士兵放火烧山。山火熊熊,阮瑀实在无处可藏,只得下山,随士兵到许昌,听凭曹操处置。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代从学于蔡邕。蔡邕对于自己这个学生十分满意,称他为“奇才”。不能不说,蔡邕是极有识人天分的。建安七子之中,除却阮瑀,王粲曾经也为蔡邕所赏识,说是“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阮瑀虽然没有得到如王粲那般高的评价,但作为蔡中郎最为满意的学生,想不出名,也是不能够了。
然而人有盛名,有时候未见得是件好事。尤其对于阮瑀这种一心想要归隐山丘的人来说,这份名声反而成为了他的累赘。那时曹操求贤若渴,四处寻访人才,听闻阮瑀名声,自然不肯放过。他在《短歌行》里写得谦逊温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行动上却是粗暴直接,逼迫连连。《文士传》里记载,“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促,乃逃入山中。
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这简直就是一出强抢民男的把戏。司马懿也有类似的遭遇。曹操想要征辟他,司马懿以疾辞,不就,曹操不信,派人监视他。司马懿装瘫装了七年,终究还是漏了马脚,输给了磕死理的曹阿瞒,被迫出来做了官——偏偏曹操将人逼出来了,还要说人家“鹰视狼顾”,颇有野心,后来果然被司马氏踹了江山,这才真是一语成谶,让人情何以堪。
司马懿的事,真假暂且压下不提,阮瑀出仕,裴松之还有另说。他为《三国志》作注,“臣松之案鱼氏典略、挚虞文章志并云瑀建安初辞疾避役,不为曹洪屈。得太祖召,即投杖而起。不得有逃入山中,焚之乃出之事也”。按裴松之的意思,开始曹洪想要请阮瑀出山,阮瑀以疾辞;
后来曹操征辟,阮瑀立刻相应号召出来了。“即投杖而起”这几个字简直神准,说得好像是阮瑀迫不及待地想要追随曹操似的。若这是真的,焚山一事,倒成了妄言。但从种种迹象看来,裴松之是在给曹操作粉饰。阮瑀是真不想做官。至少,不想做曹操手下的官。
由于阮瑀多次辞官不做,曹操在一次大宴宾客时,把他安排在乐队之中,想煞一下他的傲气,不想阮瑀精通音律,即兴抚弦而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一方面歌颂了曹操的事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愿为曹操效忠的思想。曹操听完,大为高兴,请他做司空军谋祭酒官。从此以后,曹操军中檄文多出于他和陈琳之手。
建安十六年,阮瑀随军西征关中,曹操请他代笔写一封书信。他骑在马上沉吟片刻,挥毫点就,呈给曹操。曹操提笔想作些修改,竟不能增损半字。
阮瑀的授业之师是谁
阮瑀比较幸运,在学业上没有走多少弯路,一开始便当了蔡邕的学生,跟着大师,如影随形,如沐春风。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通才。“因经藉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频误后学”,为此,他向皇帝报告,请求将《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鲁诗》《仪礼》《论语》等,书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前。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蔡邕是隶书大师,于是承担此重任。用时年余,将字写在石碑上,精工雕刻,共立碑四十六通,此为中国之最。碑成,前往观赏学习者络绎不绝,“车马盈门,达数月之久”。阮瑀是其中之一。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文学成就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其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
他小赋的题材多样,他甚至用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青衣赋》就是相当感人的作品。在这篇言情小赋中,他真实地坦露了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以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人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撞击。
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
据《后汉书·蔡邕传》载,蔡邕曾收集汉朝历史,没有看见写下来作后史。只有所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乱散失,大多亡佚。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执》,祝文、章表、书记,共104篇传于世。
蔡邕诗歌现流传有400多首。但由于当时战乱连年,没有保存原稿流传下来,均由其女蔡琰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而来。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家存藏书还有四千多卷。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绍仪《全汉诗·卷七》亦载其作品。严可均《全后汉文》卷69~卷80对其奏疏词赋等作品多有收录。
阮瑀曾三次求蔡邕为师,蔡邕深为感动,于是认真教阮瑀钻研经典,学习书法及音律,其间,阮瑀也有出色的表现,连蔡邕也称他为“奇人”,因而声名大振。
吕不韦一字千金的故事
一字千金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那么这个成语和吕不韦有什么关系呢?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值得投资的稀有“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的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异人当了秦庄襄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这四君子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并以此互相夸耀、竞争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最为雄厚,吕不韦心想:自己身为强大秦国的相国,但门下的宾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实令人羞愧。于是他派人四处招纳士人,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后来他门下的宾客多达三千人。
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商议,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他接着问其它:“还有其它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大家都清楚,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著有《春秋》;孙子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如果我们也效仿前人,著书一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
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他的门客开始这项工作。他再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
后来,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一字千金”后来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
奇货可居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那么吕不韦是怎么做到的呢?
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后改名为子楚),年轻的时候曾在赵国都城邯郸做质子,因为秦国屡次攻打赵国,他在赵国的处境非常艰难。当时有个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子楚的情况,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
于是就去见子楚,向子楚游说:“我可以光大你的门庭。”子楚回笑说:“你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是不知道的,我的门庭是要等到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子楚明白吕不韦说话的含意,就引吕不韦与他坐谈,谈的内容非常深入。
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和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亲母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华阳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认子楚为养子。华阳夫人就趁安国君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赐送厚礼给子楚,并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国派大将王龁率师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密谋,用重金买通了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因为子楚的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被隐藏起来,母子二人得以活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嬴政回到秦国。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三日后突然暴薨,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继位后,下令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布施于民。并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任命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赵孝成王也主动派使者将赵姬母子送还来交好秦国。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王获悉,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至此,周王朝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大片土地。
至此,吕不韦通过“奇货可居”的远见,得到了位极人臣的地位和财富。
吕不韦为什么是第一位天使投资人
说到天使投资人,很多人都可以津津乐道的讲出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是,这些成就和中国古代的一位历史人物,秦朝的宰相吕不韦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吕不韦出生在一位商人的家庭中,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就有了经商的意识,到了他成人的时候,父亲想把家族的企业交给他打理,没想到被吕不韦拒绝了。
吕不韦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
吕父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珠玉之赢几倍?”
回答:“百倍。”
再问:“立国之赢几倍?”
答:“无数。”
吕不韦说:“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在战国时期,吕不韦希望帮助别人建立帝国而获得自己的财富,放在今天,和天使投资人帮助创业者建立企业并成功上市是一个道理。
吕不韦想做天使投资人的梦想很快就实现了,他找到了了一个优质的创业者。秦国的国君公子“异人”子楚,这就等于你在一个荒岛上遇到了比尔盖茨的公子一样。
作为一个优秀的天使投资人,选择一位卓越的创业者是最重要的,很简单,一个项目会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好的创意也可以经过很多的修改,只有创业者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当中,靠的是创业者的执行力、经验。
吕不韦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对子楚这位背景雄厚的创业者进行投资,肯定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
当然,自己有了想法之后,还要对创业者进行考察和必要的利益划分,很快,天使投资人吕不韦和创业者子楚进行了沟通,最后约定,吕不韦投资子楚的“秦国复国项目”,他拿出天使投资,协助帮助子楚进行返回秦国,争夺秦国的王位的经营活动。
而他所占的股份达到了50%。也就是说,创业者子楚的“秦国复国”公司“上市”以后,获得的利润一家一半。
“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在这商业过程中,吕不韦作为天使投资者,承担了“秦国复国公司”所有运作费用。
而为了控制这家公司,天使投资人吕不韦还派驻了自己的一位亲信,到公司的CEO子楚身边来任职,也就将已经有了身孕的姬妾送给了子楚,生下一子,取名为“政”,据说这就是日后的秦始皇嬴政。也就是说,作为天使投资人的吕不韦还帮助“秦国复国”公司找到了未来的第二代接班人“秦始皇”。
“秦国复国”公司的生意进展的顺利,公司的CEO子楚很有创业精神,他制定了三年的财务规划,很快就完成了回到秦国、重回体制、立为太子、即位为王的IPO全过程,终于上市了,子楚也变成了秦国的庄襄王。
这个时候,是天使投资人获得收益的时候了,子楚没有食言,按照“秦国复国”公司的约定,任命吕不韦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等到CEO子楚去世以后,公司的第二代领导人太子嬴政——按司马迁说法就是吕不韦的亲生子,即位为王,封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家僮万人。至此,“秦国复国”公司的的事业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