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糜烂性胃炎的典型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反复呕血可出现贫血、晕厥及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应激状态。其次表现为腹胀、纳差、上腹饱胀感。本病可能会并发胃溃疡、胃穿孔、萎缩性胃炎等疾病。

典型症状
急性糜烂性胃炎
起病较急,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单独黑便者少见,出血常为间歇性。
慢性性糜烂性胃炎
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嬖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
伴随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胃黏膜糜烂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和(或)黑便或便隐血阳性,严重者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
缺铁性贫血
胃黏膜糜烂长期持续或反复少量出血,或突发性大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其他症状
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出血时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并发症
胃溃疡
糜烂性胃炎若没有及时治疗,胃黏膜的炎症逐渐侵袭胃壁,破坏胃黏膜的酸碱平衡,胃酸也逐渐腐蚀胃黏膜和血管,导致胃溃疡的产生。胃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的餐后痛,胃镜检查可以确诊。
胃穿孔
糜烂性胃炎在并发胃溃疡之后若没有及时发现、治疗,溃疡进一步加深就会并发胃穿孔。患者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疼痛最初开始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可扩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觉。
萎缩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若没有及时治疗,炎症加重,逐渐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其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上消化道出血
这是该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胃黏膜糜烂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的表现,一般表现为呕血或者便血,呕吐物为咖啡色样,常排黑色便。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1:06 

糜烂性胃炎病因有哪些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病因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种。内源性因素主要为各种应激状态,而外源性因素主要是服用药物导致胃黏膜损伤。好发于嗜酒的人群、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群等,药物因素和精神因素都可诱发本疾病。

主要病因
急性糜烂性胃炎
·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前述引起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各种外源性刺激因子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外源性病因可严重地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蛋白酶的逆向扩散,引起胃黏膜的损伤而发生糜烂、出血。
· 应激状态:一些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休克及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严重应激状态亦是常见病因。应激状态时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内脏血管收缩,胃血流量减少,缺血、缺氧使黏膜上皮的线粒体功能降低,影响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胃黏膜的糖原贮存减少,故黏膜易受损伤。
· 药物:常见的有非甾体类药及含有这类药物的各种感冒药等,激素类、抗生素类、组织胺类、咖啡因、奎宁、卤素类、抗肿瘤化疗药、洋地黄、氯化钾、铁剂等,尤其随着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较多应用,其引起的急性胃炎也增多。阿司匹林主要可直接损害胃黏膜上皮细胞,也可以通过阻断胃黏膜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影响胃黏液和碳酸氢盐屏障,使胃黏膜屏障作用减弱。
· 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内病变、休克等严重应激状态是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常见病因。
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仍不太清楚,Suno认为隆起的形成是由于急性胃黏膜的深度糜烂破坏或损伤了腺颈部细胞,结果幽门腺或胃小凹上皮孤立增生,形成黏膜隆起。Andre发现患者胃黏膜内IgE免疫细胞增多,部分患者血清内IgE增高,提示本病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病人可以出现慢性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上消化道症状,也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X线钡餐检查,约1/4的病例可显示中央有一钡点的圆形充盈缺损。本病是否会转变为胃息肉或胃癌,目前尚无定论。
流行病学
糜烂性胃炎较常见,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老年和男性多见,与季节变化无明显关系。糜烂性胃炎造成的消化道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好发人群
嗜酒人群
长期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人群
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分泌,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
类固醇激素长期服用人群
这是类固醇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类固醇激素抑制COX-2,从而抑制肾上腺素分泌,而肾上腺素是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因此,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的人群要注意保护胃黏膜。
诱发因素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因药物长期作用于胃黏膜,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导致胃酸长期腐蚀胃黏膜。
精神因素
精神刺激、创伤和手术应激等,会使患者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多,这些激素会损伤胃黏膜。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1:05 

糜烂性胃炎是什么病?

临床上并无糜烂性胃炎这一疾病名称,往往是内镜医生肉眼观察后的一种描述性常用语,其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糜烂,有急性糜烂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是内镜下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胃黏膜损伤)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一般仅见饭后饱胀、反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少数可无任何不适。一部分病人有应激史,如外伤、烧伤、手术、全身性疾病、严重感染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史,本疾病多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Erosive gastritis
疾病别称:
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胃穿孔、胃溃疡、萎缩性胃炎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上腹隐痛、呕血、黑便
好发人群:
嗜酒人群、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等药物的人群
常用药物: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胃膜素胶囊
常用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肠道钡餐检查、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
疾病分类
急性糜烂性胃炎
起病较急,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常为间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贫血,出血时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疮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糜烂,其形态特征是糜烂处有黏膜隆起,呈疣状外观,具有再发性或持续性多发糜烂的特点。患者多以慢性上腹部不适、疼痛、反酸和嗳气为主要症状,但亦可无任何症状,常与消化性溃疡等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并存。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1:05 

细菌性痢疾能预防吗

良好的个人生活以及饮食卫生习惯,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最佳预防手段。

预防措施
食用经过高温烹煮后的熟食,不要食用未完全熟透的生食。
避免食用在不卫生的情况下烹制的食物或饮品。
使用未受污染的水源清洗和烹饪食物,洗手和刷牙。
用餐前、上厕所后需要及时清洁手部,降低致病菌进入体内的可能性。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8 

细菌性痢疾患者平时该怎么护理

细菌性痢疾患者治疗期间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尽量做到餐具分离。使用过的坐厕或其他物品,要进行充分消毒。此外,患者应多卧床休息,直到炎症、疼痛和其他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之前避免进行剧烈性活动。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避免造成耐药菌株或肠道功能絮乱等不良反应发生。
环境护理
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清洁、利于休息的生活环境。
适当运动
帮助患者逐渐增加体育活动量,需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增强免疫力。
个人卫生
患者需保持个人卫生的清洁,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干净。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急性发作时可能需要隔离,隔离期间应使用单独的餐具和生活用具,避免传染他人。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8 

细菌性痢疾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细菌性痢疾患者饮食应以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并且要遵循清淡烹煮形式。忌食粗纤维、刺激、油腻等类型食物。

饮食调理
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除可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电解质以外,还可减轻胃肠道负担,加速病情恢复,如米汤、烂面条、小米粥等。
饮食管理中,应严格食用辣椒、花椒、雪糕等强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患者病症发展。
饮食前要注重个人卫生清洁,勤洗手,食物应充分煮熟,戒烟酒。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7 

细菌性痢疾预后注意事项

通过正确的治疗,大多数细菌性痢疾病例会在1~2周之内消退,并且大多数个体在开始适当治疗后的2~4周内会完全康复。如果不治疗该疾病,患者可能会转为慢性痢疾,并会显著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能否治愈
绝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治愈,少数病人痊愈后可能遗留“肠易激综合征”的问题。
能活多久
绝大多数细菌性痢疾患者通过积极规范治疗后,可实现完全治愈,不会影响其存活期。
复诊
通过一般治疗,待不良症状反应完全消除后一天,可到医院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复查,降低病症复发可能。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6 

细菌性痢疾该怎么治疗

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是针对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可以选用抗菌素药剂,消除患者体内致病菌,控制炎症进一步蔓延扩散。再有可以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表现,配合抗胆碱能、非甾体类抗炎药、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剂等其他类型药物进行改善性治疗。另外食物疗法、预防治疗等方式,也能起到改善炎症表现,加速病情恢复等效果。

治疗周期
对于大多数细菌性痢疾患者,可通过1~2周治疗即可痊愈。但是对于中毒型或重症患者,其治疗时长需适当延长。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出现脱水症状,需要积极纠正,给予吸氧。
发生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如使用冰袋、湿毛巾等冷敷,必要时服用退烧药物治疗。
急症治疗
酸中毒纠正治疗
细菌性痢疾引起的急性脱水症患者,需要及时采取定量静注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剂方式,快速纠正体内电解质絮乱所引起的酸中毒症状,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碳酸氢钠等。
循环衰竭治疗
急性中毒性痢疾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表现,配合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强心剂等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从而达到预防器官衰竭,减轻脑水肿症状等疗效,如甘露醇、地塞米松等。
辅助呼吸治疗
存在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借助呼吸机改善呼吸道系统通、换气功能,防止缺氧性损伤的发生。
药物治疗
抗生素
在临床上,许多广谱性抗菌药物对于志贺菌属都可以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但需要注意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如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病症所引起的腹痛、发烧、恶心等不适症状表现,使用时需遵循药物使用说明,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剂,除了可以补充体内大量流失水分、电解质等物质以外,还能预防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严重继发性病症的发生,如混合糖电解质、复方电解质葡萄糖、乳酸钠林格等。
中成类药剂
此类型药物适用于肠道炎症疾病所引起的里急后重、下腹胀痛、粪便稀薄等病症表现,如炎痢净片、肠炎宁颗粒、炎可宁胶囊等。
抗胆碱能药物
对于伴随持续、剧烈的腹部疼痛患者,可以选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短效性治疗,以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如东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手术治疗
细菌性痢疾慢性迁延,患者出现肠穿孔,属于一种严重急腹症,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避免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方式一般需要进行剖腹探查术,寻找穿孔具体部位。由于此问题多并发于营养不良患者,因此对于肠穿孔的处理,不宜直接行肠修补术,需进行穿孔部位近端肠管旷置,肠造口术以及远端封闭。术后积极营养支持,待纠正营养不良后,行肠回纳、肠吻合术。
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支持
尽可能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通过口服补液盐、流质食物,补充人体必需的水、电解质以及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
肠外营养
可以选择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通过脱水情况,按量补充水、电解质的生理需要量和由于腹泻、呕吐的丢失量。对于肠外营养补充效果不佳,可以输入脂肪乳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
中医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灌肠、针灸、穴位按摩及穴位贴敷治疗。 
其他治疗
可应用自身菌苗或混合菌苗进行免疫治疗。 
肠道菌群紊乱患者,可使用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治疗。
并发贫血、营养不良者可给予红细胞输注、白蛋白输注等治疗。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6 

细菌性痢疾就医注意事项

对于细菌性痢疾,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疾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患者当出现发热、反复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的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确诊疾病。

就医指征
一旦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稀薄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细菌性痢疾的患者,若出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高热惊厥,甚至昏迷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
就诊科室
患者应考虑到消化内科、急诊科及感染疾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有何不适症状?
最近是否存在不洁饮食?
体温测量数值是多少?
腹泻症状持续了多久以及频率是多少?
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如血便、脓便等)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常规性检查
血液常规
通过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血液进行取样检测,除了可以进行粪便隐血检查以外,还可以发现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会出现异常性升高现象。
大便常规
细菌性痢疾患者除粪便呈现稀薄状以外,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以白细胞为主,并有吞噬细胞。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等存在。对于个别在夏秋季节出现不明高热的病人需做肛拭子涂片显微镜下检查,以除外“顿挫型菌痢”。
病原学检查 
粪便细菌培养
培养脓血便可发现有痢疾杆菌生长。 
特异性核酸检测
可直接检测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核酸。 
免疫学检查 
通过免疫学检查能检测出血清中有无志贺杆菌的特异性抗原,从而作出诊断。 
其他检查
对于存在有粪便隐血检查阳性患者,可以配合钡餐造影、肠道镜等其他检测手段,排查肠道出血、梗阻等情况。
X线胸片、脑部计算机断层成像可辅助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标准
肠道出现炎症性病变后,会造成血液、大便样本中白细胞、脓细胞等细胞浓度≥15HPF。
可以将患者粪便样本铺在含有0.5%曙红-甲基-兰-蓝色琼脂上,并进行进一步细菌培养,随后选用多价抗痢疾药血清进行恒定滴定试验,并进行载玻片凝集。志贺杆菌以及其他特定病原体会在与多价抗痢疾药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后,可在五分钟内出现团块,从而对细菌性痢疾进行确诊。
若有出现肠道溃疡、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配合采取钡餐造影、肠道镜等其他检查手段,确诊病变位置、范围等情况。
结合临床症状,包括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便、脱水、左下腹压痛明显等,有助于确诊该疾病。
鉴别诊断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都属于痢疾,并且临床表现症状上具有很高相似度。但是阿米巴痢疾是由于肠道感染阿米巴原虫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需要通过细菌培养分析检测的方式对以上类型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霍乱
饮食不洁是引起细菌性痢疾、霍乱等消化道炎症疾病的常见病因。但是相对于细菌性痢疾,霍乱患者病发期间,腹泻是其主要病征,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相对于痢疾表现的更为轻微。
伤寒
本病是由伤寒沙门氏菌经粪-口传染途径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以高热和腹泻为主要症状,可发现特殊的重度面容,相对缓脉,皮肤出现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总数低,嗜酸细胞消失,骨髓象可见戒指细胞,血液肥达氏反应阳性,随疾病发展效价增高。血液、骨髓、尿液和粪便中可找到致病菌。
细菌性肠炎
如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通过粪便培养分离出的致病菌不同可以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污染的食物而致病,可以从可疑致病食物、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中检出同一细菌或毒素,以此可以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其他细菌引起胃肠道感染合并中毒性休克
病原体为其他细菌,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粪便性状不同,可以通过血培养或大便培养出其他致病菌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明显的意识障碍,乙脑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以此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常见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常有头痛、颈部强直的表现,通过临床表现不同可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直肠癌、结肠癌
直肠癌、结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结肠镜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直肠癌、结肠癌患者肛门指检常可触及质硬肿物,结肠镜检查可见癌性肿块。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为血吸虫,直肠黏膜活检压片可见虫卵、虫体,以此可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抗生素治疗无效,以此可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5 

细菌性痢疾有什么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通常不会超过7天。病发期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稀薄等。实际症状表现与患者体质状况、所感染的细菌数量、菌属类型等情况相关。

典型症状
下腹疼痛
肠道感染病原体后,肠道表层黏膜细胞出于免疫保护机制,会引起肠道蠕动亢进,并对局部交感神经丛产生刺激性作用,继而引起下腹区域,特别是下腹或左下腹出现持续性疼痛的症状表现。
腹泻不止
细菌性痢疾患者病发期间,会伴随有持续性腹泻的情况发生,按照每天排便频率,从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大多数患者还常会出现有肠鸣音亢进以及里急后重的现象。
恶心、呕吐
空肠、十二指肠等内容物会随着肠道平滑肌痉挛作用,会反流至胃部、食管等上消化道系统,并对局部黏膜产生反渗透性作用后,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等情况。
粪便形态异常
患病后由于肠道系统组织无法正常转化、吸收体内大部分水分、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上物质会被加速进入排泄系统,以排泄物的形式排出。随着病程发展,粪便还可能会携带有血液、脓液等物质。
早期症状
患者在患上细菌性痢疾时,可能会在感染的1~3天之间开始出现症状。常见症状表现有腹痛、腹泻、发热等。
中期症状
肠道受到炎症病变影响,其会累及肠道黏膜肌层、肠腺、毛细血管等组织,部分渗出性组织液以及血液,会随着排泄物从体内排出,所以患者粪便样本中会有黏液或血液存在的迹象。
晚期症状
志贺菌通过杀死血管细胞来破坏肠毛细血管后,会附着于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并侵入不同的细胞类型,尤其是肾小球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等。最终导致肾衰竭、癫痫发作、败血症等其他继发性病症。
其他症状
持续发热
肠道感染致病菌后,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防御性反应,并引起体液、体温等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失调现象,导致出现体温升高、乏力、易倦等表现。
脱水症状
腹泻、呕吐等临床表现,会使体内水分、电解质等物质大量流失,体液生理平衡受到破坏后,会诱发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呼吸不畅等脱水反应。
意识模糊
志贺菌产生毒素会对肠壁毛细血管造成破坏,并通过血液循环代谢作用,进入到神经、代谢等其他系统组织,引起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晕厥、休克等严重继发性症状。
体重减轻
肠道功能障碍以及大量营养物质的流失,尤其是慢性痢疾患者,甚至会伴随有营养不良、异常消瘦等继发性症状。
并发症
急性脱水症
痢疾的常见临床症状为频繁性腹泻、呕吐发作,患者若无及时采取补液治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等物质发生过多流失,引起急性脱水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肝脓肿
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脓肿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肝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志贺氏杆菌感染会对肠壁毛细血管造成破坏性损伤,导致红细胞阻塞进入肾脏的通道。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将遭受血小板计数低、肾衰竭、贫血等困扰。
癫痫发作
志贺毒素的B亚基与大肠中的宿主细胞糖脂受体结合,并依附于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并侵入不同的细胞类型,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毒性作用,继而引起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瘫痪等继发性症状。
志贺菌败血症
多由福氏志贺菌引起,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黏液水样便或黏液血性便,严重者可出现溶血性贫血、感染性休克、肾衰竭。
关节炎
在细菌性痢疾的急性期或恢复期可能会并发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肿胀、疼痛。
赖特综合征
是关节炎、尿道炎和结膜炎三联征,临床表现为耳聋、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

清歌 发布于  2022-1-22 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