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
四大悲剧分别是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分别是《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一、四大悲剧
1、《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Hamlet)》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之间。
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2、《奥赛罗》
大约于1603年所写作的。这出戏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伦敦的Whitehall Palace首演。
作品讲述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
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3、《李尔王》
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
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4、《麦克白》
创作于1606年。自19世纪起,同《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公认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由朱塞佩·威尔第于1847年在佛罗伦萨完成谱曲,后又经过多次修订。
《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麦克白》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二、四大喜剧
1、《威尼斯商人》
大约作于1596~1597年。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2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仲夏夜之梦》的首次上演,是在1594年5月2日托马斯·赫尼奇爵士和骚桑普顿伯爵夫人结婚的前夕,地点是在骚桑普顿庄园,看来该剧是为爵士婚礼助兴之作。
此剧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戏剧史上影响巨大,后人将其改编成电影、故事、游戏、绘画等。
3、《皆大欢喜》
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
《皆大欢喜》主要剧情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到森林寻父和她的爱情故事。剧名《皆大欢喜》表明剧中受迫害的好人全都得到好报,恶人受到感化,有情人双双喜结良缘。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理想中的以善胜恶的美好境界。
4 、《第十二夜》
约写于1600一1602年间,1623年在书业公所登记,同年收入第一对开本中。
塞巴斯蒂安和薇奥拉这一对孪生兄妹,在一次海上航行途中不幸遇难,他们俩各自侥幸脱险,流落到伊利里亚。
薇奥拉女扮男装给公爵奥西诺当侍童,她暗中爱慕着公爵,但是公爵爱着一位伯爵小姐奥丽维娅。可是奥丽维娅不爱他,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
经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塞巴斯蒂安双双结成良缘。尽管奥丽维娅原先爱的不是塞巴斯蒂安。但他的面孔与薇奥拉全然相同,这也算满足了她的心愿。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戚继光作为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传奇将领,南征倭寇、北御鞑靼,他和他所率领的戚家军取得了“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的辉煌战绩,而他也得到了朝廷应有的回报,最终到太子少保,位极人臣,可谓是风光无限。
戚继光是将门世家,父亲在山东做军官。当时,日本鬼子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残杀中国军民。当时倭患最严重的是浙江地区,朝廷将戚继光派到浙江担任将军,到岗后戚继光组建了自己的戚家军,发明了鸳鸯阵,开始了战无不败的辉煌战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最终却落得了一个凄凉的晚景。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居正。
当时明朝的政治环境非常黑暗,想干大事都要巴结大官。戚继光在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下,攀上了朝廷宰相张居正。他投张居正所好,送很多美女钱财过去,看到戚继光这么体贴,张居正也非常高兴,对戚继光很提携。抗倭胜利后,张居正将戚继光调任蓟辽总兵官。戚继光在北方边境防守蒙古人非常成功,朝廷封他当国防部长和少保的官职。
所以戚继光一直都是张居正的亲信,当然他们两个都是相互利用而已,戚继光想利用张居正做事情拿战功,而张居正也需要有这么个人做出事情了给皇帝看,也满足了自己的利益需求,好在戚继光是个做事的人,把每个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
张居正确实是非常看重戚继光,下属不听话,就给他换,搭档合不来,也换,戚继光和上司处不拢,还是换,这样七整八弄,把戚继光搞成了一个无人敢惹的角色,当然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戚继光打胜仗奠定了坚实基础,戚继光也确实不负张居正的厚望,以赫赫战功对张居正的重用做出了最好的回报。
然而,张居正和戚继光的蜜月期到万历十年就结束了,因为张居正死了。
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开始,对张居正实在是痛恨到了极点的万历皇帝,在清算张居正上真可谓是不遗余力,凡是和张居正有瓜葛的他都要反对,这样清算下来,最终就坑到了戚继光。
平心而论,戚继光确实没犯什么错,反而在任上兢兢业业,将边境守得好好的,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张居正是宰相,谁都想攀高枝,当然也就成为张居正的党羽了。
因此,万历十年,戚继光就被调离北方到广东任职去了,虽说级别不变,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已失去了朝廷的信任,对此,戚继光也清楚,但能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去吧,到了晚年,连看病买药的钱都没有了,一代名将就这样坠落了,最终在孤独寂寞中离开人世。
秦桧为什么是千古罪人
秦桧为什么是千古罪人
秦桧夫妇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差,被称为千古罪人,一直遭受到后人的鄙视,还被后人做成雕像罚跪,那么秦桧夫妇为什么是千古罪人呢?今天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吧。
秦桧夫妇为什么是千古罪人
秦桧夫妇是千古罪人是因为陷害了岳飞。岳飞在当时一直都是主张抗金收复疆土,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是一位十分勇猛的将军。但是秦桧夫妇一直主张和金人议和,然后把岳飞从战场上召回来,污蔑其兵权过大,想要谋反,所以导致一心为国的岳飞身亡。
秦桧不仅害死了岳飞,还害死了不少主战派人士和反对议和的人士,例如当时号称南宋四大名臣的赵鼎、胡铨和李光等人。另外还有前宰相的吕颐浩的子孙也被秦桧害死。结合秦桧的种种恶行,还有他杀害了民族英雄的事情,所以秦桧就成为了千古罪人。
秦桧夫妇怎么死的
秦桧后来生了重病,到处求医,皇上也给他请了很多大夫医治,但是没有起色,最后死在了家里。等到秦桧死后,皇帝觉得他和他的家族已经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所以就剥夺了秦家一家的权利,并且还将他们一家满门抄斩,其中就包括秦桧的妻子王氏。
岳飞个人简介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他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指挥了很多次战争。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用来收复失地。后来岳飞被陷害身亡,等到宋孝宗时期,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
秦桧为什么是千古罪人?
秦桧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并且害死了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所以秦桧是千古罪人。
公元1127年,金军将俘获的宋氏皇族带往北方,携带着宋朝廷几位大臣,其中就有秦桧。在到达金军大本营后,诸位大臣都保持自身气节,丝毫不向金军示弱,但恰恰有一个人例外,没有任何骨气地去讨好、去奉承金军,那便是秦桧。靠着自己“墙头草,两边倒”的本事,向金军摇尾乞怜,费尽心思讨好金军头领,秦桧渐渐得到善待,也得到了头领的赏识。就这样,秦桧开始为金军效力。而后趁金军不注意逃回南宋朝廷。
回归宋氏朝廷后,金军几度压境,秦桧力主议和,同岳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而后在确立皇嗣上两人又持不同意见。最终秦桧暗恨岳飞于心,诬告岳飞谩骂先皇、意图谋反、受旨意却不服从等众多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所以秦桧是千古罪人。
身为宋朝丞相,在被金军抓去之时,不能够保持自身气节,向金军摇尾乞怜,竭力讨好金军头领,以期许能够得到好的待遇;而后更是为金军效力,卖国求荣,所作所为实在与汉奸没什么两样,都是不堪入目的行径。面对立皇嗣、议和等事件,秦桧仅仅因为岳飞与其政见不合,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诬告杀害,让一代名将含冤而死,更让他家破人亡。
秦桧该不该是千古罪人?
“金国还拥有大量骑兵主力。以步兵为主的南宋军队在平原地区还可以与金国的精锐骑兵较量。但若劳军远征准备不充分,在金国的土地上和大量的骑兵精锐较量,可以说胜利的希望不大。”锐子你知道步兵和骑兵在平原交战会是怎样的结局吗?骑兵绝对可以以一当十,10000骑兵可以在平原冲垮100000步兵的防线。
更何况金兵还有着如同现在重型坦克一般的铁甲连环马,也叫铁浮屠,拐子马。如果没有岳家军和刘琦等人,金兵的重装骑兵几乎可以无敌于天下。难道这种时候你还认为南宋王朝应该等着金国铁骑恢复元气后,再以10倍的步兵去换对手的骑兵吗?"秦桧能够使残破的宋朝有机会修养生息,使宋朝的人民体验和平、富足的生活上百年。
最终宋国还是报了血恨,联合蒙古把强大的金国给干掉了。。。"锐子此言实在可笑。南宋朝廷内有奸臣,外有金寇,国家抽重税以完成对金、蒙的岁币。苟延残喘地活着也叫做“和平、富足”吗????等到灭金的时候,金国已经被蒙古人打得无还手之力了,还能叫“强大”吗?作为软骨头的求和派,主张对金议和,对金纳贡,并且参与迫害岳飞,这不叫千古罪人这叫什么????我也承认初期的秦会确实也有着一定的骨气,我也承认他不是迫害岳飞的主谋。
也许他不是金国的奸细,可称他一声卖国贼我想并不过分。
秦桧为什么是千古罪人?
因为秦桧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并且害死了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所以秦桧是千古罪人。
绍兴十一年二月,兀术再次南下,宋将邵隆、王德等连战皆捷,收复商州、庐州等地。 三月,秦桧传谕张俊、杨沂中、刘锜班师,濠州失陷,金兵北还。 四月,秦桧密奏高宗“论功行赏”,收回诸将兵权,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回朝,分别被任命为枢密使和副使,高宗撤掉三个宣抚司。
六月,秦桧进封为庆国公。七月,《徽宗实录》修成,升为少保,加封冀国公。九月,兀术有求和之意,秦桧上奏宋廷,派刘光远、曹勋出使金国,商议以淮水为界,宋割唐、邓二州。随后又派何铸回访,答应金的条件。
十月,秦桧让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十一月,金帅兀术派萧毅等到临安,宋金签订绍兴和议。
十二月,因岳飞在议和、立嗣等问题上和自己冲突,秦桧便诬告岳飞曾说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岁任节度使,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又以受诏不救淮西等罪名,将岳飞赐死狱中。
秦桧夫妇为何是千古罪人?同跪的还有谁?
800多年长跪不起,秦桧夫妇为何是千古罪人?同跪的还有谁?
秦桧的出名不是因为立下了功绩,而是因为他和他的夫人王氏一起陷害了岳飞,从而让秦桧夫妇背负了千古罪人的骂名。秦桧的夫人更是过分,朝中有人努力的为岳飞辩解。可是秦桧却已宁愿错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个的态度不愿意放人。身边的王氏不但不制止自己夫君的错误,反而火上浇油,和岳飞一唱一和最终害死了岳飞
李自成当了几天皇位
李自成当了几天皇位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自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什么剧种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什么剧种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史籍记载
晋室南迁,士人平民纷纷相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族南迁和多民族融合,影响汉晋政治格局,占据经济文化舞台的士族,侨姓有王、谢、司马、殷、何、庾、桓、郗、许、曹、 江以及阮籍的后裔,江南士族有周、贺、顾、纪、孔、戴、袁、虞、干、葛等。
其中多数游止或世居会稽(绍兴),史称“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第一大都市。会稽城“多诸豪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
太平公主是被谁杀死的
太平公主是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的。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策划和参与了一场即将要改变唐朝走向的谋反政变,在事发前,唐玄宗发兵抓获了她,并将她赐死于家中。至此这位极尽宠爱,权倾朝野的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小女儿,结束了她辉煌灿烂富有传奇的一生。公元713年8月1日,48岁的太平公主拉下了她人生中最后的帷幕,曾经不可一世,插足几代皇权争斗的她,最终结局也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成为了宫廷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太平公主画像插图
太平公主的死,让很多人感到可惜,因为太平公主在历史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谋略都有极高的赞喻。也正因为如此,她的死才成为了必然,与其说太平公主的死是自作孽不可活,更不如说她是权力斗争中的失败者、牺牲者。
太平公主被高宗和武则天视为掌上明珠
《旧唐书·武攸暨传》:“二十余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
高宗和武则天十分宠爱她的小女儿,不仅让她学习朝政,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因为太平公主第一次婚姻嫁给的薛家人牵扯到了谋反案中,驸马也被处死,所以太平公主第二次嫁给了武家人。不过太平公主本人却一直是李家的忠实拥护者,虽然面上不说但是对其母后以及武家人的做法十分看不惯。
太平公主画像插图
后来在拥有权利后便和李家未来可能的继承人站在统一战线,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将皇位传给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在此次事件中因为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后被追封,便开始了她权力的顶峰时期。
太平公主的权势日盛
李显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太平公主的功劳是很大的,因此李显成为皇帝后对太平公主十分尊敬,不但允许她参与到朝政中来,还免除她对皇太子等人的行礼。
这一时期的太平公主,地位已经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也正是如此,同时也引来了很多的政敌。
太平公主画像插图
《新唐书1列传第八》:玄宗将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事定,将立相王,未有以发其端者。主顾温王乃儿子,可劫以为功,乃入见王曰:“天下事归相王,此非儿所坐。”乃掖王下,取乘舆服进睿宗。睿宗即位,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
公元710年,刚做了五年皇帝的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唐朝皇室权力的争夺再次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一步错步步错,将满盘皆输。此时,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相王李旦虽参于政事,韦后与党羽商议后决定架空李旦,这彻底打破了韦后与皇族之间的平衡。
太平公主剧照
此时,太平公主派遣其子薛崇简参与诛杀韦后的行动,并在后来彻底铲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帝宝座,拥立相王李旦复位登基,即唐睿宗。因此,太平公主被晋封为万户,她的权势成为了所有唐朝公主不可逾越的高峰。
太平公主碰到了政治上的劲敌
《资治通鉴》:“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因为屡次立大功后,太平公主的权势和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李旦在处理国家大事时都要与她商量方针政策,她不同意的,李旦就会放弃,她同意的就必须通过。一时间,朝中从宰相往下的文武百官,升迁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她的权势在后来甚至超过了皇帝。
太平公主剧照
功高震主本来就是历来帝王所忌讳的,像太平公主这样权势压住皇帝的更是少见,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她的结局都不会太安稳。不过她香消玉殒的原因是因为遇到了一个更加强劲的对手,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唐明皇李隆基。
李隆基不似其他昏庸懦弱的皇子,相反他英明神武,有谋略有才能,还雄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太平公主带来了威胁,为了保持自己的最大权力和地位,她便三番五次对尚是太子的李隆基下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就造就了她命运的悲剧。
太平公主剧照
结束语:
太平公主在长期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就难以甘心做个平凡人。她权势过大,要么会是被皇帝尊敬,要么就会被皇帝铲除,当然这些条件是取决于继承者的能力。李隆基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之人,他登上皇位后肯定不会听从自己的姑姑的意见来施政,因此才有了太平公主下定决心要铲除李隆基的原因,只不过她的政治手腕比不过自己的侄子而已。
孙策和孙权是什么关系?
一、关系:孙策和孙权是兄弟,都是孙坚之子。
二、简介:
1、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2、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皇太极最爱的一个女人是谁
康熙能够成为清朝历史上的明君,首先要感谢的便是奶奶孝庄太后,甚至因为孝庄的遗愿而打破祖制,最终孝庄没有归葬在皇太极身边。康熙是有名的大孝子,因此在祭奠先祖时康熙肯定不会遗漏孝庄太后,那康熙为什么会不祭拜宸妃呢?
在弄清楚原因之前,首先要知道谁是宸妃?
宸妃是皇太极的妃子,名叫海兰珠,与孝庄太后同样都是来自科尔沁,是孝庄的姐姐。
宸妃的人生可以说绚烂到极致,但同时也十分悲惨。宸妃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虽然是出生在部落首领家中,由于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就连出生结婚这些重要的信息都没有留下来,当然也跟当时游牧民族的文化发达程度有关。
宸妃在历史上有所记载是当她被许配给皇太极,这件事成为改变宸妃一生的抉择,当时皇太极已经迎娶了宸妃的姑姑和妹妹,此时自己也要嫁给这位如日中天的雄主。
科尔沁部落连续嫁给皇太极三位女子,主要是急切地渴望能够生下一位拥有科尔沁部落血脉的儿子,没想到哲哲和孝庄都不争气,于是宸妃就被安排嫁给皇太极。
皇太极当时可谓是草原雄鹰,前景一片光明,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是必然的,只要科尔沁女子能够生下儿子,如果将来能够继承皇太极的宝座,那就可以保科尔沁部落百年无忧。
准备将宸妃嫁给皇太极之初,科尔沁贝勒宰桑心中也有点心虚,因为海兰珠(宸妃)是二婚,她之前曾嫁过人,具体因为什么原因又变成单身史书没有记载,此时已经26岁的海兰珠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盛京,随后与皇太极成婚。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海兰珠深受皇太极喜爱,其中的原因外人也不知道,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海兰珠好像结束了不幸的婚姻,从此掉进蜜罐中。
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程度有多疯狂呢?在和海兰珠成婚一年后,皇太极就在盛京登基称帝,从此清朝开始走进历史。在皇太极忙完登基大典后,开始着手准备册封后宫事宜,虽然当时皇太极后宫还没有完善的后宫制度,但是册封必定是要有尊卑的。
根据皇太极的旨意,海兰珠的姑姑哲哲被封为清宁宫大福晋,这并不奇怪,因为哲哲当初在嫁给皇太极时就被放在发妻的地位上,而皇太极对她的感情并不深,哲哲的地位更多地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因此册封地位只能作为心中地位的参考。
在哲哲之后就是宸妃海兰珠,她被封为关雎宫大福晋,这才是皇太极最爱的女人,而海兰珠居住的宫殿名字也是皇太极精心挑选的,是根据诗经中的名句得来的。
皇太极将海兰珠封为宸妃,宸字在古代一般是指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更多时候会作为皇帝住所的借代,因为北极星常年都明亮闪耀。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到这时基本上都没有提到孝庄,并不是故意忽略孝庄的存在,是因为孝庄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很低,并不重要,虽然孝庄也曾为皇太极生下儿子福临。
比如在皇太极册封五位后宫时,孝庄是放在最后一位的,也曾有人为此解释为皇太极要平衡联姻各部落之间的情绪,完全是自欺欺人的理由,皇太极对孝庄并不热情,这是事实。
皇太极对海兰珠一直浓情蜜意,而海兰珠也算是为科尔沁争光,终于为皇太极生下一位儿子,这个消息不管是对皇太极,还是对科尔沁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
凭借着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将来的天下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新生儿的,科尔沁自然是高兴,随后送上丰厚大礼为皇太极庆祝。皇太极的高兴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表示这个孩子将来就是继承人,随后大赦天下,这是极为罕见的隆重待遇。
如果事情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那宸妃将会是幸福的女人,历史也就没有孝庄什么事,可惜事与愿违,宸妃生下的儿子在半岁左右就突然夭折了,这对于皇太极和宸妃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开心喜悦戛然而止。
宸妃命运坎坷,在早年遭遇婚变,幸运地嫁给皇太极备受宠爱,但是却要忍受丧子之痛,这对于年轻的宸妃是不能承受的打击。在孩子夭折后,宸妃的身体每况愈下,皇太极遍访名医来为她治病,始终不见好转。
宸妃最终忧郁而死,当时皇太极正在前线打一场决定清朝命运的关键之战,皇太极仍然扔下军务连夜快马飞回宸妃身边,渴望能够见到宸妃给她活下去的力量,皇太极没有如愿,最终只能抱着宸妃的尸体痛哭。
宸妃的去世给皇太极很大的打击,皇太极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但是没想到这位草原霸主的内心如此专情、如此柔软,在宸妃去世后,皇太极经常隔三差五地要去祭奠,其中有几次都是哭晕在地上,被随行太医紧急救治。
就这样,在宸妃去世两年后,皇太极也在悲伤中驾鹤西去。
到此时为止,孝庄太后才开始逐渐走上政治舞台,首先是作为顺治皇帝的生母,匡扶国政的太后,后来又作为康熙皇帝的奶奶,再次辅助康熙掌控朝政大权。
康熙皇帝对孝庄太后的感情非常深,但是对皇太极的宸妃却没有什么感情,因为与她同时期的孝庄只是默默无闻的皇太极后妃。
康熙在祭奠先祖时没有祭奠宸妃的原因主要是宸妃的地位。从位分上来看,宸妃是皇太极的妃子而已,虽然在皇太极心中是排第一位的,但是礼教制度是严格按照名分的。
宸妃死后是陪葬在皇太极的清昭陵,但是在清朝皇帝的宗祠中,宸妃是没有资格受到自顺治帝以后诸位皇帝祭拜的,因为皇帝祭拜先祖,男性只是祭拜父亲、爷爷、太爷爷以此向上类推,女性祭拜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在登基后就会提升生母地位,是要被列入祭拜名单的,另一类是皇帝的嫡母,一般是皇后,在新皇帝登基后,也会将嫡母列为祭拜对象。
从皇帝祭拜的对象可以发现宸妃是没有资格享受康熙皇帝祭拜的。
小年的由来和风俗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由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从时间上说,北方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晚了一天,是在腊月二十四。小年,不是一个法定节日,而是一个民间习俗。
传说一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传说人间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
玉帝听后大怒,命三尸神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罪行,抹上黑,再让蜘蛛结网,挂在屋檐下。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做了记号的人家,就将罪给他们。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王莽为什么说是穿越者
王莽篡汉之后很多的改革措施都很有现代色彩,比如土地制度上:土地收归国有,平均分配给百姓更重,不允许私人买卖。以及经济制度、奴隶制度的改革,不像是一个“古人”该有的认知水平。同时,王莽哈发明了许多“现代化”的工具,最为有名的就是“游标卡尺”了。
这样一个现代产物几乎坐实了王莽穿越者的身份。
王莽篡汉是一段很有争议的历史,但王莽本身的争议比这段历史要大得多。在奴隶制度上,面对这个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王莽却破天荒地提出了禁止买卖奴隶的措施,这也是现代人权思想的一种体现。另外,王莽发明的游标卡尺,跟我们现在使用的游标卡尺几乎一模一样,另外,历史上还曾提起王莽尝试制造过飞行器,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这穿越者的思维却给历史留下的巨大的疑惑。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事,王莽的二儿子杀了人,而且还是一个家奴,在封建社会里发生这样的事再寻常不过了,挖个坑埋了,好的给家奴家里赔点钱也算是仁至义尽。就算是想通过这件事博取名声,打不了学曹操“割发代首”走个过场就算了,可王莽怎么做的?直接让儿子自杀了。这种人权上的重视和平等,说不是现代思维怕是古代人都不甘心。
王莽一向俭朴,而且还让王太后带头,拿自己的钱救济百姓。北方水灾,王莽不吃酒肉;南方含在,王莽带头沐浴更衣。安置灾民,把呼池苑撤销了,还建了一千多套房子。
另外,王莽的经济思维也很有现代人的作风,控制物价、禁止商人炒作,并为农商提供国家贷款,甚至还有丧事祭祀上的“无息贷款”,这种超前思维,相比不是一个古人能够驾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