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补天浴日”的意思,出处,故事
中国成语“补天浴日”的意思,出处,故事
【补天浴日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义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补天浴日故事】:
《淮南子·览冥训》里说,上古时代,共工怒触不周山,把这撑天的大柱撞断了,天坍塌了一大块。女娲就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作为四根天柱,竖立在四方,把天撑住。又在江河里挑选了许多五彩的石子,把它们炼成熔液,用来补天。《山海经·大荒南经》里说,太阳女神羲和,生了十个儿子,也就是十个太阳。羲和常常带着儿子们在东南海外的甘渊一块儿洗澡;甘渊的水,十分甘美,羲和把儿子们一个个都洗得干干净净,十分明亮。她让十个儿子,每天一个,轮流在天空值班。
女娲补天,羲和浴日。比喻功勋极大,无可以拟。亦简作“补天”。
【古例】:《旧唐书·音乐志一》:“高祖宿地补天。重张区字。”《宋史·赵鼎传》:“(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
常用成语“三思而行”的意思,出处,故事
常用成语“三思而行”的意思,出处,故事
【三思而行出处】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行故事】:
春秋鲁襄公时, 鲁国有个元老叫季文子, 官拜大夫。季文子一向为人慎重, 说话做事素来谨慎,因此,处理事务比较稳重。正因为如此,季文子从鲁文公到鲁宣公、鲁成公、直至鲁襄公,一直担任大夫的官职。在鲁襄公五年,季文子不幸逝世了,人们悼念他,赞美他,说:“季文子遇事总要反复深思熟虑,认为可以这样做了,才开始处理。”
反复思考后才去行动。三:多次,反复。
【古例】: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你也合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这十两银子,你做经纪的人,积攒不易,还要三思而行。”欧阳山《三家巷》三○:“终身大事也应该三思而行。”
中国成语“升堂入室”的意思,出处,故事
【升堂入室出处】
《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升堂入室故事】:
孔子善于因才施教, 其学生各有兴趣爱好,如子路喜欢鼓瑟。有一次, 子路在孔子家鼓瑟, 曲调不够和谐。孔子在一旁听了, 对子路弹走了调很不满意, 于是不耐烦地说:“仲由, 你为什么到我家来弹这种调子呢?”其他学生听孔子这么一说, 以为老师讨厌子路, 便也瞧不起他了。不久, 孔子发现其他学生误解了他的话, 就乘适当的机会作了这样的解释:“仲由嘛, 学问已经不错了, 只是还不那么精深罢了。”从此, 其他学生再也不敢轻视子路了。
进了堂屋再进内室。室: 内室。比喻学问、技能等造诣精深。亦作“入室升堂”。
《三国志·魏·管宁传》:“娱心黄老, 游志六艺, 升堂入室, 究其阃奥。”《南史·任昉传》:“自傅季友以来, 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 其入室升堂。”
3年级成语“一窍不通”的意思,出处,故事
【一窍不通出处】
《吕氏春秋·知化》:“其(纣王)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一窍不通故事】:
殷纣王有个臣子名叫比干,是一个非常忠厚的良臣。他目睹纣王昏庸无道,沉迷酒色,对妲 己唯言是听,心中十分着急,于是极力劝谏纣王改邪归正。有一次纣王听信妲己的话,把无辜的梅伯杀了,并要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又去劝谏,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否则就会亡国。纣王把这话告诉了妲己,妲己为此对比干恨之入骨。她向纣王说:“比干和你的其他臣子不同。别人认为好的,他认为是坏的,原因何在?我看是他的心肝与别人的心肝长得不一样,大王若不信,可把他的心脏挖出来看。”纣王听了妲己的话,果然把比干杀了,并挖出了他的心肝。孔子说起这件事,深深地叹道:“纣王如果有一窍通,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窍:洞,指心窍。比喻什么也不懂。
【古例】:元·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阿,这老爹一窍也不通!”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我道还是一窍不通,广居厚积,所以常守贵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这位大人乃是一窍不通的,只得请了枪手,代为枪替。”茅盾《子夜》六:“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1年级成语“鹏程万里”的意思,出处,故事
【鹏程万里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 水击三千里, 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鹏程万里故事】:
传说北海里有一种鱼叫鲲,它大得没法形容。单说它的长, 就有几千里。它能变成鹏, 这种鹏大得也很难比拟。单说它的背, 也有几千里大。那大鹏鸟如果展翅而飞, 两扇翅膀黑压压地几乎遮盖了半边天。每当冬天, 北方天寒水少, 它就要从北海迁居到南海去。这时, 它雄翅一展, 会击起三千里巨浪, 引起一股巨大旋风, 扶摇而上, 直入云霄, 一冲就是九万里!
大鹏一展翅, 就能飞万里路程。鹏:传说中的大鸟。程:路程。后比喻前程远大。亦作“鹏程九万”。
【古例】:唐·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李清照《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俺也曾蠹简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鹏程万里信风扶。”
5年级成语“莫逆于心;情投意合”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莫逆于心】mò nì yú xīn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莫逆:彼此情投意合。)〈例〉小强和小敏莫逆于心,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双方都能心领神会。
【情投意合】qínɡ tóu yì hé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投:契合。)〈例〉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有心意相合的意思;都用作褒义;都常作谓语、定语。
“莫逆于心”多用于双方对外事外物感受认识相同,心情意愿一致;多用于书面语。“情投意合”多用于表示男女之间的恋情;多用于口语。
5年级成语“囚首垢面”的意思,出处,故事
5年级成语“囚首垢面”的意思,出处,故事
【囚首垢面出处】
《汉书·王莽传》:“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囚首垢面故事】:
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历时十六年的新朝,代汉称帝而建立新朝的是王莽。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当了皇后后,满门都封侯,辅佐皇帝。王莽的父亲早死,没有捞到封侯,王莽因而家境也较贫困。但他年青时能勤奋学习,孝顺母亲,对寡嫂及孤侄都能很好照料。后来,他伯父、当时辅佐朝政的大将军王凤患病,他谨慎侍奉,亲自尝汤药,忙碌得头发蓬乱,脸上很肮脏,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解开衣带,好好休息一下。因此王凤死时,竭力向太后及皇帝推荐王莽,不久,即被拜为黄门郎。从此,王莽逐步受到皇帝的宠信。
如同囚犯一样,蓬乱的头发和肮脏的脸。垢:污秽、肮脏。形容不注意整洁和修饰。亦作“囚首丧面”、“蓬首垢面”。
【古例】:宋·苏洵《辨奸论》:“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四十:“大娘自到孟家去,奴家情愿蓬首垢面,一路伏侍官人前行。”
四年级成语“监守自盗”的意思,出处,故事
四年级成语“监守自盗”的意思,出处,故事
【监守自盗的意思出处】
《汉书·刑法志》 : “当斩右止, 及杀人先自告, 及吏坐受赇枉法, 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 已论命复有笞罪者, 皆弃市。”
【监守自盗的意思故事】:
汉孝文帝时,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上书建议, 使刑法更加完备起来。这两个人怎么给孝文帝提这个建议的呢? 原来这里面有个故事。孝文帝即位十三年时, 齐地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要处死, 被抓到长安。淳于公有五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 因此就骂儿女说:“生孩子不生男孩, 到父母有危难时, 没有儿子来分忧。”他最小的女儿叫缇萦, 听了很是自伤悲泣, 于是便跟随父亲到了长安,向孝文帝上书说:“我情愿被朝廷没入官婢, 来赎我父亲的罪, 使他能改过自新。”孝文帝很受感动, 因此就下了命令, 取消死刑。张苍、冯敬两人就上书说:治理国家当然是靠德不靠刑, 但也不能把死刑取消, 有三种人还是要判死刑的, 其中一种就是“主守自盗”, 即监守财物的人盗窃自己所监守的财物。
盗窃自己管理、防护的公家财物。监: 监督、管理;守:保护、防卫: 盗: 盗窃。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新的一章》: “故宫的玉器、瓷器、字画等等古文物, 历经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以及包括我在内的监守自盗, 残剩下来的是很少了。”
三年级成语“盖世无双”的意思,出处,故事
【盖世无双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田横, 齐元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安能复为之下乎!”
【盖世无双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进攻荆州,刘备未料到刘琦投降, 毫无准备,因此在曹兵临近之时, 只得仓皇而逃, 退到夏口 (今湖北武汉市) 。当时, 孙权驻兵柴桑 (今江西九江县西南) 。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联吴破曹的战略, 亲自前往柴桑, 劝说孙权。诸葛亮对孙权说:“将军如果认为能够凭着吴、越的兵力和中原的曹操对抗, 那就不如早点同他绝交; 如果以为不能, 为什么还不放下武器, 向他投降称臣呢?”孙权说:“如果真象您说的那样, 刘豫州为什么不去向曹操投降称臣呢?”诸葛亮说:“田横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且知道坚守节操,不肯屈辱投降, 何况刘豫州是皇族的后代,雄才大略,超过世人,有才干的人都敬仰他,就象河水归向大海一样。如果功业不成,这是天意,哪能去做曹操的臣下呢?”经诸葛亮这么一激,再加上一番入情入理的形势分析,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结成了孙刘联盟。
原指刘备的雄才大略,超过世人。盖:超过,压倒。后泛指整个世上独一无二。
【古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九回:“说得那岳飞人间少有,盖世无双,文武全才,真乃国家之栋梁。”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果然语不虚传,人才出众,盖世无双。”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这些外来者带来了进取性,带来了发展得盖世无双的西方技术,带来了为以往的侵入者所从来不曾带入中国的高度文化。”
4年级成语“鹏程万里”的意思,出处,故事
【鹏程万里的意思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 水击三千里, 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鹏程万里的意思故事】:
传说北海里有一种鱼叫鲲,它大得没法形容。单说它的长, 就有几千里。它能变成鹏, 这种鹏大得也很难比拟。单说它的背, 也有几千里大。那大鹏鸟如果展翅而飞, 两扇翅膀黑压压地几乎遮盖了半边天。每当冬天, 北方天寒水少, 它就要从北海迁居到南海去。这时, 它雄翅一展, 会击起三千里巨浪, 引起一股巨大旋风, 扶摇而上, 直入云霄, 一冲就是九万里!
大鹏一展翅, 就能飞万里路程。鹏:传说中的大鸟。程:路程。后比喻前程远大。亦作“鹏程九万”。
【古例】:唐·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李清照《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俺也曾蠹简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鹏程万里信风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