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成语“见贤思齐”的意思,出处,故事

【见贤思齐的意思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的意思故事】:
孔子经常给他的学生讲怎样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遇到一个有道德品性优美的人,就要向他学习, 想自己能有他那样的美德;遇到品德不好的人,不是轻视他而离开, 而是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对好的要作为榜样来学习, 对不好的也要作为自己的反面教员,都要通过自己的省察、思索, 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贤德的人。”

看到品德高尚的人, 就一心向他学习,想自己能和他一样。贤:美好, 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齐:相等, 一样, 这里指具有同样的美德。孔颖达疏: “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

唐·骆宾王《灵泉颂》:“见贤思齐, 仰圭璋而有地; 挥毫兴颂,镂琬琰之无慙。”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清·顾炎武《<井中心史歌>序》:“悲年运之日往, 值禁罔之逾密, 而见贤思齐, 独立不惧, 故作此歌以发挥其事云尔。”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6 

常见成语“狐死首丘”的意思,出处,故事

【狐死首丘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 何日夜而忘之?”
【狐死首丘故事】: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代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早年颇得楚怀王信任,曾任左徒, 三闾大夫等职, 并为怀王草拟宪令, 积极准备变法图强。他对内主张明法度, 举贤能, 除奸邪; 对外主张联齐抗秦,统一中国。然而, 他的政治主张却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反对。他因遭人忌妒、谗害,渐渐失去了楚王的信任, 最后被放逐。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 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 矢志不移, 写下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诗篇。其中有一首题为《哀郢》的诗歌, 由衷地抒发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诗的最末两句说:“鸟儿飞出去以后, 仍然要回到它生长的故乡, 狐狸死在洞外的时候, 它的头一定要遥对着它所住的巢穴。诗人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离开都城后对祖国和家乡怀念不忘的心情。

传说狐狸死在洞外时, 它的头还向着它所住的洞穴。首丘: 头向着狐狸洞穴所在的小丘。后用来比喻对故乡的思念。

《礼记·擅弓上》:“乐, 乐其所自生, 礼, 不忙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 仁也。”《淮南子·说林训》:“鸟飞反乡, 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6 

2年级成语“嗷嗷待哺”的意思,出处,故事

【嗷嗷待哺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鸿雀于飞,哀鸣嗷嗷。维其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嗷嗷待哺故事】:
周宣王继位后,把在周厉王专横下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安居下来。老百姓在田野里劳动着,听到天上飞雁哀鸣的声音,就勾引起他们以前到处流浪的情景。早先是流民时,也和现今天上的飞雁一样,哀叫着,到处求食。那时,他们在广野里流浪,好苦啊。老而无妻的鳏夫,老而无夫的寡妇,也象大雁这样悲哀地叫着,没有安身之处,肚里又饿得要命,比大雁还要使人哀怜。

雏鸟哀叫着,等待母鸟来喂食。嗷嗷:哀叫的声音;待:等待;哺:喂食。形容饥饿得很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待救济、援助。亦作“嗷嗷待食”。

【古例】:《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九回:“卑职母老子幼,一家八口,嗷嗷待哺。”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五十五回: “可奈满城无粮,嗷嗷待哺。”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续编》: “但他终竟去了,而且去得如象绝了交的一样。文章尽可在别的刊物上发表, 对于嗷嗷待哺的创造社的几种刊物却一字也不肯飞来。”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6 

5年级成语“循序渐进”的意思,出处,故事

【循序渐进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循序渐进故事】:
一天,孔子大发感慨,说:“我是没有什么人知道我的了。” 子贡听了就问他:“他们为什么不知道你的心呢?”孔子说: 我不埋怨天,也不责怪人。我是这样要求自己:从基础学起, 实实在在做点学问,然后达到精通的地步, 没人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朱熹认为孔子说的这番话, 说明了在学习上要循序渐进。

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逐步提高。循: 沿着, 依照; 序:次序, 规律。

茅盾 《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 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 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6 

优美成语“泰山梁木”的意思,出处,故事

【泰山梁木出处】
《礼记·檀弓上》: “孔子蚤作, 负手曳杖, 消摇于门, 歌曰:‘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泰山梁木故事】:
孔子, 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先世是宋国贵族。早年孔子曾任“委史”和“乘田”等职。他一生主要是在鲁国聚众讲学, 从事教育和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五十岁, 由鲁国的中都 (今山东汶上县) 宰升任司空、大司寇, 五十六岁摄行相事。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不被重用。晚年致力教育, 著书立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怎样死去呢?《礼记·檀弓上》 中记载了他临死前一个星期的情况:“一大早,孔子就起床了,他拄着手杖, 在门前自由自在地踱着步, 大声高喊道:‘泰山就要崩塌了! 梁木就要毁坏了! 明达而有了才智的人就将与世长辞了!’其后, 孔子卧病在床, 不到一星期就死了。”

如同泰山倒塌, 梁木毁坏一般。比喻杰出的人死了。

蔡东蕃、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二回:“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 逝者如斯, 将谁与支撑危局; 泰山梁木, 同人等悲不自胜。”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5 

四年级成语“唐突西子”的意思,出处,故事

四年级成语“唐突西子”的意思,出处,故事
【唐突西子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庾元规 (亮) 语周伯仁 (顗):‘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 谓乐毅耶?’庚曰:‘不尔,乐令(广)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唐突西子故事】:
晋朝有个人叫庾亮, 字元规。他有个朋友叫周顗, 字伯仁,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周顗自幼聪慧, 有点小名气, 西晋末年当过镇军将军长史, 后又任荆州刺史。庾亮很敬佩周顗的才华。有一次,庾亮对周顗说:“不少朋友常常把你比乐广。”乐广是晋代的一位贤人,死后, 不少人还深深地怀念他。周顗是个谦虚老实的人, 自知不能和乐广相比。当他听了庾亮的话以后,心里感到很不安,于是对庾亮说:“谁都知道无监是相貌丑陋的妇人,西施是举世公认的美女,如果朋友们把我和深受人爱戴和怀念的乐广相提并论,就好比把无盐和西施说成是同样的美女一样,这真是轻率地冒犯了西施。”

冒犯了西施。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施。”

【古例】: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二·古今喻类》:“触犯好人,曰唐突西施。”清·恽敬《与李汀洲》:“前书可谓刻画无盐,唐突西子矣。”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5 

二年级成语“抱头鼠窜”的意思,出处,故事

二年级成语“抱头鼠窜”的意思,出处,故事
【抱头鼠窜的意思出处】
《汉书·蒯通传》 : “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抱头鼠窜的意思故事】:
蒯通为了说服韩信自立为王,就给他讲述了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的故事: 张耳和陈余曾结为刎颈之交, 两人感情很好。后来, 张耳被秦军围困在鉏鹿, 就派部将张黡、陈释去见陈余, 请求陈余发兵援救, 可陈余为自己安全计, 却不愿起兵援救, 只拨了五千人给张、陈二人, 结果, 张黡、陈释都死于秦军。张耳也因此同陈余结下怨仇, 回来后就毫不犹豫地收了他的兵权。陈余怀恨在心, 不久, 他联络齐王田荣, 把张耳击败。张耳走投无路, 就把项羽派驻赵国的使者项婴杀了, 捧着项婴的头, 仓惶地投靠刘邦。后来, 刘邦为了消灭赵国, 便派张耳带兵去攻打, 赵北一战, 张耳终于在泜水之南杀死了陈余。蒯通讲完了这个故事以后, 接着说:“希望你把陈余之死作为鉴戒, 认真考虑我的劝告。” 韩信听后, 犹豫不决。

捧着头象老鼠一样逃窜。形容仓惶逃走的狼狈相。原作 “奉头鼠窜”。

《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身为国家重臣, 不能以身排患难, 但要奉头鼠窜,将何面目见天下士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温月江只得抱头鼠窜而逃,自去书房歇下。”郭沫若《月蚀》:“不去还好了,跑了一趟去问,只骇得我抱头鼠窜地回来。”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5 

常用成语“触目惊心;惊心动魄”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常用成语“触目惊心;惊心动魄”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ɡ xīn 亲眼看到的情景使内心为之震惊。形容事态严重。(触目:目光所及。惊心:使内心震惊。)〈例〉反腐败展览的事例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惊心动魄】jīnɡ xīn dònɡ pò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神魂为之震动。现形容令人惊骇、感动、紧张到了极点。〈例〉这场电影真是惊心动魄,大家看完了心还在噔噔跳呢。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表示内心受到的震动大;都常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触目惊心”着重指面对的情况或场面不忍目睹;只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作贬义。“惊心动魄”着重指事物极为惊人、壮观、骇人、紧张、险恶、伟大;既可用于看得见的对象,也可用于看不见的对象,适用范围较宽,中性。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5 

常见成语“龙行虎步”的意思,出处,故事

【龙行虎步出处】
《宋书·武帝纪》:“高祖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必不为人下。”
【龙行虎步故事】:
这是说的南北朝时宋朝开国君主刘裕的事。刘裕的仪表不凡,走起路来好象龙在行走,虎在迈步,气概威风雄壮。特别是有一副敏锐的眼睛,看问题与一般人不同。象这样的人,是不会平庸度过一生,而是会有所作为的。刘裕初踏上社会,是在晋朝做官。初任下邳太守,后任彭城内史。桓玄篡夺晋朝政权时,刘裕起兵讨伐,迎立安帝,复兴了晋室,他也被封为宋公。接着,他又带兵平定了南燕、后燕、秦这些自立为王的国家,他也因此而拜为相国。到公元420年,他废掉晋帝而创立宋朝,号为宋武帝,死后谥为高祖。

行走的姿态象龙那样威武,象老虎那样雄健。比喻一个人的仪态英武而又庄重。

【古例】:《陈书·高祖纪》:“珠庭日角,龙行虎步。”《宋史·太祖纪》:“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行子,福德吾所不及云。”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黄君总率六师,龙行虎步,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4 

常见成语“疾恶如仇;深恶痛绝”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常见成语“疾恶如仇;深恶痛绝”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疾恶如仇】jí è rú chóu 憎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疾:憎恨。恶:坏人坏事。)〈例〉他秉性刚直,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ɡ jué 对某人或某事厌恶痛恨到极点。(深:很,十分。恶:讨厌,厌恶。痛:痛恨。绝:极,最。)那种无病呻吟的作品,令人深恶痛绝。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有很痛恨的意思;都常作谓语、定语。
“疾恶如仇”着重指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般;其憎恨对象泛指坏人坏事。“深恶痛绝”着重指厌恶憎恨到了极点;其憎恨对象一般比较明确,不限于坏人坏事。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