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和孙权是什么关系?
一、关系:孙策和孙权是兄弟,都是孙坚之子。
二、简介:
1、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2、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皇太极最爱的一个女人是谁
康熙能够成为清朝历史上的明君,首先要感谢的便是奶奶孝庄太后,甚至因为孝庄的遗愿而打破祖制,最终孝庄没有归葬在皇太极身边。康熙是有名的大孝子,因此在祭奠先祖时康熙肯定不会遗漏孝庄太后,那康熙为什么会不祭拜宸妃呢?
在弄清楚原因之前,首先要知道谁是宸妃?
宸妃是皇太极的妃子,名叫海兰珠,与孝庄太后同样都是来自科尔沁,是孝庄的姐姐。
宸妃的人生可以说绚烂到极致,但同时也十分悲惨。宸妃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虽然是出生在部落首领家中,由于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就连出生结婚这些重要的信息都没有留下来,当然也跟当时游牧民族的文化发达程度有关。
宸妃在历史上有所记载是当她被许配给皇太极,这件事成为改变宸妃一生的抉择,当时皇太极已经迎娶了宸妃的姑姑和妹妹,此时自己也要嫁给这位如日中天的雄主。
科尔沁部落连续嫁给皇太极三位女子,主要是急切地渴望能够生下一位拥有科尔沁部落血脉的儿子,没想到哲哲和孝庄都不争气,于是宸妃就被安排嫁给皇太极。
皇太极当时可谓是草原雄鹰,前景一片光明,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是必然的,只要科尔沁女子能够生下儿子,如果将来能够继承皇太极的宝座,那就可以保科尔沁部落百年无忧。
准备将宸妃嫁给皇太极之初,科尔沁贝勒宰桑心中也有点心虚,因为海兰珠(宸妃)是二婚,她之前曾嫁过人,具体因为什么原因又变成单身史书没有记载,此时已经26岁的海兰珠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盛京,随后与皇太极成婚。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海兰珠深受皇太极喜爱,其中的原因外人也不知道,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海兰珠好像结束了不幸的婚姻,从此掉进蜜罐中。
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程度有多疯狂呢?在和海兰珠成婚一年后,皇太极就在盛京登基称帝,从此清朝开始走进历史。在皇太极忙完登基大典后,开始着手准备册封后宫事宜,虽然当时皇太极后宫还没有完善的后宫制度,但是册封必定是要有尊卑的。
根据皇太极的旨意,海兰珠的姑姑哲哲被封为清宁宫大福晋,这并不奇怪,因为哲哲当初在嫁给皇太极时就被放在发妻的地位上,而皇太极对她的感情并不深,哲哲的地位更多地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因此册封地位只能作为心中地位的参考。
在哲哲之后就是宸妃海兰珠,她被封为关雎宫大福晋,这才是皇太极最爱的女人,而海兰珠居住的宫殿名字也是皇太极精心挑选的,是根据诗经中的名句得来的。
皇太极将海兰珠封为宸妃,宸字在古代一般是指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更多时候会作为皇帝住所的借代,因为北极星常年都明亮闪耀。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到这时基本上都没有提到孝庄,并不是故意忽略孝庄的存在,是因为孝庄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很低,并不重要,虽然孝庄也曾为皇太极生下儿子福临。
比如在皇太极册封五位后宫时,孝庄是放在最后一位的,也曾有人为此解释为皇太极要平衡联姻各部落之间的情绪,完全是自欺欺人的理由,皇太极对孝庄并不热情,这是事实。
皇太极对海兰珠一直浓情蜜意,而海兰珠也算是为科尔沁争光,终于为皇太极生下一位儿子,这个消息不管是对皇太极,还是对科尔沁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
凭借着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将来的天下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新生儿的,科尔沁自然是高兴,随后送上丰厚大礼为皇太极庆祝。皇太极的高兴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表示这个孩子将来就是继承人,随后大赦天下,这是极为罕见的隆重待遇。
如果事情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那宸妃将会是幸福的女人,历史也就没有孝庄什么事,可惜事与愿违,宸妃生下的儿子在半岁左右就突然夭折了,这对于皇太极和宸妃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开心喜悦戛然而止。
宸妃命运坎坷,在早年遭遇婚变,幸运地嫁给皇太极备受宠爱,但是却要忍受丧子之痛,这对于年轻的宸妃是不能承受的打击。在孩子夭折后,宸妃的身体每况愈下,皇太极遍访名医来为她治病,始终不见好转。
宸妃最终忧郁而死,当时皇太极正在前线打一场决定清朝命运的关键之战,皇太极仍然扔下军务连夜快马飞回宸妃身边,渴望能够见到宸妃给她活下去的力量,皇太极没有如愿,最终只能抱着宸妃的尸体痛哭。
宸妃的去世给皇太极很大的打击,皇太极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但是没想到这位草原霸主的内心如此专情、如此柔软,在宸妃去世后,皇太极经常隔三差五地要去祭奠,其中有几次都是哭晕在地上,被随行太医紧急救治。
就这样,在宸妃去世两年后,皇太极也在悲伤中驾鹤西去。
到此时为止,孝庄太后才开始逐渐走上政治舞台,首先是作为顺治皇帝的生母,匡扶国政的太后,后来又作为康熙皇帝的奶奶,再次辅助康熙掌控朝政大权。
康熙皇帝对孝庄太后的感情非常深,但是对皇太极的宸妃却没有什么感情,因为与她同时期的孝庄只是默默无闻的皇太极后妃。
康熙在祭奠先祖时没有祭奠宸妃的原因主要是宸妃的地位。从位分上来看,宸妃是皇太极的妃子而已,虽然在皇太极心中是排第一位的,但是礼教制度是严格按照名分的。
宸妃死后是陪葬在皇太极的清昭陵,但是在清朝皇帝的宗祠中,宸妃是没有资格受到自顺治帝以后诸位皇帝祭拜的,因为皇帝祭拜先祖,男性只是祭拜父亲、爷爷、太爷爷以此向上类推,女性祭拜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在登基后就会提升生母地位,是要被列入祭拜名单的,另一类是皇帝的嫡母,一般是皇后,在新皇帝登基后,也会将嫡母列为祭拜对象。
从皇帝祭拜的对象可以发现宸妃是没有资格享受康熙皇帝祭拜的。
小年的由来和风俗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由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从时间上说,北方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晚了一天,是在腊月二十四。小年,不是一个法定节日,而是一个民间习俗。
传说一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传说人间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
玉帝听后大怒,命三尸神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罪行,抹上黑,再让蜘蛛结网,挂在屋檐下。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做了记号的人家,就将罪给他们。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王莽为什么说是穿越者
王莽篡汉之后很多的改革措施都很有现代色彩,比如土地制度上:土地收归国有,平均分配给百姓更重,不允许私人买卖。以及经济制度、奴隶制度的改革,不像是一个“古人”该有的认知水平。同时,王莽哈发明了许多“现代化”的工具,最为有名的就是“游标卡尺”了。
这样一个现代产物几乎坐实了王莽穿越者的身份。
王莽篡汉是一段很有争议的历史,但王莽本身的争议比这段历史要大得多。在奴隶制度上,面对这个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王莽却破天荒地提出了禁止买卖奴隶的措施,这也是现代人权思想的一种体现。另外,王莽发明的游标卡尺,跟我们现在使用的游标卡尺几乎一模一样,另外,历史上还曾提起王莽尝试制造过飞行器,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这穿越者的思维却给历史留下的巨大的疑惑。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事,王莽的二儿子杀了人,而且还是一个家奴,在封建社会里发生这样的事再寻常不过了,挖个坑埋了,好的给家奴家里赔点钱也算是仁至义尽。就算是想通过这件事博取名声,打不了学曹操“割发代首”走个过场就算了,可王莽怎么做的?直接让儿子自杀了。这种人权上的重视和平等,说不是现代思维怕是古代人都不甘心。
王莽一向俭朴,而且还让王太后带头,拿自己的钱救济百姓。北方水灾,王莽不吃酒肉;南方含在,王莽带头沐浴更衣。安置灾民,把呼池苑撤销了,还建了一千多套房子。
另外,王莽的经济思维也很有现代人的作风,控制物价、禁止商人炒作,并为农商提供国家贷款,甚至还有丧事祭祀上的“无息贷款”,这种超前思维,相比不是一个古人能够驾驭的。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主要有:起义阶段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行事上仍具有小农阶段的局限性。战略不当腐败严重,太平军在占领了南京后,建立奢华的天王府,之后就停滞不前沉迷于享乐。最后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斗严重钩心斗角,争权夺利导致内讧悲剧。
太平天国运动在战略上也有很多失误,太平军的领导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就算无法成事,也可以据守黄河以南的地方,甚至把占领南京来作为奋斗的目标。因此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后,并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停滞不前。尤其是奢华的天王府建成后,领导者开始沉迷享乐丝毫没有斗志。
扩展资料:
评价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
傣族的泼水节又名“浴佛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玩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画布做成的,这也是男女之情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会通过丢包互相结识。
那么,泼水节是怎么由来的呢?在泼水节当天还会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泼水节的由来及习俗
泼水节的由来: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民间有个感人的故事。
传说,古代农时由一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来掌管。但是,捧麻点达拉乍凭着自己法术高明,神通广大,乱显神威,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降温就降温,弄得人间冷暖失调,雨旱混淆。天神英达提拉决定对给人间降灾降祸的捧麻点达拉乍进行制裁,但由于捧麻点达拉乍法术高明,众神仙都不敢动他。于是英达拉提就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去“串”捧麻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他把她们父亲如何作恶的事说了出来。七位善良、美丽的姑娘本来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就很不满,今天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决心大义灭亲,为人间消灾除难,姑娘们私下商议,要除掉十恶不赦的父亲,必须把父亲生死秘诀探出来。捧麻点达拉乍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塞宰”(意为“心弦弓”)。
一天,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她们趁他酣睡时,悄悄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弓塞宰”。当她们把“弓塞宰”对准捧麻点达拉乍时,他的脖子就断了,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那火到处蔓延。
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把捧麻点达拉乍的头轮流抱在怀里,直到腐烂。轮换时,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泼在自己身上,冲去满身的污迹遗臭。为了纪念那七位大义灭亲、为民除害的姑娘,傣家人欢度新年时,都要举行泼水活动,以消灾除难,祝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历新年里的“腕脑”,就是捧麻点达拉乍的头腐烂的日子,泼水活动就在这一天举行。
吕不韦是因为什么死的
吕不韦是饮鸩自杀而死的。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思想主张:
先秦风气,名士所养门客人数越众越说明名士声誉高。比如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魏有信陵君,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名人,在列国间享有极高声望。
吕不韦认为,自己身为强秦相国,比上述诸人自愧不如,因此也招贤纳士,对前来跟随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欲与上述名士的门客相竞。
当时各国名士又常以所养宾客能著书立说为荣,所以吕不韦也命门客编纂其所知见闻,一部辉煌的集体创作横空出世,后以他的名义发表,这就是《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
唐僧最后成了什么佛
唐僧最后成了什么佛?旃檀功德佛,zhantangongdefo。旃檀功德佛,是三十五佛之一,记载于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另外,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据说在唐代时,楚地有个文通塔,供奉旃檀佛。吴承恩认为旃檀佛应是一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最后运用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确定唐僧的佛家封号为旃檀功德佛。
杨家将七个儿子的结局
1、大郎杨泰: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2、二郎杨永:被辽兵乱剑砍死。3、三郎杨勋:金沙滩一战,被马踩死。4、四郎杨贵:是七郎中唯一长寿的人,最后老死。5、五郎杨春: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6、六郎杨景:病死于关外。7、七郎杨希:七十二箭穿胸而死。
杨家将相关古迹
钟鼓楼: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
天波杨府: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位于开封市西北部杨家湖北岸,天波杨府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东、中、西三个庭院组成。中院杨家府衙,是天波杨府的主体;西院杨家花园;东院演兵场,是杨家将操兵练武的场所,是开封市重要景点。
故事评价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是真实的。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就在《宋史》里。其实从北汉开始,杨家就有一位出名的大将叫杨业。宋朝建立后,他就是北宋的大将军了,在收复燕云十六州时殉国。死后留下七个儿子,个个都是我们在戏曲或影视剧中熟知的杨家将儿郎。
但史书上有记载的人并没有这么多,有确切记载的是杨令公、杨六郎、杨文广三人。关于杨门女将也是虚构的。在一些戏剧或电视中,杨门女将都是些寡妇,而有真实记载的只是杨业留下的几个女儿。
杨家将的真实性是有考证的,除了上述的史书记载还有就是现在还留存于世的杨令公墓,也就是杨业之墓。这座墓就在河北保定唐县,现在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杨六郎也就是杨延昭,在父亲杨业死后接替了他的重担。在抗辽战争中骁勇善战,也是一位令辽军闻风丧胆的将军,终年五十七岁。死后陪葬在现河南永安永昭陵(永昭陵是北宋帝陵),现被沁阳市文物局保护起来。
杨文广是杨六郎之子。杨文广是蒙父荫进入官场。宋英宗让他直接以名将之后的名义担任领团练使,四厢都指挥使,后来升至副都总管。后杨文广自请戍边抗击西夏,因战功卓著收到宋神宗嘉奖。之后一直驻守边防,官至侍卫军步都虞侯,老年病死,享年75岁。至于墓葬,尚无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