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传位给谁
宋仁宗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宋英宗赵曙,赵曙原名赵宗实,是宋仁宗的侄子,濮王赵允让的儿子,由于宋仁宗的三个儿子都幼年夭折,为了防止后继无人,宋仁宗只能过继了宗室之子为嗣,并在死前留下遗诏,将皇位传给养子赵宗实。
宋仁宗是北宋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最不幸的皇帝之一。大名鼎鼎的狸猫换太子的悲剧就是发生在他身上,不过那个时候宋仁宗还年幼,等到他继位之后,他心心念念想要一个儿子,可是后宫嫔妃偏偏生得都是女儿。
历史上宋仁宗不是没儿子,只是儿子刚出生就死了。担心将来国祚后继无人,宋仁宗就只能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过继侄子为嗣。赵宗实是濮王的儿子,四岁的时候就被接入宫中抚养。
可是宋仁宗并没有着急立他为太子,因为他想要再给自己留一些希望,希望上天能够再赐给他一个亲生儿子,毕竟宋仁宗潜意识里还是希望能够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的。可惜的是宋仁宗盼了四十年也没有能够盼来一个儿子,他这才认命立赵宗实为太子,公元1063年宋仁宗去世,根据其生前遗诏,由养子赵宗实继位。
宋英宗多病,最初朝政都由曹太后掌管。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后,宋英宗才开始亲政。但是宋英宗亲政半个月后就爆发了濮议事件,这场争论长达十八个月。时间起因是宰相韩琦提请讨论关于宋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朝中因此分成两个派别,一派认为应称宋英宗生父濮王为皇伯,另外一派则认为应该称为皇考。最终曹太后下旨,称宋英宗之父为皇考。才平息了这场争论。但总体来说,宋英宗还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继续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胆挖掘新人。宋英宗也非常重视书籍的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就是他所提出发起的。
宋仁宗的皇后是谁
宋仁宗一生分别有三位皇后,他们分别是郭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温成皇后。宋仁宗的妃子不少,其中受宠并且受宠时间比较长的是三个——周贵妃、董淑妃、德妃。
在历史上宋仁宗赵祯依次经历俩位王后,但是这俩位王后都不是他最爱的人,宋仁宗宠溺的是张贵妃。他毁掉第一位皇后以后,就曾想过要册封张氏为后,可是杨皇太后却给他们选择了家境赫赫有名的宋朝元勋以后,真定曹氏出生的曹氏为后。或许是年轻气盛的判逆心理状态作怪,或许是对曹皇后早就拥有主观臆断的成见,就算曹皇后谦恭恭顺,从来不吵嘴,宋仁宗也讨厌她。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开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国趁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庆历三年(1043年),赵祯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企图遏止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赵祯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他善书法,尤擅飞白书。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宋仁宗最爱的女人是谁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开始亲政。
历史上曹皇后并并不是宋仁宗最爱的人,宋仁宗对这一王后一直有很多成见跟不满意,他宠溺的女人是张贵妃,对于曹皇后,尽管贤明豁达,却依然被宋仁宗冷淡。《清平乐》中宋仁宗实际上是喜欢曹皇后的,只不过是他是一国之君,君王的真实身份不能够使他胸怀坦荡迷上所有人,他的全部爱憎都不能主要表现出去。
何况,曹皇后還是大伙儿为这一國家挑选出来的王后,而不是他甘心情愿想娶的老婆,由于对曹皇后有那样主观臆断的成见,因此宋仁宗一直冷淡曹皇后,与她纠缠不清,不愿意主要表现出对她的溫柔与情意。事实上,她们是爱彼此的,考虑真实身份与义务,她们都把这种爱深深地掩埋在了心里。
宋仁宗喜爱张贵妃,张贵妃不但才艺表演出色,并且相貌放前宫里也是艳压许多人的,张贵妃宠冠六宫,为宋仁宗生了三个女儿。皇佑六年,年仅三十一岁的张贵妃因病去世,宋仁宗在曹皇后还健在,张贵妃都没有生孕龙子的状况下,不管不顾许多人抵制,例外追封她为温成皇后,由此可见张贵妃才算是他心房上的人。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宋朝赵祯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身为宋仁宗的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初名叫做赵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赵祯的母亲是为李宸妃。在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1014年的时候被封为庆国公,第二年被封为寿春郡王。到了天禧元年,也就是1017年的时候晋升为中书令,次年被进封升王。
当年九月被立为太子,赐名为赵祯,在乾兴元年,也就是1022年的时候,宋真宗驾崩后继位,只有13岁的赵祯上位,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在1023年的时候改元为天圣。直到1063年在汴梁的皇宫里面去世,终年54岁,赵祯一共在位42年,是宋朝时期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
宋仁宗从小就仁孝忠厚,待人也非常的和善宽厚。在大中祥符七年的时候被封为庆国公,半年被封为寿春郡王,在资善堂讲学。到了天熙元年的时候兼职中书令,次年进封为瘅王。同年九月初八的时候,赵祯被封为皇太子,十四日前去朝拜太庙。在天禧四年的时候,下令让资善堂每五天对外开放,赵祯手里拿着手板,向南站立,听辅臣的建议决策各司的事务。
在乾兴元年,也就是公元1022年的二月十九日,宗真宗驾崩后,赵祯继承皇位。由皇太后辅助处理朝政,明道二年的时候,太后去世,从1033年开始亲自处理政事。在位期间的宗仁总更是秉承着仁德治世的方针,对待官臣更是尊敬宽德,其中包拯在做谏官的时候,好几次都犯颜进谏,甚至说的唾沫星子都飞到了宋仁宗的脸上,但是宋仁宗并没有因此而责怪包拯,反而一边有袖子擦脸,一边还虚心的接受他的意见。
还有一次包拯想要让担任三司使的张尧佐卸任,他认为张尧佐非常平庸,不足以担任这样的职位。但是张尧佐是宋仁宗一个宠妃的叔父,这让他有点为难,于是就想让张尧佐去做节度使,没想到包拯还是觉得节度使的职位对张尧佐来说过高了,便带着7位言官去和宋仁宗争论,劝谏宋仁宗不能因为后宫妃子的缘故就让一个昏庸的人做官。没有办法的宋仁宗只好作罢。
通过上文提到的两个例子,我们知道了这位皇帝确实是有着很大的度量和善于纳谏的虚心,在当时的一个封建时期已经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了。也正是因为宋仁宗的宽德,才使得朝廷出了一位包拯敢于整治不良之风。让朝廷和天下的臣民都受惠,从而让宋仁宗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
在公元1063年的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在皇宫里面驾崩,终年54岁,宋朝天下都一片哀哭不断。就连民间的儿童乞丐都哭嚎烧纸以表哀思。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到邻居辽国之后,辽国的君王也甚至宋仁宗是一个宽德的人,于是也让全朝为他举行哀思,并且还为宋仁宗立了一个衣冠琢,以表示对其的哀悼。这足以看出来,宋仁宗在位期间为百姓和全天下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在去世后才能得到如此的待遇!
宋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宋朝从960年至公元1279年,一共经历3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大宋,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后逐步统一中国,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东京,北宋亡。
公元1927年,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登基继承皇位,改元建炎,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赵构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绍兴八年(1138年),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行都,称为行在。
宋朝灭亡原因主要是:
1、以文制武的方针,造成了军队内相互牵制,动辄掣肘,弊病丛生。
2、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使汉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无法抵御外族骑兵。
3、联金抗辽、联蒙抗金决策失误,只看到了辽(金)的强大,没看到金(蒙)的危胁。
4、统治阶层对军事的无知、无能、不作为,导致了开封防御战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政治内斗严重,以及军费开支较大,百姓负担过重。
宋朝十大名将排名
10、吴玠
他很早就去了当时的边疆地区,随其他士兵一起抗击着外族士兵的侵犯,金军都不敢来犯。
9、王坚
在嘉定11年的时候,他就加入了当时的忠顺军,还曾一下子烧毁敌军的2000多艘大船。
8、韩世忠
这个名字听起来便觉得是一个忠诚的人,18岁的时候就应征参军了,平定过多个地方的暴乱。
7、刘锜
是个长寿的人,活了64岁,对当时消灭夏金两族的军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英勇善战。
6、曹玮
他的官位一直做到了御史大夫,祖先是著名的曹彬,家族里的人历来都在战场上立下过功劳。
5、李继隆
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李处耘,从小便开始学习有关的军事知识了,同时在文路的学习上也不错。
4、狄青
他的脸部被刺了字,所以又被别人称为“面涅将军”,最后却因为朝廷的猜疑而抑郁死。
3、曹彬
是北宋成立初期时的著名将领,是当时某个贵妃的外甥,擅长整顿军中纪律,要求严格。
2、孟珙
她的曾祖以及祖父都曾经跟随在岳飞的身后作战,而他本人更是多次击退外来的侵犯。
1、岳飞
相信这个名字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事迹我们也都熟知,可惜后来死在了小人的手里,极为冤枉。
宋朝有哪些诗人
1、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4、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汉族,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
5、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沙溪(今属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苏辙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实践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历史上成吉思汗怎么死的
成吉思汗陵。这座陵墓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至于大汗的尸身葬于何处,这至今都还是一个未解的谜团。成吉思汗给后世留下的诸多谜团,吊足了无数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历史悬念都是与死有关:一是怎么死的?
这里,先说怎么死的。
依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当年(公元1368年)年底即下诏篡修的《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元史》总编辑、一代大文臣宋濂,仅仅用了20个字,就交代清了一代天骄“崩”的过程。
但文字看似言简意赅,实则语焉不详,因此后世一直弄个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怎么死的;其中最正统的,也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坠马说”。
坠马说
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唐兀”,是当年蒙古人对西夏人的叫法;“狗儿年”,是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这里交代一个史实,成吉思汗于1226年秋天,带着夫人也遂去征讨西夏国。冬季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不想他的骑的一匹红沙马,却让一匹野马惊了,导致没有防备的成吉思汗坠落马下受伤,当夜就发起了高烧。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为什么一次坠马伤重成这样?据说是流血太多。
唐朝人口最多多少人
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
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9619254,口数52880488,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
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割据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学者分析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657年建东都洛阳,后又陆续增置北都太原,南京成都、凤翔等都城。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
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时万国来朝达到鼎盛,向其朝贡之国多达三百余。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朝时期的美食文化
唐朝国力强大,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许多外国人如西域、中亚、新罗、日本等国的人,纷纷来到这里经商、游历、生活、学习。
当时长安城中有100多万人,其中外国侨民大约2万人(大多数是西域中亚人)。这些外国人来到长安后,也带来了他们的特色美食。奉行“拿来主义”的唐朝人很快对这些外来食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外来食物在长安大受欢迎。《旧唐书》记载:“开元来,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今天我们日常吃的蔬菜,大约有160多种。但在比较常见的百余种蔬菜中,汉地原产和从域外引入的大约各占一半。在汉唐时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
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如乳酪、胡饼、羌煮貊炙、胡烧肉、胡羹、羊盘肠雌解法等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在汉代传入的诸种胡族食品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其中尤以“羌煮貊炙”的烹饪方法最为典型。
所谓“羌煮”即为煮或涮羊、鹿肉;“貊炙”类似于烤全羊,《释名》卷四“释饮食”中说:“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正是由于“羌煮貊炙”鲜嫩味美,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因而逐渐成为胡汉饮食文化交流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