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三个专业哪个最好?为什么?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三个专业哪个最好?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中医药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这一次中医药在防治疫情当中的突出表现,更是受到世界刮目相看。因此,在高考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报考中医药院校,今后从事中医药发展事业。

作为中医药类专业的三大主干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临床医学这三个专业,哪个专业更是吃香呢?哪个专业就业前景最好呢?

我想说的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讲的话,这三个专业都是构成中医药发展的根本专业,这三个专业在任何中医药院校都是会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青睐。所有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都是把中医学、中药学、中西临床医学作为主要的发展专业。

如果确实要比较这三个专业到底哪个更好,我认为是中药学专业,为什么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3点原因。

第一,中药学专业的学习难度比较小,更容易学成出师中药学专业主要是从事与中药有关的科学研究,以及今后用药的指导等学习任务,它不同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药学是属于理学的范畴,它并不属于医学的范畴,它的总体学习难度是比较小的。

此外,中药学专业学习起来很有趣味,主要是跟植物还有一些可以入药的动物,这些比较相关,然后经常会有很多野外的实践锻炼。学中药学可以认识很多植物,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从学习难易程度这个层面来看的话,中药学专业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毕竟选专业,只是学好专业的第一个前提和基础,但是至于你学不学得好,那就要看今后的造化。而今后能不能学得好,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这个专业好不好学。因此,如果你想今后从事中医药行业,但是你的学习基础又不是太好的话,那么中药学专业肯定是一个首选。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的话,中药学的历史也是与中医学的历史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二者并没有先后,因为学了中医学,你也要依托中药学,才能够解决治病用药的问题。实际上,虽然说学中药学今后不可能当医生,但是至少学习程度还是比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要容易得多,尤其是要比这个中西医临床医学要容易。

大家都知道,中西医临床医学,既要学中医也要学习西医,在短短的5年当中,你说怎么能学得好?我觉得是不可能在本科阶段学得好,必须要读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你才能够学得好,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首选就是中药学专业。

第二,中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广阔,未来就业范围更广中药学专业从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它既可以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当中的临床用药指导服务工作,又可以从事中药材生产鉴定、质量检测等实践工作,还可以进行自主创业,开药店等相关方面的工作。

一般来讲,中药学专业就业的范畴,相对于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来说,都是更广的。因为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就业对象就是个中医药医疗机构,而且以中医医院为主,或者有一少部分中西医结合医院。

大家都知道,虽然说我们喊了很多年鼓励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但实际上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步伐,依然是比较缓慢的。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中小城市,中医医疗机构的数量,以及规模都不如西医综合医院。

因此,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它的就业范围更窄,根本无法与中药学的就业范围来相比较。

大家还知道的,我国的两院院士当中,中医药行业的院士数量主要是来自于中药学专业领域。而且,在这个领域,出工程院士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工程院士主要是侧重于工程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学术,而中药学如果开发出某一种新药或者说对某一个中药研究有很大的原创性成果,那么就可以运用推广,可以产出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可想而知你在这个学术上的地位,就会与日俱增。

但是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可就不是这样了。众所周知,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医生,是越老越吃香的,如果是刚毕业的学生当医生的话,很可能别人不会对你很认可,因为大家觉得你的实践经验不多。

事实上,也是如此。毕竟医学他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你必须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锻炼,才能够掌握这一门知识以及实践的技巧。你想成为国医大师这样的中医药行业的顶尖层次人才,那至少比怎么评院士还要难,因为你不仅要从事长达50年的医疗行业,还要在这个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你才能够去参评国医大师。

但是如果你在中药学行业领域深耕多年的话,那么是可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学术成就,评上院士,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中药学未来发展趋势更好,是现代医药科技领域的先行者中药学它更具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优势。目前学科交叉,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都讲究团队优势,讲究学科交叉的优势。也就是说通过不同学科的相结合,可以共同研究出某一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创新性成果。

与中医学、中西临床医学相比,中药学它与现代医学尤其是西方的药学、临床药学有很大的关联性,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属于药物治疗领域的关键技术。而这一技术,想要在攻克世界医学难题上,取得有所进步和发展的话,那么就必须要采取学科交叉的优势来进行研究。

从这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及内容上来看,中药学领域以及广义上的药学研究领域的,基金数量明显比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基金数量要多。而且,从论文发表质量来看。也是中药学专业具备更大的优势。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的就是,除了中医药院校开设有中药学专业以外,其他的一些综合性院校的医学院也开设了中药学专业,但是他们并没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什么他们会开设中药学专业,主要就是由于在这个研究领域能够产出重大性的原创性成果,能够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而且这也是未来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关键所在。

就像目前,医学上的各种难题,想寻求的靶向治疗药物一样,中药学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和一个依托的专业。

因此,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从世界科技前沿,还是从当下学科交叉融合这个角度来看,中药学专业都要比中医学、中西临床医学专业发展更有前景。

当然,至于怎么选择,我觉得还是要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来进行选择。如果你家里面,本身就是当医生的,是医学世家,可能选择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会比较好。如果你家里面本来就是从事这个中药材生产,中药材种植或者是开药店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中药学,今后就可以继承家业。

总之,在作出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选择,不能够只看到眼前的这个状态,要放得更长远,把问题想得更多一点,把未来考虑得更长远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才能最后取得更大的成功。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你认为中医类三大专业: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哪个专业最好?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51 

传感器的灵敏度对传感器有什么影响?

传感器的灵敏度对传感器有什么影响?
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只有灵敏度高时,与被测量变化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但要注意的是,传感器的灵敏度高,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因此,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尽量减少从外界引入的干扰信号。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有方向性的。当被测量是单向量,而且对其方向性要求较高,则应选择其他方向灵敏度小的传感器;如果被测量是多维向量,则要求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越小越好。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51 

血管斑块掉落怎么办?

血管斑块掉落怎么办?
血管斑块掉落这个问题太笼统。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动脉斑块脱落到不同的部位,会引起不同的问题,掉到冠脉里就会引起心梗,掉到脑血管里会引起脑动脉栓塞,掉到下肢就会引起下肢动脉栓塞缺血的症状。而静脉系统的斑块会引发静脉血栓,脱落后最大的风险是肺栓塞,需要急诊溶栓治疗。高领或者血管硬化严重的患者建议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管意外的风险!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51 

冰箱为什么消毒,怎么消毒?

冰箱为什么消毒,怎么消毒?
消除冰箱内的异味,可以使用专门的除味剂,也可以巧用一些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达到除味目的,您不妨试试。 用纱布包些茶叶放进冰箱里,茶叶可以除湿去味,约一个月后取出放在太阳下晒干后,还可反复使用。 吃过橘子后,将新鲜的橘子皮洗净擦干,放入冰箱的各个角落,可消除异味,留下橘子清香。

  或者切几片柠檬放在冰箱各层,除味效果也很好,放柚子或橘子皮也行。 倒小半碗食醋放在冰箱里,除味又杀菌。或者倒一碗黄酒,放在冰箱最底层,能除冰箱异味。 大家都知道蛋糕等面食容易吸附异味,蒸馒头时如果留下一小块生面,放进冰箱,面团可以吸收里面的异味。
 有条件的话,可用一条干爽洁净的纯棉毛巾,折叠成几层放在冰箱上层,毛巾上的微细毛孔可以吸附异味,几天后取出毛巾洗净晾干,可以继续使用。 1。 橘子皮除味 取新鲜橘子500克,吃完橘子后,把橘子皮洗净揩干,分散放入冰箱内,3天后,打开冰箱,清香扑鼻,异味全无。
2。 柠檬队味 将柠檬切成小片,放置在冰箱的各层,可除去异味。
3。 茶叶除味 把50克花茶装在纱布袋中,放入冰箱,可除去异味。1个月后,将茶叶取在阳光下暴晒,可反复使用多次,效果很好。
4。 麦饭石除味 取麦饭石500克,筛去粉末微粒后装入纱布袋中,放置在电冰箱里,10分钟后异味可除。
5。 食醋除味 将一些食醋倒入敞口玻璃瓶中,置入冰箱内,除臭效果亦很好。
6。 小苏打除味 取500克小苏打(碳酸氢钠)分装在两个广口玻璃瓶内(打开瓶盖),放置在冰箱的上下层,异味能除。
7。黄酒除味 用黄酒1碗,放在冰箱的底层(防止流出),一般3天就可除净异味。
8。 檀香皂除味 在冰箱内放1块去掉包装纸的檀香皂,除异味的效果亦佳。但冰箱内的熟食必须放在加盖的容器中。
9。 木炭除味 把适量木炭碾碎,装在小布袋中,置冰箱内,除味效果甚佳。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50 

动漫和漫画有什么区别?

动漫和漫画有什么区别?
粗略看了其他的回答,争议还有比较大的,让人更加摸不清头绪,这个也不奇怪。老夫也觉得有必要理清这些概念,不至于令人太混淆不清,但又不想太深入地去探讨这个问题,因为很多时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影响从业者成为能工巧匠,你就只当是老夫的观点吧。

先说说漫画,老夫认为漫画的涵盖面非常之广,虽然来源于曰本那个音译拼音 manga,但是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的,汉语的博大精深在这些词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是外来的,聪明的国人也会将它发扬光大。漫画与原先国内流行的绘画手法最大的区别是没有那么严谨,不局限于题材的,也不管你是用油来画,还是用水彩来画或是墨水来画,载体那就更加多种多样了,漫无边际天马行空没有各种条条框框应该是漫画最好的写照,在这点理解的基础上,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丰子恺先生画的是漫画,不才老夫画的也是漫画。再说,原先的宫廷风学院风之类绘画究竟严谨到什么程度呢,老夫的漫画一点就不严谨?所以什么事情都还是相对来说的,这样来看,漫画的层面就非常广泛了。

很多人甚至是权威的媒体都认为,动漫=动画+漫画,这个老夫是不敢拘同的,你就直接说 动漫=动画 或者 动漫=活动的+漫画 更加妥当,毕竟人家有产业优势,可以参考animation=animated+ics(cartoon)。一段时间以前,动漫就等于动画我觉得是没有疑问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画制作条件和方式的不断改变和提升,聪明的国内创作者觉得动画一词太偏面了,不足以描绘现在这个产业,才创造了动漫这个词,算作是对制作手段日新月异之后对漫画制品的补充,老夫觉得动漫这词现在来看非常贴切。

比如原来制作一部动画,大多是将事先绘制好的漫画,先一幅幅的拍摄成影像,再按一定时间连续播放出来形成生动的图像。也就是原先大多依靠绘制的图画来制作动画,这种制作办法太原始工作量又大,创作者不断寻求创新。现在不局限于这样了,俺就暂且举个例,真正的动漫制作者应该会有更多的方法,比如人们可以用可塑性强的橡胶泥或者陶泥之类,捏制出各种各样的角色模型,再摆放出各种造型,拍摄成连续的影像。再就是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绘图软件2D再到3D的成熟使用,创作者不但更容易将2D画面制作成动图,甚至也很容易使雕塑或者3D立体画面活动起来,但是,最后制作完成的动漫分解开来也还是一帧帧的漫画图像。由此,你也不难理解,现今那些大卖场经常摆放一些活动的动漫角色还有各种各样的cosplay供人们娱乐,懵懵懂懂只觉得与动漫有关哦,你的直觉是没错的。所以,老夫也想不出比动漫更贴切的词来描述这个还算比较新兴的产业了,所谓语言来源于生产生活非常形象生动正确的,不要以为只是简单的望文生义。

最后总结,动漫属于漫画的一个分支,是从漫画发展出来的,并加入各种元素属性将漫画发扬光大,也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做个比喻的话,漫画就象是哲学,而动漫就象是现代物理或者化学等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更加精细化了而已。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49 

人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人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真的有感应。我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证明:举三个真实的例子:

我做梦时,梦到谁,我都要打电话问一下是否平安。

第一个:有一次,做梦梦到了二姐,我就问二姐,有什么事吗?挺好的吗?二姐说挺好的。其实,她怕我挂念她,她说很好,那天,她出了个小小的交通事故!为了不让我担心,她撒了个谎。事后我们见了面,二姐告诉我的。

第二个:我的外甥在外地工作,有一次,我梦见了他。我给他打电话,问一下情况,他说挺好的。后来,见面给我说,那天,他和他对象生气了。

第三个:我大姐那里种棉花,自己轧了许多棉花。我想从大姐那里拿棉花,又

恐怕大姐不要钱,心里一直在想,也没有说出口。你猜怎么着,有一天,大姐给我说,她做了个梦,梦见我去世30年母亲给她要棉花给我。我真是惊讶了!我的想法怎么会惊动去世这么多年的母亲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49 

南极洲自地球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冰冻世界吗?

南极洲自地球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冰冻世界吗?

南极洲是以围绕南极的大陆为核心,包含周围海域及诸多岛屿的一个大洲,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也是我们人类发现的地球上最后一块大陆。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零下25℃,内陆的高原年平均气温零下50多度,在如此的低温之下,南极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多米,其冰川占到全球总量的80%以上。那么,南极洲在地球形成以来一直是冰冻世界吗?

地球刚诞生时的情况地球的诞生,和太阳系内其它行星特别是岩质行星所形成的时间及过程差不多,都是在太阳形成的同时逐步演化而来。大约在46亿年以前,我们的太阳系中的绝对“老大”太阳刚刚形成,其前身是由该区域大量“浓密”的气体和星际尘埃,在引力扰动的影响下,不断发生碰撞和相互积聚,随之质量和温度逐渐升高,吸引的星际物质也越来越多,在达到一定质量和温度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周围众多星际物质围绕核心旋转的恒星“胚胎”,当这种积聚效应把核心处的温度提升到1000万摄氏度左右时,便激发了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同时向外散发着光和热,我们的太阳就形成了。

而在距离太阳一定距离的外围轨道之内,同样进行着星际物质的持续碰撞和聚合,在围绕太阳运转的离心力与太阳和聚合物之间的万有引力达到平衡时,这部分的聚合物的轨道就逐渐固定,同时会持续地融和或者清除公转轨道内其它质量更小的聚合物。在距离太阳较近的轨道内,由于星际物质较重,聚合物逐渐演化形成了岩质行星,也就是现在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而在太阳风的影响下,在太阳周围的一些较轻的气体物质,被吹到了更远的轨道,在那里慢慢地就聚合成了气态行星。

在地球刚形成时,由于聚合物质在相互不断地碰撞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在地球岩质态最终聚集形成以后,持续地在内部累积,使得地球的整体温度非常高,在46亿年-42亿年前这段漫长的时间内,地球无论是内部还是表现,都是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所组成的一颗炽热大火球。

地球的冷却随着地球之外能够引发碰撞和吸附星际物质的日益减少,地球的温度在地球与宇宙空间之间不断进行热辐射的情况下逐渐降低。而地球整体温度的持续下降,对地球的进一步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在温度缓慢降低的过程中,组成地球的不同物质,由于密度的不同,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在地球内部出现分离,其中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的速度较快,密度小的物质就多数停留在地球表面,于是地球的不同圈层就出现了,这也是后来我们将地球的结构划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的主要依据。

地核内部温度的保持。虽然地球的温度在形成以后的几亿年时间里一直在冷却,但是由于外层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而且暴露或者与宇宙低温空间的距离较小,冷却速度较快,逐渐形成了固态坚硬的外壳。而地球内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固态外壳的保护,温度下降的速率较慢,从上至下温度仍然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这种地球内部温度的持续保持,为后来地球整体温度保持在一定区间范围以及诞生生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球磁场的产生。由于地球内部始终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其组成物质也以液态物质为主,随着地球的自转,这些液态物质在内部出现有一定规律的流动性,而不同层级的液态物质在流动的速率和方向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相互之间就会产生摩擦,于是就形现出磁性,对于地球整体而言,就形成了微弱的磁场。虽然磁力不强,但是对于阻挡和引导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冲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原始海洋的产生。地球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的高温高压,在很多区域一直在不断进行着应力以及能量的积聚,不时地会从最薄弱的地壳中将能量加以释放,从而把地球内部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排放到地球之外,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稀薄的大气层。当大气层中的水蒸气越聚越多,在地球表层温度持续下降的影响下,水蒸气开始凝结形成雨滴降落地表。与此同时,来自外太空的部分小行星和彗星,在地球引力影响下也坠入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源。最终,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水源越聚越多,水汽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反复进行,既加速了地球冷却的进程,同时也推动形成了地球的原始海洋,为地球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摇篮”。

地球原始大陆的分离根据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推测,地球在形成大规模的原始海洋之后,地球上的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这个大陆也被称之为“联合古陆”。在大陆分离之前,地球上生命已经诞生,而且已经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世界。很多科学家在对当前世界各大洲进行地质研究时发现,能够支持大陆漂移的主要证据有:

部分大陆的海岸线曲线非常吻合,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效的拼合。

隔海相望的大陆,在相关地层、岩石及其构造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邻大陆的一些古生物化石具有一定程度的种类重叠和地层重叠。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是:在大约3亿年前,联合古陆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以及月球、太阳对地球潮汐力的共同作用下,密度较小的由硅铝层组成的大陆地块,开始逐渐在密度较大的硅镁层上漂移,一整块大陆逐渐向四周“扩散”,慢慢地形成了当前地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这种布局。

南极洲的形成从目前关于南美洲、非洲和南极洲的地质构造特别是靠海区域的地质构造、煤炭分布和煤层结构等相关研究发现,这3块大陆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据科学家们判断,伴随着原始大陆的分离,有一部分陆地漂移到现在南美洲所在的位置,人们将这块大陆称为“古冈瓦那大陆”,而这块大陆是现在非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的组合体,一直持续到侏罗纪。在约1.2亿年前,随着漂移的持续进行,在古冈瓦那大陆的基础上又继续分离出3块大陆,其中南极洲的漂移方向一直向南极点靠近,在大约3000万年前移动目前的位置,形成了现在的南极洲。

总结一下地球的演化从地球的诞生之日起就无时无刻地不在进行,其间经历了诞生初期的高温炙热、地球的逐渐冷却、原始海洋的形成、生命的出现、原始大陆的分离等诸多标志性的特点和进程。南极洲作为目前地球最寒冷的冰封大陆,达到这样状况的时间也仅有3000万年左右,在此之前,它的命运与其它大陆一样,也经历了地球的沧海桑田,并非一开始就是一片冰封的世界。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48 

手机是如何计算我每天走的步数的?

手机是如何计算我每天走的步数的?
过去很多计步软件都是通过简单的重力感应来计算步数,也就是手机每震动一次,就算走了一步,因此不少网友用摇晃手机的方式来“作弊”,给自己增加步数。但是随着计步软件算法的提升,以及手机内置传感器的增加,这种简单的作弊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现在微信等主流的计步软件是通过手机内置的陀螺仪、重力感应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一系列传感器的组合,来计算出每天走的步数的。

其中陀螺仪可以测量出手机的角度,从而检测到人体重心的偏移。当人在行走的时候,手中或者口袋中的手机是会随着运动而出现角度偏移的,当陀螺仪检测到持续而且有规律的角度偏移时,手机就会开始判断用户正在走路。

陀螺仪还可以用于判断用户是在走路还是骑自行车,由于骑车的过程中相对行走或者跑步时,人体的姿态更加平稳,重心基本上不会发生偏移,这时陀螺仪收集到的角度变化更小,所以比较精确的计步软件不会把骑自行车也计算到步数当中。

而加速度传感器的作用是,当人走路时,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非匀速加速度,和骑车时相对稳定的加速度完全不同。所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也可以轻松判断人是在走路还是骑自行车。

更加精确的计步软件还会利用GPS来定位人的运动路线,然后计算出平均时速来判断走路、跑步还是骑自行车的状态,毕竟相比走路和跑步,骑自行车的速度要快得多。

虽然现在手机的传感器已经非常丰富,计步软件的算法也更加严谨了,可以判断人究竟是在走路还是在骑自行车。但是人体每天的运动是非常频繁的,因此难免还是会出现步数漏计或者错计的情况。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48 

十二生肖的来历

十二生肖的来历
1、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3、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

4、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每天动物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的,我国从汉代起,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

1、夜晚11时到凌晨1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2、凌晨1时至3时,为丑时,牛正在反刍;

3、3时至5时是寅时,老虎到处游荡,此时最为凶猛;

4、5时至7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玉兔捣药正忙;

5、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6、9时至11时,为已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7、上午11时至下午1时,阳气最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8、下午1时至3时,是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9、下午3时至5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10、下午5时至7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笼;

11、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12、晚上9时至11时,为亥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酣睡。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47 

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各是什么时间段?

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各是什么时间段?
凌晨:3:00--6:00

早晨:6:00---8:00

上午:8:00--11:00

中午:11:00--13:00

下午:13:00--17:00

傍晚:17:00--19:00

晚上:19:00--23:00

深夜:23:00--3:00。

早上,也称为早晨、晨、朝或上午,指日出至bai中午的时刻,与中午、下午、晚上、凌晨、清晨合组成一天。中国古代的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

扩展资料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计时单位,古人把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地支为名称,相传是根据12生肖中的动物的日常作息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admin 发布于  2022-1-23 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