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什么族的人

  从正史中可以找到的记载是:李世民之父李渊,李渊之父李,李之父李虎,这些都没有问题,李虎的孙子李渊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后,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是为唐太祖。

  而再往上追溯就不是很明朗了,李虎为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五世孙,李暠又自称是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李广是纯正的汉人,那么这样往下推,李渊、李世民肯定是汉人无疑了。不过李暠是否真的是李广的十六世孙,李虎又是否为李暠的五世孙,就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暂且不去管李世民祖上是否真的是李广,单说李世民可考的祖上李虎这一代,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称陇西郡公。当时山东地区的李氏为名门望族,关陇李氏则是被宇文泰抬举为望族的,有人说关陇李氏本为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而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是确定的鲜卑族,母亲窦氏也为鲜卑族,即便祖辈是根红苗正的汉族,他也是有一半鲜卑血统的。如果祖辈也是鲜卑族,那李世民就根本没有一点汉族血统可言了。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亲。

  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40 

大唐李世民有几个儿子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时其中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而将唐朝带上盛世之人便是李世民。倘若说起李世民,世人都会认为他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唐太宗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开创“”,对外,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但是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他的日子却不好过,14个儿子居然死了12个。

  李世民的大儿子为李承乾,此人为长孙皇后所生,8岁之时便被册封为了皇太子,李世民对其寄予厚望。但是可惜的是,李承乾成年之后沉迷于女色之中,并且试图造反,最终被废为庶人,并于贞观十九年去世。

  李世民的二儿子为楚王李宽,此人过继他人,并且早早便夭折了。

  李世民的三儿子为吴王李恪,此人为唐太宗宠妃杨氏所生,文武双全,并且很有威望。在被立为太子之后,觉得李格的能力太强,威胁太大,于是便诬陷其谋反,李格因此饮恨被杀。

  李世民的四儿子为魏王,此人在李承乾被杀之后为李世民所幽闭,后来又迁居均州。到了永徽三年,郁郁而终,时年35岁。

  李世民的五儿子为齐王李祐,此人因为发动叛乱而被赐死。

  李世民的六儿子为蜀王李愔,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并且屡教不改,因此被李世民贬为了虢州刺史。在唐高宗永徽四年之时,他又被贬为庶人,流放巴州。

  李世民的七儿子为蒋王李恽,此人也是个纨绔子弟,并因此被诬告谋反而自杀。

  李世民的八儿子越王李贞,此人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等联合图谋反对武则天,事情失败后,服毒自尽。

  李世民的九儿子为唐高宗李治,此人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却将大唐江山断送在了武则天的手中。

  李世民的十儿子纪王李慎,此人因为李贞事情败露而被牵连,虽然被判流放岭南,但是却病死在途中。

  李世民的十一儿子江王李嚣,早夭。

  李世民的十二儿子代王李简,早夭。

  李世民的十三儿子赵王李福因为过继他人,得以善终。

  李世民的十三儿子曹王李明受李贤谋逆罪一案牵连,被贬为零陵王,在武则天授意下,于黔州被逼自杀。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40 

唐朝是被谁灭亡的

  唐朝是被朱温灭的。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帝自立,改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朱温就是梁太祖。

  但是因为黄巢覆亡后,唐朝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割据局面已经存在,“后梁”并没有继承唐的全部国土,只继承了唐能够控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

  中国开始进入又一个分裂局面,史称呼五代十国。直到宋朝才统一中原及江南。元统一全国。

  唐朝后期,由于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连年战争,向百姓增加赋税、徭役,掌权的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到懿宗、僖宗时期,连年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苦不堪言,而朝廷仍然加派赋役,于是,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起义的领导者是王仙芝与黄巢。

  起义爆发于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黄巢先后起义,后协同作战,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山东、河南、湖北一带。不久,王、黄又分兵作战。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其众投奔黄巢,黄巢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导人。

  此时,黄巢决定东攻洛阳,而唐朝派来大军,打消了黄巢的计划。之后,黄巢率军转战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发展、壮大农民起义军。广明元年(880年)7月,黄巢利用淮南节度使高骈与中央相猜忌并畏惧起义军的形势,迅速北渡长江,于同年11月占领东都洛阳,12月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这次农民战争,给垂死挣扎的唐王朝以致命的一击,唐朝的统治瓦解了。叛变投降的朱温,成为左右唐末政局的人物。天复三年(903年),朱温将内侍省数百名宦官全部杀掉,出使在外的宦官也就地正法,宦官专权局面结束。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而自立,改国号梁,定都开封。唐朝灭亡了。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40 

唐太宗李世民的墓在哪里

  李世民的墓在昭陵。昭陵开始营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度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陵墓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依山为陵的先例。

  陵前的陪葬墓群为扇形,大版概有200多座,其中有初唐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龄、尉迟恭等功臣陪葬墓。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置于陵园北面权祭坛司马门内东西两庑,现有四骏陈列于西安碑林,另外二骏流落美国。1979年昭陵博物馆建成。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

  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39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1、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2、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3、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4、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2]。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5、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6、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37 

隋唐英雄传李蓉蓉被多少人玷污

  《隋唐英雄传里》李蓉蓉被羞辱一共是三次。

  第7集是蓉蓉在客栈被羞辱,蓉蓉衣裳逐件被宇文智及撕破,宇文智及玩猫捉老鼠游戏,可怜蓉蓉惨叫。

  第26集因为杨广杀了蓉蓉的爹了,所以蓉蓉要去刺杀杨广。结果蓉蓉刺杀杨广不成后遭羞辱。蓉蓉终获淮持琴面见皇上。蓉蓉正与杨广说话之际,宇文成都突然闯进,慌乱中蓉蓉施发暗器不中反被宇文成都抓获,投入大牢等候问斩。在牢中蓉蓉受尽折磨和浚辱。

  第29集,蓉蓉要去报仇,报仇后失败,关入牢里被羞辱。

  李蓉蓉生于开皇三年,是李浑之女,因文才出众而得名。李蓉蓉18岁那年,也就是隋仁寿元年的6月12日,她的父母回被隋文帝借了个谋反的罪名斩首了,从此留了璐洲。

  李蓉蓉是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登场的人物,生于开皇三年,是成公李浑之女。她从小答就受父亲熏陶,写得一手好字,琴棋书画都样样精通。在街上被权臣宇文智及看中,带回家被宇文智及百般羞辱,因此丧失生育能力。去龙舟刺杀杨广,又被宇文成都手下的人奸污,后来被秦琼所救,爱上秦琼。最后嫁与秦琼。该角色由童蕾饰演。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37 

南北朝名将陈庆之

  陈庆之是今江苏宜兴人,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是个棋迷,据说他常常通宵下棋,能奉陪到底的不多,陈庆之是其中之一。因为陪萧衍通宵下棋不困的缘故,很受器重。萧衍起兵代齐自立后,封陈庆之为梁朝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

  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屯据陟口。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军一鼓便溃。六月,萧综乘夜弃梁军降魏。

  天亮后,梁军寻萧综不见,却见魏军在城外说:“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汝尚何为”!梁军遂溃散。魏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至宿豫而还。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部得以全归。

  真正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则是在大通年间(公元527年—529年)的事情,这时的陈庆之刚过不惑之年。

  当时北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讧,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陽,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颢就因此而亡命至梁。当时的梁主萧衍决定出手援助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陽。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陽,并让北海王即帝位。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于是历史上的战争奇迹出现了。

  当时陈庆之手下只有七千骑,而当时魏境内兵力约有近百万之众,以七千对百万,结果想都不用想,但陈庆之毫无畏惧。他带着他的七千骑兵,从梁边境开始,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水、陆、山、城市攻坚作战全部都获得胜利,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击灭十万余兵力,击败退约三十万兵力!造成了洛陽极大的震撼。“陈庆之来了!”这句话让魏朝廷闻风丧胆,连军队都放弃了洛陽逃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陽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空城。

  更让人吃惊的是陈庆之占领了洛陽后所率的七千骑几乎没有损伤!以至于当时就有人评论“以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陽的人,古今仅此一人”。陈庆之占领洛陽达六十五日,后由于孤军深入,只好向南撤退。自认为胜利的尔朱荣亲领了三十万大军追击,然而又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会战都为陈庆之所击退,直到梁军渡过一条河后,因为涨水淹至桥上,尔朱荣才放弃追击,不过这次不算是完胜。当陈庆之带着他的部队到达建康(南京)时,七千的兵数还剩下一半,这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也不能因此否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陈庆之仅以7000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占领了洛陽等30余城,自古用兵未之有也。所以梁武帝在陈庆之回建康后,仍封他为右卫将军,永兴侯,邑一千五百户。

  此战以后,北魏国力大衰,大权握在尔朱氏手中。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欢诛杀尔朱氏(参见高欢击尔朱氏之战),夺取北魏朝政大权。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帝(参见北魏分裂之战),史称东魏和西魏,北魏从此灭亡。

  北伐之后,陈庆之依然为梁战斗着。后来,北朝大将侯景曾以北朝将军的身份领了七万兵力攻打梁,与陈庆之的一万梁军作战而遭击溃,只剩他一个人逃回。

  陈庆之在担任予州刺史的时候,由于农作歉收。有许多人饿死,他除了打开官仓,将储存的米麦分配给民众外,还从丰收之处急运米粮前来。予州的人民为这位将他们从饥饿之中拯救出来的刺史建立了祠堂,还称呼他为“仁威将军”。

  陈庆之为人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更为难得的是陈庆之出自寒门,在梁朝历史上能达到这样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37 

司马懿的历史报应

  司马懿一生算计,图谋曹魏天下,通过高平陵之变,,移灭老同事王凌三簇,夺取曹魏政权,在其阴谋诡计的一生中,杀人太多,结下的仇家太多,死前立下遗嘱,其陵不封不土,后代不谒不祀。

  一是防止仇家掘坟废尸,二是防止权巨学习自己,乖子孙在谒自己陵寝时,发动二次高平陵之变,失去政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其作恶的一生,在他身后三代就出现了。

  其曾孙,晋哀帝,痴傻但还是的权巨贾充的操纵下立为太子,进而坐上皇位,贾充之女,贾南风被立为皇后,该女其丑无比,又有极大的权力欲望,为了去权巨杨太傅,最终引起八王之乱,刚刚统一的华夏又进入了一段四分五裂的国家,并且引起五胡乱华,战乱不断,随后的永嘉之乱,又倒致了全国的人口大流动,衣冠南渡。

  随后其子孙在南方建立起来的东晋政权,权力也都是掌握在南方士族大家中,没有真正的掌握核,其子孙也最终被篡权的宋武帝刘裕杀尽。所以说,作恶太多,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36 

三国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是谁

  在中国历史记录中,三国时期是最为严重的时代。这个时期人们处于一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模式。为了能够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四面八方的各路英雄好汉开始纷纷崛起。一位元末明初的作家,根据历史上的记录,写出了三国时期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同时也让我们对于三国时期所出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而今天,小编想和大家来回忆起三国最为有名的谋士。

  回想起三国时代,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诸葛亮、刘备、曹操等多名优秀的人物。他们一生所做出来的事迹,对于后世之人的思维模式开辟了新的途径。要知道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离不开一名优秀的军师。军师在团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是这个团队中第二个核心的人物。

  在三国时期谋士数不胜数,然而最为厉害的要数郭嘉、诸葛亮、司马懿三人是三国最为优秀的军师。给三人排个号的话:第一名是司马懿、第二诸葛亮、第三郭嘉。

  首先是司马懿,在三国时代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受到曹操的赏识,便担任魏国的大臣。此人足智多谋,聪明大略,博学洽闻,重用人才,怀有忧天下之心。同时,一生功绩无数,最后一统三国。就连诸葛亮都败在他的手里。对于此人的评价,人们各抒己见,例如:唐朝的唐太宗认为此人是不可多得的能人异士。

  其次是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等,此人天赋极高、博学五车等。当年,刘备听说此人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为了能够得到这位人才,三顾茅庐。后来,诸葛亮果然不负众望,在他的帮助之下,刘备建立了蜀国。提起他便想到的是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譬如说:赤壁大战、先主托孤等。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蜀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是郭嘉,先前是袁绍的手下,后来一次无意之间,受到了曹操的重视,便投奔到魏国,在这里他一展宏图,并且帮助曹操取得多次胜利,同时成为曹操心中最为信任之人。然而就是这样优秀之人,却咋三十八岁时过世了。也许真是映照的那就古话:天妒英才。经小编在历史书册中找到人们对他的评价——''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仅三国时期就出现这么多的能人异士,由此可见,在整个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关于人才那真是数不胜数,所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更是我们的骄傲。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36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名将

  纵观整段三国时期,名将不计其数,但顶级名将却是屈指可数。在小编看来,所谓顶级名将,必须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是超乎寻常的统军能力;二是异于常人的战略眼光。按照这一标准,三国时期的顶级名将只有以下八位(注: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位:周瑜

  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中极具盛名的儒将!

  周瑜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可以说,一把赤壁大火,烧出了周瑜的名声,烧出了三分天下的态势。周瑜才兼文武,精通兵法,长于统军,堪称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

  第二位:张辽

  字文远,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魏五子良将之首。

  张辽早期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吕布下邳败亡后,归顺曹操。此后,他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

  濡须之战后,张辽与李典、乐进等镇守合肥,并多次击退孙吴的进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

  可以说,在整个曹魏政权乃至整个三国时期,张辽的军事才能都是一流的。能让孙权闻风丧胆的曹魏将领,只有张辽一人!

  第三位:关羽

  字云长,东汉末年顶级名将,《三国演义》尊其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

  他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

  可以说,在整个三国时期,能让曹操和孙权同时感到害怕担忧的军事将领,只有关羽一人。尽管后世对关羽有了一定的神化,但关羽的军事才能在整个三国时期无疑是一流的!

  第四位:吕蒙

  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也是东吴历史上继周瑜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儒将!

  吕蒙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他以胆气著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可以说,吕蒙于军务倥偬之际,仍勤於修学读书,并致诸实用,俾成一代名将之资。他一生战功赫赫,先后勇斩陈就,破黄祖、朱光;智擒郝普、关羽。

  第五位:张飞

  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蜀国五虎上将之一。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少年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张飞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张飞自跟随刘备后,屡立奇功,深得刘备器重。具体战绩如下:

  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尽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但不能否认的是,张飞的军事才能同样是一流的,具备着独当一面的军事能力!

  第六位:陆逊

  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入孙权幕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

  历史已经证明: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其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第七位:邓艾

  字士载,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在作战中,邓艾擅长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军事和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八位:陆抗

  字幼节,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丞相陆逊次子。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

  可以说,陆抗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admin 发布于  2023-3-28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