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太监

太监的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zd于太监的记载。太监的发明者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太监。秦汉以后,太监制度更加详备,太监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太监内们的势力。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太监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

太监旧称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容,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太监,于京中也称宦官、公公、寺人、内官、内侍、中官、中贵人。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8:06 

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

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铭文记载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并营建东都成周的史实,其涉及“中国”部分铭文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篇铭文把“中国”指为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古代学者认为,帝王之所即为“中”,所建的城邑就是“中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在上古文献《尚书·梓材》中(前六世纪汇编),记载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是指当时周朝统治下的全国而言。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时“中国”的含义仅仅是周朝人对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称谓,他们认为自己位于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则分别被他们称为蛮、夷、戎、狄。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自称“中国”,其中“国”就是各诸侯的封地,《孟子》记载了一次齐王的谈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此“中国”为都城之意。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并不把“中国”作为国名使用,而是使用自己独特的名称,如唐、宋、元、明、清等,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将“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正式使用,使其首次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8:05 

历史上什么朝代最长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史称战国七雄,最后在公元前,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周赧王,东周灭亡。

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

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进入春秋时代。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东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8:05 

吕布为什么怕张飞

  第一、吕布虽然武功天下第一,但张飞的武功也不差,只是比吕布差一点点而已。三英战吕布时,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又战过一次,八十回合不分胜负。所以如果单挑,吕布想战胜张飞,不知道多少回合才能战而胜之。

  张飞是个力战型选手,动不动就叫嚣大战三百回合,跟马超战斗时,白天黑夜连轴转,有的是力气。吕布虽然武功天下第一,但跟张飞这样的人打,心里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的。

  其次,张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啊。他的背后有刘备、关羽呢。关羽,那是武圣人啊,斩颜良就用了一回合,快刀手。斩华雄,没用一杯势凉的工夫,令人胆寒。刘备虽然武功差点,但应该也算仅次于五虎上将的高手。不是平庸之辈。

  何况,刘备是大汉皇叔,深得万民拥戴,天下共知的英雄好汉。人家三人如同一体。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三英战吕布,把吕布击败后,吕布就象患了恐飞症式的,见到这三位发怵。毕竟被人家打败过。

  第三,张飞在气势下压吕布一头。吕布的短处,是认过两个干爹,杀过两个干爹,所以张飞跟他叫“三姓家奴”。这是吕布心里永远的痛。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但张飞专揭吕布的短,气得吕布火冒三丈。气头子上,武力值大打折扣。张飞虽然战不败吕布,但落个嘴上痛快,过嘴瘾。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4:49 

朱元璋免除范仲淹后人死罪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启迪了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范公对后世的影响,上至帝王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往小处说,他的一句话,即使过了几百年,还能救子孙五次命。他并不仅仅因为这句话被奉为华夏民族的人格典范,先贤之德,文中可见一斑。

  相传有这么一个故事:明代洪武年间,苏州人范文从在朝廷官至御史,因上书进谏忤逆了明太祖朱元璋,被下令打入死牢。朱元璋在审批死刑犯的卷宗时,看到范文从的姓名和籍要,急忙传召他上殿问道:“你难道是范文正公的后人吗?”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他人品贵重,流芳百世。朱元璋对范仲淹素来敬仰无比,怎么能杀他的嫡系后人呢!

  范文从回答说:“罪臣正是先祖的十二世子孙。”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命令左右取来锦帛,挥毫写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元璋将这幅书法赐给范文从,并下旨说:“凭此书可免你五次死罪!”

  由此可见,范仲淹毕生身体力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后世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4:49 

历史上皇帝最多的五大姓氏

  1、刘姓

  70位皇帝,刘姓掌权主要是西汉东汉时期、三国蜀汉、五胡十六国的前赵、南朝宋、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南北汉等,其中有名的皇帝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后赵开国皇帝刘渊、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等。

  刘姓被誉为“帝王之姓”,这个不得了的姓氏在中国历史上出皇帝最多,加上地方割据势力的话共统治了中国一千多年。刘姓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是明朝成化年间时,农民起义领袖刘通建立的汉国。从秦末开始,一直到近代都长盛不衰,几乎与中国共兴衰。

  2、李姓

  58位皇帝,掌权时期主要为汉、唐朝、后唐、南唐以及明末大顺政权,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使我们熟知的。

  李姓自古以来就是大姓,李姓不仅出皇帝多,历史上功成名就的人也是比较多的。在唐代,李姓为“国姓”,在当时是特别属于达官显贵。李唐皇帝还常把“国姓”作为最高奖品,赐给那些有功的臣民。

  3、朱姓

  23位皇帝,掌权时期主要为明朝和后梁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是叫有名的。

  4、萧姓

  21位皇帝,南朝齐、梁两大王朝,皇帝有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等。

  5、赵姓

  20位皇帝,北宋、南宋两大王朝及一些起义政权,皇帝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匡)义、宋高宗赵构等。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4:49 

历史上姓李的皇帝有多少个

  历史上姓李的皇帝大约60余人。李姓盛产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2个朝代的皇帝姓李。

  据考证,李姓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在所有李姓王朝中,唐朝时最强盛的。李氏宗谱中最为显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引领大唐盛势数百年,成就当时世界第一大国。

  李姓源出嬴姓说,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版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权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皇帝都是姓李的,故唐朝又被称之为李唐。例如: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显、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漼、李儇、李晔、李拀等。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4:48 

东汉与西汉区别是什么

  虽然国号都是“汉”,虽然皇帝都姓刘,但东西两汉的差异却也不小,仅仅在外戚方面就很不一样。

  首先,西汉的皇帝如果要与外戚斗争,他除了宫中自己信任的宦官以外,还可以信任自家的刘姓宗亲。但在东汉,皇帝大多子嗣稀少,导致后继位的皇帝的叔伯兄弟的影响力也极其有限,皇帝如果要跟外戚斗,就不得不,也只能依赖宦官。

  其次,西汉的外戚是正儿八经的外戚,是皇帝立了皇后以后,皇后的家人才成了外戚,相当于皇后或皇太后从皇帝那里获得权力以后,再把权力转交给自家男子来行使。但东汉的外戚们,自己本身就是大姓,而且对刘家皇帝有着强有力的牵制作用,因此也就比西汉的外戚们更加独立,也更加跋扈了。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4:47 

岳飞的死是屈还是冤

  一提到岳飞,大家都会惋惜这位英雄,一代枭雄死在了奸贼秦桧手中。说岳飞是最伟大的将军一点也不为过。只可惜,被愚蠢的皇帝和奸贼所杀。

  岳飞早年家贫,经历了所谓的国破山河在。为了报国,他付诸行动,他的成就都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打出来的。抗金名将却因为背后有人说他坏话,就结束了壮烈的一生,实在是可惜。岳飞的死亡是历史的惨案,让千千万万后人惋惜不已。要不然秦桧之流也不会到现在还跪在那里。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其实岳飞的死是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作为皇帝怎能允许身边有一个有可能会谋反之人呢?(虽然岳飞没有谋反之意)不然也不会有所谓的敌国破,谋臣亡了。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4:47 

成吉思汗和秦始皇谁厉害

  秦始皇与成吉思汗是两种不同的帝王,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看,秦始皇比成吉思汗厉害得多。成吉思汗曾经遗憾的说,没有跟岳飞同代而生,否则他就可以跟岳飞一较高低了,作为草原的英雄成吉思汗是孤单的。在铁木真的年代,无数英雄死于铁木真之手,他西击欧蛮,北击俄夷,南伐金蛮,东征朝鲜,一直都是无敌的存在。不过铁木真要是生在秦始皇时代,他就要恨“既生铁木真,何生嬴政”了。

  秦始皇时代,华夏文武并重,特别是武风盛行,凡有血性,皆有争心。百姓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闻战而喜,看书则烦;当时秦军武功赫赫,南征北战,西征东讨,实为百战之师,能战之军。秦始皇手下谋臣如云,名将成林,秦始皇又善于用人,人才都在秦始皇手下能建功立业,且无性命之患。要击败铁木真,遣蒙恬领三十万秦军深入蒙古草原就可以了,铁木真虽然军事才华过人,但是要战胜蒙恬难,以十万匈奴勇士对战三十万秦军,胜算小。就算铁木真跟蒙恬打成了平手,秦始皇可以将战神王翦派出,以王翦的老道成稳,击败铁木真易也。

  而如果仅凭个人打仗能力的话,成吉思汗应强于秦始皇。毕竟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开疆扩土之广,世所罕见。而另一方面秦始皇基本上是继承祖业,是秦国几代君主的努力,到秦始皇时厚积薄发的结果。

  因此,个人功绩影响势力扩张这方面的话,成吉思汗当强于秦始皇。但是,这差不多也是成吉思汗唯一强于秦始皇之处了,在文化影响、对后世的遗产、以及积极性方面,成吉思汗完全不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差距太过悬殊。

  总的来说,秦始皇和成吉思汗都是古代杰出的君主,二人成长的历史条件也完全不一样,但是对历史的贡献,还是秦始皇更厉害,无愧于千古一帝。当然,除了历史功绩,无论秦始皇还是成吉思汗,对历史文化的破坏也是很厉害的,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成吉思汗圈田为牧,这些方面两人基本上可以说是伯仲之间,难辞其咎。


!admin 发布于  2023-3-26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