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可以吃些什么水果
1、提子:提子皮和提子籽内含有抗氧化物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糖分含量高,十个提子的热量相当于二两米饭的热量,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2、菠萝、芒果:都是常见的热带水果,生糖指数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二者又同属于致敏食物,过敏体质的人仅仅接触果皮,也有可能过敏,因此过敏体质者要慎食。菠萝和芒果用盐水浸渍后食用,并不能减少过敏发生机会,只能改善口感。
3、车厘子:糖分多,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含铁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是补铁、益脑良品,糖尿病患者不宜贪嘴。
4、火龙果:富含维生素b1、b2、b3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花青素,并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可预防便秘、助通便,也被作为“减肥水果”。但由于含有的天然葡萄糖容易吸收,糖尿病人一餐不宜多吃。有肠胃功能紊乱、容易腹泻的人,也应少吃。
5、释迦:每100克释迦可含总糖15.3%~18.3%,维生素c为265mg。由于释迦口感偏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慎食。
6、榴莲:蛋白质、脂肪含量都不高。生糖指数约为42,也不算很高,但在所含成分中,有2/3是糖。对于血糖高、有高血压或者低血压、心功能不佳、胃肠道溃疡的人来说,吃榴莲仍需谨慎,最好能减饭量再吃榴莲,以免摄入热量超标,加重原有疾病。
孕妇不能吃哪些水果孕妇吃什么好(孕妇不能吃什么水果 这七种水果不能多吃)
1、孕妇对于水果方面并没有特殊的禁忌,大多数的水果都可以吃,包括香蕉、苹果、草莓、猕猴桃、火龙果、提子、葡萄等等。孕妇在孕早期的时候最好不要吃山楂,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子宫有一定的收缩刺激作用。
2、其次,最好不要吃杏,杏吃多了,容易引起上火,而且很容易刺激肠胃,容易出现腹泻或者是胃痛现象。
虎门炮台背后隐藏的历史太沧桑惨烈了
虎门炮台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关天培坚持抗击英寇的地点,附近有“义勇之冢”和“节兵义坟”。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
背景
清代从乾隆以后逐渐衰落,清政府日趋腐败。西方各国开始觊觎中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将鸦片大量偷贩到中国。
过程
清朝内部坚决主张禁烟的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抵广州,收缴鸦片两万多箱,计2376000多斤,从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滩上当众全部销毁。同时与关天培在东莞县虎门要塞积极布防,设置炮台11座,大炮300多门。
但腐败的清政府反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1841年1月7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派兵突然袭击珠江口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等英勇牺牲。主张投降的清朝大臣琦善私下向义律求降,答应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款。道光帝又感到失地赔款,严重损害清朝声威,下令对英宣战。
义律于2月25日率军舰18艘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身先士卒,率先死战,多次击退英军,但一直等不到救兵。坚持到晚上,终因寡不敌众,关天培与部众4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虎门炮台现状
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
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1处炮台,设置大炮300多门。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又在横档岛、武山之间的江西,设置木排2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鸦片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
现今的虎门炮台旧址除少数位于番禺区外,大部分归鸦片战争博物馆管理,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分成相对集中的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两组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进行管理。炮台多为条石和灰、砂、黄泥砌筑,平面圆形或半月形分为露天台(即明台)和暗台两类。
威远炮台至今保存完整,为花岗岩石砌筑全长360、高45米,共有25个炮位,每个炮位高2.9、宽4.2、深6.6米。炮位旁设储藏室和官兵休息室等。节兵火坟位于沙角炮台北约100米。
1841年1月7日英军进攻沙角炮台时英勇战死的清军75位官兵葬于此,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所立“节兵火坟”碑。
现虎门炮台上有“义勇之冢”,埋葬的就是当时抗击英军战死的部分士兵。虎门白草山西麓沙角炮台后方还有“节兵义坟”。
皇帝批阅奏折的历史其实很短
历史背景
清朝入关之初,沿袭前明旧制,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题奏本都由通政使司进呈,在皇帝阅批之前,内阁大学士已经“票拟”过。因此,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不利于下情上达。其次,题本办文程序太繁,运转速度十分迟缓,而且由于经办人员过多,容易造成泄密,使皇帝实施政务受到很大限制。
自张廷玉把奏折制度化以后,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务,地方官员都先撰拟奏折,经过皇帝朱批,认可了,才写题本作正式报告,作为奏事的依据。但奏折中的朱批内容,不得写入题本,这样题本就成了官样文章,价值大大降低。
奏折代替了原来题本的作用,使它成为主要官方文书。这一制度坚持到清末。奏折刚产生时,有资格使用奏折的官员不太多。雍正践祚之后,内苦于宗室诸王的讪谤排挤,外困于满汉大臣的朋党倾轧,急于求言,故放宽了臣民专折具奏的范围和权限。到后来,有权上奏折者多达1000以上。由于奏折所涉事情多系国家机密,所以奏折的保密性是非常突出的。不能保密,就不要上奏折,保密是书写奏折的前提条件。
保密制度
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折制度更加完善起来:
1、撰写人须亲自书写,一般不许他人代笔,写成后不得外传,否则治罪。
2、由宫中制作皮匣,配备锁钥,发给具奏官员,专门用作储藏和传递奏折。
3、督抚以上大员的折子,派专人送到大内乾清门,交内奏事处,直达御前,而不像题本交通政使司转呈;一般官员的折子,亦差专人送到雍正指定的亲信大臣处,由他们代呈,代交人当然无权知道折子的内容。雍正帝阅毕,作了朱批,折子由原渠道发回。
4、收回朱批奏折。
5、加强军机处的保密工作。
内容变革
在奏折的内容上,较之以前,更为丰富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奏折商讨政务。雍正说:“本章所不能尽者,则奏折可以详陈;而朕谕旨所不能尽者,亦可于奏折中详悉批示,以定行止。”臣下可以将拿不准的问题提出来,请皇帝裁夺;皇帝对不了解的或不懂得的问题,可以询问臣下,以增长见识,作出决断。雍正朝的许多重大政事,如摊丁入亩政策等,就是雍正与有关大臣通过奏折反复筹商后定下来的。奏折用来讨论政事、决定政策,不仅使它有了新的生命力,而且使它成了推行政治的一种重要工具。
雍正七年下令实行副本制度。凡奉朱批的奏折,都由军机处誊录一份备查,即为“录副奏折”。只有极少数奏折或因事涉机密,或因风闻奏事,被皇帝留在宫中,称为“留中”。凡留中的奏折,一般不朱批,不录副,也不发抄,过后以原折交军机处归档,故亦称作“原折”。
历史意义
由于奏折免去了中间环节的传递,又采用廷寄方法,不但能迅速递到皇帝手中,而且在皇帝朱批御旨后,又可直接发还上奏官员,马上付诸实行,从而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给清朝的政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奏折都是秘密进行,于是在直省督抚与司道之间,地方与中央,内廷与外廷之间,除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等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大臣相互告密,皇帝的耳目遍布京内外,谁也不知道谁向皇帝打了什么小报告,中央部院和地方上的公私事件和人际关系,无论巨细,皇帝都可以从奏折中直接了解到。皇帝于是借助奏折整饬吏治,监察民情,发号施令,排斥异己,天下庶务总归一人处理,从而使封建皇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此,“在中国章奏制度史上,雍正一朝应该是最为多姿多彩的时代,而帝王对朱批运用的巧妙和有效,雍正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了”。而这一切,张廷玉是功不可没的。说这是他的大事业大功业,一点都不夸张。
奏折的内容包括言事,即一切中央、地方的政、经、军、文日常和突发事务、事件都须上报;对策,即中央、地方官员对日常和突发事务、事件的看法、主张、办法;引见,即请安等。奏折形式一般为素纸,封、底有折,故曰奏折。雍正时有奏折用黄绫,浪费可惜,遂以“物力维艰”,改用素纸可也。请安折、贺表用黄绫封面,红、黄纸,“以示汝等郑重也”。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虎门销烟
十九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1838年,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
公元1839年三月,林则徐到广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钱,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
林则徐怒斥道:“我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子: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官,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鸦片化成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和能力。
为什么很少有王朝在江南定都
自古以来,江南带着“才子佳人”“鱼米之乡”“繁荣富庶”等标签。但是,尽管江南繁华富庶,却很少有王朝会选择在江南一带定都。
想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已经选择在江南的南京(应天)定都了,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硬是将都城从南京搬迁到北京。
在江南建立都城,不香吗?
首先,都城是一个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战争中往往是敌人进攻的主要方向。都城必须具备有利的地形条件,来凭险固守。因此,历代王朝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将“易守难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然而,江南一带到处都是平原地带,没有高大的山峰,也无法构建险峻的关口。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骑兵,到了江南后横冲直撞,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骑兵的优势。
更可怕的是,当敌人占据了长江中游地带后,顺江而下,在江南沿江建都的王朝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南宋末年,元朝军队集中兵力攻占襄阳、常州等长江沿线城池后,分兵三路南下,浩浩荡荡地杀进江南地区的腹部,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宣告了南宋的灭亡,其中一路便是水军。
晚清时期,当洪秀全在南京建立都城后,曾国藩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一定要攻占安庆,就是为了控制长江。
其次,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面对的主要外来威胁,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突厥、女真、蒙古等。北方一带首当其冲,往往最先成为战场。
中国有一句老话:“穷的地方当战场,富的地方当粮仓。”当北方地带成为战场时,就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来支撑战争的运行。把政治和军事中心放在北方,把从事生产的大后方放在繁华富庶的江南,便成为了一个王朝的最佳选择。
如果我们对历代王朝的寿命进行统计,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将都城建立在北方的王朝,寿命普遍长于将都城建立在江南的王朝。西安、洛阳、北京作为王朝的都城时,寿命动不动就是几百年——周朝累计有791年国运;而将都城建立在江南的王朝,寿命高于100年的极为少见,南宋也只享有152年的国运。
朱棣的生母是谁
关于朱棣的生母,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碽妃说
这种说法是说朱棣的生母是朝鲜人,乃是朝鲜国进贡给朱元璋的妃子,姓碽,所以是碽妃说。因有记载“妃生下朱橚一月即死”,以此推断她是周王朱橚的生母,进而推断她是朱棣的生母。野史更有因碽妃受宠,所以在她生下朱橚后,即被马皇后折磨而死。
但这种说法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朱棣生于1360年,朱橚生于1361年。当时,朱元璋割据江南,尚未称王,元朝尚统治北方,刘福通未死,陈友谅、张士诚未灭,怎么会有朝鲜国进贡妃子呢?所以此说法缺乏史实记载,有待考证。
二,元妃说
另有一种说法是,朱棣根本不是朱家血脉,而是蒙古后代。
《黄金史纲》中说大都城破时,元顺帝的妃子弘吉剌氏已怀孕三个月,没来得及逃出,躲在一个大瓮中避难。被明军搜出后被朱元璋纳为妃子,成为翁氏。弘吉剌氏担心“如果七个月后产子,必然被朱元璋当作野种杀掉。只有十月后产子才会被朱元璋当作亲儿子抚养。”于是向天祈祷再添三个月孕期,果然怀孕十三个月才产下一子,就是朱棣。
当然这种说法一看就是野史记载或民间传闻,并不可信。但它为我们研究朱棣的身世提供了另一个方向——蒙古皇妃所生。
明初朱家皇室有很多人娶蒙古人为妃,例如,朱元璋就给自己的儿子秦王朱樉娶扩廓铁木尔的女儿为妻;朱棣的生母也有可能是蒙古人,至于是不是元顺帝的皇妃则大可存疑。
关于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至今还是个谜。但从流传的几种说法来看,朱棣的生母应该不是汉人,是外族人所生。
朱棣自身也十分在意自己的身世。靖难之役,夺位登基后,朱棣反复修改史书,并消灭了很多证据。我们现在也只能从他遗漏的点滴之中,去发掘拼凑历史真实的样貌了
中国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历史才不到200年
一、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和被使用的时间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时间为公元13到14世纪,被使用的时间为19世纪下半叶。
二、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和被使用的详细过程
印度数字在公元8世纪左右传入阿拉伯,后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印度数字随着佛学东渐也曾传入过中国,但并未被当时的中文书写系统所接纳。
大约在公元13到14世纪之间,阿拉伯数字“卷土重来”,由伊斯兰教徒带入中国,不过,同样又以“销声匿迹”而告终。
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开始大量翻译西方的数学著作,如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1613年),但是书中的阿拉伯数字都被翻译为汉字数字。可以说,阿拉伯数字历经近千年岁月,一直未能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站稳脚跟,这也体现了汉字数字在几千年中华文明传承中的稳定性。
直到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对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国人对于阿拉伯数字的了解日渐加深,其便利性也得到了认可。于是,有些数学启蒙书籍开始教授和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885年的《西算启蒙》。
阿拉伯数字的诞生
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数学计算的基础。
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5)的数字,Ⅹ(即10)以内的数字则由Ⅴ(5)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
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这就成为记数的基础。
八世纪印度出现了有零的符号的最老的刻版记录。当时称零为首那。
二战各国战死的最高将领都是谁
中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将军,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轻率部队和日军交战,不幸中弹身亡。
美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麦克奈尔中将。在诺曼底登陆时,这位中将亲自前往前线视察,结果被飞过头顶的美国轰炸机误以为是敌人,于是炸弹便往麦克奈尔中将的脑袋上招呼……
苏联战死的最高将领是瓦杜丁大将。1944年2月前往乌克兰视察第60集团军的时候,遭到袭击,重伤,最终不治身亡。
英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菲利普斯上将。在1941年带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却敌号巡洋舰前往新加坡抗击日军的时候,遭到日本的轰炸机袭击,菲利普斯上将最终阵亡。
德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博克元帅,死于1945年英国轰炸机的轰炸。
日本战死的最高将领是山本五十六上将。在1943年山本五十六乘坐飞机前往太平洋前线的时候,遭到美国的战斗机。
意大利战死的最高将领是巴尔博元帅,在1940奶奶乘坐飞机视察利比亚港口的时候,被意大利的军舰误以为是敌机,结果被自己家的军舰击落而亡。
四大原因让中华文明能传承延续到今天 要感谢秦始皇
说起历史文明,时间最久的就是中国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唯一没有断层的国家。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下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只有中国能延续到今天呢?
我们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故埃及、古印度、故巴比伦以及古中国。而古埃及和现在的埃及,古印度和现在的印度基本上是没什么关系的,古巴比伦就更不用说了,早就消失在历史中了。
和其他的几个文明古国一样,我们中国也面临着内外战争和文化冲突等方面的影响,可为什么他们都逐渐灭亡,只有咱们还如此兴盛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语言文字的问题。像以前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就是被使用阿拉伯语的人们代替了,现在,想要在印度找到一个会说古印度语的人十分的困难,也就是说文化没有被很好的传承下来。
而我们中国就不一样了,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实施了一项重要的决定,就是统一文字。因为文字的统一,让中国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文字记载体系,凭借统一的文字,你甚至可以查到几千年的历史事件。
第二个原因是主流思想方面。这也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秦始皇大大,秦国统一全国之后,有国才有家的思想就一直生长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了。在后来的每个朝代中,每个皇帝的想法都很一致,那就是统一全国。
而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每次只要有外来民族来侵略中国,不管是皇帝大臣们,还是平民百姓们,所有人在抵御外族上面的心都是一致的。
第三个原因是信仰。全球各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中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在于,其他国家大多数都是信仰的神明,而中国则是崇尚自己的祖先。
我们一直骄傲的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就是怼祖先的一种信仰,中国的信仰从古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而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中国在各个时代所出现的圣人,都会很好的给国家带来繁荣。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和理论放到现在都是很超前的。
第四个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上的包容与融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原因,仔细研究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在历史上,只要有外族入侵,中国的疆土都会扩大一些。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中原文明远高于周边文明。
由于中原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慢慢的就把其他民族的文化包容,吸收了。所以无论是征战还是入境最终的归属都是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导致古中国的版图不断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