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颈椎病?颈椎病的4大影像学检查
如何诊断颈椎病?颈椎病的4大影像学检查
颈椎病的4大影像学检查
1、X光片。当怀疑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变直、出现骨刺时,(脊柱)神经外科医生一般建议颈椎病患者做颈椎X光片。
2、磁共振。当怀疑颈椎病患者可能有脊髓受压时,(脊柱)神经外科医生一般建议做颈椎核磁共振(MRI)来判断患者颈椎的脊髓是否存在受压情况。
3、CT。为了确认患者是否存在明显的骨化、钙化或者颈椎管狭窄,(脊柱)神经外科医生一般建议患者做CT检查来确诊。
4、MRA。当患者出现眩晕、头痛症状时,(脊柱)神经外科医生为了确认患者血管是否正常时,一般建议患者做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
专家提醒:颈椎病患者是否需要做影像学检查,做哪种检查需要医生依据患者的症状等的不同来作出判断,患者切不可盲目的要求做某种检查。
目前,颈椎病的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大家经常低头看手机更是增加了颈椎病的患病几率。那么,我们该如何来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呢?
颈椎病的预防
1、体位及姿势
(1)坐姿 宜端正,勿弓腰驼背或过分低头,忌长时间低头,应每30~60分钟抬头、颈伸活动1~2分钟。
(2)立姿、行走及活动 宜挺胸抬头,平视前方;忌头过仰活动。
(3)卧姿及枕头 宜维持颈椎前凸的正常生理弯曲,忌枕头过高或过低。①枕高 仰卧位,枕高同拳宽;侧卧位,枕高同单侧肩宽。②枕软硬度 适中,以舒适并能衬托支撑颈部生理弯曲为宜。③枕位 置于颈后,维持颈椎前凸的生理弯曲。④枕填充物 以能使枕头适当塑型及吸水性能良好的材料为宜。可依个人具体情况而定。⑤牵引枕 直径15厘米左右的填充较饱满的圆柱枕,枕于颈后,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以外的各型颈椎病,每日枕2~3次,每次15~30分钟。
2、颈部的保健
(1)颈部保暖,避免风寒侵袭。
(2)适当的关节活动、颈背肌训练。可在局部肌肉评价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锻炼方案。
饮食和亚健康的千丝万缕
饮食和亚健康的千丝万缕
1,生活不规律
相信这个是很多年轻人的状态,晚上总是睡得最晚早上也总是起的最晚,几乎没有上午,睁开眼睛就已经是中午了,更不用说早餐了。其实这种状态是最可怕的,因为生活不规律是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的,所以出现亚健康几乎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2,过度减肥
现在有很多的朋友为了追求自己身材的完美,每顿饭只吃那么一点,丝毫不会考虑自己胃部的感受,久而久之的,自己的胃部就会反抗,出现什么都吃不下的情况。而这个就是亚健康的前兆了,所以平时的时候尽量的以自身健康为主,不要过度的节食。
3,偏食挑食
偏食动物类食品,吃得过多、过咸、过甜等,容易导致亚健康。针对亚健康,有些东西是要从饮食方面补一补的,维生素A、D、C可多吃鱼肉、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来补充这类维生素。
4,饮用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喝少量葡萄酒有益健康。红葡萄酒中有一种类黄酮叫槲角酮,可促进血液发生有益健康的变化。全面而合理的膳食日常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须保证糖、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养生误区:多多宣泄就能让自己放松
养生误区:多多宣泄就能让自己放松
身边误区:
一些人觉得,当压力过大时宣泄一下能缓解压力,于是就认为越多宣泄就越能释放压力。其实这是不对的。
专家分析:
喜悦是一种愉快的情绪,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自然反应,对健康是有利的。然而,如果过度宣泄,超过一定程度就可能会乐极生悲。因为过度的兴奋会导致血气涣散,难以上奉心神,让人神不守舍,严重时可能出现狂乱症状。如果患有血管疾病、精神病等病症,更要留心,不要让好事变成坏事。
专家支招:
人的身心活动是和谐、统一、平衡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危害身心健康。所以每个人适当发泄一下愿望和冲动,对健康是有利的。但也要发泄适度,发泄后身心舒服,达到一种新的心理平衡即可,切不可过多宣泄。
专家解难:
问:撒娇能增进健康吗?
答:正常女性体内调节神经、血管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使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素、肾激素等,另一类是使神经抑制、血管舒张的乙酰胆硷、血清素等。撒娇的女性血液中血清素、乙酰胆硷的含量远远高于不爱撒矫的女性,她们性格温柔,待人和气,不易发脾气,所以也较少发生身心疾病。
肩部压痛怕冷当心肩周炎 肩周炎的十二招锻炼方法
肩部压痛怕冷当心肩周炎 肩周炎的十二招锻炼方法
1、肩部疼痛
一开始主要是肩部疼痛,常见的是以慢性发作,时间久了疼痛逐渐加剧,如刀割一样,且连续性疼痛,还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疼痛加重。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先是三角肌等肩周围肌肉的早期痉挛,时间长了,可能发生废用性肌萎缩,接着会出现肩峰隆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的症状,这时的疼痛症状反而会减轻。
最重要的环节到了——肩周炎的锻炼方法
1、屈肘甩手
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手指爬墙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3、体后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4、展臂站立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5、后伸摸棘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6、梳头
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7、头枕双手
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8、旋肩
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在家就能测试你的亚健康状态
在家就能测试你的亚健康状态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测试心脏,因为心脏的本身决定着健康状态,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来进行健康标准的测试,直立之后,身体开始慢慢呈现鞠躬状态,然后连续性的运动,如此循环,一次循环三十次,重复做五次,将五次的脉搏数量加起来,减去六百,然后除以一百,看一看最后是多少,如果数字低于十的话,就要注意了,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通过肺部来进行呼吸的,所以肺部健康对我们来讲有着较为直接的作用,通过对呼吸的测试,我们就能知道肺部的健康与否。可以通过游泳进行测试,只要能够在水里憋气超过半分钟的,那么你的肺部就非常健康,如果不能的话,就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让肺部变得更加健康,主要是提升肺部的活动水平,让肺部保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果生活中有一些疾病,比如说咳嗽,或者是感冒等,也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肺部感染。
爬楼梯也是反映自己健康状况的一种体力活动,你可以爬到最高的层面上,进行测试,如果爬了五层楼梯,自己没有呼吸困难的感觉,就说明自己的心肺能力非常好。如果喘不上气的话,就要进行锻炼了,可以以爬楼梯为基础,这样长时间坚持还是会起到一定效果的。
营养不良会引起神经衰弱
营养不良会引起神经衰弱
身边误区:
神经衰弱是现在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有些人认为,营养不良也会导致神经衰弱,所以就费尽心思地服用各种滋补品,希望能治疗自己的神经衰弱。
专家分析:
人体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就必须要一定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但是,营养不良与神经衰弱间并无必然联系。
有研究证明,神经衰弱者与健康人的脑内并不存在营养物质方面的差异。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衰弱,而衰弱的身体又给疾病以可乘之机,神经衰弱也不例外。但因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神经衰弱却很少见。相反,神经衰弱患者中绝大多数人营养并不差,有的还非常不错。而出现神经衰弱的原因,也与营养不良有一定关系;但除了营养不良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如社会心理因素等,这才是导致神经衰弱的主要因素。
专家支招:
如果出现神经衰弱,一定要请医生帮忙找出原因,积极调理,切不可自己私自进补。当然,营养不良也是导致神经衰弱的原因之一,平时也要注意补充营养。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神经衰弱的发生。
专家解难:
问:吸烟会引起神经衰弱吗?
答:烟叶内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尤其是尼古丁含量最多。尼古丁是一种中枢神经毒麻剂,人吸入后,会使全身血管收缩,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引起短暂的组织缺氧。经常如此就会引起脑组织缺氧,降低大脑的功能,出现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情况。所以,虽然吸烟与神经衰弱没有直接关系,但因脑组织的缺氧会诱发和加重神经衰弱的症状,所以大量吸烟可能会促发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
寒露|多“甘”少“辣”防秋燥 寒露养生处方在这里!
寒露|多“甘”少“辣”防秋燥 寒露养生处方在这里!
寒露节气到来,天气渐冷,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为健康应对寒露,记者专门请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一科主任杨洪娟为您开出“寒露养生处方”,您不妨学习一下。
“寒露养生处方”之调养起居
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正所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天气由凉爽走向寒冷,人们不应该再穿凉鞋或短裤了。此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寒露养生处方”之调节情绪
秋天,人的情绪容易不稳定,容易烦躁或悲愁伤感,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容易有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寒露养生处方”之调节饮食
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寒露养生处方”之调护运动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这不但是在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
“寒露养生处方”之调节湿度
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使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寒露养生处方”之药膳调护
根据秋季的特点,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如果出现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即“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寒露” 多“甘”少“辣”防秋燥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干燥,于是就有了“金秋之时,燥气当令”的说法。
“如调养不当,人体会常常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躁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
如何远离“秋燥”困扰?保健专家建议,要多喝水,尤其是蜜水,同时,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提子、石榴、香蕉等水果,既能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又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此外,还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寒露补肝益肾茶
大枣莲子银杏茶。
红枣5颗,莲子10克,银杏茶5克。将莲子用清水浸泡2~3小时,红枣去核撕成块,将它们一起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莲子熟透。银杏茶置于杯中,冲入煮好的汤水及果肉,加盖闷3~5分钟即可。此茶具有养阴补肺、益气养血、清热润燥、止咳平喘、健脾和胃、降压、调理五脏等多种功效。
桂圆茶。
桂圆肉(干)15克,加800~1000毫升水,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至桂圆的色香味都释出,具有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之功效。
莲子茶。
茶叶10克,莲子30克,冰糖20克,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后取汁。另将莲子用温水浸泡2小时后,加冰糖炖烂,倒入茶汁拌匀即可。此茶具有健脾益肾的功效。
充足的午睡有助缓解春困 中医教你3招正确午休
充足的午睡有助缓解春困 中医教你3招正确午休
我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夏之交真的是让很多人精神不济,好像瞌睡虫附身一样,进入困季。想要在一天中的后半天也保持好精神,一场高质量的午睡很是必要。那么,午睡要注意些什么呢?
缓解春困需午睡
很多人会问,我们为什么会春困呢?首先是春季睡眠时间变短。中医认为,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也就是说,当大自然阴气盛的时候,人就要去睡觉,阳气盛的时候人就应该醒来。春天比冬天日照时间更长,而睡眠时间却会变短。另外,由于春季气温升高,人体体温随之升高后引发供血机制变化,是“春困”发生的另一个原因。专家表示,春季人体体温有所升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人体的血液分布也会重新分配,皮肤、外周的血液相对增多,使得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会相对减少。大脑缺氧,心血不足,“春困”由此发生,人容易出现疲劳、常打哈欠。
要缓解春困,中午应该有15-30分钟的午睡,哪怕闭目养神也能减少疲劳。午觉时间很短。但不要小瞧了这几十分钟的睡眠,无论是从传统中医,还是从最新的国外研究来看,把它比作最好的“健康充电”法之一,都毫不过分。中医认为,中午11点到1点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睡眠,有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令人变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下面,把午觉好处概括为五个方面。
1、降血压:如果工作压力大使人血压升高,不妨午睡片刻,这样会有助降低血压。
2、保护心脏:每周至少3次,每次午睡30分钟,可使因心脏病猝死的风险降低37%;另有资料证明,在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得益于午休能舒缓心血管系统,并降低人体紧张度。
3、增强记忆力:午睡可以令人的精力和警觉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德国杜塞道夫大学的研究则显示,午睡不但可以消除疲劳,还能增强记忆力。
4、提高免疫力:中午1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睡个短觉,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
5、振奋情绪,赶走抑郁:午后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紧张度,缓解压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更是发现,每天午睡还可有效赶走抑郁情绪。
中医教你如何正确午休
午休虽然好处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要注意的。
1、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有十几分钟就够了,习惯睡较长时间的,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因为睡多了以后,人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醒来后就会感到更加困倦。
2、午睡最好到床上休息
理想的午睡是平卧,平卧能保证更多的血液流到消化器官和大脑,供应充足的氧气和养料,有利于大脑功能恢复和帮助消化吸收。不少人习惯坐着或趴在桌上午睡,这样会压迫身体,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轻则不能使身体得到调剂、休息,严重的可能导致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
3、午饭后不可立即睡觉
刚吃完饭就午睡,可能引起食物反流,使胃液刺激食管,轻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严重的则可能产生反流性食管炎。因此,午饭后最好休息20分钟左右再睡。
三类人不宜午睡
有人认为,午睡时易出现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样午睡醒来就会常出现头晕、头痛、心累及疲乏等现象。其实,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没有必然关系,但午睡时循环系统处于低动力状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能会产生发病的情况。
中医专家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种人不适宜午睡:1、年龄在64岁以上,且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2、血压过低的人;3、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常出现头昏、头晕的人。以上3种人最重要的不是午睡问题,而是要到医院开一张“保健处方”,从根本上治疗所患疾病,从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想要保持好精神,给自己来一场高质量的午睡吧。
亚健康会带来什么具体影响
亚健康会带来什么具体影响
因为亚健康的状态,我们都不太了解,有的时候症状表现也不明显,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到底是不是处在一个亚健康状态,所以自然而然就会让身体健康存在很多的危险。
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间,其中城市白领。
亚健康和这些疾病有关系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判断处于亚健康的方法:
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注意亚健康已向你发出警报了: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
三种水果老胃病患者不能吃
老胃病 三种水果要少吃
1、鲜枣好吃但枣皮扎胃
冬枣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王主任提醒,鲜枣不宜吃太多,否则会伤肠胃。
这是因为大枣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一次大量摄入会刺激肠胃,造成胃肠不适。膳食纤维大部分存在于大枣的枣皮中,而大枣的枣皮薄而坚硬,边缘很锋利,如果胃黏膜刚好有炎症或者溃疡,会加重疼痛和不适。
2、猕猴桃通便但“烧心”
猕猴桃可以通便,富含维生素C,被称为“水果之王”,但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朱副主任医师提醒,猕猴桃属寒性,过食损伤脾胃的阳气,会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
另外,猕猴桃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和果胶成分,会增加胃酸、加重胃的负担,产生腹痛、泛酸、烧心等症状,天气寒冷时症状还会加重。在目前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胃病(脾胃阳虚)患者应当少吃甚至不吃猕猴桃。
3、山楂开胃易致结石
很多人觉得山楂开胃,酸甜可口,因此一不小心就会吃很多。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李副主任提示说,脾胃不好的人少吃山楂,过量吃山楂有可能导致胃结石。
因为山楂中果胶和单宁酸含量高,接触胃酸后容易凝结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与食物残渣等胶着在一起形成胃结石,结石可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壁坏死和穿孔。但是把山楂煮熟了吃会减少单宁酸的影响。
治胃病,中医讲究脾胃同治
中医的“脾”非脾脏,其乃五脏之一。“脾”主运化,虽然食物在胃和小肠中消化和吸收,但都必须依赖“脾”予以运转,才能到达各脏器,所以“脾”是提供营养物质的“推动器”。“脾为里主运化、胃为表主受纳”,脾与胃互为表里,唇齿相依。因此,在治疗胃病的时候,中医讲究的是“脾胃同治”。
老胃病患者一般病程比较久,患者多数呈现“脾虚”症状,“脾虚”的胃病患者常常会有反复的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出现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其疗效通常比较明显。
病从浅中医,在胃病还只是小毛病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就医,坚持治疗,坚持按疗程服药,切勿以为不疼了,就不治疗了,要知道疾病的症状与实际病情可能并不一致。