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成语“香车宝马”的意思,出处,故事

一年级成语“香车宝马”的意思,出处,故事
【香车宝马出处】
唐·韦应物《长安道》:“汉家宫殿含云烟, 两宫十里相连廷。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草, 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 香草却转避驰道, 贵游谁最贵, 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 幸遇边尘起。”
【香车宝马故事】:
这首诗叙写了游览皇宫的盛况。皇宫, 这是多么宏伟的建筑,连绵有十里之遥, 简直看不清边沿, 景象又是多么的奇特, 就象建筑在云雾之中, 早晨在霞光的辉映之下,简直就象是一座仙宫。春雨微微, 就将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面游览的人,是宝马拉着香车。一般人是不能到这里来游览的, 只有贵人才可以在这里转游。那末谁是贵人呢? 从历史上看, 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可说是贵人了。人世间恐怕没有什么人可以和他们相比了。他们为什么能得到皇帝这样深厚的恩泽呀。因为他们幸运得很, 正好边疆有事, 他们在边疆立了大功。

华美的车, 珍贵的马。比喻乘坐极其考究。亦作“宝马香车”。

宋·陆游《立春后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香草宝马沿湖路, 绣幙金罍出郭船。”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你看那香车宝马,正好赏心乐事也呵。”清·梁启超《雪庵行》:“香车宝马照九陌, 家家花下扶醉人。”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冷落了歌儿舞女, 空闲了宝马香车。”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32 

一年级成语“芒刺在背”的意思,出处,故事

一年级成语“芒刺在背”的意思,出处,故事
【芒刺在背出处】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故事】:
霍光是汉武帝手下有名的大将。武帝死后,他辅佐武帝之子刘弗陵。刘弗陵死后,霍光先是立刘贺为帝,后来又把他废了,另立武帝曾孙刘询为帝(即宣帝)。霍光把持了朝廷的大权,刚愎自用,使得朝里许多人都对他有戒惧之心。宣帝继位后,去拜谒高祖庙,当时霍光跟在宣帝身边,为他保驾。因为霍光态度威严,宣帝心里害怕,觉得好象有刺戳在背上一般。

如同芒刺扎在背上一般。芒刺:草木茎叶、谷类种子壳上的小刺。形容内心惊慌不安。

【古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五卷:“三个不知文墨礼让,在朝廷横行,视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见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现在被献忠这样一看,感到跼蹐不安,犹如芒刺在背。”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32 

四字成语成语“争先恐后”的意思,出处,故事

四字成语成语“争先恐后”的意思,出处,故事
【争先恐后出处】
《韩非子·喻老》:“今君后则欲逮臣, 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 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上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争先恐后故事】:
春秋后期, 晋国有个名驾驭手叫王子期。有一次, 国君赵襄子向他学习驾车技术, 学了不久, 就自以为行了,便要和他比高低。比赛开始, 赵襄子挥鞭催马, 同王子期你追我赶起来。谁知赵襄子的马老是走不好, 接连换了三次, 结果远远落在王子期的后面。赵襄子责备他没有把技术全教出来, 王子期说:“大凡驾车,马和车要协调一致,马套上车辕, 宽紧要合适,让马跑得舒服,跑得飞快。更主要的是在比赛中,当您跑在前面时恐怕我赶上你,当您落后时又拼命想追上我,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这样,‘你哪里还有心思来驾好车呢?”赵襄子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争着向前,害怕落后。恐:恐怕、害怕。

【古例】: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在船离岸还有二三尺远时,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跳上了船来,手里各拿着一面小旗子,口里不断地叫着。”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31 

常用成语“明眸皓齿”的意思,出处,故事

常用成语“明眸皓齿”的意思,出处,故事
【明眸皓齿出处】
唐·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明眸皓齿故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头目安禄山率领十多万大军从范阳长驱南下,向唐王朝统治中心洛阳和长安进攻。昏庸的唐玄宗听到消息,惊恐万状,慌忙召集人马前去迎敌。结果由于听信派去监军的宦官和杨国忠的谗言,导致全军覆没,洛阳和潼关相继失守。玄宗见形势不妙,便带着杨贵妃姊妹和杨国忠等少数亲信,悄悄离开长安,向四川逃跑。当他们走到离长安约一百多里的兴平县马嵬坡时,随行将士逼迫玄宗赐死了杨贵妃。不久,长安便陷落了。这时候杜甫正在奉先探望妻儿,他得知长安陷落,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属安置在鄜州,自己只身前往投奔。途中,杜甫被安禄山军队俘虏,带到长安。他看到长安城里满眼是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象,无限感伤,挥笔写下了《哀江头》这首诗。诗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的诗句。大意是说,如今贵妃已经死去,她的明眸皓齿,早已变成一片污血,即使游魂也欲归不得。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眸:眼珠;皓:洁白。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古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一日晨兴,有少女搴帘入,明眸皓齿,光艳照人。”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31 

常见成语“先入为主”的意思,出处,故事

常见成语“先入为主”的意思,出处,故事
【先入为主出处】
《汉书·息夫躬传》:“昔秦缪公不从百里奚、蹇叔之言, 以败其师, 悔过自责, 疾诖误之臣, 思黄发之言, 名垂于后世。唯陛下观览古戒, 反复参考, 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先入为主故事】:
汉哀帝时, 有一年单于不来朝贡, 说是年成不好, 息夫躬就上书, 以“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为根据, 建议兴兵讨伐单于。公孙禄说不行, 息夫躬和他辩论, 汉哀帝同意息夫躬的意见。接着, 丞相王嘉又反对这样做, 他对汉哀帝说:“得天意就是民心悦, 谋动干戈民众是怨恨的。这有历史教训为鉴的。秦缪公不听百里奚、蹇叔的话, 兴兵伐晋, 结果大败而回。请陛下能以古代的教训为戒,再三再四地考虑,不要以先听到的话就认为是对的, 来对待后听到的话就认为是错的。”

以先听到的话形成看法, 不能再听进后听到的不同意见。先入:先进入耳的话; 主: 成见、主观印象。

【古例】: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蚩蚩氓庶不至傲虐淫荡者,皆以自孩提至稍长,见长幼尊卑之节有一定不易之理,先入为主,故后起之私心,终有所顾忌而不敢逞。”续范亭《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因为十余年来反动者的宣传,致使党外人士,尚有一部分先入为主,迷失了方向,对共产党尚未能十分了解。”康濯《代理支书》:甚至为了避免先入为主,他都没有把自己的材料事先告给王庆丰。”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31 

4年级成语“上下其手”的意思,出处,故事

4年级成语“上下其手”的意思,出处,故事
【上下其手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上下其手故事】:
春秋时,楚国进攻郑国,郑国守边大将皇颉不幸被楚国边境上的一个县官穿封戌俘获。楚王的弟弟王子围谎说是他捉住了皇颉。为了争功,两人互不相让,一直闹到太宰伯州宰那里。伯州宰说:“不必争了, 只要把皇颉带来一问便知分晓了。”伯州犁对王子围有偏心, 当皇颉带到时, 他高高举起一只手指着王子围暗示说:“皇颉, 这位是我国君王宠爱的弟弟。”随即放下手指着穿封戌说:“他是我国边境上的一个县令, 你老实说, 到底是谁捉住你的?”皇颉为了活命, 只好撒谎说:“我是被王子围捉住的。”

原指用上下举手的方式制造弊端, 歪曲事实的行为。后形容互相勾结, 玩弄花招, 共同舞弊的劣迹。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先把前头委的几个办料委员, 抓个错, 一齐撤差, 通通换了自己的私人, 以便上下其手。”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31 

6年级成语“暴虎冯河”的意思,出处,故事

6年级成语“暴虎冯河”的意思,出处,故事
【暴虎冯河出处】
《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暴虎冯河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路。他禀性刚强,喜欢舞刀弄剑,以胆大力壮闻名乡里。孔子有事外出,子路经常担任侍卫。子路读书不多,但喜欢夸耀自己善于带兵打仗。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在一起闲聊。子路问他说:“夫子, 您如果统率三军, 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呢?”孔子明白他问话的意思, 就回答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 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 我是不同他共事的; 我需要的是遇事谨慎、善于谋划、千方百计地去争取成功的人。”子路听罢,脸上顿时红了起来。

空手打虎, 徒步过河。暴虎:空手打老虎; 冯河: 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 做事鲁莽。

元·关汉卿 《鲁斋郎》 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 鲁斋郎他可敢暴虎冯河?”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30 

六年级成语“不舞之鹤”的意思,出处,故事

六年级成语“不舞之鹤”的意思,出处,故事
【不舞之鹤的寓意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 客试使驱来氃氋, 而不肯舞。”
【不舞之鹤的寓意故事】:
西晋有个大臣,名叫羊祜,字叔子。他曾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 出镇襄阳。在镇十年,他屡次上疏请求出兵灭吴, 都未能实现。羊祜曾在家里养过一只仙鹤, 这只鹤会跳舞。羊祜经常以此向人夸耀。有一次, 羊祜家里来了不少客人, 有个客人提出, 请羊祜让这只鹤来表演一下。鹤牵来以后,但见它羽毛松散, 一直不肯起舞。

不肯起舞的鹤。原指西晋羊祜养了一只会跳舞的鹤, 可在客人面前却不肯起舞, 比喻人无能, 没出息。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费禕祉〕方宰淄时, 松裁弱冠, 过蒙器许, 而弩钝不才, 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30 

一年级成语“鸱目虎吻”的意思,出处,故事

【鸱目虎吻出处】
《汉书·王莽传》:“莽为人侈口蹷顄, 露眼赤精, 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 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 瞰临左右。是时有用方技待诏黄门者, 或问以莽形貌, 待诏曰: ‘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也, 故能食人, 亦当为人所食。’”
【鸱目虎吻故事】:
班固为王莽勾勒的形象是:王莽这个人, 嘴巴大大的, 下巴短短的, 眼睛里露出一副凶相, 声音虽大但却是破声。身长七尺五寸,喜欢穿高跟鞋子, 戴高大帽子, 穿衣裳也特别, 里面用强硬弯曲的毛衬起来, 使外面的衣服就张起来而显得宽大。胸部突出,眼睛向上看,对左右的人总是远看。正因为王莽是这种样子, 所以有一个方技待诏就说:“王莽是鹞鹰的眼睛, 凶虎的唇皮, 豺狼的声音,他可以吃人,但也很可能被人吃掉。”

鹞鹰般的眼睛, 猛虎般的嘴唇。鸱: 鹞鹰,一种凶猛的禽; 吻:嘴唇皮。形容一个人的相貌令人可怕得很, 是一副凶相。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王莽非直鸱虎吻, 亦紫色蛙声。”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8 

常用成语“嫁祸于人”的意思,出处,故事

常用成语“嫁祸于人”的意思,出处,故事
【嫁祸于人出处】
《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嫁祸于人故事】:
公元前262年,韩国上党太守冯亭派人到赵国见赵孝成王,说韩国原打算将上党地区十七个城市划给西方的秦国管辖,但当地吏民都不同意,希望划给东方的赵国管辖,看赵国同意接收否。孝成王听后大喜, 召平阳君赵豹商量说:“冯亭入城市邑十七, 受之何如?”赵豹说:“圣人甚祸无故之利。”赵王说: “人怀吾德, 何谓无故乎?”赵豹说: 西方强大的秦国一直在蚕食韩国的领土, 对上党这块地方, 它早就垂涎三尺, 韩国现在之所以不把它让给秦国,而主动送给赵国,这是要嫁祸于我们赵国啊! 强大的秦国天天在打主意而得不到, 而弱小的赵国却坐收其利, 这难道不是得无故之利吗?赵王却说:“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十七币吾国, 此大利也。……不久赵王听了赵胜的意见, 派廉颇进驻上党长平。公元前259年, 赵括代替廉颇守长平, 被秦军打败, 秦国一下活埋了赵军四十余万。这时, 赵孝成王才后悔没听赵豹的话, 招来了长平的大祸。

把自己的祸患转嫁给别人。

【古例】:梁斌《翻身记事》:“……直到目前为止, 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藕断丝连。刘登华也正在这个问题上嫁祸于人。”李建彤《刘志丹》:“杜康惯会嫁祸于人, 出了戏园子。先骂李可夫。”王蒙《青春万岁》:“吴长福, 我太恨你了, 你干吗帮着袁新枝嫁祸于人呀?”


!admin 发布于  2023-3-2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