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一字千金的故事

  一字千金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那么这个成语和吕不韦有什么关系呢?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值得投资的稀有“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的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异人当了秦庄襄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这四君子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并以此互相夸耀、竞争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最为雄厚,吕不韦心想:自己身为强大秦国的相国,但门下的宾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实令人羞愧。于是他派人四处招纳士人,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后来他门下的宾客多达三千人。

  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商议,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他接着问其它:“还有其它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大家都清楚,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著有《春秋》;孙子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如果我们也效仿前人,著书一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

  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他的门客开始这项工作。他再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

  后来,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一字千金”后来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51 

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

  奇货可居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那么吕不韦是怎么做到的呢?

  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后改名为子楚),年轻的时候曾在赵国都城邯郸做质子,因为秦国屡次攻打赵国,他在赵国的处境非常艰难。当时有个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子楚的情况,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

  于是就去见子楚,向子楚游说:“我可以光大你的门庭。”子楚回笑说:“你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是不知道的,我的门庭是要等到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子楚明白吕不韦说话的含意,就引吕不韦与他坐谈,谈的内容非常深入。

  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和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亲母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华阳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认子楚为养子。华阳夫人就趁安国君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赐送厚礼给子楚,并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国派大将王龁率师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密谋,用重金买通了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因为子楚的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被隐藏起来,母子二人得以活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嬴政回到秦国。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三日后突然暴薨,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继位后,下令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布施于民。并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任命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赵孝成王也主动派使者将赵姬母子送还来交好秦国。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东周文公与诸侯密谋攻打秦国,秦庄襄王获悉,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至此,周王朝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大片土地。

  至此,吕不韦通过“奇货可居”的远见,得到了位极人臣的地位和财富。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51 

吕不韦为什么是第一位天使投资人

  说到天使投资人,很多人都可以津津乐道的讲出精彩的成功案例,但是,这些成就和中国古代的一位历史人物,秦朝的宰相吕不韦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吕不韦出生在一位商人的家庭中,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就有了经商的意识,到了他成人的时候,父亲想把家族的企业交给他打理,没想到被吕不韦拒绝了。

  吕不韦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

  吕父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珠玉之赢几倍?”

  回答:“百倍。”

  再问:“立国之赢几倍?”

  答:“无数。”

  吕不韦说:“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在战国时期,吕不韦希望帮助别人建立帝国而获得自己的财富,放在今天,和天使投资人帮助创业者建立企业并成功上市是一个道理。

  吕不韦想做天使投资人的梦想很快就实现了,他找到了了一个优质的创业者。秦国的国君公子“异人”子楚,这就等于你在一个荒岛上遇到了比尔盖茨的公子一样。

  作为一个优秀的天使投资人,选择一位卓越的创业者是最重要的,很简单,一个项目会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好的创意也可以经过很多的修改,只有创业者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当中,靠的是创业者的执行力、经验。

  吕不韦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对子楚这位背景雄厚的创业者进行投资,肯定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

  当然,自己有了想法之后,还要对创业者进行考察和必要的利益划分,很快,天使投资人吕不韦和创业者子楚进行了沟通,最后约定,吕不韦投资子楚的“秦国复国项目”,他拿出天使投资,协助帮助子楚进行返回秦国,争夺秦国的王位的经营活动。

  而他所占的股份达到了50%。也就是说,创业者子楚的“秦国复国”公司“上市”以后,获得的利润一家一半。

  “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在这商业过程中,吕不韦作为天使投资者,承担了“秦国复国公司”所有运作费用。

  而为了控制这家公司,天使投资人吕不韦还派驻了自己的一位亲信,到公司的CEO子楚身边来任职,也就将已经有了身孕的姬妾送给了子楚,生下一子,取名为“政”,据说这就是日后的秦始皇嬴政。也就是说,作为天使投资人的吕不韦还帮助“秦国复国”公司找到了未来的第二代接班人“秦始皇”。

  “秦国复国”公司的生意进展的顺利,公司的CEO子楚很有创业精神,他制定了三年的财务规划,很快就完成了回到秦国、重回体制、立为太子、即位为王的IPO全过程,终于上市了,子楚也变成了秦国的庄襄王。

  这个时候,是天使投资人获得收益的时候了,子楚没有食言,按照“秦国复国”公司的约定,任命吕不韦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等到CEO子楚去世以后,公司的第二代领导人太子嬴政——按司马迁说法就是吕不韦的亲生子,即位为王,封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家僮万人。至此,“秦国复国”公司的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50 

带你了解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

  退休制度一直是深受重视的社会性问题,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而前一段时间部分专家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建议,使得退休制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社会大众就退休年龄以及退休保障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古代官员一般多少岁退休_古代官员一般什么时候退休_古代官员退休后靠什么养老

  事实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讨论退休制度,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伴随着整个古代历史。中国自古就有退休制度,不过各个朝代有所不同。

  严格意义上讲,在唐宋以前,是没有“退休”一词的,它始见于唐宋文献典籍,比如唐代韩愈在《复志赋序》中写道“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在唐宋以前,人们常用“致仕”、“致事”等称谓来表示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古代的退休制度与现代概念不同,它仅限于官吏,普通百姓退休,是不能叫“致仕”的。《春秋公羊传》里就对“退而致仕”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思就是将职位权利还于君王。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始建于周王朝,《礼记.曲礼》载:“大夫七十而致事。”不过,西周灭亡以后,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君王不断更迭,臣子们亦是朝秦暮楚。而且,当时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活到七十岁以上的官员寥寥无几。所以在这一时期,退休制度相当于摆设,无人重视,它本身也很少应用于实践。

  直到汉朝以后,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才真正形成。不过想在汉朝享有退休资格,非高官重臣不可。汉朝规定,从官职上退下而能够称为“致仕”的官员,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年满七十岁,另一个则是官员俸禄要在两千石以上。

  在汉朝,两千石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以后,可以领取原有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退休金;但是在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退休,则没有任何退休金,退休以后全靠自己养活。不过,汉朝皇帝在官员们“致仕”时,通常会给予优秀官员大量赏赐,一则安抚官员,让他们不至于心生不满,二则激励官员,为官员们树立榜样。

  古代官员一般多少岁退休_古代官员一般什么时候退休_古代官员退休后靠什么养老

  与汉朝相比,唐朝的退休制度,对待退休官员要优厚的多,同时也更加随性。唐朝与汉朝一样,都是规定官员官职越高,退休以后享受的待遇越优厚,不过唐朝有一个“保底措施”,即使是六品以下的官员,退休以后,朝廷也会赏赐不少土地,用以养老。有了这些土地,大富大贵可能不太容易,但想要做个小地主还是轻而易举的。

  而且,在唐朝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那就是退休年龄跟形象挂钩。盛唐时期,国家对外开放,万国来朝,大唐皇帝自然重视官员形象。所以,在唐朝做官,若是长相显老,可能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就要“被迫致仕”,若是官员老年时依旧容光焕发,可能到七八十岁,皇帝还是不让他“致仕”。至于这项规定对于官员来说是喜是忧,便是因人而异了。

  当然,不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在对士大夫待遇这块,都不如宋朝。宋朝被称为“士大夫的天堂”不是没有理由的,在宋朝做官,确实很吸引人。北宋时期规定,官员的退休年龄为70岁,而官员退休以后,不论之前官职,退休待遇一概按之前官职论,俸禄一分不少。

  宋神宗甚至允许官员带职退休,官员致仕以后,皆晋升一级。除此以外,北宋还规定,官员们在退休以后依旧享有政治特权,当官的子孙可以通过荫补获得官职。即使是宋朝财政入不敷出时,皇帝依旧没有苛责官员,总是在降低官员退休工资以后,又想方设法的从其他地方补回来。

  不过,这样的退休制度利弊都很明显。宋朝士大夫重气节,忠国家,社会读书氛围浓厚,但与此同时宋朝冗官情况极为严峻,官僚体系臃肿,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大,办事效率低。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士大夫从“皇帝身边的客卿”,彻底沦为“给皇帝打工的”。朱元璋出身贫苦,他痛恨贪官污吏,连带着对于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们也十分不满。故而,明朝整体的退休制度都比较严苛。

  古代官员一般多少岁退休_古代官员一般什么时候退休_古代官员退休后靠什么养老

  明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以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官员任现职满三年且无大过者,可升一级致仕,后来又规定特别突出者可以升两级致仕。然而,明朝的官员整体俸禄很低,起初朝廷还允许致仕官食原俸,但很快朝廷就将这一规定取消,且规定退休官员一般情况下不发放退休金,实在“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清朝的退休制度,基本上是承袭明朝的。

  其实,明清两朝的退休制度与前朝有着重大的不同。在明清以前,不同朝代的官员退休年龄以及待遇可能有所差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官员们即使退休以后,依旧拥有参政权。官员们在退休以后,依旧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朝堂上,发表建议,只是实权没有在职时大而已。

  然而,明清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退休官员的权利越来越少,他们在退休以后,名义上不再拥有实权。至于暗地里的操纵,则是各方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事实上,关于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明清以前,官员们拥有过多特权,导致官僚阶级不断膨胀,严重威胁了皇权,然而明清减少退休官员待遇以后,官员们为养家糊口,往往会在在任时疯狂贪污,大肆敛财,贪腐之风不降反升。所以,退休制度对于官僚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退休制度的得与失,值得我们深思。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50 

古代没有银行,皇帝怎么给各地官员发工资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大家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无现金的时代了,现在的扫码支付,银行卡支付等等,都是非常先进的。

  古代皇帝如何给官员发工资_古代官员的俸禄怎么发_古代发工资的方式

  以前的时候大家上班的时候都是发一些现金的,但是现在已经直接发到卡中了,这也是方便了很多的程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官员遍布天南地北,他们又是怎么发工资的呢?

  在古代的时候消息都是通过新信鸽或者是快马的,但是用这两种方式发工资不太可能,如果使用人力的话又有些太劳师动众了。

  在古代的一些史书中,关于这方面的信息也比较少,所以也令很多研究者感到头疼。不过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应该注意到,在剧中经常会提到国库这个词。

  大家可能觉得一个国家应该只有一个国库,但其实每个地方都设有自己的国库,来向地方管辖内的百姓收税,自然官员也就不需要每个月千里迢迢跑去京城领工资了。他们就可以去当地的国库领取了。

  不过每一个朝代的官吏俸禄体制也是有区别的,在晋朝的时候主要是用土地来作为工资的,到了汉朝的时候采取的是给谷制,主要以粟为主等等。

  每一个朝代都在不断的改变和进步中,但是大体上都是像现代的公司的经验情况,主公司和分公司给个字员工发工资,现代的人也是在借鉴一些古人的智慧的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50 

燕云十六州具体指哪些地方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失岭北(王维诗中“都护在燕然”的燕然都护府)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燕云十六州是指哪里_燕云十六州是哪些地方_燕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燕云十六州具体指: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市东)、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区。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50 

殉葬制度是谁废除的,什么时候废除的

  殉葬制指的是那些没有生育的后宫妃子或者服侍过皇帝的宫人,在皇帝去世都要为他陪葬。从朱元璋带朱瞻基这几代皇帝,都有很多无辜的人为这种制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是这个制度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被废除了,朱祁镇是出于什么目的废除祖宗定下的规定呢?

  探究朱祁镇废除殉葬制的原因,无非有三个。其中之一是因为他年幼时身边一直有很多照顾他的宫女和太监,这些人在宣宗去世后,都被拉去做了“陪葬”。这给年幼的朱祁镇在心里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留下了永远无法消除的阴影,也许在那时他就萌生了要废除这种残酷制度的念头。

  其二,与周宪王朱有炖有一定的关系。周宪王朱有炖是太祖第五子朱橚之子,在他生前没有留下半个子嗣,因此他死前就向英宗提出,不要让他们的妻室为之殉葬。英宗也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拟定了诏书,可惜的是在诏书还未传到之时,周宪王朱有炖的王妃巩氏和施氏等6人已经同日自尽殉身,这让朱祁镇对这种制度更加厌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想保护曾和自己共患难的皇后钱氏。这位钱皇后,在朱祁镇被景泰帝软禁时候,通过自己做女红来换钱,每天都给朱祁镇去送吃的。

  在经历这些磨难后,朱祁镇不想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在自己死后为自己陪葬。再加上钱皇后并没有给朱祁镇生下子嗣,为了保护她,朱祁镇在临终前向大臣们颁布了一道口谕,说自己死后钱皇后可以不为自己殉葬,除了钱皇后外,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皆可离宫,同样不需要为自己陪葬。

  就这样,从明英宗起殉葬制度便被废除了。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49 

七子之歌中七子资料介绍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和旅大(旅顺大连)的简称;七子又指七个人的合称。七子古代西汉嫔妃的等级。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朝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七子之歌是哪七子_七子之歌中七子资料介绍_中国历史网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朝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琉球群岛割让日本,与她们同时被割让,侵占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俄罗斯帝国租借)。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七子之歌是哪七子_七子之歌中七子资料介绍_中国历史网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七子之歌是哪七子_七子之歌中七子资料介绍_中国历史网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49 

迫使清政府赔款最多的条约是哪一个

  近代史上,在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中国清政府和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西班牙王国、尼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从1902年1月1日算起,分三十九年付清,年息四厘,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清朝的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750元,也就是将近7500亿人民币;(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活动。(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重要地区。(4)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使馆区,帝国主义各国可以在内驻兵,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带来的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帝国主义通过《辛丑条约》向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再加上他们借机巧立名目向中国各省勒索的地方性赔款二千多万两,总数超过了十亿两,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十二倍。清政府将赔款分摊到各省,这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最后都转嫁到贫苦的中国人民头上。当时的中国人口按四亿计算,每人几乎要赔三两白银(合成2000多人民币),是帝国主义贪婪残忍的侵略罪行的见证。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49 

辛丑条约废除的原因经过

  条约废除

  对德、奥、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作为战胜国,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

  对日、意、西、英、美

  1940年11月,日本与汪伪政权签订条约,“撤销其在中华民国所有的治外法权,并交还其租界”。这实际上是瓦解已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的策略。为了提升重庆国民政府的地位,并挽救其日益受到挑战的威望,蒋介石也将废除各国对华的不平等条约,作为外交的主要内容。然而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蒋介石做出了积极的外交努力,但英苏忙于欧战、无暇顾及远东,美国也极力避免过早地与日本发生冲突,所以对蒋的建议反应冷淡。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不宣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转机也随之来临。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中国政府便向日德意三国宣战,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之关系者,一律废止”。这样,中国与日本、意大利及其轴心国同盟的西班牙所签署《辛丑条约》的相关条款,至此废止,而德国从《辛丑条约》中所获得一切权益也早在一战后就被中国收回。

  不止如此,由于世界政治格局的迅速变化,中国与其他《辛丑条约》签约国的废约交涉,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1943年1月11日,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订《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一天,外交部长宋子文与英驻华大使薛穆也在重庆签订《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中国与英、美两国之间的《辛丑条约》正式废止。

  其他国家

  中国与英美交涉的成功,对其他的国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43年10月20日,中比条约第二条,1945年5月29日,中荷条约第三条;1946年2月28日,中法条约第三条,均做出同样规定,废除《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原签字国,共十一国。除上述英、美、比、荷、法五国外,其余如德、奥、俄、日、意大利、西班牙六国,因宣战或改定新约,也已取消。

  至于瑞典、挪威、丹麦、葡萄牙、虽非辛丑条约签字国,因有使馆界等关系、于1945年4月5日、1943年11月10日、1946年5月20日、1947年4月1日,先后以条约或换文放弃。至此,《辛丑条约》强加于中国的约束基本得以清空,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在中国获得的权益只剩下使馆界一些房屋的产权而已。


!admin 发布于  2023-4-2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