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来看历史是一面镜子
我们身边所有发生的事,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影像。如果说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没有发生过的事骤然出现,那多半是由于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或人们选择性忘却。所以阅读历史就是面对现实,而研究现实就是回顾历史。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姑娘,说你美你就美,说你丑你就丑。如果要真的分清美丑,大约需要沉淀几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那时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再美再丑,也不过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谈资。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是一个角度的问题。我觉得,历史应该是由英雄策划,团队实施,人民书写的。
历史有对错吗?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能预见历史的多半是巧合,或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历史是一门学问,而未来学则更多在科学领域被人重视。
绝大部分人都只对现实感兴趣,因为衣食住行,喜乐痛痒,毕竟是可触摸的。而历史即便惊涛骇浪,又与我何关?
但历史其实又是与每个人都有关的,因为历史是不可割裂的。比如孔子、秦始皇、丝绸之路、元清两代对汉族血性的阉割,就是短如民国留下的台湾问题,无不都对当代产生影响,而且还可能是深刻、巨大的影响,甚至波及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普通,只关心吃穿住,认为大事是大人物的事。其实很多大事影响最多的恰恰是小人物。
不管大小人物,都生活在时代的漩涡里,无人能够逃脱。小人物为温饱处心积虑,大人物为欲望铤而走险,其本质并无区别。
历史是一场戏,只有怀着观赏心,才能多一些淡定和接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换了戏的布景,你却还在纠结,也是没有必要的。
生活的本质还是活着,开心的度过这几十年时光。无论你被宠爱,还是捉弄,且把它当作寻常的生活。
如果你能站在大地上,并有时仰望头顶的星空,知道宇宙的辽阔,即便你看到的历史,也不过是微尘,你又为何走不出来呢?
冬天已然过去,趁阳光开始转暖,去体验还没经历过的生活。你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因为你也是人民。
唐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唐朝建立时间是618年。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历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后国势复振,末期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版图最大的中原王朝,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塞北各族尊为天可汗,并借由羁縻制度控制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等民族,还征调漠北地区的突厥士兵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且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政治体制。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的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
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橘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时也从唐人获益。
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正仓院所藏大量唐代文物,是遣唐使输入的中国物质文化。遣唐使对唐的赠品,和唐朝的答礼,实际是两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
在古代,日本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为了改变落后的现状并使自己强大起来,必须学习借鉴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因此日本政府痛下决心向唐朝派遣自己的遣唐使。为了促进日本国家的文明开化和更好地控制日本国的社会秩序,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础和精神武器,佛教兼集促进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目的。
对当时的世界各国而言,对佛教的掌控能使本国摆脱旧有的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使国内臣民变得顺从,尊重统治阶级意旨,进而跻身于先进国家的行列。
遣唐使是什么
遣唐使是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学习交流的使节团。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著名。
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建都长安(今西安)。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威远扬,对日本和亚洲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而日本通过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对中国文化更加仰慕向往,出现学习模仿中国文化的热潮。
623年,遣隋留学僧惠齐、惠日等人在留学中国多年后回国,同天皇报告大唐国是法律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建议派使节赴唐学习。为了实现更加直接有效地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目的,日本政府决定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携带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
唐朝什么时候灭亡的
唐朝亡于907年。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
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灭亡原因:
唐朝自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的150多年里,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唐朝的衰落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灭亡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藩镇长期割据,与中央对抗,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宦官专权,使皇帝大权旁落,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统治秩序;朋党之争,瓦解了统治集团的力量,严重动摇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政权日趋腐朽,百姓的生活也日趋悲惨,最终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唐朝统治彻底崩溃,统治中国290年的大唐帝国寿终正寝了。
严嵩是奸臣吗
嘉靖皇帝对神神道道的东西很着迷,让人专门为自己研制开发了不少丹药,以求身体健康、长生不老。这些新药研制出来之后,他会让自己最宠信的大臣——严嵩先服下,以试验药效,而严嵩也是甘心情愿给皇帝当小白鼠,甚至以此为荣,服药之后,都会详细写个报告,汇报自己的用药体会。
他在自己77岁时给皇帝的报告中说:“我去年吃了50粒丹药,结果全身又干又痒,非常难受。到了冬天,就转化成了痔疾,痛得流了两碗淤血之后,那些药引发的热效才算过去。我是只管全心全意为您尽忠,至于这些药有啥不良反应,我这把年纪了,最多只是求上天能保佑。”
后面的总认为严嵩是大大奸臣,对于嘉靖而言,那些所谓的忠臣又在干什么呢,其实要说错,也是嘉靖的错,整天搞那些丹药!
严嵩为什么和裕王作对
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为何一直能把朝政牢牢控制手上,把朝臣们玩得死去活来?平衡术!嘉靖总能把大臣们置于天平的两端,他上下其手,今天增左边,明天增右边,摇晃不止的天平,把大臣们搞得七晕八素,他稳坐钓鱼台。
我们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清流派义愤填膺恨不能撕碎严嵩,掌握着满手的证据,徐玠就是不出手,为何?徐玠早就看透了嘉靖的平衡术,需要谁倒下谁起来,靠的不是实打实的证据,而是政治平衡的需要!皇帝需要平衡的时候,你再多证据也扳不倒严嵩,皇帝想要打破平衡时,根本不需要任何证据!
对此,徐玠心知肚明,严嵩更是透亮,俩人都是狐狸精投胎,太极拳高手,只有他俩配得上坐镇天平的两端!
嘉靖还有一个阴险的手段:为了平衡朝局,他硬生生把严嵩推到裕王的对立面。谁都知道,裕王就是不二的储君人选,严嵩也不傻,为什么偏偏跟裕王过不去?不是他想这么做,而是他读懂了嘉靖的心思,他必须做制衡裕王的砝码!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严嵩早就成了嘉靖计划中的弃子,他的悲剧早就注定:背着“奸臣”之名行忠君之事!估计嘉靖见到严嵩就心下大喜:这家伙正是我需要的一块上好材料啊!
严嵩为什么那么贪
看看严嵩的“奸名”,得来还真不易,其中三分靠打拼,三分代受过,还有四分不能说。
自己的三分属于自作孽,血淋淋的事实放在那里,赖都赖不掉。代受过的三分只能怪他那独眼龙的儿子,和一帮“假儿子们”。严嵩捧着十万个小心伺候来之不易的成果,严世蕃不这么想,他猖狂到什么程度,连裕王的竹杠都敢敲,不给孝敬,就扣你岁赐,连扣三年!害得裕王不得不乖乖奉上纹银一千五百两。严世蕃很得意地说:“天子的儿子都得给我送银子,你们谁还敢不送?”
严世蕃曾经毫不掩饰地对外宣称:俺们家的银子比国库多多了!有一次,严世蕃准备把一批银子埋入地窖,埋之前特地请严嵩来欣赏一下他的成果。老严嵩一看,数量之巨令他目瞪口呆!
严世蕃贪,鄢懋卿之流也不是开银行的,羊毛出在百姓身上,那就抓紧薅吧。这家伙口才没严世蕃好,人家不夸富,而是炫富。厕所用彩锦装饰,溺器用纯银的,跟老婆上街坐的五彩舆用十二女子来抬,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
大家对此习以为常,严阁老的门生嘛!得!账都算到老严嵩头上了。他还有个干儿子赵文华,这家伙竟然冒用严嵩的名号骗皇帝。他给嘉靖皇帝献了一坛酒,说这叫百花仙酒,喝了延年益寿,您看看俺干爹为啥八十多了还那么硬朗,就是喝这酒喝的......把嘉靖帝骗得热血沸腾,连忙询问严嵩,严嵩被吓得七魂丢了六魂。
嘉靖皇帝为什么能20年不上朝
嘉靖皇帝虽然20多年没有上朝,但是还是牢牢把握着朝政。嘉靖总能把大臣们置于天平的两端,他上下其手,今天增左边,明天增右边,摇晃不止的天平,把大臣们搞得七晕八素,他稳坐钓鱼台。
嘉靖皇帝还有一大爱好:藏私房钱。史学家说,嘉靖几乎自己兼任了户部尚书,大明朝的财政收支全在他的算盘中。对财务盯得这么紧的皇帝,历史上还真少有,不是大明找不出合格的户部尚书,实在是嘉靖的小金库设得太大,怎么也填不满。
除了修建宫苑、炼丹求仙需要大把的银子外,嘉靖皇帝就像穷怕了的守财奴,需要盯着內帑里金灿灿、银亮亮的黄白货才能踏实。嘉靖的內帑有多少钱?一直到大明王朝被灭亡都没花完!
內帑的钱不能从国库里抢,只能委屈严嵩想办法从民间搜刮,严嵩之与嘉靖,像极了乾隆之与和珅。
“严党集团”之所以这么嚣张,就是头顶着嘉靖皇帝的不能宣示的圣旨在办事,他们根本不怕传到皇帝耳朵里!嘉靖皇帝极其聪明,他也知道搜刮的钱财恐怕,能到自己兜里的有半数就阿弥陀佛了。不过没关系,嘉靖有的是办法把剩余的拿回来。
你看嘉靖有多损,钱你替我搂着,雷你替我顶着,香饵你守着,将来一道圣旨全部给我搬回皇宫。
岳飞是哪个朝代的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的主要事迹:
岳飞年轻的时候,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
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