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恬不知耻”的意思,出处,故事

【恬不知耻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之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或以《毛诗》卷染油代烛, 醉游彻晓。”
【恬不知耻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倪之芳,性格特别古怪。他喜欢喝酒, 酒后疯疯癫癫, 行动怪里怪气, 但是却很坦然, 不以为羞耻。有一次, 他喝完酒后,把《毛诗》(今说《诗经》)卷了卷, 又抹上油当腊烛, 然后举着它, 踉踉跄跄, 到处游转了整整一夜。

做了坏事满不在乎, 不觉羞耻。

杨沫《青春之歌》:“‘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 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檀林《一个女囚的自述》:“姓邱的,你陷害好人, 恬不知耻。” 冰心《戴着丝手套的贼手》: “看到我们无价的国宝, 被强盗们恬不知耻地陈列在玻璃柜里, 当作自己的财富来炫耀的时候, 总引起我心中熊熊的怒火。司马文森《风雨桐江》:“老鬼还是恬不知耻地说:‘那件事和这件事不同, 我不问别的, 只问你给不给。”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9 

5年级成语“休戚相关”的意思,出处,故事

【休戚相关出处】
《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休戚相关故事】:
晋厉公当权的时候,他怕王族公子争权作乱,就把不少公子排斥到国外去。有个叫姬周的公子,被放逐到周国去侍奉单襄公。姬周虽然离开了晋国,但却十分关心晋国的情况。晋国有好消息来,他就非常高兴;一听到坏消息,他就难过、悲痛。他这种为国忧喜的美德,使单襄公十分敬佩。单襄公病重时,对他的儿子说:“你要好好对待姬周,他将来会成为晋国的君主的。象他这样关心晋国,真是没有忘本的表现啊。”后来晋厉公被杀,姬周回到了晋,就是晋悼公。

彼此间的忧乐、祸福互相关联。休:喜悦,欢乐;戚:悲哀,忧愁。形容彼此间的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古例】: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休戚相关之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然而他是河台的红人,更比别人休戚相关,听了那有不着急的?”郑振铎《汩罗江》:“他写到权臣们的误国,贪官污吏们的罪恶,他自己虽是楚国的同姓大夫,休戚相关,把楚国的前途看得明明白白, 却有话没处说, 有意见没处提。”冰心《北京的印象》: “我们有这么多的血肉相连、休戚相关的最可靠的弟兄姐妹, 我们的力量该有多大呢?”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9 

五年级成语“雄鸡断尾”的意思,出处,故事

【雄鸡断尾是什么意思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 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 人异于是。牺者, 实用人, 人牺实难, 己牺何害。’王弗应。”
【雄鸡断尾是什么意思故事】:
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宾孟是王子朝的老师, 两人都深得周景王的宠信。有一个大臣叫刘狄, 看到王子朝有野心, 宾孟是帮凶,就准备除掉这两个人。有一天,宾孟到郊外去, 看到一只雄鸡, 把自己的尾巴啄断, 宾孟问跟从的人, 这是怎么回事。跟从的人说:“它怕送到宗庙去作祭品,所以先自己残毁掉。”宾孟立刻告诉周景王,说:“鸡惧怕为人所用, 人可不是这样。假如宠信的人招致祸害, 对他自己倒没有什么关系, 而对宠信他的人就有影响了。”暗示周景王早日确定王子朝的继承权。

雄鸡因为怕被人用来做祭祀的祭品,而自己先残害身体。比喻忧谗畏讥,怕被别人祸害而自己伤害自己。

【古例】:宋·苏轼《僧爽白鸡》:“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9 

中国成语“大名鼎鼎”的意思,出处,故事

【大名鼎鼎的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老人家说:‘你一到京打听人家,象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大名鼎鼎的故事】:
清代河南按擦使贾筱芝的儿子贾润孙,私造了一封周中堂的假信,骗过了河台的眼睛,当上了河工下游的总办。经过这一趟差使,贾润孙大少爷钱也赚饱了,红顶子官帽也戴上了。他志得意满,便想进京引见,继续向上爬。一到北京,就找到了一个钱店掌柜外号叫黄胖姑的。这个黄胖姑是绍兴人,京城上下三等人都认得,外省官场也很同他拉拢,原是贾筱芝的至友。贾大少爷告诉黄胖姑,甚么庵里有个叫姑子的,是个大名鼎鼎的人,连皇上也常要赏他一个脸,走他的门路,总要近便些。黄胖姑当然认得这个姑子,而且也有往来,只因为也想赚官迷心窍的贾大少爷的钱,只得装作不知,不愿告诉姑子的住处。

形容名气很大。鼎鼎:盛大貌。

【古例】: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她家本姓郭,她叔叔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方纪《端溪行》:“大名鼎鼎的‘包青天’也曾被贬到这里做了三年州官。”王西彦《春寒》:“那两位大名鼎鼎的伯夷叔齐的下场,鲁迅在《采薇》里作了很好的总结。”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8 

常用成语“混淆黑白”的意思,出处,故事

【混淆黑白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混)淆,清浊同源,天下谨,咸曰财货上流,为朝结讥。”
【混淆黑白故事】:
东汉安帝刘祜时有个大臣叫杨震。他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中饱私囊的权贵敢于揭露,甚至安帝做了不对的事,也敢直言谏诤。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杨震被任命为太尉。安帝的舅父耿宝私下向杨震推荐两个人,被杨震拒绝了,耿宝因而怀恨在心。后来,安帝给奶奶建造一座住宅,宦官樊来、王永等负责这项工程中,接受贿赂,趁机贪污钱财,杨震即上疏安帝道:“樊来、王永等人依仗皇上身边的奸佞,贪赃枚法,胡作非为,弄得黑白混淆,是非颠倒,使上下议论纷纷,内外不安宁,希望皇上慎重度量处理。”

故意搅混黑、白的界限。指有意制造混乱,使黑白颠倒,好坏不分。

【古例】:清·章炳麟《致梁启超书》:“盖党见纷争,混淆黑白,虽稍与立异者,犹不司保,况素非其类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再论“文人相轻”》:“今年的所谓‘文人相轻’,不但是混淆黑白的口号,掩护着文坛的昏暗,也在给有一些人‘挂着羊头卖狗肉的’”。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8 

三年级成语“河清难俟”的意思,出处,故事

【河清难俟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 人寿几何?’”
【河清难俟故事】:
春秋时,有个小国——郑国,位于楚、晋两个大国之间。为了生存, 郑国不得不采取讨好双方的策略, 同楚、晋两国保持友好往来。公元前565年冬天, 楚国突然兴兵伐郑, 郑国遭到严重威胁, 但又无力抵抗。郑国统治者十分恐慌,便去征询大臣的意见,大臣们有的主张归顺楚国,有的主张向晋国求救,子驷站出来说:周诗上说得很清楚。人的寿命是短暂的,怎能等到浑浊的黄河水变清呢?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要等待晋国来援救,就象等待黄河水变清一样,是指望不上的,还不如趁早归顺楚国,使百姓免受战争之苦。最后,郑国统治者只得采纳子驷的主张,向楚国投降。

难以等到黄河水清。河:黄河;俟:等待。相传黄河水一千年才清一次。比喻时日太长,难以等待。

【古例】:三国·魏·王桀《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8 

1年级成语“四分五裂”的意思,出处,故事

【四分五裂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 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 则齐攻其东; 东与齐而不与赵, 则赵攻其北; 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 不亲于楚, 则楚攻其南; 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四分五裂故事】:
战国时代, 连横派领袖张仪, 摇唇鼓舌游说于诸侯之间, 为秦王效劳。有一次他前往魏国游说,劝魏王与秦国交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处于郑、陈、楚、韩、赵、齐等六国之间,周围又无险可守,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了魏国的致命弱点。假如与南面的楚国结盟而不与齐国结盟,那么齐国就会出兵从东边攻打魏国;假如与东边的齐国结盟而不与赵国结盟,那么赵国就会从北边出兵进攻魏国;假如不与楚国结盟,那么楚国就会从南边打过来。不管怎么办,都难保安全,这就是四分五裂的道理啊!如果秦国联合韩国来攻打魏国,那么魏国顷刻即亡。”魏王听了十分焦急,忧虑地问:“这如何是好?愿闻先生高见。”张仪见火候已到,便把来意和盘托出,说:“我替大王设想,面对这种形势,只有事秦是上策。事秦则六国谁敢侵犯!大王就可高枕无忧了。”魏王明知秦有虎狼之心,事秦于魏不利,但迫于形势,只好答应了。

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分崩离析,不能统一。形容破碎不全或分散,不统一。

【古例】:宋·杨万里《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毛泽东 《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现在距离解放军攻克济南只有四个多月, 距离攻克沈阳只有三个多月,但是国民党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宣传上的一切残余力量,却已经陷于不可挽救的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状态。”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老人们宁可马上死去,也不愿看家中四分五裂的离散。”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8 

1年级成语“食前方丈”的意思,出处,故事

【食前方丈出处】
《孟子·尽心下》: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食前方丈故事】:
孟子主张王道, 他不仅自己到处游说, 还要求学生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学生问他:“游说应注意什么呢?”他说:“游说诸侯贵在自己不可气馁, 还要敢于藐视大人物的显赫威势, 才能不胆怯把要说的道理说清楚。”学生又问:“怎样才能具有藐视大人物的心理呢?”孟子说:“这应当看他居住的厅堂, 高到几仞; 椽头屋角, 宽到几尺。再想到假如我有朝一日得了志, 是绝不把住宅搞得这么宏伟的。再看他吃的饭, 钟鸣鼎食, 摆了满满一丈见方的桌面; 左右侍姬美妾, 竟达几百个之多, 假如我得了志, 是绝不会这么奢侈的。再看他日夜纵酒,任情狩猎, 出门竟有一千辆车子跟随。假如我得了志, 是绝不会这么放荡不羁的。总之一句话, 他的那些所作所为, 我绝不愿做。我所愿做的, 都得符合古代的礼制。既然这样, 你就会认为那种人算不得大人物, 我干吗要怕他呢!”

用餐时食物摆了满满一丈见方的桌面。方丈: 一平方丈。形容生活讲究, 饮食极为奢侈铺张。

明·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九回: “汤陈桃浪, 酒泛金波, 端的歌舞声容, 食前方丈。”清·李宝嘉 《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见着老人家的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的行径, 不禁羡慕。”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7 

2年级成语“哀鸿遍野”的意思,出处,故事

【哀鸿遍野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 “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维此哲人, 谓我劬劳。维彼愚人, 谓我宣骄。”
【哀鸿遍野故事】:
由于周厉王的专横, 致使广大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周宣王继位。把到处流浪的老百姓又聚集起来,使其安居。老百姓对号称为“中兴之主” 的周宣王感恩戴德, 在田野劳动时就唱起歌来。他们劳动时看到天上的鸿雁在飞, 听到鸿雁的悲哀叫声, 便起兴而歌:“我们以前也和你们一样, 到处哀乞求食, 可我们现在好了。虽然劳苦,却能安居了。我们高兴得唱呀唱呀。知道我们的人, 是说我们劳动得高兴而歌唱;不知道我们的人, 还以为我们是闲着没事, 宣扬我们的骄傲呢!”《鸿雁》是劳者歌其事,歌其流浪后获得安居的。

哀鸣的大雁遍于田野。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 没有目的地飞着, 悲哀地叫着。比喻不得安居的流民到处都是。亦作“哀鸿满路”。

【古例】: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海录·道光戊申》:“本年江湖泛涨……哀鸿遍野,百姓其鱼”。清·洪升《长生殿·收京》:“堪惜,征调千家,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陆地《瀑布》:“眼看豺狼当道而不问,耳听哀鸿遍野而不闻,在这种情况下,倘若自己离乡远去,投奔异国,于公,则见义未能勇为,见死而不救;于私,则难免畏罪潜逃,为士大夫之耻。”峻青《壮志录》:“清光绪,并不是什么很久远的年代,活到现在的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记得那一段悲惨的日子。……他们就曾亲眼目睹过那哀鸿遍野、赤地千里的惨象。”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7 

五年级成语“掷果潘安”的意思,出处,故事

【掷果潘安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 好神情。少时挟弹击洛阳道, 妇人遇者, 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 每行, 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掷果潘安故事】:
晋代荥阳人潘岳, 字安仁,亦称潘安。他文字清绮绝世, 有人说东汉的蔡邕也超不过他。他曾担任过黄门侍郎。他长得姿容俊美,风度翩翩。传说他年少时挟了弹弓,有一次经过洛阳道,女子遇到了这位标致的潘安,都手搀手地围住了他。还有一次,潘安外出,遇到了一群年老妇妪,她们也十分羡慕这位美男子,就一起把许多果子掷到潘安坐的车上,果子几乎装满了一车。

将果子投向潘安。旧时比喻女子钟情于所爱慕的美男子。亦作“掷果”、“投果”。

【古例】: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今日为头看,看你个离魂倩女,怎生的掷果潘安。”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