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细菌性痢疾患者饮食应以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并且要遵循清淡烹煮形式。忌食粗纤维、刺激、油腻等类型食物。

饮食调理
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除可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电解质以外,还可减轻胃肠道负担,加速病情恢复,如米汤、烂面条、小米粥等。
饮食管理中,应严格食用辣椒、花椒、雪糕等强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患者病症发展。
饮食前要注重个人卫生清洁,勤洗手,食物应充分煮熟,戒烟酒。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7 

细菌性痢疾预后注意事项

通过正确的治疗,大多数细菌性痢疾病例会在1~2周之内消退,并且大多数个体在开始适当治疗后的2~4周内会完全康复。如果不治疗该疾病,患者可能会转为慢性痢疾,并会显著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能否治愈
绝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治愈,少数病人痊愈后可能遗留“肠易激综合征”的问题。
能活多久
绝大多数细菌性痢疾患者通过积极规范治疗后,可实现完全治愈,不会影响其存活期。
复诊
通过一般治疗,待不良症状反应完全消除后一天,可到医院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复查,降低病症复发可能。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6 

细菌性痢疾该怎么治疗

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是针对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可以选用抗菌素药剂,消除患者体内致病菌,控制炎症进一步蔓延扩散。再有可以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表现,配合抗胆碱能、非甾体类抗炎药、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剂等其他类型药物进行改善性治疗。另外食物疗法、预防治疗等方式,也能起到改善炎症表现,加速病情恢复等效果。

治疗周期
对于大多数细菌性痢疾患者,可通过1~2周治疗即可痊愈。但是对于中毒型或重症患者,其治疗时长需适当延长。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出现脱水症状,需要积极纠正,给予吸氧。
发生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如使用冰袋、湿毛巾等冷敷,必要时服用退烧药物治疗。
急症治疗
酸中毒纠正治疗
细菌性痢疾引起的急性脱水症患者,需要及时采取定量静注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剂方式,快速纠正体内电解质絮乱所引起的酸中毒症状,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碳酸氢钠等。
循环衰竭治疗
急性中毒性痢疾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表现,配合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强心剂等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从而达到预防器官衰竭,减轻脑水肿症状等疗效,如甘露醇、地塞米松等。
辅助呼吸治疗
存在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借助呼吸机改善呼吸道系统通、换气功能,防止缺氧性损伤的发生。
药物治疗
抗生素
在临床上,许多广谱性抗菌药物对于志贺菌属都可以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但需要注意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如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病症所引起的腹痛、发烧、恶心等不适症状表现,使用时需遵循药物使用说明,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剂,除了可以补充体内大量流失水分、电解质等物质以外,还能预防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严重继发性病症的发生,如混合糖电解质、复方电解质葡萄糖、乳酸钠林格等。
中成类药剂
此类型药物适用于肠道炎症疾病所引起的里急后重、下腹胀痛、粪便稀薄等病症表现,如炎痢净片、肠炎宁颗粒、炎可宁胶囊等。
抗胆碱能药物
对于伴随持续、剧烈的腹部疼痛患者,可以选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短效性治疗,以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如东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手术治疗
细菌性痢疾慢性迁延,患者出现肠穿孔,属于一种严重急腹症,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避免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方式一般需要进行剖腹探查术,寻找穿孔具体部位。由于此问题多并发于营养不良患者,因此对于肠穿孔的处理,不宜直接行肠修补术,需进行穿孔部位近端肠管旷置,肠造口术以及远端封闭。术后积极营养支持,待纠正营养不良后,行肠回纳、肠吻合术。
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支持
尽可能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通过口服补液盐、流质食物,补充人体必需的水、电解质以及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
肠外营养
可以选择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通过脱水情况,按量补充水、电解质的生理需要量和由于腹泻、呕吐的丢失量。对于肠外营养补充效果不佳,可以输入脂肪乳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
中医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灌肠、针灸、穴位按摩及穴位贴敷治疗。 
其他治疗
可应用自身菌苗或混合菌苗进行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紊乱患者,可使用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治疗。
并发贫血、营养不良者可给予红细胞输注、白蛋白输注等治疗。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6 

细菌性痢疾就医注意事项

对于细菌性痢疾,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疾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患者当出现发热、反复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的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确诊疾病。

就医指征
一旦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稀薄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细菌性痢疾的患者,若出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高热惊厥,甚至昏迷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
就诊科室
患者应考虑到消化内科、急诊科及感染疾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有何不适症状?
最近是否存在不洁饮食?
体温测量数值是多少?
腹泻症状持续了多久以及频率是多少?
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如血便、脓便等)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常规性检查
血液常规
通过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血液进行取样检测,除了可以进行粪便隐血检查以外,还可以发现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会出现异常性升高现象。
大便常规
细菌性痢疾患者除粪便呈现稀薄状以外,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以白细胞为主,并有吞噬细胞。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等存在。对于个别在夏秋季节出现不明高热的病人需做肛拭子涂片显微镜下检查,以除外“顿挫型菌痢”。
病原学检查 
粪便细菌培养
培养脓血便可发现有痢疾杆菌生长。 
特异性核酸检测
可直接检测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核酸。 
免疫学检查 
通过免疫学检查能检测出血清中有无志贺杆菌的特异性抗原,从而作出诊断。 
其他检查
对于存在有粪便隐血检查阳性患者,可以配合钡餐造影、肠道镜等其他检测手段,排查肠道出血、梗阻等情况。
X线胸片、脑部计算机断层成像可辅助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标准
肠道出现炎症性病变后,会造成血液、大便样本中白细胞、脓细胞等细胞浓度≥15HPF。
可以将患者粪便样本铺在含有0.5%曙红-甲基-兰-蓝色琼脂上,并进行进一步细菌培养,随后选用多价抗痢疾药血清进行恒定滴定试验,并进行载玻片凝集。志贺杆菌以及其他特定病原体会在与多价抗痢疾药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后,可在五分钟内出现团块,从而对细菌性痢疾进行确诊。
若有出现肠道溃疡、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配合采取钡餐造影、肠道镜等其他检查手段,确诊病变位置、范围等情况。
结合临床症状,包括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便、脱水、左下腹压痛明显等,有助于确诊该疾病。
鉴别诊断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都属于痢疾,并且临床表现症状上具有很高相似度。但是阿米巴痢疾是由于肠道感染阿米巴原虫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需要通过细菌培养分析检测的方式对以上类型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霍乱
饮食不洁是引起细菌性痢疾、霍乱等消化道炎症疾病的常见病因。但是相对于细菌性痢疾,霍乱患者病发期间,腹泻是其主要病征,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相对于痢疾表现的更为轻微。
伤寒
本病是由伤寒沙门氏菌经粪-口传染途径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以高热和腹泻为主要症状,可发现特殊的重度面容,相对缓脉,皮肤出现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总数低,嗜酸细胞消失,骨髓象可见戒指细胞,血液肥达氏反应阳性,随疾病发展效价增高。血液、骨髓、尿液和粪便中可找到致病菌。
细菌性肠炎
如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通过粪便培养分离出的致病菌不同可以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污染的食物而致病,可以从可疑致病食物、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中检出同一细菌或毒素,以此可以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其他细菌引起胃肠道感染合并中毒性休克
病原体为其他细菌,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粪便性状不同,可以通过血培养或大便培养出其他致病菌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明显的意识障碍,乙脑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以此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常见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常有头痛、颈部强直的表现,通过临床表现不同可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直肠癌、结肠癌
直肠癌、结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结肠镜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直肠癌、结肠癌患者肛门指检常可触及质硬肿物,结肠镜检查可见癌性肿块。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为血吸虫,直肠黏膜活检压片可见虫卵、虫体,以此可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抗生素治疗无效,以此可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5 

细菌性痢疾有什么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通常不会超过7天。病发期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稀薄等。实际症状表现与患者体质状况、所感染的细菌数量、菌属类型等情况相关。

典型症状
下腹疼痛
肠道感染病原体后,肠道表层黏膜细胞出于免疫保护机制,会引起肠道蠕动亢进,并对局部交感神经丛产生刺激性作用,继而引起下腹区域,特别是下腹或左下腹出现持续性疼痛的症状表现。
腹泻不止
细菌性痢疾患者病发期间,会伴随有持续性腹泻的情况发生,按照每天排便频率,从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大多数患者还常会出现有肠鸣音亢进以及里急后重的现象。
恶心、呕吐
空肠、十二指肠等内容物会随着肠道平滑肌痉挛作用,会反流至胃部、食管等上消化道系统,并对局部黏膜产生反渗透性作用后,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等情况。
粪便形态异常
患病后由于肠道系统组织无法正常转化、吸收体内大部分水分、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上物质会被加速进入排泄系统,以排泄物的形式排出。随着病程发展,粪便还可能会携带有血液、脓液等物质。
早期症状
患者在患上细菌性痢疾时,可能会在感染的1~3天之间开始出现症状。常见症状表现有腹痛、腹泻、发热等。
中期症状
肠道受到炎症病变影响,其会累及肠道黏膜肌层、肠腺、毛细血管等组织,部分渗出性组织液以及血液,会随着排泄物从体内排出,所以患者粪便样本中会有黏液或血液存在的迹象。
晚期症状
志贺菌通过杀死血管细胞来破坏肠毛细血管后,会附着于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并侵入不同的细胞类型,尤其是肾小球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等。最终导致肾衰竭、癫痫发作、败血症等其他继发性病症。
其他症状
持续发热
肠道感染致病菌后,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防御性反应,并引起体液、体温等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失调现象,导致出现体温升高、乏力、易倦等表现。
脱水症状
腹泻、呕吐等临床表现,会使体内水分、电解质等物质大量流失,体液生理平衡受到破坏后,会诱发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呼吸不畅等脱水反应。
意识模糊
志贺菌产生毒素会对肠壁毛细血管造成破坏,并通过血液循环代谢作用,进入到神经、代谢等其他系统组织,引起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晕厥、休克等严重继发性症状。
体重减轻
肠道功能障碍以及大量营养物质的流失,尤其是慢性痢疾患者,甚至会伴随有营养不良、异常消瘦等继发性症状。
并发症
急性脱水症
痢疾的常见临床症状为频繁性腹泻、呕吐发作,患者若无及时采取补液治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等物质发生过多流失,引起急性脱水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肝脓肿
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脓肿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肝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志贺氏杆菌感染会对肠壁毛细血管造成破坏性损伤,导致红细胞阻塞进入肾脏的通道。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将遭受血小板计数低、肾衰竭、贫血等困扰。
癫痫发作
志贺毒素的B亚基与大肠中的宿主细胞糖脂受体结合,并依附于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并侵入不同的细胞类型,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毒性作用,继而引起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瘫痪等继发性症状。
志贺菌败血症
多由福氏志贺菌引起,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黏液水样便或黏液血性便,严重者可出现溶血性贫血、感染性休克、肾衰竭。
关节炎
在细菌性痢疾的急性期或恢复期可能会并发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肿胀、疼痛。
赖特综合征
是关节炎、尿道炎和结膜炎三联征,临床表现为耳聋、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4 

细菌性痢疾病因有哪些

细菌感染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原因,这些感染性细菌包括志贺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其中以志贺氏菌最为常见。肠道感染以上类型细菌,不仅会造成其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继而引起腹疼、腹泻、发热等典型临床表现。其产生毒素可以会对肠壁内毛细血管形成破坏作用,并对代谢、神经等其他系统造成继发性损伤。

主要病因
细菌性痢疾主要病因是由于肠道感染志贺氏菌属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志贺氏菌属按照抗原构造的不同,可以分为志贺氏痢疾杆菌(A群)、福氏志贺氏菌(B群)、鲍氏志贺氏菌(C群)和宋内氏志贺氏菌(D群)四大分类。
流行病学
细菌性痢疾是由于生活或饮食卫生条件差所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性疾病,此类病症大多数发生于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1~4岁之间的儿童更容易患上此类疾病,尤其是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或疾病爆发的地区,我国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已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大多数细菌性痢疾病例发生在每年6~9月之间,病发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间接传播,是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
细菌性痢疾可以通过物理接触患者或携带者的粪便进行直接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志贺杆菌可以通过虫体、器械、口沫等传播媒介而进行间接接触传播。
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的人群均可发生,以下类型人群具有高发性特征: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等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全者。
生活状况不佳会增加发病风险,例如疲劳、营养不足、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等。
青壮年也是细菌性痢疾的高发人群。
诱发因素
气候因素
气温以及雨量相对较高的月份以及地区,饮水和食物易被污染,细菌性痢疾病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生活因素
保暖不足、精神紧张、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因素,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运行,继而更容易导致细菌性痢疾疾病的发生。
疾病因素
长期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也会增加细菌性痢疾的患病几率。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4 

细菌性痢疾是什么病

细菌性痢疾又称为志贺菌病,这是一种由于肠道系统组织感染志贺菌属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部分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会破坏结肠、直肠、肾小球微血管中的内皮细胞,而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继发性病症。目前药物治疗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细菌性痢疾患者,通过1~2周的治疗即可痊愈。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感染疾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bacillary dysentery
疾病别称:
志贺菌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急性脱水症、肝脓肿、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癫痫发作、中毒性休克
治疗周期:
1~2周
临床症状:
发热、腹疼、腹泻、恶心、呕吐
好发人群:
学龄前幼童、青壮年、生活卫生条件欠佳者
常用药物:
阿莫西林、双氯芬酸、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对乙酰氨基酚
常用检查:
粪便培养、血液常规、病原学检查
疾病分类
根据病症病理分期,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普通型细菌痢疾
典型细菌性痢疾
普通型急性痢疾以起病急快、持续高热、腹泻不止、恶心、呕吐等典型临床表现为主,多伴有里急后重。患者以排便次数高度频繁,腹部鸣音亢进,并且粪便形态基本呈现水样便状。随着病程发展,粪便会携带血丝、脓液状物质。
非典型细菌性痢疾
非典型细菌性痢疾患者,临床表现较为轻微。大多表现为低热消疲、里急后重、腹部压痛等。病程发展进度更为缓慢,无出现血便、脓便等现象。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除了会表现出病情急骤、高热惊厥、畏冷等症状表现以外。还会出现明显中毒性症状,尤其以意识障碍、面容青灰、呼吸不畅、晕厥、休克等为主要特征表现。常见于2~7岁体质虚弱的幼童患者。
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常出现于菌痢反复性发作或迁延性腹泻超八周未治愈患者。此类病症患者多表现为长期腹泻、腹疼、脓便、血便等。部分患者甚至会伴随有结肠、直肠等肠道溃疡或炎症病变情况。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3 

直肠癌能预防吗

目前无任何方法能确实有效预防直肠癌,但直肠癌的发生和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此病的预防应该从饮食、运动等多方面进行,以降低直肠癌发病的风险。

早期筛查
直肠癌的筛查频率及人群
结直肠癌主要是由息肉发展而来,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定期筛查及早切除肠道息肉,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一般建议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一年检查一次。此外,超过45岁、有家族史的人群,也应该进行筛查。
直肠癌的常用筛查方式
结直肠镜通过直接观察肠黏膜,可以发现早期肠黏膜病变,并可对可疑病变取活检组织送病理,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的具体性质,是筛查和诊断慢性肠炎、息肉、早期大肠癌的最佳选择。
预防措施
减少高能量的摄入,多进食纤维素类食品,如水果、蔬菜,改善肠道菌群,保持大便通畅。
戒烟限酒,多进行户外锻炼、晒太阳,进行有氧运动。
多摄入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肠道肿瘤的发生。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如肠道息肉。
有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史者,建议长期随访,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2 

直肠癌患者平时该怎么护理

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对体力要求和损耗特别大,一般应给予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给予营养支持。护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患者建立充分的治疗信心,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日常护理
休养环境舒适
患者需要一个舒适、适宜休养的环境,保证病人休养期间的安全、室内的清洁卫生良好、方便病人排便,必须告知病人睡前最好做少量活动。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饮食需要易消化的食物。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若患者一日多次排便,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病人睡眠增加的时候,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的变化等。
心理护理
家属应帮助患者转移恐惧感,鼓励患者树立信心,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2 

直肠癌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直肠癌患者饮食方面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禁忌烟酒。

饮食调理
饮食宜选用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根据大便的性状、次数、量等进行加减增补。
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藕粉汤、玉米面粥等,这些食物可顺利通过肠腔,减少肠道刺激。
注意食物的多样化,每天食物品种越多越能获得各种营养素。
直肠癌的患者术后不宜吃含油脂食物,动物性脂肪或者植物性脂肪都尽可能减少摄入,防止正常细胞早期变异,而演变成肿瘤。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