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成语“投笔从戎”的意思,出处,故事

【投笔从戎出处】
《后汉书 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砚)间乎?”
【投笔从戎故事】:
东汉时有个人叫班超,幼有大志,好读书,并且擅长辩论。汉明帝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做了校书郎,他同其母也跟着到了洛阳。当时因家境贫困,他就去帮官府抄写文书,借以维持生活。日子久了,他感到实在没有出息,甚为厌烦苦恼。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书的时候,突然投笔于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学那张骞和傅介子,为国家建立功业,怎能这样长久地埋头在笔砚之中呢?”之后,他便投军去了。班超投军以后,随大将军窦固出征,作战英勇,屡立大功。后来,他奉令出使西域,四十岁出去,七十一岁才回到洛阳。在远离家乡的三十一年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汉朝争取了五十多个国家的和好相处,巩固了汉朝政权,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文化交流。和帝即位后,按功行赏,封他为定远侯。

扔掉笔去参军。从戎:从军,参军。一般指文人从军。简作“投笔”。

【古例】:唐·魏征《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虽出于书生投笔从戎的素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况, ‘投笔从戎’的经过。”冰心《悼郭老》:“我们也听到诗人在大革命时代投笔从戎, 以后又到了日本。”欧阳山《三家巷》:“我如今虽然投笔从戎, 但是我还记得咱们刚毕业的那个夏天的晚上, 在三家巷里的那一切, 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儿。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5 

6年级成语“指鹿为马”的意思,出处,故事

【指鹿为马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 恐群臣不听, 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 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 谓鹿为马。’向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指鹿为马故事】:
秦二世时, 丞相赵高阴谋篡夺王位, 但又恐怕群臣不服, 于是在未动手夺权时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他特地叫人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 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这是马。” 二世笑笑说: “丞相弄错了吧? 你把鹿说成马了。”赵高没有理二世, 便故意高声向左右大臣:“这到底是马还是鹿?”当时, 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所以有的人不敢作声,有些人为了讨好赵高, 便歪曲事实, 随声附和说献上的是“马”。只有少数忠于秦王的人说了实话。后来赵高便在暗中将那些说实话的人杀了。

指着鹿而硬说是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 擅作威福。

宋·王安石《桃园行》诗:“望夷宫中鹿为马, 秦人半死长城下。”清·李渔《怜香伴·拷婢》:“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 却也是以羊易牛。”《晚清文学丛钞·黑籍冤魂》第十一回:“照失单一对, 十份之中,已只剩得六七份, 且亦多是以假冒真, 指鹿为马的。”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5 

2年级成语“草木皆兵”的意思,出处,故事

【草木皆兵出自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草木皆兵出自故事】:
公元383年,统一了北部中国的秦王苻坚,率领号称百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谢玄带领八万军队前去抵抗。苻坚的先锋部队二十五万,在寿春被谢玄用奇兵击溃,杀死苻坚的大将梁成。苻坚和他的弟弟苻融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阵列严整,士气很高,似有锐不可当之势;又看看北面的八公山上,把草木都看成是人,认为有大军埋伏在那里。苻坚回过头对苻融说:“这是强劲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少呢:“说着,脸上浮现出失算、恐惧的神情。

把山上的草木都认作是敌人军队部署在那里。形容心里极度的疑惧、惶恐,神经过敏,发生错觉。【古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5 

1-6年级成语“回光返照”的意思,出处,故事

【回光返照出自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 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 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
【回光返照出自故事】:
话说贾宝玉失了命根子“通灵宝玉”以后, 失魂落魄, 疯疯癫癫, 延医吃药一无效果, 于是瞒着林黛玉,把薛宝钗娶过门来,给宝玉冲喜。尽管贾母严加封锁,黛玉还是听说了,这无疑似当头一棒,黛玉“哇”的一声,一口鲜血直吐出来,几乎晕倒。自此以后,她一蹶不振,面无血色,气息越来越微弱。就在贾宝玉与薛宝钗拜堂成亲、锣鼓喧天的时刻,黛玉双眼一闭,往后一仰,病情突然恶化了。晚上,贾府大奶奶李纨来看黛玉,见她神志清醒了一点,知道这是回光返照的光景,料着黛玉活不久了。就在当天夜里,正当紫鹃等给黛玉洗擦身子、穿着新衣时,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这“好”字未了,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身子也便冷了。

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在天空中短时的发亮现象。比喻人将死时神志突然清醒或兴奋的情状。也比喻事物灭亡前暂时虚假好转的现象。

【古例】: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这日走到河西务地方,一个铜盆大的落日,只留得半个在地平线上,颜色恰似初开的淡红西瓜一般,回光返照,在几家野店的屋脊上,煞是好看。”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所以唐末宋初,骈体文又回光返照了一下。”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15 

2年级成语“见贤思齐”的意思,出处,故事

2年级成语“见贤思齐”的意思,出处,故事
【子曰见贤思齐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见贤思齐故事】:
孔子经常给他的学生讲怎样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遇到一个有道德品性优美的人,就要向他学习, 想自己能有他那样的美德;遇到品德不好的人,不是轻视他而离开, 而是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对好的要作为榜样来学习, 对不好的也要作为自己的反面教员,都要通过自己的省察、思索, 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贤德的人。”

看到品德高尚的人, 就一心向他学习,想自己能和他一样。贤:美好, 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齐:相等, 一样, 这里指具有同样的美德。孔颖达疏: “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

唐·骆宾王《灵泉颂》:“见贤思齐, 仰圭璋而有地; 挥毫兴颂,镂琬琰之无慙。”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清·顾炎武《<井中心史歌>序》:“悲年运之日往, 值禁罔之逾密, 而见贤思齐, 独立不惧, 故作此歌以发挥其事云尔。”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51 

四年级成语“天低云暗;天高云淡”的拼音,意思,反义词

天低云暗 天幕低垂,云层厚暗。多指风雨欲来之前的景象。常作定语,亦作独立的分句。

例 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六场)这日,雨雪霏霏,天低云暗,使得李煜本来就茫然若失的心境愈加空虚凄凉。(田居俭《绝代才人 薄命君王——南唐后主李煜新传》第六章)

亦作“天低云浓”。

例 今晚,天低云浓,好像憋着一天大雪。(石英《离乱之秋》第五章)

天高云淡 天气晴朗,云彩稀淡。多形容天晴气爽的景象。常作定语,亦作独立的分句。

例 往往昨日还是斜风细雨,今日却是天高云淡。(叶永烈编《中国科学小品选·许以平〈江南之春〉》)这是一九六七年秋的一个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的日子。(程述军《“偶然”的启示》)

亦作“云淡天高”。

例 这一天,云淡天高,日丽风和。(《江苏散文选·杨旭〈始皇陵随想〉》)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50 

2年级成语“大是大非;小是小非”的拼音,意思,反义词

大是大非 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多指政治方面的。常作主语、宾语,亦作定语。

例 笑雨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在大是大非上泾渭分明、决不含糊的人。(《马铁丁杂文选·冯牧〈炽热的心和锐利的笔(代序)〉》)今天这些话更不同往常,都是涉及大是大非的事,战友的耐性再好,又怎样把它扭转呢?(莫应丰《将军吟》第一卷第十五章)

小是小非 不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多指生活方面的小节。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 小是小非也要辨个清楚!(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五)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是小非,甚至没有一件说出来让人听上去有震惊感的大事发生,两人也没有大吵大闹,但苏东平
坚持非离不可,没有丝毫挽回的余地。(《程青小说集·做媒》)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50 

一年级成语“阮囊羞涩”的意思,出处,故事

【阮囊羞涩出处】
宋·阴时夫《韵府群玉·阳韵·一钱囊》: “阮孚持一皂囊, 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 恐其羞涩。’”
【阮囊羞涩故事】:
东晋时, 有个人名叫阮孚,字遥集, 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之子。阮孚从来藐视权贵, 放荡不羁, 既无意为官, 又不治家产, 生活比较贫穷。晋元帝曾先后任命他为“安东参军”、“丞相从事中郎”等官职, 他根本不理公务, 天天喝酒玩乐, 头发蓬乱, 衣衫不整, 举止随便。他在担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时,竟将官帽上的珍贵饰物金貉换酒喝了。有一次, 阮孚游览会稽, 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口袋。有人问他袋里装着什么, 他随口答道:“这是我的钱袋。可是只有一个小钱在里面, 因为怕它全空了会难为情。”

指晋代阮孚的钱袋空虚。囊, 口袋; 羞涩: 难为情。比喻经济困难, 手中无钱。亦作“囊空羞涩”。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小弟等欲待回家, 怎奈囊空羞涩, 思量又无家小, 不如投奔大哥。”邓友梅《那五》七:“这主意是极好, 我对令妹也有爱慕之心, 可惜就是阮囊羞涩。”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50 

中国成语“依样画葫芦”的意思,出处,故事

【依样画葫芦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引陶谷诗:“官职须由生处有, 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 年年依样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故事】:
五代时有个人叫陶谷, 自幼喜好学习, 终日博览群书, 因而学识渊博。他在十几岁时, 文章就写得十分漂亮了。宋太祖时, 他做了翰林院的学士。陶谷见宋太祖不重视办理文墨的臣子,就在太祖面前标谚自己的工作如何艰苦和卖力。太祖听后笑笑说:“常听人说,翰林写文章、诏告,都依前人的旧本,略加修改而成,这就是俗话说的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这有什么特别卖力的地方呢?”陶谷对此十分不满,有一天他在翰林院的墙上题了上面的诗,来发泄牢骚。

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一意模仿,没有创新。

【古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林婉如道:‘侄女立意原想读书,无奈父亲最怕教书烦心,只买一本字帖,教俺学字。侄女既不认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依样葫芦,细细临写。’”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50 

二年级成语“蚕食鲸吞”的意思,出处,故事

【蚕食鲸吞出处】
《韩非子·存韩》:“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蚕食鲸吞故事】:
秦国要攻灭韩国,韩非子对秦王说,韩国容易夺取,攻伐的目标应放在赵国上。他说:“现在秦以重兵陈在边境,使齐国害怕。这样,劲韩可以威擒,而强齐就可以义从。这两国就可以不必化兵力了。同时,赵国也可以吓破胆,楚国也会惊慌不安。楚国不敢动,魏国也就不足虑了。山东诸侯各国,一个一个被消灭完了。对待赵国可以不费什么气力就拿了下来。我这个意见,请你不要忽视,这是秦国统一天下的稳妥步骤啊!”

象蚕吃桑叶那样慢慢地一口一口把桑叶吃掉,又象鲸鱼吃食物那样大口大口地吃。蚕食:指蚕吃桑叶的方法;鲸吞:指鲸吃食物的方法。比喻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掠夺、侵占。

【古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汝兄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回:“在乾隆时代,英吉利灭东印度,据孟加刺,渐肆其蚕食鲸吞手段,兼并那东、中、南三印度之地。”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